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川芎-延胡索”药对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67716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理念和技术研究“川芎-延胡索”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和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分析,筛选出川芎和延胡索的主要成分、靶点信息,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获取的靶点信息,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从“川芎-延胡索”药对中筛选得到58个主要活性成分,相关作用于靶点220个,主要涉及在癌症、信号传导、免疫、细胞通讯及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多条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川芎-延胡索”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协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药理学作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川芎;延胡索;作用机制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targets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Rhizoma Ligustici Chuanxiong-Rhizoma Corydalis” drug pair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Methods: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targets related to Rhizoma Ligustici Chuanxiong-Rhizoma Corydalis were research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according to oral bioavailability(OB)and drug likeness(DL).Cytoscape 3.6.0 software was used to build the active ingredient-target network model and screen for core targets.The GO and KEGG pathways in the targets were analyzed by DAVID.Results:58 active components were screened from “Rhizoma Ligustici Chuanxiong-Rhizoma Corydalis” drug pair,involving 220 related action targets.It mainly involved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such as cancer,signal transduction,immunity,cell communication and ap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s.Conclusion: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revealed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targets and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the herbal pair of “Rhizoma Ligustici Chuanxiong-Rhizoma Corydalis”,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Key Words Network pharmacology; Rhizoma Ligustici Chuanxiong; Rhizoma Corydalis; Action mechanism
  中圖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10.009
   “川芎-延胡索”为经典的临床搭配使用药物组合。川芎性属辛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妇科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疼痛;内科常用于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骨科常用于寒湿痹痛、跌打损伤。延胡索性温,味辛、苦;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功效。临床常用于胸胁、腕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目前有关川芎和延胡索两味药材与疾病的关系,多从单一通路或靶点研究。对于二者搭配后出现的多通路、多靶点对疾病影响的研究较少。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使用网络分析计算后,将“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关系,以直观图形呈现,更好的揭示多成分药物协同作用的特点[1]。网络药理学的前瞻性、整体性特点还在指导新药研发[2],复方方剂的配伍规律探寻方面发挥了作用[3]。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预测“川芎-延胡索”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关通路,以期更好的阐明“川芎-延胡索”配伍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http://lsp.nwsuaf.edu.cn/tcmsp.php);UniProt蛋白数据库(http://www.uniprot.org);David 6.8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库(https://david.ncifcrf.gov);Cytoscape软件(版本:3.6.0);GraphPad Prism 7.0统计软件。
  1.2 “川芎-延胡索”药对活性成分的筛选 通过TCMSP平台和文献检索2种方法收集川芎、延胡索两味药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然后根据各个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ADME)性质选出川芎、延胡索可能的活性成分,再查阅文献补充被淘汰或遗漏的有效成分,以增加预测结果的可信度。   1.3 “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再次通过TCMSP平台检索“1.2”中筛选出的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将潜在靶点蛋白名称校正为物种为人的官方名称(Officical Symbol)。利用Cytoscape3.6.0统计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模型并使用Network Analyzer插件对网络进行分析,查明网络中化合物和靶点的权重。
  1.4 “川芎-延胡索”药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String数据库(https://string-db.org,Version 10.5)[4]是一个收集了大量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的数据库,其中包含了经过实验验证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得到的数据,共涉及9 643 763个蛋白,1 380 838 440个相互作用。将“川芎-延胡索”药对活性成分作用的蛋白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限定物种为人,获取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结果保存成TSV格式,导入Cytoscape3.6.0统计软件绘制相互作用网路。首先对此蛋白互作网络进行总体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3.6.0统计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确定最重要的10个蛋白互作关系,计算方法的选择最大团中心性(Maximal Clique Centrality,MCC)[5]。
  1.5 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分析 使用DAVID数据库,对“川芎-延胡索”药对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 Pathways分析,GO分析中选择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3个内容。保存结果后,阈值设置为Pvalue<0.05,PDF<0.05进行筛选,并按照涉及的靶点数目多少进行排序,GO分析结果用GraphPad Prism 7.0统计软件绘制条形图,KEGG Pathway,用R语言绘制气泡图。
  2 结果
  2.1 “川芎-延胡索”药对中活性成分的筛选 在TCMSP数据库中,以“川芎”“延胡索”为关键词分别进行查询,结果显示(截止到2018年10月),与川芎有关的化学成分有189个,与延胡索有关的化学成分有77个。本研究根据化学成分的ADME性质,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为条件对有关化合物进行筛选[6],结果川芎得到7个,延胡索得到49个。为了确保结果的全面性及可靠性,再次通過文献查找川芎及延胡索有效化合物。文献记载川芎的化学成分包含苯酞及其二聚体、生物碱、有机酸、多糖以及脑苷脂和神经酰胺等类成分[7-8],其中藁本内酯(ligustilide)被认为是苯酞类化合物中主要的活性化合物,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阿魏酸(Ferulic Acid)是有机酚酸类代表化合物,在阿尔茨海默病、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方面研究较多;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属于生物碱,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等领域[9];因此,川芎有效化合物共计10个。查阅文献发现延胡索化学成分包含生物碱、淀粉、树脂、挥发油、多糖等,经TCMSP筛选后包括了经过验证有效成分,因此川芎-延胡索药对筛选后共得到58个(含有一个共同成分)活性成分。见表1。
  2.2 “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使用TCMSP数据库查找“表1”中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Cytoscape 3.6.0统计软件绘制“川芎-延胡索”药对的“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见图1。图中三角形代表活性成分,圆形代表作用靶点。蓝色代表川芎活性成分及靶点,红色代表延胡索活性成分及靶点,紫色代表二者共同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且具有互作关系的节点间用直线连接。一个节点的度值(degree)代表与该节点相连接的边的条数,度值的大小即代表着与对应节点的连接程度,亦即在网络中的关键度,图中节点的大小与度值相对应。此网络结构中包含了277个节点和1 161条边,277个节点中包括57个化学成分和220个作用靶点。化学成分中延胡索49个,川芎9个(senkyunone在TCMSP数据库中无靶点蛋白因此未在图中显示),及1个共有成分(sitosterol)。作用靶点中,延胡索有167个单独潜在作用靶点,川芎有8个单独潜在作用靶点,“川芎-延胡索”药对共有成分潜在作用靶点3个,非共有成分共同潜在作用靶点42个”。川芎-延胡索”药对每个活性成分平均作用于20.37(1 161/57)个靶点,每个靶点平均接受5.3(1 161/220)个药物作用,反映了药物和靶点多重互作的复杂网络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MOL000098槲皮素(quercetin)拥有最多的潜在靶点151个,其次是MOL000790异紫堇杷明(Isocorypalmine)和MOL000217(S)-斯氏紫堇碱[(S)-Scoulerine]都有36个潜在靶点。这些靶点高的化合物可能在“川芎-延胡索”药对的药理功能中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另外,在220个潜在靶标中,有73个靶点与2个及以上化合物分子相连接,说明同一个靶点也能同时接受多个化合物对其调控,同样呈现出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整合调节的作用特点。在所有靶点中,PTGS2(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2)、PTGS1(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1)、SCN5A(5型钠通道α亚基)拥有最多的配体,分别为48、44、44个。
  2.3 “川芎-延胡索”药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蛋白互作网络结果详见图2,图中节点表示蛋白,边表示蛋白之间的关联,蓝色代表川芎相关靶点,红色代表延胡索相关靶点,紫色代表二者共同作用靶点,且图中节点的大小与其连接度成正比。图中共涉及212个节点,3 762条边(其中F10a、GYRB、IGHG1、PRXC1A、TOP2、、CDKN2未在数据库中找到,DIO1、DCAF与其他蛋白没有相互作用,这8个蛋白不在相互作用网络中体现)。使用cytohubba插件中MCC方法计算后,确定最重要的10个蛋白互作关系,结果如图3所示。   2.4 靶点的GO富集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 使用DAVID数据库,对相关靶点进行GO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阈值设置为Pvalue<0.05,FDR<0.05。通过GO分析发现,“川芎-延胡索”作用的靶点基因主要富集在412个BP、28种MF和20类CC中。图4~6分别列出了显著性较高的前10种。图4显示,药对的靶点主要富集在调控细胞增殖、有机物应答、细胞内信号级联、调调控细胞凋亡、控细胞死亡、正向调控分子功能、正向调控催化活性、内源性刺激应答、伤害应答、激素刺激应答等;在分子功能方面见图5,主要富集在相同的蛋白结合、脂质结合、蛋白二聚活性、酶结合、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胺结合、胺受体活性、药物结合、配体依赖性核受体活性等方面;在细胞组分中细胞膜、细胞外区域、细胞质基质所占比例最大。见图6。
  此外,KEEG分析共得到24條信号通路。见图7。图7中圆点的颜色与大小由相关联的基因数量和P值决定。通过图7分析可知“川芎-延胡索”药对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信号传导相关通路、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细胞通讯相关通路及细胞生长和死亡相关通路。
  3 讨论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调节方式多样性的特点,以往单一成分或靶标的研究方法难以反映中药的系统性[10],并且按照中医理论开具的中药处方可能不是简单的各自药效的叠加,还会产生复杂的协同或衰减作用[11],网络药理学从相互连接的角度研究问题,并整合中药、蛋白、基因、疾病等多种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问题,探索药物作用机制,其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与中药的特点不谋而合。川芎和延胡索是经典的临床搭配使用药物组合,尤其在妇科和骨科搭配使用,二者协同可起到活血行气、散瘀止痛的功效,尤其在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脊柱退行性相关疾病中使用广泛,如七制香附丸、杜仲壮骨丸、跌打损伤丸等成药或方剂中都含有这2种药物的搭配组合。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相关理念和技术,从“川芎-延胡索”药对中筛选出58个活性成分,预测相应靶点220个。通过分析以这些活性成分和靶点构建的网络模型,发现连接度前3名的化合物为槲皮素(quercetin)、异紫堇杷明(Isocorypalmine)、(S)-金黄紫堇碱[(S)-Scoulerine]。其中槲皮素作为属于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我们日常食物中来源非常丰富,大量研究表明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炎作用,在基础研究中可疗血管、呼吸、泌尿、代谢、骨骼及神经系统疾病等[12]。异紫堇杷明(Isocorypalmine)为一种较新发现的生物碱[13],它与多巴胺D1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K(i)=83 nM][14],能作为D1部分激动剂和D2拮抗剂产生体内效应,可能是治疗可卡因成瘾的一种有前途的药物[15-16]。(S)-金黄紫堇碱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有研究表明,它对NMDA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诱发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障碍均有改善作用,而且在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剂量下并不引起木僵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提示金黄紫堇碱具有成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的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17]。网络中连接度排名前三的靶点为PTGS2、PTGS1和SCN5A。PTGS中文名为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又称环氧化酶,是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PTGS有2种同工酶:一种是组成型PTGS1,另一种是诱导型PTGS2,其中靶点PTGS2被报道参与炎性反应、细胞凋亡[18]、癌症[19]等多种病理过程。PGTS1蛋白可促进肿瘤进展过程中的细胞增殖,它的选择性剪接可导致多种转录变异[20]。SCN5A是一个完整的膜蛋白和抗四环素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基。这种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中,负责心电图中动作电位的初始上升。该基因缺陷是长QT综合征3型(LQT3)的病因之一,该基因还与心力衰竭有密切的关系[21]。上述活性成分和靶点可能在“川芎-延胡索”药对中发挥比较关键的作用。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显示“川芎-延胡索”药对的靶点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关系,而不是独立的发挥作用,网络中共有212个节点,3 762条边,经过计算后发现VEGFA、TP53、TNF、PTGS2、MMP9、MAPK1、JUN、IL6、CASP3、AKT1等可能是“川芎-延胡索”药对发挥作用的主要靶蛋白靶点。
  通过GO富集分析可知,“川芎-延胡索”药对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调控细胞增殖、有机物应答、细胞内信号级联、调调控细胞凋亡、控细胞死亡、正向调控分子功能、正向调控催化活性、内源性刺激应答、伤害应答、激素刺激应答等,这与文献报道较为吻合说明预测靶点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深入阐释“川芎-延胡索”药理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此外,“川芎-延胡索”药对富集较多的靶点还有调控传递神经冲动、突触传导、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这些相似的生物学过程可能是“川芎-延胡索”药对治疗痛经及脊柱相关疾病的有关因素,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KEGG通路分析筛选后共得到了24条信号通路,其中涉及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的共12条,分别是癌症相关通路、前列腺癌、胰腺癌、小细胞肺癌、膀胱癌、非小细胞肺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结直肠癌、神经胶质瘤、子宫内膜癌、黑色素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郭秀伟等报道川芎联合顺铂组可以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从而抑制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荷瘤裸鼠肿瘤组织的增殖和复发[22]。汝涛等发现川芎可以通过阻滞胰腺癌HS766T细胞G0/G1期,抑制细胞增殖并通过增加合成期细胞百分比促进细胞凋亡的产生,在体外产生抑制胰腺癌HS 766T细胞的增殖的作用[23]。Xu D等[24]发现川芎嗪通过上调miR-211从而进一步调控PI3K/AKT和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成髓细胞瘤生长、迁移和侵袭。Gao JL等[25]研究发现延胡索和莪术组方可明显降低肿瘤活性。因此推断从中医活血化瘀方向研究肿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前景。涉及信号传导相关的通路有5条,分别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运动、迁移等多种生物功能,还与神经信号传导、血管的生成有关。涉及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有3条分别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涉及细胞通讯相关通路有2条分别是黏着斑通路、间隙连接通路。涉及细胞生长和死亡相关通路有2条分别是凋亡相关通路、p53信号通路。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临床常用药对“川芎-延胡索”药对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药理学相关理念和方法分析“川芎-延胡索”药对所含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生物学过程及相关通路,并构建了化合物靶点网络及通路气泡图以解释二者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此药对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生物过程,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上述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川芎-延胡索”药理作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Hong H,Feuers R,Tang K,et al.Drug Repositioning Through Network Pharmacology[J].Curr Top Med Chem,2016,16(30):3646-3656.
  [2]Harrold JM,Ramanathan M,Mager DE.Network-based approaches in drug discovery and early development[J].Clin Pharmacol Ther,2013,94(6):651-658.
  [3]Chen L,Cao Y,Zhang H,et al.Network pharmacology-based strategy for predicting active ingredients and potential targets of Yangxinshi tablet for treating heart failure[J].J Ethnopharmacol,2018,219:359-368.
  [4]von MC,Jensen LJ,Snel B,et al.STRING:known and predicted protein-protein associations,integrated and transferred across organisms[J].Nucleic Acids Res,2005,33(Database issue):D433-437.
  [5]Meghanathan N.Maximal clique size versus centrality:a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complex real-world network graphs[C]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puting,Networking and Informatics.Springer,New Delhi,2016:95-101.
  [6]Li J,Zhao P,Li Y,et al.Systems pharmacology-based dissection of mechanisms of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 Bufei Yishen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Sci Rep,2015,5:15290.
  [7]韓炜.川芎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9):1341-1349.
  [8]Yang J,Feng XL,Yu Y,et al.Novel phthalide derivatives identified from Ligusticum chuanxiong(Chuanxiong)[J].Chin Med,2016,11:10.
  [9]李丹,李彦文,王俊文,等.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川芎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7,12(5):1161-1165.
  [10]Westerhoff HV.Network-based pharmacology through systems biology[J].Drug Discov Today Technol,2015,15:15-16.
  [11]Hopkins AL.Network pharmacology:the next paradigm in drug discovery[J].Nat Chem Biol,2008,4(11):682-690.
  [12]Oboh G,Ademosun AO,Ogunsuyi OB.Quercetin and Its Role in Chronic Diseases[J].Adv Exp Med Biol,2016,929:377-387.
  [13]Jha RN,Pandey MB,Singh AK,et al.New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species[J].Nat Prod Res,2009,23(3):250-255.
  [14]Ma ZZ,Xu W,Jensen NH,et al.Isoquinoline alkaloids isolated from Corydalis yanhusuo and their binding affinities at the dopamine D1 receptor[J].Molecules,2008,13(9):2303-2312.
  [15]Xu W,Wang Y,Ma Z,et al.L-isocorypalmine reduces behavioral sensitization and rewarding effects of cocaine in mice by acting on dopamine receptors[J].Drug Alcohol Depend,2013,133(2):693-703.   [16]Li Y,Zhang T,Huai J,et al.Metabolite profiling of l-isocorypalmine in rat urine,plasma,and fece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J].J Sep Sci,2019,42(2):619-627.
  [17]高赟赟,米桂芸,刘帅,等.左旋金黄紫堇碱抗精神分裂症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1):103-108,109.
  [18]Yin J,Xia W,Li Y,et al.COX-2 mediates PM2.5-induced apoptosis and inflammation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Am J Transl Res,2017,9(9):3967-3976.
  [19]Solanki R,Agrawal N,Ansari M,et al.COX-2 Expression in Breast Carcinoma with Correlation to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8,19(7):1971-1975.
  [20]Shamsudin KY,Kazemi M,Gutiérrez-de-Terán H,et al.Origin of the Enigmatic Stepwise Tight-Binding Inhibition of Cyclooxygenase-1[J].Biochemistry,2015,54(49):7283-7291.
  [21]Hooker JM,Strebl MG,Schroeder FA,et al.Imaging cardiac SCN5A using the novel F-18 radiotracer radiocaine[J].Sci Rep,2017,7:42136.
  [21]郭秀偉.苏木、川芎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原发和复发肿瘤的影响[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
  [23]汝涛,崔乃强,李强.川芎提取物对胰腺癌HS 766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3):273-275.
  [24]Xu D,Chi G,Zhao C,et al.Ligustrazine Inhibits Growth,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Medulloblastoma Daoy Cells by Up-Regulation of miR-211[J].Cell Physiol Biochem,2018,49(5):2012-2021.
  [25]Gao JL,He TC,Li YB,et al.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ion consisting of Rhizoma Corydalis and Rhizoma Curcumae exerts synergistic anti-tumor activity[J].Oncol Rep,2009,22(5):1077-1083.
  (2019-05-07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药饼中对高脂血症兔进行隔药饼施灸,观察其对高脂血症兔血脂及炎性反应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和冰片组,每组8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成高脂模型,成模后采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施灸4周后,检测兔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
期刊
摘要 病证结合、以病统证是目前主要的中医研究模式,而以证统病传承了方证辨证、病机辨证、病因辨证等辨证思想,体现了中医学在动态时空下的诊治特点,实质是据象辨证、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思路的凝练和总结,体现了中医学认知和实践特点。以证统病思路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中医辨治复杂疾病、建立中医特色的临床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并行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以证统病;据象辨证;辨证论治;病证结合;以病统证;循证医学;意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生精汤在治疗肾虚肝郁型特发性弱精子症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门诊收治的特发性弱精子症辨证属于肾虚肝郁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3例。观察组给予补肾调肝生精汤免煎颗粒,每天1剂,早晚各1袋;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液3次/d,1支/次。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PR级、PR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四君子汤、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合四君子汤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四君子汤组、麻杏石甘汤组、麻杏石甘汤合四君子汤组4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给予无菌双蒸水灌胃外,其余3组分别以对应汤药灌胃。于灌胃第4、7天无菌收集各组小鼠粪便,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各组药物对小鼠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的调节。结果:各药物的干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复明汤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评估机体免疫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MD患者18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案并分为对照组(n=95、接受光动力疗法治疗)、观察组(n=86、接受益气复明汤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近期疗效及血清免疫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药物不良
期刊
摘要 目的:系統评价补肾健脾生血法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由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符为民教授对特发性痉挛性斜颈的诊治思路和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符为民教授临证抄方,收集相关医案,总结符为民教授运用中医疗法治疗特发性痉挛性斜颈临床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并以典型医案加以分析。结果:符为民结合现代人生活习惯,认为现代人特发性痉挛性斜颈以肝肾阴虚为致病之本,风寒湿伤阳为发病之标。病机为风寒湿侵袭,阳气受损,筋失温煦;肝肾亏虚,阴液失充,血不养筋;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经络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舌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不同病情发展阶段将其分为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每组56例,另选择医院同期健康体检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ZBOX-Ⅰ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患儿舌象、脉象特征,并同时对患儿肺功能进行检测,分析患儿舌、脉象信息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进行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生命质量和肢体功能评价。结果: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
期刊
摘要 “快捷键”的本质其实就是方证对应。其背后有很深厚的中医辨证理论、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在此基础上,提炼方药的使用规律、对应的临床症状,才能以简驭繁,快速把握临床用药思路,并保证疗效的稳定。文章通过还原祝肇刚在问诊中,运用“快捷键”进行更年期综合征方证对应的过程,整理其更年期综合征辨治经验,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 祝肇刚;方证对应;更年期综合征;问诊;医案;临床经验  Abstrac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