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西方经济学学科特点和主要问题为前提,提出改善教师课堂“填鸭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度的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及方法。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一、引言
《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委确定为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十大核心课程之一(刘松竹.2009).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学习的质量。然而,该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挂科率高、学生缺乏经济思维、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困难等。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填鸭式”为主,学生大都是被动地听,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较为被动,缺乏预习和复习环节,作业存在抄袭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发现学习的乐趣,成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课题。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于促进教学效果也更为明显。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如何改变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引入了参与式教学(孙炜,2010;王新娟,2014)、案例式教学(黄玲,2005)、辩论式教学(文良,2012)等教学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下数字时代的全新变革,教育的新模式层出不穷,出现了互联网+(岳宗敏,2018)、微课(王欣,2015)、MOCCO(刘勇,2016)、翻转课堂(张珂.2017)、手机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创新。基于此,本文将在已有教学实践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提出提升学生自助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度的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及方法。
二、西方经济学学科特征分析
(1)理论性
西方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许多理论模型都是在众多假设条件的基础构建的,理论研究中剔除了多种现实生活中的因素。例如需求规律,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了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而现实中其影响还受到消费者的偏好、预期、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些理论和假设和其它学科有较大出入,例如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机会成本等的核算都和会计的方法有较大差别,会让西方经济学的初学者感到困惑和不解,对于企业以利潤为零的假设也较难理解。
(2)数学化
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中需要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主要包括微积分的求导、求积分、几何图形的推导及应用等。在弹性、边际、乘数等的理解和计算中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功底。
(3)学派众多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包含了多种学派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其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体系庞杂,涉及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而且不同学派对于同一经济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都存在差异,过多的学术争议和对立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分析
(1)充分利用新媒介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传统的西方经学教学更多的是利用板书和PPT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新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当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分析。经济学属于理论很强的学科,对于缺乏社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解释会使学生更加直观接受、理解知识点,同时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当前西方经济学考核方式一般包含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一般是根据出勤、作业来测评,西方经济学的考核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比率,增加对于学生课堂表现、新媒体表现等的考核,对于这些方面表现积极的设置加分环节。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内容的设计首先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教师可以在每一个知识点讲授以后,适当添加习题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消化和理解,同时对于节约课堂时间,提升课堂进度也有帮助。
参考文献:
[1]于宝杰,王颖,孙国英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76-77.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59.
[3]蔡乌赶,基于问卷调查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1):181-183.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一、引言
《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委确定为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十大核心课程之一(刘松竹.2009).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学习的质量。然而,该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挂科率高、学生缺乏经济思维、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困难等。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填鸭式”为主,学生大都是被动地听,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较为被动,缺乏预习和复习环节,作业存在抄袭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发现学习的乐趣,成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课题。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于促进教学效果也更为明显。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如何改变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引入了参与式教学(孙炜,2010;王新娟,2014)、案例式教学(黄玲,2005)、辩论式教学(文良,2012)等教学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下数字时代的全新变革,教育的新模式层出不穷,出现了互联网+(岳宗敏,2018)、微课(王欣,2015)、MOCCO(刘勇,2016)、翻转课堂(张珂.2017)、手机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创新。基于此,本文将在已有教学实践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提出提升学生自助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度的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及方法。
二、西方经济学学科特征分析
(1)理论性
西方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许多理论模型都是在众多假设条件的基础构建的,理论研究中剔除了多种现实生活中的因素。例如需求规律,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了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而现实中其影响还受到消费者的偏好、预期、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些理论和假设和其它学科有较大出入,例如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机会成本等的核算都和会计的方法有较大差别,会让西方经济学的初学者感到困惑和不解,对于企业以利潤为零的假设也较难理解。
(2)数学化
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中需要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主要包括微积分的求导、求积分、几何图形的推导及应用等。在弹性、边际、乘数等的理解和计算中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功底。
(3)学派众多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包含了多种学派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其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体系庞杂,涉及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而且不同学派对于同一经济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都存在差异,过多的学术争议和对立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分析
(1)充分利用新媒介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传统的西方经学教学更多的是利用板书和PPT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新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当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分析。经济学属于理论很强的学科,对于缺乏社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解释会使学生更加直观接受、理解知识点,同时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当前西方经济学考核方式一般包含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一般是根据出勤、作业来测评,西方经济学的考核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比率,增加对于学生课堂表现、新媒体表现等的考核,对于这些方面表现积极的设置加分环节。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内容的设计首先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教师可以在每一个知识点讲授以后,适当添加习题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消化和理解,同时对于节约课堂时间,提升课堂进度也有帮助。
参考文献:
[1]于宝杰,王颖,孙国英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76-77.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59.
[3]蔡乌赶,基于问卷调查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1):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