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经典中的人文精神熏陶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f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英美文学作品选
  作者:张丽丽 张静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
  ISBN:9787564327293
  定价:39元
  阅读并研究英美文学作品,不仅是提高语言学习及应用水平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那些经典作品。于是,研读文学经典成为培养人文精神的必由之路。由张丽丽、张静合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文学作品选》,充分考虑了作为英语非母语国家研习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化的学生的特点,坚持“文学史与作品选读并重、重点突出”的原则,以文学史为线索,从各个时期英美著名作家的作品中精心编选经典片段分编了二十五个单元,内容涉及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形式,每个单元又由作者介绍、作品介绍、原著选读、注释四个模块构成。
  本书在作家和作品的编选上可谓别具匠心,不仅选择的是英美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也多采用最能代表其最高成就的作品。比如,书中收录了舍伍德-安德森的《俄亥俄,温斯堡》。作为美国現代文学先驱,他深刻影响了海明威、福克纳、塞林格、菲茨杰拉德、卡佛等一众文学大师,其代表作《俄亥俄,温斯堡》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又如,狄更斯的现实主义杰作《雾都孤儿》,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和乔治·艾略特的《织工马南》也被尽收书中。再如,编者在选取美国著名小说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时,选取的是其广受“迷惘的一代”推崇的《永别了,武器》,因为这部半自传作品标志着其艺术风格的成熟。
  此外,书中的作品多是被数次搬上银幕和舞台的经典。比如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威尼斯商人》,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这就使得学生在阅读时更熟悉,也更便于理解。由于书中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小说,因此,穿插于其中的诗歌《乌鸦》和哲学著作《论自然》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作者,分别为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和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兰波被奉为象征派的代表,他的作品对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小说影响深远;他传奇的一生,为后来的世界确立了一种生存和反叛的范式。爱默生是美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中心人物,他在19世纪上半叶提出的超验主义观点体系,代表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是了解美国精神的钥匙。虽然这两篇作品都并非英美文学的主流推荐之作,但由此可知编者选择它们的深意。
  综上,本书内容丰富,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既严谨又不失灵活;所选材料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作品也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本书可以引导学习者从阅读原著入手,培养其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能力,进而感受英美文学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人文素养,对英美文学有总体的认识和把握。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忽丽娟)
其他文献
宋运来是江苏省的语文特级教师。我听他的课不多,但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什么道理呢?因为他的语文课堂教学内涵非常鲜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定教,聚焦语用”。这里的“语用”不是“语用学”的专用术语,而是广义的语言文字运用:既包括书面语言的运用,也包括口头语言的运用。  一、“以学定教”不是教师被动适应学生  我们的阅读教学曾被批评为“无思考”的教学,因为它以讲读为核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因此主张
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说“好问则裕”,意即善于提问的人,学识就会渊博。  有人这样描述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会问十万个为什么;小学时偶尔会问为什么;上了高中基本不问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虽然多少有些夸张,但也能折射出一个现象: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比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呈明显下降态势。  没有问题的背后,是思想的沉寂和僵化,是心灵的冷漠和荒芜。的确,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
如今,在有些语文课堂上,板书已渐行渐远了。  在众多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中,板书颇具传统色彩,曾经备受熏视,但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进驻课堂,板书的位置已被极具视听冲击力的声光电取代,渐渐“退居二线”去了。以我之所能见,不要说常态的语文课,即便是有些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现在也已经很难再见到那种构思精巧、构图精美的板书了。  也许,拎着电脑、揣着U盘进教室的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也许,课堂上白始至终轻
伍尔夫在《怎样读小说》一文中说:“如果你想真正掌握某个小说家—某个大艺术家——给你的一切,你不仅需要有非常敏锐的感受力,还需要有非常大胆的想象力。”高尔斯华绥小说《品质》讲述了格斯拉兄弟的故事,他们视鞋为生命,每一双靴子都是凝结了心血的艺术品,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对这样一篇近乎赞美诗的小说,作者似乎“用错了笔墨”,大篇幅描写格斯拉兄弟接订货单时的情景,却省略了满足读者正常好奇心的诸多内容。这些
《陈太丘与友期行》(也作《陈太丘与友期》)选自古代志人志怪小说《世说新语》,全文仅103字,却演绎了一场关于“信”的精彩辩论。各版本教材都将其作为初冲生研读文言文的入门篇目,视作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积极性的典范素材。  由于内容浅显易懂,长期以来,对这篇文章的教学几乎已成定式,“明礼诚信”的主题分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的问题探讨,频繁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这不但脱离了《
朱子学,又称闽学,由于它发端于南宋初年福建理学家杨时、游酢、罗从彦、李侗等人,朱熹通过他们传承了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人的理学思想,并建立起庞大完整且更为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所以一般将朱熹作为闽学的创始者和领袖。朱子思想是我国继儒家思想之后又一思想领域的重要成就,从宋末至清代近800 年间一直处于主流思想地位,被官方认定为正统的哲学思想。钱穆曾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
与其他同时期的文人相比,郭沫若是一个惯于仰望星空的人。且不说他的诗文集就命名为《星空》,他还有一篇长达4.5万字的天文历法长文《释支干》,让世人惊叹。甚至他那篇飞奔、狂叫、爆炸式的新体诗《天狗》:我是一条天狗啊/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至今还在我们的耳边燃烧。《天上的街市》同样是作者在远离喧嚣的安静之处,写下的又一篇驰骋想象、眺望星空的作品。  此诗写于1921
【摘要】2021年语文中考浙江嘉兴卷以项目化学习构建表现性评价,对中考命题进行探索。试卷整合结构、命题语料与情境,拓展考查内容,重视对学习策略的考查;注重综合情境、活动、过程与问题的解决因素,设计表现性任务。嘉兴卷的变革,给教与学诸多启示:教师需要确立大单元教学的理念,整合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并让学生形成表达。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表现性评价,中考命题,嘉兴卷  语文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采
【摘要】自读课文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了解其编排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搭建的阅读支架引导学生自读,设计自主学习单,采用初读自测单、回读思考单和博读拓展单,给学生打造自读的路径;通过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自读体验,促进他们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关键词】自读课文,编排特点,教学策略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特点是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作为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语文老师,我们都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但我们又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教学课文和大量的练习上。长期处于这种让人矛盾又纠结的境况中,我们迫切需要一本书来给自己力量,让自己对语文教学充满希望。我想,《阅读的力量》这本书是最佳的选择。  翻开书页,序言《自由阅读有力量》让我读了茅塞顿开: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教学,辅导学生作业,却收效甚微?原来直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功效,基本上在浪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