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准确定位目标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主体在于教师,立足点在于教学目标的预设,以此为基础,合理的课堂实施是保证。从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过程,同时,也显现出了教师在革新观念过程中的理性思考和个体创新。本文就试图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层面,借助教学实践,阐述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应该秉持的态度。
  
  一、批判“千课一律”——“去年今日此门中”
  
  例1:教学苏教版第三册《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看图,图字结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指导诵读,在诵读中感悟。
  3.初步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会字,激发学生学字的兴趣。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
  例2:教学苏教版第四册《识字8》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两格绿线内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看图,图字结合,认识一些特殊偏旁,看图熟读与此相关的词语。
  从例1、例2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来看,识字教学的共性要求较多,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识字方法上的递进、识字能力上的提升、识字感情上的丰盈。
  看着备课笔记上自己的笔迹,回想当时的备课心态:例1是刚开学不久,暑期积淀的“好好教学”的热情尚在,照抄学校下发的教学参考资料,甚至心血来潮,添加了一些“激发学生学字的兴趣”之类的话(其实,激发学生学字兴趣的表述是否应该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提出也值得商榷);例2表现出来的状态则如强弩之末了,如果当时让我说“语文是什么”、“小学生学语文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教语文”这些话题,我是茫然不知所措的。
  
  二、学习自主备课——“人面桃花相映红”
  
  例3: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 3课《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我校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这是笔者第一次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的阐述,由于对课文的理解还未深入,我直接照抄了《备课手册》上的全部内容。之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重新设计了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片段朗读、小组朗读、角色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朗读中,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理解并积累词语“翻山越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在演一演、说一说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中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领悟由第一次抱母亲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关爱母亲,懂得感恩。
  
  三、追问话语权——“人面不知何处去”
  
  大部分教学资料对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大致表述如下:“使学生学会……”,“要求学生能……”,“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等等。仔细推敲这些文字背后的隐性话语,“使学生学会……”是不是等于“我就要他们会”、“他们不会就不善罢甘休”?“要求学生能……”、“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这些说法大多有强权的意味,都深深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心态和课堂实际。在教师面前,学生有没有话语权?即便有,这种话语权在学生的担心、察言观色时,又悄悄地返还给了教师,言说的主体在教师打断学生的瞬间发生了对调。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如何克服“向师性”给学生健康发展带来的束缚,怎样呵护学生的话语权呢?如例4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话语权。
  例4: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目标:
  1.通过片段读、小组读、赛读等形式,鼓励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通过补充课外资料,进一步延伸学生对法布尔敬佩的情感,进一步拓展课文内容和文本空间。
  4.启发学生思考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何种启示。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四、回首成长——“桃花依旧笑春风”
  
  教学目标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育理念,预先对教学活动的目标预设。在预设目标的同时,一同进行的是预设教学手段、教学进程,以及对文本、对学生、对课堂的态度。就如同雕塑家在准备雕刻一件工艺品的时候,他对雕刻所要用到的工具以及怎么雕刻都已经有了酝酿一般。
其他文献
由感知到内化,是一个不断积淀叠加的过程,积淀叠加到一定的量就会形成一个质的飞越,这一由量到质的蜕变,便是由感知到内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这种蜕变升华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新方法,让学生产生积淀的意识,领悟由感知到内化的趣味和意义。本文以《秋姑娘的信》这篇文章为阐述依据,重点来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由对内容的感知到内化。  一、引导学生阐述先验,提高其参与热情  一切知识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最初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词是儿童进一步获得知识的重要的因素。”因此,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但是,词语教学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教学来说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容易被忽视。如何让词语教学精彩起来,让学生更愿意学呢?词语教学离不开“趣味”,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游戏激趣法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
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跟单个文本的耗时太多与教学设计过于花哨不无关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打造真正生态而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认为,现代文的教学不妨采用长文短教的策略。  一、设计好精巧的课堂导入  如果课堂一开始便如磁铁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致力于长文短教的语文课堂,精巧的开端至关重要。  我们先欣赏一下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开篇。  
科学小品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类体裁的文章的教学常常被边缘化。近期,我校开展了一次科学小品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选择了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教例一】  师: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它“是那样的
当我们看到一个极尽美好的地方,我们总会把它形容成“童话般的世界”。是的,童话是美好的,纯真的,诗意的。童话,芬芳了孩子们童年的记忆,构筑了孩子们童年的梦想,是儿童心灵成长的精神家园。童话独特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己普遍得到关注,新课标的阶段性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生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以苏教版第二册为例,选入童话9篇,加上《春笋》《雨点》两篇极富童话性质的课文,童话多达11篇。可以说,低年级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具体文字,感知并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和亡国之恨;披文入情,因文悟道,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悟文本的能力,陶冶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感知并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亡国之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悟文本的能力,陶冶学生的爱国之情;有指向地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同事要去赛课,参赛内容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7课《水》第一课时,邀我和她一起磨课。初步讨论后,我们将第一课时的目标设定为:1. 学会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2.读通读顺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初步感受水的珍贵,体会反衬的写法。确定了大概的思路后,我们开始备课。  一帆风顺导新课  古人云:“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在新课导入部分,我做了这样的思考:我县地处长江下游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伦理价值、人文精神、民族气韵的耀眼光芒。《嫦娥奔月》中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地认知、感悟、品鉴,学习富有审美意蕴的神话故事。  一、以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它语言优美,语句朗朗上口,意蕴深刻,特别是孔子论水的一番言论,发人深思。如何让学生走近并最终走进这样一篇富含深刻哲理的文章中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选择教法时进行深思熟虑。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的确,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与解读是上好这一课的关键,只有教师在读文本时心有所动,心中存有脉络,才能在教学安排上达到疏密有致,在课堂
[摘 要]默读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我们应根据默读的特点,合理地确定评价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智慧,因“生”制宜,做好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强化优点,改进不足,这样让学生领会默读的真意,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进而达到提高默读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默读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