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应对全球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显著加快,对电子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但就目前来讲,部分高校电子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与行业需求不相适应。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需結合电子工程领域的发展要求,积极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受产业转型发展的影响,我国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缺口不断扩大,同时对电子工程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把握时代发展机遇,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将更多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出来,为国家整体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1.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所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将社会需求、学生职业发展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不利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1实践教学不够完善
电子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理论、原理阐释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凸显,被动性、应付性较强。这样学生虽然能够对理论知识充分掌握,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具体工作实践当中。专业课程虽然设置配套的实验,但由于实验室不具备完善的硬件条件,导致实验活动得不到深入开展,演示性实验占据较大比例,综合性实验缺乏[1]。此外,学科交叉性缺乏,课堂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2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进入新时代后,前沿领域内广泛应用电子工程专业知识,如人工智能、5G通信等,且紧密联系着其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但很多高校依然采取落后的教学方式,校内是主要教育场所,考试分数在教学评价中占据较大比例,没有将产业发展需求纳入考虑范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产业发展要求将会不相适应。
1.3创新教育不够全面
创新精神培养是电子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一些高校创新教育的定位不够明确,创新教育深度不足,主要对相关选修课程进行开设、组织设计大赛等,这样将难以系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教育师资方面来讲,高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显著提升,但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背景较强的教师依然缺乏。
2.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策
2.1加强交叉学科建设
通过交叉学科教育的深度实施,能够促使专业教育的弊端得到解决,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广度的拓展。同时,通过交叉学习多学科知识,也可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面对一些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但在建设过程中,高校需避免流于形式,而要全面交叉、融合学科知识[2]。首先,加强校内学科融合。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可将跨学科专业课设立起来,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和掌握专业知识、其他学科知识,促使课程体系的多元性得到增强。要将学科竞赛、研讨会议等活动定期组织起来,更加全面的融合学科交叉知识,促使学生的专业视野得到拓展。其次,设立企业课程。高校要积极整合校企资源,结合电子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将一些企业课程设立起来,聘请专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帮助学生于实践当中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2加强产教融合建设
为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需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对实践教学环节统筹规划与设计,紧密配合理论课程体系,协调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拓展校企合作的融合深度,推进产教融合,通过市场需求导向作用的发挥,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高校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受教师能力的直接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师团队建设工作。既要引进外部优秀师资力量,又要培养内部现有教师队伍,革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要将企业调研、交流访学等手段充分利用起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复合型教师队伍得到高质量构建。其次,高校要增加投入力度,加快产教融合场所建设。要与区域内龙头企业加强合作,联合构建产教融合基地,将实践教学服务行业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3]。要完善基础设施配置,结合电子工程专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应用,将条件优良的实验场所构建起来,保证实践教学能够与行业发展形势所适应,切实提高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
2.3深入开展创新教育
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整体进步,进入新时代后,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日趋重视。高校要依据党中央、教育部的指导,重点培养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引导学生深度融合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促使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要完善配套机制建设,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开展。首先,加快协同科研体系建设。高校要与企业联合起来,对创新工厂、企业实验室等协同构建。充分考虑企业实际需求,将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发展目标以及毕业设计方向等合理确定出来。要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将企业项目攻关小组组建起来,鼓励学生互相配合与协作,共同完成具体项目,这样不仅学生的探究热情能够得到调动,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也可得到培育。其次,加强大学生创业机制建设。依托创新创业园等场所,科学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对高校、企业以及政府等相关主体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畅实施。要在大学生创业全过程中贯彻双导师制模式,专业教师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职业规划师引导学生将正确的创业观念树立起来。最后,加强多元化实习模式建设。不同学生在基础能力、就业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习方向,如流水线实习、工程师顶岗实习等,这样学生的多元化择业需求得到满足,企业储备人才资源也可得到丰富。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工程专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高校要系统梳理现阶段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的不足,充分发挥产业需求导向作用,从课程建设、产教融合等多个角度着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升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开昕,李士心,曹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32-132.
[2]李光林,曹洪奎,关维国.面向应用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18(5):163-165.
[3]白恩健,王直杰,张义红.基于成果导向的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9(3):210-214.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广西 崇左 532200)
关键词: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受产业转型发展的影响,我国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缺口不断扩大,同时对电子工程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把握时代发展机遇,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将更多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出来,为国家整体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1.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所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将社会需求、学生职业发展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不利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1实践教学不够完善
电子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理论、原理阐释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凸显,被动性、应付性较强。这样学生虽然能够对理论知识充分掌握,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具体工作实践当中。专业课程虽然设置配套的实验,但由于实验室不具备完善的硬件条件,导致实验活动得不到深入开展,演示性实验占据较大比例,综合性实验缺乏[1]。此外,学科交叉性缺乏,课堂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2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进入新时代后,前沿领域内广泛应用电子工程专业知识,如人工智能、5G通信等,且紧密联系着其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但很多高校依然采取落后的教学方式,校内是主要教育场所,考试分数在教学评价中占据较大比例,没有将产业发展需求纳入考虑范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产业发展要求将会不相适应。
1.3创新教育不够全面
创新精神培养是电子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一些高校创新教育的定位不够明确,创新教育深度不足,主要对相关选修课程进行开设、组织设计大赛等,这样将难以系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教育师资方面来讲,高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显著提升,但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背景较强的教师依然缺乏。
2.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策
2.1加强交叉学科建设
通过交叉学科教育的深度实施,能够促使专业教育的弊端得到解决,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广度的拓展。同时,通过交叉学习多学科知识,也可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面对一些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但在建设过程中,高校需避免流于形式,而要全面交叉、融合学科知识[2]。首先,加强校内学科融合。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可将跨学科专业课设立起来,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和掌握专业知识、其他学科知识,促使课程体系的多元性得到增强。要将学科竞赛、研讨会议等活动定期组织起来,更加全面的融合学科交叉知识,促使学生的专业视野得到拓展。其次,设立企业课程。高校要积极整合校企资源,结合电子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将一些企业课程设立起来,聘请专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帮助学生于实践当中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2加强产教融合建设
为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需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对实践教学环节统筹规划与设计,紧密配合理论课程体系,协调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拓展校企合作的融合深度,推进产教融合,通过市场需求导向作用的发挥,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高校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受教师能力的直接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师团队建设工作。既要引进外部优秀师资力量,又要培养内部现有教师队伍,革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要将企业调研、交流访学等手段充分利用起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复合型教师队伍得到高质量构建。其次,高校要增加投入力度,加快产教融合场所建设。要与区域内龙头企业加强合作,联合构建产教融合基地,将实践教学服务行业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3]。要完善基础设施配置,结合电子工程专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应用,将条件优良的实验场所构建起来,保证实践教学能够与行业发展形势所适应,切实提高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
2.3深入开展创新教育
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整体进步,进入新时代后,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日趋重视。高校要依据党中央、教育部的指导,重点培养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引导学生深度融合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促使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要完善配套机制建设,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开展。首先,加快协同科研体系建设。高校要与企业联合起来,对创新工厂、企业实验室等协同构建。充分考虑企业实际需求,将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发展目标以及毕业设计方向等合理确定出来。要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将企业项目攻关小组组建起来,鼓励学生互相配合与协作,共同完成具体项目,这样不仅学生的探究热情能够得到调动,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也可得到培育。其次,加强大学生创业机制建设。依托创新创业园等场所,科学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对高校、企业以及政府等相关主体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畅实施。要在大学生创业全过程中贯彻双导师制模式,专业教师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职业规划师引导学生将正确的创业观念树立起来。最后,加强多元化实习模式建设。不同学生在基础能力、就业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习方向,如流水线实习、工程师顶岗实习等,这样学生的多元化择业需求得到满足,企业储备人才资源也可得到丰富。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工程专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高校要系统梳理现阶段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的不足,充分发挥产业需求导向作用,从课程建设、产教融合等多个角度着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升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开昕,李士心,曹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32-132.
[2]李光林,曹洪奎,关维国.面向应用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18(5):163-165.
[3]白恩健,王直杰,张义红.基于成果导向的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9(3):210-214.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广西 崇左 5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