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的艺术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前,我一直带低年级班,那时候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都很听老师的话。去年,我接手了四年级的一个班,发现四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指责多了,会触动孩子的逆反心理,于是,每次教育学生之前,我都会想想,我该怎么“问责”呢?
  智问个人
  小兰是班干部,胆子大、强势、脾气倔,稍不如意就会在班上大发脾气。昨天,小兰迟到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站在门外。
  要怎样让她认识到错误呢?我想了想,走到她的面前,问:“你觉得班委在班上应该起什么作用?”她想了想,说:“班委是班上同学的代表,应该在班上起带头作用。”我问:“你对于今天的迟到,有什么想说的?”她哭了起来,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早点起床,不会再迟到了。老师,对不起!”我连忙帮她擦干眼泪,说:“认识到错误就好,老师就不批评你了。”
  事后想想,如果我直接指责她,她可能会难过,但这个难过是因为外在力量的压迫,而不是因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相反,我没有指责她,只是问了她两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她自己意识到问题出现在哪里,以及今后应该怎样做。
  趣问班委
  我们班的班委有一个特点:喜欢一起站在讲台上管理班级,同学们经常不知道该听哪个班委说话。我跟他们说了几次,效果不佳。有一次,我又看到他们站在讲台前管晨读,各管各的,各说各的,下面的同学一脸懵,不知道该听谁的。
  我组织好同学们齐读课文后,把班委叫到门外,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说说,为什么上语文课时只有我一个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其他语文老师为什么没有来?他们也是教语文的,也教得很好!”“因为他们不是我们班的老师。”“因为人多了,就不知道听谁讲了。”“因为每个老师讲的重点都不同,上课方式不同,同学们适应不了这么多教法。”……
  讨论得差不多了,我抛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觉得刚才讲的这几点,对你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有何启示?”班委们很聪明,立马明白了,说:“老师,我觉得不能一下子这么多人站在讲台上,不然同学们不知道听谁的。”“每天站一个班委就够了,我们轮流值日。”我安静地听着,微笑着点头。
  巧问班级
  学校开全体教师大会时,强调了中餐浪费严重的问题,我也意识到自己班级管理的疏漏之处。如何让学生改掉浪费的毛病呢?我思考良久。
  “同学们,最近班级中有哪些做得好的方面?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做得好的是,喜欢读书,开展了读书活动,老师喜欢在我们班上公开课,班级卫生有进步……做得不好的有,中餐浪费严重;吃完中餐,有的同学在外面待着;纪律有时候不太好……”
  紧接着,我抛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想让我们班成为一个怎样的班级?”同学们又畅所欲言:“积极上进、书声琅琅、明星班级、优秀班级……”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在这一刻爆发,表达了对美好班级的憧憬。
  我肯定了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然后问了他们第三个问题:“为了理想中的班级,我们要怎么做?”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点子:“我们可以选一个吃得快的同学管理中餐,为大家打汤、加饭。”“选一个同学给大家发‘大拇指’,谁吃干净了就奖‘大拇指’。”
  我总结了同学们的建议,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奖惩机制。后来,我再也没有发现有学生剩饭了。
  “问责”的“问”并不是質问,而是询问。质问是自上而下的,而询问则是平等关系,把学生和教师放在一条道上,携手同行。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五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老师,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正常上吗?”课间,小陈跑到办公室这样问我。“按课表上,没有换!”我很好奇她怎么那么关心道德与法治课上不上。“那我和组员说一下,赶紧做好上课的准备!”听到我的答复,小陈赶紧跑出了办公室。原来这节道德与法治课轮到他们小组上。  自从三年级开始组建学习小组后,我一直有意识地把一些学习活动下放到小组中,如阅读交流、好书推荐、语文书评选、字谜游戏、课文背诵等。这样化整为零后,学生展
5月10日晚,成都某小區突发电动车爆燃事故。监控视频显示,一名业主推着电动车进入电梯后,电动车突然冒出浓烟爆燃起火,这导致电梯内5人不同程度受伤。对此,很多人发出疑问:为什么电动车不充电也会爆燃呢?  老百姓大多存在着“只有充电”才会自燃爆炸的误区,而从成都这起事故的现场视频可以明确看到,实际上,没有在充电的电动车也同样存在自燃的风险。  中国自行车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绿源集团总裁、国家高级工程
班级活动应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由“远、大、空”转变为“近、小、实”,由“抽象”转变为“具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人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利用学科教学打造学生活动的主阵地  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丰富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我决定利用学科教学打造学生活动的主阵地,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学科知识,在课本之外提高能力。  于是,我依托学科资源,挖掘自身特长,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