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师美术理论课教学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关键,因为它的成败与否将会对高师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密切联系高师美术理论的教育现状,从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因循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师的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高师美术理论教学的弊端,对高师美术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师美术理论教学 弊端 教师素质 基础理论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院级重点项目:ZK12030。
美术理论 (art theory)即关于美术实践的科学总结。学术界通常所指的是狭义的美术理论,它在我们日常的美术学习和创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原理是美术理论研究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内容。我国对“美术理论”的研究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再加上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在我们日常的专业教学中长期以来有教学和研究实体,却无教材无规范(技法理论除外),使得高师美术教学中一直无法科学地进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其弊端的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缺失
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缺失应该追溯到初高中的基础美术教育阶段。我们清楚地知道我国初高中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美术审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考,好多学生选择美术等艺术专业都是这种严峻形势下的迫不得已。那些“偏科生”和“差等生”为了寻求圆自己大学梦的机会,义无反顾地紧紧抱住了美术这根救命稻草,于是便开始了疲于奔命的专业技术突击。这种对我国的高考来说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纯技术的素描、色彩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整体美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使众多的学生成为对美术技能一知半解,对审美却一窍不通的技巧生,这也就为以后的美术理论教育留下了隐患。这种病态畸形的美术教育将学生带入了一条名不符实的不归路。机械的技能训练,不但僵化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对文化理论课的厌倦心理与日俱增。
更糟糕的是一些打着美术学院招牌、聘有著名专家和教授、甚至是高考阅卷老师上课的种种带有欺骗性的画室的培训。那种放任松散的管理,不但使学生厌倦理论课的学习,而且使好多学生染上了抽烟、酗酒、打闹、上网、早恋等不良恶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质,致使好多学生即使进了大学也是一些问题学生。如好多的艺术专业的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诚信、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严重的抵触情绪。我们不难想象那些课堂上呼呼大睡、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吃、乐此不疲地玩着游戏、对理论知识毫无兴趣的学生能真正学好艺术。
“美术专业成了高考的一个低洼地,文化成绩低的考生像流水一样流向了这个低洼地。文化程度低不仅影响学生进校以后的学习,而且也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1]而这些问题的最终根源在于当今以功利为主的基础教育,笔者长期以来担任高校美术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深深体会到了美术理论课的教学之难。那些一味沉浸在技能训练的学生已经不擅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对于稍有深度的理论问题,大多数学生无心也无力去探根寻源,艺术思维恰恰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美术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者必须具备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基础又往往是以广泛学习各种知识为前提的。由于美术理论知识广泛涉及到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庞杂的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又恰恰是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望而却步和最头痛的东西。难怪现在的学院教育培养不出天才,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真正具备培养天才的的教育理念和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和越来越多的高师美术院系都认为学生文化素质的低下,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高师美术院系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成了制约美术师资的瓶颈,主张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一状况。”[2]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美术的基础教育。要想真正提高高师美术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既要培养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更要夯实学生在理论方面的基础。
陈旧观念的严重影响
“由于我们的教学惯于固定的技术训练,并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的灵性与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由于文化修养课的薄弱,观念探索的缺乏,使学生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平衡发展,于是学生艺术探索的兴趣往往表现在材料技法领域,或只专注于在形式语言上,他们的创作常常表现出思想苍白,缺乏新颖而充实的文化内涵。”[3]由于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老的教学模式的巨大惯性作用,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技轻理”观念的影响,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学中理论课始终处于倍受冷落的边缘地位。首先,从对美术理论的认识来看,就存在严重的误区,上至主管教学的领导老师,下至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普遍认为理论课不是专业课,所以把此看做可有可无的点缀和令人头痛的负担,这种错误的观念引起了一系列错误的后果。从整个专业课程比例来看,理论课相对于技法课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大多数院校为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尽可能地压缩理论课的课时。而这种教学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学生既无法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挫伤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如果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充分体现了教育导向的错误的话,教学方法和观念的落后是学生对美术理论课失去兴趣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上文已经提到,美术理论课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它涉及到庞杂的人文学科的知识,如果不合理进行学科交叉学习,仅仅停留在概念、原理、作者作品、价值意义等狭小的范围的学习,美术理论课将落入僵化、保守的境地。教师教学的大而化之,学生学习的一知半解,理论课学习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必须认清“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艺术记录、再现了人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4] “通过艺术与世界的多元联系,艺术教育不再局限于艺术的知识技能,而是把艺术放到一个广阔的关系之中,把艺术还原到它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接触活生生的、完整的艺术,充分接受它的魅力,体会艺术背后的文化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5]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美术理论课学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教会如何在掌握美术史料、史实的基础上,思辨历史,重解历史和批判历史,并以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是美术理论教学的关键”。
“我国艺术培养模式和艺术教育体系使专业化越来越强,而综合性越来越差;技术越来越好,人文素养越来越低,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而且体现在艺术人才的来源上。如果走不出‘技术至上’的认识误区,理论课将永远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只是艺术观念的问题,更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已触及到了艺术的本质和前途”。[6]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高校美术理论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一个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科的形象。关于美术教师的素质问题许多著名的教育研究者如蒋荪生、常锐伦、尹少淳诸先生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作为高师美术理论课的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修养(包括美术史论、艺术哲学和美术教育理论和科研的能力等)和教育科研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广泛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精彩生动地给学生讲解,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听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然而,就笔者的调查和多年的研究,我国目前高师美术理论教师恰恰缺乏这样的综合素质。究其原因,一是受社会大势的影响,许多高师美术理论教师从思想上轻视专业理论课。体制的缺陷、学生基础水平的低下和教育管理的失误,使担任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老师失去了信心和陷入一种无奈和尴尬的境地。二是许多专业理论教师并不专业,因为他们并非科班出身也没有系统深入地掌握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强化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了理论教师知识面的狭窄,缺乏人文意识和人文素质,不能有效统整和广泛联系相关的人文知识进行讲解,致使理论教学陷入从书本到书本空洞乏味的境地。
参考文献:
[1][2]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4.
[3][4][5][6]杜大恺.清华美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127.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陕西宝鸡
【关键词】高师美术理论教学 弊端 教师素质 基础理论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院级重点项目:ZK12030。
美术理论 (art theory)即关于美术实践的科学总结。学术界通常所指的是狭义的美术理论,它在我们日常的美术学习和创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原理是美术理论研究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内容。我国对“美术理论”的研究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再加上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在我们日常的专业教学中长期以来有教学和研究实体,却无教材无规范(技法理论除外),使得高师美术教学中一直无法科学地进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其弊端的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缺失
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缺失应该追溯到初高中的基础美术教育阶段。我们清楚地知道我国初高中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美术审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考,好多学生选择美术等艺术专业都是这种严峻形势下的迫不得已。那些“偏科生”和“差等生”为了寻求圆自己大学梦的机会,义无反顾地紧紧抱住了美术这根救命稻草,于是便开始了疲于奔命的专业技术突击。这种对我国的高考来说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纯技术的素描、色彩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整体美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使众多的学生成为对美术技能一知半解,对审美却一窍不通的技巧生,这也就为以后的美术理论教育留下了隐患。这种病态畸形的美术教育将学生带入了一条名不符实的不归路。机械的技能训练,不但僵化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对文化理论课的厌倦心理与日俱增。
更糟糕的是一些打着美术学院招牌、聘有著名专家和教授、甚至是高考阅卷老师上课的种种带有欺骗性的画室的培训。那种放任松散的管理,不但使学生厌倦理论课的学习,而且使好多学生染上了抽烟、酗酒、打闹、上网、早恋等不良恶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质,致使好多学生即使进了大学也是一些问题学生。如好多的艺术专业的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诚信、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严重的抵触情绪。我们不难想象那些课堂上呼呼大睡、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吃、乐此不疲地玩着游戏、对理论知识毫无兴趣的学生能真正学好艺术。
“美术专业成了高考的一个低洼地,文化成绩低的考生像流水一样流向了这个低洼地。文化程度低不仅影响学生进校以后的学习,而且也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1]而这些问题的最终根源在于当今以功利为主的基础教育,笔者长期以来担任高校美术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深深体会到了美术理论课的教学之难。那些一味沉浸在技能训练的学生已经不擅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对于稍有深度的理论问题,大多数学生无心也无力去探根寻源,艺术思维恰恰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美术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者必须具备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基础又往往是以广泛学习各种知识为前提的。由于美术理论知识广泛涉及到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庞杂的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又恰恰是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望而却步和最头痛的东西。难怪现在的学院教育培养不出天才,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真正具备培养天才的的教育理念和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和越来越多的高师美术院系都认为学生文化素质的低下,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高师美术院系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成了制约美术师资的瓶颈,主张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一状况。”[2]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美术的基础教育。要想真正提高高师美术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既要培养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更要夯实学生在理论方面的基础。
陈旧观念的严重影响
“由于我们的教学惯于固定的技术训练,并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的灵性与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由于文化修养课的薄弱,观念探索的缺乏,使学生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平衡发展,于是学生艺术探索的兴趣往往表现在材料技法领域,或只专注于在形式语言上,他们的创作常常表现出思想苍白,缺乏新颖而充实的文化内涵。”[3]由于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老的教学模式的巨大惯性作用,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技轻理”观念的影响,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学中理论课始终处于倍受冷落的边缘地位。首先,从对美术理论的认识来看,就存在严重的误区,上至主管教学的领导老师,下至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普遍认为理论课不是专业课,所以把此看做可有可无的点缀和令人头痛的负担,这种错误的观念引起了一系列错误的后果。从整个专业课程比例来看,理论课相对于技法课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大多数院校为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尽可能地压缩理论课的课时。而这种教学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学生既无法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挫伤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如果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充分体现了教育导向的错误的话,教学方法和观念的落后是学生对美术理论课失去兴趣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上文已经提到,美术理论课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它涉及到庞杂的人文学科的知识,如果不合理进行学科交叉学习,仅仅停留在概念、原理、作者作品、价值意义等狭小的范围的学习,美术理论课将落入僵化、保守的境地。教师教学的大而化之,学生学习的一知半解,理论课学习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必须认清“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艺术记录、再现了人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4] “通过艺术与世界的多元联系,艺术教育不再局限于艺术的知识技能,而是把艺术放到一个广阔的关系之中,把艺术还原到它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接触活生生的、完整的艺术,充分接受它的魅力,体会艺术背后的文化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5]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美术理论课学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教会如何在掌握美术史料、史实的基础上,思辨历史,重解历史和批判历史,并以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是美术理论教学的关键”。
“我国艺术培养模式和艺术教育体系使专业化越来越强,而综合性越来越差;技术越来越好,人文素养越来越低,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而且体现在艺术人才的来源上。如果走不出‘技术至上’的认识误区,理论课将永远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只是艺术观念的问题,更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已触及到了艺术的本质和前途”。[6]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高校美术理论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一个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科的形象。关于美术教师的素质问题许多著名的教育研究者如蒋荪生、常锐伦、尹少淳诸先生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作为高师美术理论课的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修养(包括美术史论、艺术哲学和美术教育理论和科研的能力等)和教育科研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广泛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精彩生动地给学生讲解,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听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然而,就笔者的调查和多年的研究,我国目前高师美术理论教师恰恰缺乏这样的综合素质。究其原因,一是受社会大势的影响,许多高师美术理论教师从思想上轻视专业理论课。体制的缺陷、学生基础水平的低下和教育管理的失误,使担任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老师失去了信心和陷入一种无奈和尴尬的境地。二是许多专业理论教师并不专业,因为他们并非科班出身也没有系统深入地掌握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强化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了理论教师知识面的狭窄,缺乏人文意识和人文素质,不能有效统整和广泛联系相关的人文知识进行讲解,致使理论教学陷入从书本到书本空洞乏味的境地。
参考文献:
[1][2]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4.
[3][4][5][6]杜大恺.清华美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127.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陕西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