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城市发展也是如此。具备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充满向上跃升的奋进动力,爆发出改革发展的巨大活力。
近年来,镇江在产业结构、城乡面貌、民生改善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许多了解镇江的人都说,镇江最大的变化,还是人的精神风貌。现在的镇江人,多了一种自信自强、奋勇争先的锐气,多了一股团结拼搏、创新实干的劲头。这种精神风貌,才是镇江发展变化的最大原动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基础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短期难以实现整体跃升,但人的精神风貌却可以“突变”,并影响经济社会的进程。这几年,我们通过学习先进、反思自身,结合科学发展的丰富实践,打破僵化心态、惯性思维、保守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取得了初步成效。2008年,我们用3个月时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举办张家港精神报告会,重点针对发展信心不足、发展动力不强的问题,先“破”后“立”,提出镇江需要清醒、需要激情、需要精神,引导全市上下“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坚持苏南定位、奋勇争先进位”。2009年,我们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合肥跨越发展的理念和生动实践,激发后位赶超、后发先至的昂扬斗志,在全市奏响了跨越赶超的最强音。2010年,我们又举办学习“井冈山精神”活动,重走当年红军路,党政干部深受震撼和教育,汲取新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跨越发展信念,勇闯转型升级新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持续深入地解放思想,给干部群众的思想理念、精神面貌带来了巨大冲击,引起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想着干、学着干、比着干、拼命干的浓厚氛围。
各级干部以镇江发展为己任,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镇江跨越发展的纪录不断刷新。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快于沿江八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百亿;至2010年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24个月保持全省第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关键指标增幅均居苏南前列;近3年共引进央企项目近30个,总投资800多亿元。
各辖市区频频传来进位、再进位,超越、再超越的讯息。丹阳在“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前移8位;扬中在“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排名前移2位;镇江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实际利用外资在全省13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居第3位。开展“效能革命”,推行轮岗交流,激发机关活力,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明显提升。
广大群众热情支持城乡建设,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层层级级动起来、忙起来、干起来,全民创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2010年新增私营企业数、个体工商户数和私个注册资本三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展望“十二五”,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精神。我们将给镇江精神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用智慧和激情创造更多“镇江奇迹”,确保“十二五”末与苏南其他城市同步迈入基本现代化!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委书记)
跑好“三场”裨益多 倪士俊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农贸市场、购物商场、市民广场体现着民情,连接着民心,是一方党委政府改善民生成效的“晴雨表”。新的形势下,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多跑跑“三场”大有必要。
多跑“三场”有利于增进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众多领导同志在视察调研中,都把走进百姓家中体察民情作为“必修课”,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戴,为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农贸市场、购物商场、市民广场,是群众最为集中的地方,多跑“三场”能够增加与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能够亲身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而群众不仅在电视上、报纸上、会场上能见到领导同志,还能经常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干部的身影,听到干部对自己的关心,自然会增加对党委政府的感情,干群关系就会进一步融洽,何乐而不为?
多跑“三场”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当前,社会结构加快变革、利益关系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日趋多元,民生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农贸市场、购物商场、市民广场体现一方群众的生活水平、消费能力和幸福指数,是人群聚集、民意集中的地方,也是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走进“三场”、深入“三场”,把群众的所盼所想了解透彻、掌握清楚,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从而为作决策、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跑好“三场”既要身投,更要心入。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不能“做秀”,不必前呼后拥,也不仅是亮个相、说句话,而要轻车简从、身心贴近,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听取群众的建议意见,使赶场成为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激发民力的重要渠道。与群众的接触中很可能会听到批评,甚至牢骚怪话,还可能有群众“粘上自已”,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让群众了解党委政府对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和实际成效,多数群众一定能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跑好“三场”重在坚持。偶尔走进群众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无庸讳言,因为工作繁忙,有些领导干部与下级接触较多、与群众接触较少,这就要学会“偷得浮生半日闲”,突破工作圈、人际圈,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如果多跑“三场”能够成为我们的一种群众工作方法,我们就能更好地树立民本思想,干工作自然会多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待生活也能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感恩之心,这对于提高自身修养和改进领导工作作风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系中共江都市委书记)
学习永远在路上 张秋红
高邮的领导干部周末课堂,已坚持了9年。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受益颇多,感慨颇深。
高邮市领导干部周末课堂始于2002年,第一期是3月2日请昆山经济开发区研究室主任开讲招商引资专题。每一位高邮人或者那个时期曾在高邮工作的同志,都不会忘记。那时的高邮,经济建设一直在低位徘徊,被外界称之为“苏中的苏北”。当时,在干部群众中弥漫着浓重的怨天尤人的情绪。面对“追兵越来越近,标兵越来越远”的发展形势,市委冷静分析后认为,这种灰色情绪滋生的缘由,首先,一部分人对自己的发展基础认识不足,妄自菲薄;其次,对先进地区、后来居上地区的发展路径、发展措施了解不多;第三,一部分人的知识匮乏、能力不足。如何振奋精神,集中精力,找回自信,需要一个最佳突破口和向上的引力。
于是,市委提出了“三逼”,即把干部逼向书本、逼向基层、逼向市场。而把干部逼向书本的措施之一就是开设副乡局级领导干部“周末课堂”,规定每个月安排一至两个周末,让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并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领导人和企业家作专题讲授。“逼”,带有很强的行政强制性,其间蕴含着当时市委的苦心、决心和信心。
漫漫百期,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有宏观层面的理论讲授、形势分析、政策解读,也有中观层面的难点剖析、路径选择,更有微观层面的现身说法。周末课堂是理论和知识的大餐。几乎所有参学者都由衷地感到,周末课堂打开了一扇了望外部世界的窗口。
不离不弃,不松不懈,九年磨一剑。高邮市领导干部周末课堂以其创新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长期的坚持、显著的成效,得到省、市委的充分肯定,被评为江苏省宣传思想工作的金点子。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学习提振了干群精神,学习开阔了领导者的视野,学习创新了方法措施,推进了实践的加快发展。
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循环往复,直至无穷。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丰富和创新理论、知识,措施、方法,推进实践向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这是学习和实践的内在联系,也是学习和实践的本质要求。
学习的形式、方法可以创新,但学习是须臾也不能放松和停止的。九年来,我们不仅有计划地举办周末课堂,还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举办网上能力提升学习班,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党员干部。同时,还面向市民举办了百姓学堂、秦邮文化讲坛,多数乡镇、机关部门乃至社区,也借鉴周末课堂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开展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渐成风气。
当学习不再需要“逼”,而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习惯时,学习才是生动有趣的,人生才是美丽璀璨的,我们所从事的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实践才是丰富有效的。
(作者系中共高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栏责任编辑:陈伟龄
近年来,镇江在产业结构、城乡面貌、民生改善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许多了解镇江的人都说,镇江最大的变化,还是人的精神风貌。现在的镇江人,多了一种自信自强、奋勇争先的锐气,多了一股团结拼搏、创新实干的劲头。这种精神风貌,才是镇江发展变化的最大原动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基础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短期难以实现整体跃升,但人的精神风貌却可以“突变”,并影响经济社会的进程。这几年,我们通过学习先进、反思自身,结合科学发展的丰富实践,打破僵化心态、惯性思维、保守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取得了初步成效。2008年,我们用3个月时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举办张家港精神报告会,重点针对发展信心不足、发展动力不强的问题,先“破”后“立”,提出镇江需要清醒、需要激情、需要精神,引导全市上下“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坚持苏南定位、奋勇争先进位”。2009年,我们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合肥跨越发展的理念和生动实践,激发后位赶超、后发先至的昂扬斗志,在全市奏响了跨越赶超的最强音。2010年,我们又举办学习“井冈山精神”活动,重走当年红军路,党政干部深受震撼和教育,汲取新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跨越发展信念,勇闯转型升级新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持续深入地解放思想,给干部群众的思想理念、精神面貌带来了巨大冲击,引起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想着干、学着干、比着干、拼命干的浓厚氛围。
各级干部以镇江发展为己任,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镇江跨越发展的纪录不断刷新。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快于沿江八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百亿;至2010年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24个月保持全省第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关键指标增幅均居苏南前列;近3年共引进央企项目近30个,总投资800多亿元。
各辖市区频频传来进位、再进位,超越、再超越的讯息。丹阳在“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前移8位;扬中在“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排名前移2位;镇江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实际利用外资在全省13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居第3位。开展“效能革命”,推行轮岗交流,激发机关活力,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明显提升。
广大群众热情支持城乡建设,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层层级级动起来、忙起来、干起来,全民创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2010年新增私营企业数、个体工商户数和私个注册资本三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展望“十二五”,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精神。我们将给镇江精神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用智慧和激情创造更多“镇江奇迹”,确保“十二五”末与苏南其他城市同步迈入基本现代化!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委书记)
跑好“三场”裨益多 倪士俊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农贸市场、购物商场、市民广场体现着民情,连接着民心,是一方党委政府改善民生成效的“晴雨表”。新的形势下,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多跑跑“三场”大有必要。
多跑“三场”有利于增进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众多领导同志在视察调研中,都把走进百姓家中体察民情作为“必修课”,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戴,为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农贸市场、购物商场、市民广场,是群众最为集中的地方,多跑“三场”能够增加与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能够亲身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而群众不仅在电视上、报纸上、会场上能见到领导同志,还能经常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干部的身影,听到干部对自己的关心,自然会增加对党委政府的感情,干群关系就会进一步融洽,何乐而不为?
多跑“三场”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当前,社会结构加快变革、利益关系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日趋多元,民生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农贸市场、购物商场、市民广场体现一方群众的生活水平、消费能力和幸福指数,是人群聚集、民意集中的地方,也是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走进“三场”、深入“三场”,把群众的所盼所想了解透彻、掌握清楚,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从而为作决策、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跑好“三场”既要身投,更要心入。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不能“做秀”,不必前呼后拥,也不仅是亮个相、说句话,而要轻车简从、身心贴近,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听取群众的建议意见,使赶场成为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激发民力的重要渠道。与群众的接触中很可能会听到批评,甚至牢骚怪话,还可能有群众“粘上自已”,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让群众了解党委政府对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和实际成效,多数群众一定能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跑好“三场”重在坚持。偶尔走进群众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无庸讳言,因为工作繁忙,有些领导干部与下级接触较多、与群众接触较少,这就要学会“偷得浮生半日闲”,突破工作圈、人际圈,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如果多跑“三场”能够成为我们的一种群众工作方法,我们就能更好地树立民本思想,干工作自然会多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待生活也能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感恩之心,这对于提高自身修养和改进领导工作作风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系中共江都市委书记)
学习永远在路上 张秋红
高邮的领导干部周末课堂,已坚持了9年。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受益颇多,感慨颇深。
高邮市领导干部周末课堂始于2002年,第一期是3月2日请昆山经济开发区研究室主任开讲招商引资专题。每一位高邮人或者那个时期曾在高邮工作的同志,都不会忘记。那时的高邮,经济建设一直在低位徘徊,被外界称之为“苏中的苏北”。当时,在干部群众中弥漫着浓重的怨天尤人的情绪。面对“追兵越来越近,标兵越来越远”的发展形势,市委冷静分析后认为,这种灰色情绪滋生的缘由,首先,一部分人对自己的发展基础认识不足,妄自菲薄;其次,对先进地区、后来居上地区的发展路径、发展措施了解不多;第三,一部分人的知识匮乏、能力不足。如何振奋精神,集中精力,找回自信,需要一个最佳突破口和向上的引力。
于是,市委提出了“三逼”,即把干部逼向书本、逼向基层、逼向市场。而把干部逼向书本的措施之一就是开设副乡局级领导干部“周末课堂”,规定每个月安排一至两个周末,让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并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领导人和企业家作专题讲授。“逼”,带有很强的行政强制性,其间蕴含着当时市委的苦心、决心和信心。
漫漫百期,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有宏观层面的理论讲授、形势分析、政策解读,也有中观层面的难点剖析、路径选择,更有微观层面的现身说法。周末课堂是理论和知识的大餐。几乎所有参学者都由衷地感到,周末课堂打开了一扇了望外部世界的窗口。
不离不弃,不松不懈,九年磨一剑。高邮市领导干部周末课堂以其创新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长期的坚持、显著的成效,得到省、市委的充分肯定,被评为江苏省宣传思想工作的金点子。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学习提振了干群精神,学习开阔了领导者的视野,学习创新了方法措施,推进了实践的加快发展。
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循环往复,直至无穷。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丰富和创新理论、知识,措施、方法,推进实践向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这是学习和实践的内在联系,也是学习和实践的本质要求。
学习的形式、方法可以创新,但学习是须臾也不能放松和停止的。九年来,我们不仅有计划地举办周末课堂,还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举办网上能力提升学习班,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党员干部。同时,还面向市民举办了百姓学堂、秦邮文化讲坛,多数乡镇、机关部门乃至社区,也借鉴周末课堂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开展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渐成风气。
当学习不再需要“逼”,而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习惯时,学习才是生动有趣的,人生才是美丽璀璨的,我们所从事的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实践才是丰富有效的。
(作者系中共高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栏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