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建筑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贯彻落实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一个好的新农村建筑规划,应因能够放眼全局,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生产生活、人文风俗等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则难免百密一疏,任何一个细节或疏忽,都直接关系到建筑规划的成败。本文笔者就实际工作中了解到的一些建筑规划的问题,与读者共同探讨,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规划
做好新农村建筑规划,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面临着很多问题,新农村乡村建筑的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第一,以偏概全,把建筑规划定义为简单的住房设计,未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和谐及人文环境的融合。
任何一个年数已久的农村建筑模式,都有它自身的形成理由,其包含了先人的智慧和积累的经验,因而进行新农村建筑规划,同样要考虑当地气候、风向、日照、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要尽量避开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尽量利用原有河流、树林、绿色等地理特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筑成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如果在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该规划必然成为败笔。在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心态环境的和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乡村建筑规划和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在规划乡村建筑时,把原有传统乡风民俗、古典建筑、碑、坊、亭等体现乡村历史文化的元素纳入到规划中。如果失去了传统的历史文化的沉积,建筑再漂亮也只能算一个个形状各异乃至如出一模的“火柴盒”,建筑规划则成了简单的住房设计。这些导致新农村乡村建筑规划在内涵上成为简单的村镇建造,新村只是改造面貌的村庄。
第二,华而不实,附属功能不全面。配套设施不完善,以政绩为导向,脱离了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与承受能力。
水、电、通信线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文明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但由于农村基础薄弱,村距相隔远,导致配套设施的建设一直成为建筑规划的鸡勒。很多乡村居民已习惯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生活,在原来居住分散,人口不集中的情况下固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规划成型成规模的居住区,则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如垃圾没有近统一倾倒的地方,排水沟不能连接到各家各户,没有设计合理的化粪池。这些使得新农村建筑附属功能不全面,配套设施不完善。
在各地,都能在马路边上看到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黄砖红瓦的“现代农村别墅”。这些为了在车上就能一睹其光彩的新农村建筑,多以牺牲了大量的耕地、树林为代价。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是其生产生活的载体,中国人民几千年以来不断的革命,绝大都是为了土地的权属而斗争。娶新娘,建新房在村民眼中都是大事,凝结了村民大量的心血和财富,甚至是少数村民几十年的奋斗目标。一生的大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算盘,但现在由设计人员代替他们做主,统一规划,集中建设,还需要村民从口袋里掏出钱来,特别是土地购买、置换,旧房拆迁,旧宅基地利用等问题。涉及了很多村民的利益,很多新农村建筑远离村民自家农田,深受公路噪音灰尘之害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不但普遍偏低,且参差不齐。笔者接触的多个建筑规划方案,多超出了大部分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直接结果是规划统一了,但很多村民的房子建了几年才勉强完工,建筑垃圾四处堆放,道路、绿化、亮化工作无法进行,新房装修严重滞后,村民四处举债,有新房没新家。如此华而不实为的新农村建筑规划,严重脱离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与承受能力,注定“表面亮光光,里面一包糠”的本质,成为政绩工程的一大败笔。
第三,盲目学习城市建筑设计,不重视农村生产特点,失去了乡村特色和地域特色。
在新农村建筑规划中,盲目学习城市建筑设计是不可取的。农村建筑及布局与城市住宅区确实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更多完全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之处。多是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决定的。如农村建筑房顶多是平顶,房前屋后留下充足的平地,用于晾晒稻谷、油茶等;猪圈、牛圈、鸡舍等是必不可少的设施;房屋周围的菜园也是农村生活的自给自足重要角色。以上农村生产特色如未于考虑,而一味的模仿城市建筑设计,那么新农村建筑规划则想了断肢残臂,没有了自己的乡村特色,地域特色。
第四,对存在的大量蚕食土地。有房无人的空心村现象整治力度不大。
“空心村”的大量存在,造成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农村的安全隐患,同时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农村建筑规划中,对空心村整治的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没有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力度,不重视对村民的法律教育,审批不严格,造就了大量的违法建筑,最为关键的则是村民的积极性未给以充分的调动。因此,整治空心村现象的力度一定要加大,这对新农村建筑的规划起着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甚至关乎其成败。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当担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明确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相应责权,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协调单位,具体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了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议**市市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作为专门办事机构尽快设立起来并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实现村容整洁目标。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适度集中、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因村制宜编制规划,到2007年底,每个村都要完成各自的建设规划。积极实施旧村改造、宅基地整理,到“十一五”末,使全镇农民住房40%达到砖瓦结构标准,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水、电、路为重点,积极实施农田小型水利、农村道路改造、安全用水、绿色家园等项目,全面开展“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柴草堆和粪堆)、“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圈)和“四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让群众喝上洁净水,用上卫生厕,广泛使用清洁能源。实现通信、广播有线电视、宽带信息网“村村通”,农村生活水平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十一五”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有效灌溉面积达90%以上,旱涝保收田达75%以上,农村道路建设实现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家庭电话普及率达80%以上,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每个村子都要建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场所,在村外规划有集中的柴、草、粪堆放处,实现村内无垃圾、无柴草堆。村内建有专用公厕1—2处,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
第三,充实工程质量监督员,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新农村项目建设质量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是从市有关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到乡村指导项目工程建设;二是聘请大、中专理工类毕业生参加新农村项目建设,担任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员工作;三是从有项目建设任务的村队选派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的村民或村委干部担任质量监督员。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举办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培训班,培训质量监督员。通过技术业务培训,使监督员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的标准、技术要求和工作方式方法等,能够担负起监督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的重任,确保工程质量。
新农村建筑规划,不是单纯的电脑设计工作,而是一项多方位、多因素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农村建筑规划过程中。要让农民兄弟实实在在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只有如此,新农村建筑的规划才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看点、亮点、特点。在实际建筑规划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谓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与观察,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供读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规划
做好新农村建筑规划,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面临着很多问题,新农村乡村建筑的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第一,以偏概全,把建筑规划定义为简单的住房设计,未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和谐及人文环境的融合。
任何一个年数已久的农村建筑模式,都有它自身的形成理由,其包含了先人的智慧和积累的经验,因而进行新农村建筑规划,同样要考虑当地气候、风向、日照、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要尽量避开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尽量利用原有河流、树林、绿色等地理特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筑成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如果在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该规划必然成为败笔。在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心态环境的和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乡村建筑规划和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在规划乡村建筑时,把原有传统乡风民俗、古典建筑、碑、坊、亭等体现乡村历史文化的元素纳入到规划中。如果失去了传统的历史文化的沉积,建筑再漂亮也只能算一个个形状各异乃至如出一模的“火柴盒”,建筑规划则成了简单的住房设计。这些导致新农村乡村建筑规划在内涵上成为简单的村镇建造,新村只是改造面貌的村庄。
第二,华而不实,附属功能不全面。配套设施不完善,以政绩为导向,脱离了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与承受能力。
水、电、通信线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文明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但由于农村基础薄弱,村距相隔远,导致配套设施的建设一直成为建筑规划的鸡勒。很多乡村居民已习惯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生活,在原来居住分散,人口不集中的情况下固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规划成型成规模的居住区,则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如垃圾没有近统一倾倒的地方,排水沟不能连接到各家各户,没有设计合理的化粪池。这些使得新农村建筑附属功能不全面,配套设施不完善。
在各地,都能在马路边上看到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黄砖红瓦的“现代农村别墅”。这些为了在车上就能一睹其光彩的新农村建筑,多以牺牲了大量的耕地、树林为代价。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是其生产生活的载体,中国人民几千年以来不断的革命,绝大都是为了土地的权属而斗争。娶新娘,建新房在村民眼中都是大事,凝结了村民大量的心血和财富,甚至是少数村民几十年的奋斗目标。一生的大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算盘,但现在由设计人员代替他们做主,统一规划,集中建设,还需要村民从口袋里掏出钱来,特别是土地购买、置换,旧房拆迁,旧宅基地利用等问题。涉及了很多村民的利益,很多新农村建筑远离村民自家农田,深受公路噪音灰尘之害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不但普遍偏低,且参差不齐。笔者接触的多个建筑规划方案,多超出了大部分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直接结果是规划统一了,但很多村民的房子建了几年才勉强完工,建筑垃圾四处堆放,道路、绿化、亮化工作无法进行,新房装修严重滞后,村民四处举债,有新房没新家。如此华而不实为的新农村建筑规划,严重脱离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与承受能力,注定“表面亮光光,里面一包糠”的本质,成为政绩工程的一大败笔。
第三,盲目学习城市建筑设计,不重视农村生产特点,失去了乡村特色和地域特色。
在新农村建筑规划中,盲目学习城市建筑设计是不可取的。农村建筑及布局与城市住宅区确实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更多完全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之处。多是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决定的。如农村建筑房顶多是平顶,房前屋后留下充足的平地,用于晾晒稻谷、油茶等;猪圈、牛圈、鸡舍等是必不可少的设施;房屋周围的菜园也是农村生活的自给自足重要角色。以上农村生产特色如未于考虑,而一味的模仿城市建筑设计,那么新农村建筑规划则想了断肢残臂,没有了自己的乡村特色,地域特色。
第四,对存在的大量蚕食土地。有房无人的空心村现象整治力度不大。
“空心村”的大量存在,造成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农村的安全隐患,同时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农村建筑规划中,对空心村整治的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没有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力度,不重视对村民的法律教育,审批不严格,造就了大量的违法建筑,最为关键的则是村民的积极性未给以充分的调动。因此,整治空心村现象的力度一定要加大,这对新农村建筑的规划起着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甚至关乎其成败。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当担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明确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相应责权,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协调单位,具体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了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议**市市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作为专门办事机构尽快设立起来并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实现村容整洁目标。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适度集中、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因村制宜编制规划,到2007年底,每个村都要完成各自的建设规划。积极实施旧村改造、宅基地整理,到“十一五”末,使全镇农民住房40%达到砖瓦结构标准,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水、电、路为重点,积极实施农田小型水利、农村道路改造、安全用水、绿色家园等项目,全面开展“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柴草堆和粪堆)、“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圈)和“四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让群众喝上洁净水,用上卫生厕,广泛使用清洁能源。实现通信、广播有线电视、宽带信息网“村村通”,农村生活水平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十一五”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有效灌溉面积达90%以上,旱涝保收田达75%以上,农村道路建设实现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家庭电话普及率达80%以上,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每个村子都要建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场所,在村外规划有集中的柴、草、粪堆放处,实现村内无垃圾、无柴草堆。村内建有专用公厕1—2处,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
第三,充实工程质量监督员,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新农村项目建设质量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是从市有关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到乡村指导项目工程建设;二是聘请大、中专理工类毕业生参加新农村项目建设,担任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员工作;三是从有项目建设任务的村队选派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的村民或村委干部担任质量监督员。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举办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培训班,培训质量监督员。通过技术业务培训,使监督员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的标准、技术要求和工作方式方法等,能够担负起监督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的重任,确保工程质量。
新农村建筑规划,不是单纯的电脑设计工作,而是一项多方位、多因素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农村建筑规划过程中。要让农民兄弟实实在在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只有如此,新农村建筑的规划才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看点、亮点、特点。在实际建筑规划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谓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与观察,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供读者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