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多元密集的移民人口、雄傲内地的经济实力与求新善变的海派文化融合成一体,形成了上海这座城市今天多彩的形态和骄人的地位。一本关于上海城市重要地点新旧对比的画册生动地记录了上海这十多年来的城市巨变,上海的地图几乎每过半年就必须更新。今天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它代表着先进的和时尚的中国。
与十多年前相比,上海的城市发展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规模变大了。卫星城增多了,高楼密集了,道路加宽了,一批绿地、雕塑、景观小品出现了。这些变化记录着上海政府和人民的心血。而另一方面,传统建筑的空间减少了,最显眼的例子就是今天的静安寺已被包围在一大堆高楼之中而失去了古寺原本应有的灵气。并且,在稀少的古迹和大量的现代建筑之间缺少一种既属于中国又属于时代的新风格。几年前,在上海“世界名宅文化峰会”上,一位来自美国的洋人曾经诘问:“中国本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有着令世人羡慕的灿烂文化,中国建筑应当有自己的风格和历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建筑物却全都是人家的?”
在上海城市复兴的过程中人们似乎更多地在关注经济的腾飞和文化的现代化而忽略了上海作为中国的一座特殊城市——这座城市位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其周边已形成由十五座城市组成的“长三角”经济区,有强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已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雏形,有大量的人才队伍和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应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的当代继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早期人物意大利人利马窦曾在中国居住过28年,他曾说过:“我认为中国人有一种天真的脾气,一旦发现外国货质量更好,就喜好外来的东西。”《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指南》一书中,所列出的112座建筑中绝大部分是“租界时期”的殖民主义文化建筑。传统“海派文化”更多地习于借鉴西方国家的文化艺术而比较忽视传统和本土的文化艺术及其在当代的积极表现,这可能是上海在城市发展中迅速地推进现代化而比较缺少本土文化思考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背景。
城市的魅力来自于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创新,经济增长更需要注重文化演进的后果。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上海在其中心城区和卫星城区的新的规划建设内容中更多地考虑文化责任,既注意现代化的进程又注重城市文脉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这座城市定将书写出一部更加令世人和国人尊敬的当代建设史。
在今天黄浦江的核心区段,陆家嘴一例的高楼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显示了城市的繁荣但消减了文化魂魄。与巴黎的塞纳河相比,黄浦江两岸新建的一批过高的住宅建筑在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浓烈气氛中突破应有的尺度,浮现出一种失去文化根基的精神游离。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主席罗德·哈克尼先生尖锐地指出:“经典建筑体现出的不仅是外观的美感。如果不与人文结合起来,十年后就会成为城市景观中碍眼的垃圾。”
上海人曾经创造过“海派文化”,上海人应当再度创造出一种“新海派文化”。“新海派文化”不会是一种崇洋的或者拿来主义的文化,而是一种立足于本土并且锐意创新的文化。城市的进步必须高度关注文化的进步。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上,一个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的新标准——“国民幸福总值”正在挑战长期用来衡量国富和民富的GDP和GNP。真正的幸福将不只是物质富有。个人、家庭、城市和国家的幸福需要建立在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的进步中。
与十多年前相比,上海的城市发展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规模变大了。卫星城增多了,高楼密集了,道路加宽了,一批绿地、雕塑、景观小品出现了。这些变化记录着上海政府和人民的心血。而另一方面,传统建筑的空间减少了,最显眼的例子就是今天的静安寺已被包围在一大堆高楼之中而失去了古寺原本应有的灵气。并且,在稀少的古迹和大量的现代建筑之间缺少一种既属于中国又属于时代的新风格。几年前,在上海“世界名宅文化峰会”上,一位来自美国的洋人曾经诘问:“中国本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有着令世人羡慕的灿烂文化,中国建筑应当有自己的风格和历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建筑物却全都是人家的?”
在上海城市复兴的过程中人们似乎更多地在关注经济的腾飞和文化的现代化而忽略了上海作为中国的一座特殊城市——这座城市位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其周边已形成由十五座城市组成的“长三角”经济区,有强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已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雏形,有大量的人才队伍和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应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的当代继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早期人物意大利人利马窦曾在中国居住过28年,他曾说过:“我认为中国人有一种天真的脾气,一旦发现外国货质量更好,就喜好外来的东西。”《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指南》一书中,所列出的112座建筑中绝大部分是“租界时期”的殖民主义文化建筑。传统“海派文化”更多地习于借鉴西方国家的文化艺术而比较忽视传统和本土的文化艺术及其在当代的积极表现,这可能是上海在城市发展中迅速地推进现代化而比较缺少本土文化思考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背景。
城市的魅力来自于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创新,经济增长更需要注重文化演进的后果。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上海在其中心城区和卫星城区的新的规划建设内容中更多地考虑文化责任,既注意现代化的进程又注重城市文脉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这座城市定将书写出一部更加令世人和国人尊敬的当代建设史。
在今天黄浦江的核心区段,陆家嘴一例的高楼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显示了城市的繁荣但消减了文化魂魄。与巴黎的塞纳河相比,黄浦江两岸新建的一批过高的住宅建筑在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浓烈气氛中突破应有的尺度,浮现出一种失去文化根基的精神游离。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主席罗德·哈克尼先生尖锐地指出:“经典建筑体现出的不仅是外观的美感。如果不与人文结合起来,十年后就会成为城市景观中碍眼的垃圾。”
上海人曾经创造过“海派文化”,上海人应当再度创造出一种“新海派文化”。“新海派文化”不会是一种崇洋的或者拿来主义的文化,而是一种立足于本土并且锐意创新的文化。城市的进步必须高度关注文化的进步。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上,一个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的新标准——“国民幸福总值”正在挑战长期用来衡量国富和民富的GDP和GNP。真正的幸福将不只是物质富有。个人、家庭、城市和国家的幸福需要建立在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的进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