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们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环境,作为家长和教师,都要十分重视彼此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为了实现学生的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家庭与学校的无缝连接,班主任必须要与家长共同合作,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关系,为学生们打造出一个宽松自由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们能够高效学习,快乐成长。
家校合作 问题策略
家庭和学校是关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品质,对此,家校双方要能够通力合作,以彼此为依托,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旨在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1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1 双方观念分歧较大
调查得知,七成左右的家长与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生责任后,80%的家长与教师双方之间往往相互推诿,家校共育的意识不强。还有40%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的责任在学校与教师,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学校与教师理应尽到教育责任,孩子出现问题,将全部责任归结于教师教育不当。还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低,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将家长参与学校的义务抛之脑后。教师也存在着观念偏差,有六成教师认为,让家长参与教育,就是给自己的教育找麻烦,三成教师认为,家长不懂得教育,只能干扰学校教育。
1.2 家校合作内容狭窄
在家校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中,目前种类还不够丰富,层次比较低。据调查得知,目前家校合作形式,虽然有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但这些组织与阵地,发挥的功能比较单一,往往由学校单方面决策,这些组织往往成了摆设,家长理事机构成了“聋子的耳朵”,或者是学校的附属机构。学校因事召开家长委员会,一般邀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家长,而多数普通家庭的家长是没有资格的,家长参与的广度狭窄。尽管多数学校都有家长学校,但这些家长学校为家长开设的课程比较随意,课程没有计划,上课质量较差,内容也没有系统性。
1.3 家校交流渠道单一
家校合作是双方面的,信息交流也应该是相互的。但目前家校合作在交流方面,九成以上由学校向家长单方面传递信息。多数学校一般会在期中考试后举行家长会,内容则是向家长通报学生期中考试成绩,还有学生在校学习存在的问题,一般以告状为主。而对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情况,一般很少纳入家长会的议题。家长作为受邀方,也则是被动地参与家长会,家校交流之间缺少真正的平等对话。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一般以教学与学业质量为主,建立了广泛的教研合作联系机制,既有纵向的区域的教研活动,也有横向的校际间的研究。但这些交流很少涉及家校合作方面。家校合作与信息交流,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1.4 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我国家长委员会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组织与功能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以下四点。首先,学校家长委员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体系。学校根据本校的需要,自行设定,没有家长委员会的章程,没有独立的合法地位,力量非常弱小。其次,各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善,缺少应有的规章制度,对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组成比较随意,如何选拔、改选等,都没有明确作为規定。第三,家长委员会缺乏组织领导,目前只有学校层面的基层家长委员会,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民政部门,缺少对区域一级的专门管理机构,国家、省、市更没有这样的组织,这样就造成学校家长委员会孤掌难鸣,遇到问题也无法申诉。最后,家长委员会缺少资金保障。目前各校家长委员会经费一般由家长自筹,有限的经费,让家长委员会无处施展理想。
1.5 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制定与出台家校合作方面的政策或法律,这样就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美国自二战后,便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一个重点,家校合作是美国近“30年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不变主题”。出台《儿童保育与发展法案》、《从就学到就业机会法案》、“美国教育2000年目标”,突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地将家长参与列为八大教育目标之一,拨发专项经费支持家校合作。
2 班主任与家长“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双方教学观念不统一
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它深深影响着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由于教师位居教育教学领域的第一线,对于近些年来出台的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了解不断加深,逐渐改变了对学生们的应试教育思维模式,转而积极对学生们开展素质教育,力求培养学生们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而部分家长的思想还未得到改变,仍旧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这种思维作用下,而忽略他们的个体成长状况和综合素质能力,当教师和家长之间有了分歧,会对学生们的成长起到不利影响,这也是造成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出现管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双方给予彼此的信任度有待提高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有着双重“身份”,班主任既是为学生们传输知识、开展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同时又是学校的工作人员,而家长既是学生们的至亲,又是其成长发展的监督者和管理者。一部分家长由于接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不高,在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时无法得到班主任的信赖;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过分宠溺孩子,对于班主任教师的严厉作风和管理方式也无法全部认同。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重不得,轻不得”,这使得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难以达到有效的统一,彼此间存在着很多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进而导致双方信任感十分低下。
3 改进家校合作的策略
3.1 健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法规
首先,让家长与学校在权利和义务上做到平等与均衡。其次,要扩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范围,更多层次地让家长介入学校的管理与评价,如参与学业评价,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对学校重大项目决策的评价等。第三,制定处罚措施,权利与义务是相对的。要做到有法必依,还需要制定出处罚措施,对家长或学校、教师在家校合作方面缺位的,进行必要的处罚。 3.2 建立各级家校合作组织体系
成立从全国到地方的各级各类家长委员会管理机构,规范与监督家长委员会依法依规行使权利。如成立家长联合会、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等。各级各类家长委员会要有规范健全的组织章程,用人制度和经费管理规范有序。
3.3 学校提供条件便于家长参与
学校要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需要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有途径、有保障。首先,学校将管理权分散给教师、社区代表和家长,当他们拥有建议权或决策权后,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其次,学校应供给充足的资源支持教师吸收家长参与学校校务。第三,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家长学校,增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与信心。
3.4 转变观念开展家校合作培训
无论什么变革,关键的因素是人。首先,校长要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巨大能量,认识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因素,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主动地倾听家长与社区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其次,教师也要转变观念,主动走进家长,与家长交朋友,教师就会发现,家长的差异性是教育的巨大资源,有效利用家长的差异资源,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教育效果往往会“四两拨千斤”。第三,高校、省市教研机构加强对家长合作机制的研究,将家校合作纳入教研体系,进行有序研究。最后,各级新闻媒体也要加强宣传与正面引导,让家长深刻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给家长一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全社会教育力。
4 应对班主任与家长合作问题的对策
4.1 教师要积极开展家访工作
要想提高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合作的有效性,需要彼此间多沟通、勤交流,而家访则是班主任与家长之间进行沟通的最佳方式,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细致地了解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还可以促进班主任对学生们心理状态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开展家访工作时,可以促进学生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家长们的教育思想动态,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很好地交流探讨,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班主任来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并及时改变自己对孩子陈旧的管理理念,力求帮助学生们发展综合素质,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
4.2 合作双方要真诚细心
家长和班主任教师的共同目标就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这是彼此间开展合作管理的基础,因此,在双方开展合作管理时,要能够对彼此做到真诚以待,要始终能够把孩子们的发展置于首位,无论孩子们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出现了哪方面的问题,家长和教师都要能够做到彼此信任,并对孩子们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沟通,细心的处理孩子们遇到的困难,只有当家长和班主任教师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成为学生们前进道路上的坚强后盾,才能够使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来自家长和班主任的真诚关注,进而促进学生们的更好发展。
4.3 遵循相应合作原则
在完善家校合作制度对学生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家長和班主任教师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平等性原则,其表现为双方之间要改变旧有的观念,并建立起平等信任关系,因为无论是家长还是班主任,其教学管理的出发点都是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对于学生们进步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是参与性原则,也就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监督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要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好各自的职能对学生们进行培养;另外是素质性原则,在子女接受教育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教师同时也在成长,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之间的“合作”,积极构建“学习型家庭”,让家长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学习认知能力,同时班主任教师也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吸收教育管理经验,二者间要及时深化对彼此间认知,促使学生们能够取得更快更好地成长。
总之,在家长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合作管理过程中,双方要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力求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生活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们不断取得进步。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余文杏.班级管理中优化家庭合作的策略研究2003级初一(7)班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6.
[2]朱骊.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7.
家校合作 问题策略
家庭和学校是关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品质,对此,家校双方要能够通力合作,以彼此为依托,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旨在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1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1 双方观念分歧较大
调查得知,七成左右的家长与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生责任后,80%的家长与教师双方之间往往相互推诿,家校共育的意识不强。还有40%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的责任在学校与教师,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学校与教师理应尽到教育责任,孩子出现问题,将全部责任归结于教师教育不当。还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低,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将家长参与学校的义务抛之脑后。教师也存在着观念偏差,有六成教师认为,让家长参与教育,就是给自己的教育找麻烦,三成教师认为,家长不懂得教育,只能干扰学校教育。
1.2 家校合作内容狭窄
在家校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中,目前种类还不够丰富,层次比较低。据调查得知,目前家校合作形式,虽然有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但这些组织与阵地,发挥的功能比较单一,往往由学校单方面决策,这些组织往往成了摆设,家长理事机构成了“聋子的耳朵”,或者是学校的附属机构。学校因事召开家长委员会,一般邀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家长,而多数普通家庭的家长是没有资格的,家长参与的广度狭窄。尽管多数学校都有家长学校,但这些家长学校为家长开设的课程比较随意,课程没有计划,上课质量较差,内容也没有系统性。
1.3 家校交流渠道单一
家校合作是双方面的,信息交流也应该是相互的。但目前家校合作在交流方面,九成以上由学校向家长单方面传递信息。多数学校一般会在期中考试后举行家长会,内容则是向家长通报学生期中考试成绩,还有学生在校学习存在的问题,一般以告状为主。而对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情况,一般很少纳入家长会的议题。家长作为受邀方,也则是被动地参与家长会,家校交流之间缺少真正的平等对话。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一般以教学与学业质量为主,建立了广泛的教研合作联系机制,既有纵向的区域的教研活动,也有横向的校际间的研究。但这些交流很少涉及家校合作方面。家校合作与信息交流,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1.4 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我国家长委员会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组织与功能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以下四点。首先,学校家长委员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体系。学校根据本校的需要,自行设定,没有家长委员会的章程,没有独立的合法地位,力量非常弱小。其次,各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善,缺少应有的规章制度,对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组成比较随意,如何选拔、改选等,都没有明确作为規定。第三,家长委员会缺乏组织领导,目前只有学校层面的基层家长委员会,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民政部门,缺少对区域一级的专门管理机构,国家、省、市更没有这样的组织,这样就造成学校家长委员会孤掌难鸣,遇到问题也无法申诉。最后,家长委员会缺少资金保障。目前各校家长委员会经费一般由家长自筹,有限的经费,让家长委员会无处施展理想。
1.5 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制定与出台家校合作方面的政策或法律,这样就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美国自二战后,便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一个重点,家校合作是美国近“30年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不变主题”。出台《儿童保育与发展法案》、《从就学到就业机会法案》、“美国教育2000年目标”,突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地将家长参与列为八大教育目标之一,拨发专项经费支持家校合作。
2 班主任与家长“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双方教学观念不统一
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它深深影响着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由于教师位居教育教学领域的第一线,对于近些年来出台的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了解不断加深,逐渐改变了对学生们的应试教育思维模式,转而积极对学生们开展素质教育,力求培养学生们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而部分家长的思想还未得到改变,仍旧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这种思维作用下,而忽略他们的个体成长状况和综合素质能力,当教师和家长之间有了分歧,会对学生们的成长起到不利影响,这也是造成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出现管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双方给予彼此的信任度有待提高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有着双重“身份”,班主任既是为学生们传输知识、开展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同时又是学校的工作人员,而家长既是学生们的至亲,又是其成长发展的监督者和管理者。一部分家长由于接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不高,在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时无法得到班主任的信赖;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过分宠溺孩子,对于班主任教师的严厉作风和管理方式也无法全部认同。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重不得,轻不得”,这使得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难以达到有效的统一,彼此间存在着很多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进而导致双方信任感十分低下。
3 改进家校合作的策略
3.1 健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法规
首先,让家长与学校在权利和义务上做到平等与均衡。其次,要扩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范围,更多层次地让家长介入学校的管理与评价,如参与学业评价,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对学校重大项目决策的评价等。第三,制定处罚措施,权利与义务是相对的。要做到有法必依,还需要制定出处罚措施,对家长或学校、教师在家校合作方面缺位的,进行必要的处罚。 3.2 建立各级家校合作组织体系
成立从全国到地方的各级各类家长委员会管理机构,规范与监督家长委员会依法依规行使权利。如成立家长联合会、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等。各级各类家长委员会要有规范健全的组织章程,用人制度和经费管理规范有序。
3.3 学校提供条件便于家长参与
学校要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需要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有途径、有保障。首先,学校将管理权分散给教师、社区代表和家长,当他们拥有建议权或决策权后,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其次,学校应供给充足的资源支持教师吸收家长参与学校校务。第三,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家长学校,增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与信心。
3.4 转变观念开展家校合作培训
无论什么变革,关键的因素是人。首先,校长要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巨大能量,认识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因素,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主动地倾听家长与社区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其次,教师也要转变观念,主动走进家长,与家长交朋友,教师就会发现,家长的差异性是教育的巨大资源,有效利用家长的差异资源,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教育效果往往会“四两拨千斤”。第三,高校、省市教研机构加强对家长合作机制的研究,将家校合作纳入教研体系,进行有序研究。最后,各级新闻媒体也要加强宣传与正面引导,让家长深刻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给家长一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全社会教育力。
4 应对班主任与家长合作问题的对策
4.1 教师要积极开展家访工作
要想提高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合作的有效性,需要彼此间多沟通、勤交流,而家访则是班主任与家长之间进行沟通的最佳方式,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细致地了解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还可以促进班主任对学生们心理状态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开展家访工作时,可以促进学生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家长们的教育思想动态,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很好地交流探讨,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班主任来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并及时改变自己对孩子陈旧的管理理念,力求帮助学生们发展综合素质,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
4.2 合作双方要真诚细心
家长和班主任教师的共同目标就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这是彼此间开展合作管理的基础,因此,在双方开展合作管理时,要能够对彼此做到真诚以待,要始终能够把孩子们的发展置于首位,无论孩子们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出现了哪方面的问题,家长和教师都要能够做到彼此信任,并对孩子们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沟通,细心的处理孩子们遇到的困难,只有当家长和班主任教师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成为学生们前进道路上的坚强后盾,才能够使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来自家长和班主任的真诚关注,进而促进学生们的更好发展。
4.3 遵循相应合作原则
在完善家校合作制度对学生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家長和班主任教师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平等性原则,其表现为双方之间要改变旧有的观念,并建立起平等信任关系,因为无论是家长还是班主任,其教学管理的出发点都是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对于学生们进步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是参与性原则,也就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监督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要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好各自的职能对学生们进行培养;另外是素质性原则,在子女接受教育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教师同时也在成长,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之间的“合作”,积极构建“学习型家庭”,让家长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学习认知能力,同时班主任教师也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吸收教育管理经验,二者间要及时深化对彼此间认知,促使学生们能够取得更快更好地成长。
总之,在家长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合作管理过程中,双方要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力求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生活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们不断取得进步。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余文杏.班级管理中优化家庭合作的策略研究2003级初一(7)班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6.
[2]朱骊.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