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使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经历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礼。无论是政策上的引导、媒体的自觉行为,还是受众对真相的渴求,都给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留下了大范围的可供思考的空间。本文选取了出镜记者这个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灵魂人物加以探讨,结合电视的媒介特性,肯定了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出镜记者突发事件电视媒介特性
地处地震中心区,第一个进入地震核心区采访,第一个发出地震核心区的图像报道——这是四川电视台在“5·12”地震报道中取得的成绩。四川电视台因为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的卓越表现而获得第68届美国广播电视文化奖,这是世界上电子传媒领域古老而享有盛誉的奖项之一,也是中国首家获得该奖项的公立电视台。
据四川电视台内部统计,该台在地震连续报道大约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段内,所发布的抗震救灾直播报道中图像报道与口播报道的比例大约是10:1;而图像报道中,有记者出镜的现场报道占到了90%。这两个数据足以说明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重要作用。
一、突发事件报道需要出镜记者
1、出镜记者的由来
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应该要属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丹·拉瑟。1963年11月22日下午,丹·拉瑟在肯尼迪总统遇刺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在电视上以突发新闻的方式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位时年31岁的记者一口气进行了17分钟的现场报道。后来,丹·拉瑟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记者型主持人之一。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出境记者出现比西方国家晚了近20年,不过现在已经被新闻从业人员大范围采用,并受到了普遍的欢迎。目前,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本文所要探讨的对象则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
2、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如今有条件的电视媒体都在争相采用记者出镜的方式展现新闻现场尤其是突发事件的现场,那么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1)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2)使现场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由于出镜记者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现场的信息会在记者的提问、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主题或段落主题,而自然筛去那些与记者兴趣无关的信息。(3)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出镜记者可以观察到人际关系、内心情感、思想观念等不具有直观形象的信息。(4)使采访更加深入。记者出镜是一种比较直接简便的采访手段,它能使一些抽象意义的话题得到直接的发展,从而比较快地实现采访主题的深入。
因此,出镜记者,是新闻现场直接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叙述者,甚至是直播的调度者,是现场直播的灵魂人物。
现在的新闻,尤其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其传播方式对于时效性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现场新闻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节目的成败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让高科技传播技术成为可能,传播手段也变得高明,这使得电视新闻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播发新闻的速度比拼已经精确到秒。因而,在现场直播的同步传输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全球共享的情况下,作为身处现场的出镜记者,他无疑是传播者绝佳的新闻“眼”。
用心灵去体会和感悟采访现场的人和事,这是参与的第一阶段。心理参与的目的是发现现场的“亮点”。用言语去激发情感、用行动去碰撞生活,用镜头去记录所见所感。当现场的信息过于稀疏,或者氛围过于平淡时,电视记者为了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人物关系以及矛盾等,以自己的提问、动作等对现场人物进行激发,这是行动的参与。
二、出镜记者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符号出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
1、“出镜记者”的所指是现场
根据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任何语言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简单说来,“能指”是语言符号的声音,“所指”是语言符号的概念。那么可以说,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的存在就意味着新闻现场的真实,他们是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现场符号。
笔者依然清楚记得水均益在报道巴格达战事时背后响起的隆隆炮火声,其中有一次爆炸声很近,水均益下意识地躲闪了一下,新闻播报暂停了几秒钟,但并没有人因此诟病他不够敬业,相反褒奖之辞不绝于耳,足见“我在现场”的魅力和震撼。在那种极其危险的战争环境下,即使记者什么也不说,新闻的感染力也会汩汩溢出。只要有出镜记者在,就说明那是正在发生的真实的新闻现场。
另一方面,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不可预知性,这对出镜记者的新闻素养和反应能力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突发事件报道通常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即便不是同步直播,拍摄过程也会保持通畅不允许停顿或逆转。突发事件报道因其强烈的时间感和现场感,迫使出镜记者的反应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基本同步,这就更加要求出镜记者变换为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现场的符号。
2、出镜记者是现场与观众之间的一座桥梁
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出现,使新闻现场的信息传输更加通畅,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缩短了,新闻记者作为能动的信息渠道,可以灵活的调动新闻的每一要素,如新闻导语、电视画面、新闻配音、同期声等。受众不再只是面对一台冷冰冰的电视机,一个信号接收器,而是与一个活生生的人对话,感受他的感受,与之共欣喜共悲伤。
从这个意义上讲,突发事件报道的比拼, 说到底就是出镜记者的比拼。当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新闻现场, 他代表的是所在媒体的形象, 发出的是所在媒体的声音。受众通过出镜记者这座桥梁到达新闻现场,感受新闻真实,出镜记者作为新闻现场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他能够向受众传达最前方的信息。可以说,只要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看到出镜记者,我们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观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现场的期待。
三、电视的媒介特性给予出镜记者更为广阔的空间
1、电视传播亟待受众参与的特性使记者出镜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把电视归入“冷媒介”之列,在麦氏的理论中,冷媒介是需要观众或使用者去完成大量东西以丰富自己对信息的理解的。而电视媒介由于热衷于表现过程和复杂内容,因而它是“冷”的程度比较高的媒介,它会尽量要求受众有行动上的反应。这样的参与是包括视觉、听觉、感觉甚至嗅觉、触觉(比如厨艺节目)在内的全方位总动员,而且各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受众对电视节目的接受与理解。
而突发事件现场的出镜记者就充当了观众的眼睛、耳朵、鼻子、手,有时候甚至是心灵,所以出镜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俨然成为受众接受电视媒介信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接受程度和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出镜记者满足了受众想要亲临新闻现场的心理需求,出镜记者代表观众去感受真实,这一传播效果的实现与电视声画合一的媒介特性是分不开的。
2、电视媒体的前台性特征让出镜记者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受众接收新闻不会过多考虑传者因素,但是电视新闻的受众则有可能对传者因素引起特别关注,例如出镜记者或新闻主播在电视新闻中的表现,往往会引起受众的不同感受。因而在电视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者已经成为新闻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就应该受到重视,因为他很有可能影响到新闻本身的传播效果,而且这种影响是相互联系并非孤立的。所以,高素质的出镜记者会为电视新闻的报道增色不少,而为了增强传播效果,电视媒体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出镜记者的新闻素养。
另一方面,电视记者现场出镜打破了单纯现场画面配画外音的形式,给新闻报道增加了活力。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最能够体现电视特点,发挥电视传播的现场感和面对面传播的优势。这里的出镜记者俨然成为了发挥电视媒介特性的一个有机体,电视的声音图像因为他的出现变得灵动鲜活,新闻现场的展现也因为出镜记者变得直接而富有人情味。
综上所述,传播者要深刻意识到出镜记者在事件现场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出镜记者这一利器做好事件现场报道,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的媒介特性赢得更多的受众,争取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参考文献
①据四川广播电视集团总编辑程朝阳2009年7月16日在暨南大学第二期传媒领袖讲习班上发表的“汶川地震电视新闻报道的实践与经验”报告录音整理
②李播、朱祯云,《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新闻传播》,2009:1,52
③王小蓓,《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中的现场控制》,《视听界》,2009:2,103
④戴丽岩,《浅谈出镜记者在电视现场报道中的作用》,《新闻界》,2008:5,112
⑤黄匡宇:《电视新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12
⑥王小蓓,《出镜记者,电视新闻的“眼”》,《现代传播,》2008:6,154
⑦[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93
⑧牛新权,《电视媒体的前台性与出镜记者的角色扮演》,《新闻记者》,2009:2,83
⑨牛新权,《试析电视媒体出镜记者的角色扮演与角色类型转换》,《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2,12
⑩李金霞,《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出境记者》,《黑河学刊》,2008:1,49
(作者单位:芜湖县广播电视台)
实习编辑:王雨燕
责编:程世来
【关键词】出镜记者突发事件电视媒介特性
地处地震中心区,第一个进入地震核心区采访,第一个发出地震核心区的图像报道——这是四川电视台在“5·12”地震报道中取得的成绩。四川电视台因为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的卓越表现而获得第68届美国广播电视文化奖,这是世界上电子传媒领域古老而享有盛誉的奖项之一,也是中国首家获得该奖项的公立电视台。
据四川电视台内部统计,该台在地震连续报道大约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段内,所发布的抗震救灾直播报道中图像报道与口播报道的比例大约是10:1;而图像报道中,有记者出镜的现场报道占到了90%。这两个数据足以说明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重要作用。
一、突发事件报道需要出镜记者
1、出镜记者的由来
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应该要属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丹·拉瑟。1963年11月22日下午,丹·拉瑟在肯尼迪总统遇刺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在电视上以突发新闻的方式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位时年31岁的记者一口气进行了17分钟的现场报道。后来,丹·拉瑟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记者型主持人之一。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出境记者出现比西方国家晚了近20年,不过现在已经被新闻从业人员大范围采用,并受到了普遍的欢迎。目前,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本文所要探讨的对象则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
2、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如今有条件的电视媒体都在争相采用记者出镜的方式展现新闻现场尤其是突发事件的现场,那么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1)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2)使现场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由于出镜记者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现场的信息会在记者的提问、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主题或段落主题,而自然筛去那些与记者兴趣无关的信息。(3)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出镜记者可以观察到人际关系、内心情感、思想观念等不具有直观形象的信息。(4)使采访更加深入。记者出镜是一种比较直接简便的采访手段,它能使一些抽象意义的话题得到直接的发展,从而比较快地实现采访主题的深入。
因此,出镜记者,是新闻现场直接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叙述者,甚至是直播的调度者,是现场直播的灵魂人物。
现在的新闻,尤其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其传播方式对于时效性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现场新闻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节目的成败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让高科技传播技术成为可能,传播手段也变得高明,这使得电视新闻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播发新闻的速度比拼已经精确到秒。因而,在现场直播的同步传输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全球共享的情况下,作为身处现场的出镜记者,他无疑是传播者绝佳的新闻“眼”。
用心灵去体会和感悟采访现场的人和事,这是参与的第一阶段。心理参与的目的是发现现场的“亮点”。用言语去激发情感、用行动去碰撞生活,用镜头去记录所见所感。当现场的信息过于稀疏,或者氛围过于平淡时,电视记者为了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人物关系以及矛盾等,以自己的提问、动作等对现场人物进行激发,这是行动的参与。
二、出镜记者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符号出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
1、“出镜记者”的所指是现场
根据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任何语言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简单说来,“能指”是语言符号的声音,“所指”是语言符号的概念。那么可以说,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的存在就意味着新闻现场的真实,他们是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现场符号。
笔者依然清楚记得水均益在报道巴格达战事时背后响起的隆隆炮火声,其中有一次爆炸声很近,水均益下意识地躲闪了一下,新闻播报暂停了几秒钟,但并没有人因此诟病他不够敬业,相反褒奖之辞不绝于耳,足见“我在现场”的魅力和震撼。在那种极其危险的战争环境下,即使记者什么也不说,新闻的感染力也会汩汩溢出。只要有出镜记者在,就说明那是正在发生的真实的新闻现场。
另一方面,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不可预知性,这对出镜记者的新闻素养和反应能力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突发事件报道通常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即便不是同步直播,拍摄过程也会保持通畅不允许停顿或逆转。突发事件报道因其强烈的时间感和现场感,迫使出镜记者的反应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基本同步,这就更加要求出镜记者变换为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现场的符号。
2、出镜记者是现场与观众之间的一座桥梁
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出现,使新闻现场的信息传输更加通畅,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缩短了,新闻记者作为能动的信息渠道,可以灵活的调动新闻的每一要素,如新闻导语、电视画面、新闻配音、同期声等。受众不再只是面对一台冷冰冰的电视机,一个信号接收器,而是与一个活生生的人对话,感受他的感受,与之共欣喜共悲伤。
从这个意义上讲,突发事件报道的比拼, 说到底就是出镜记者的比拼。当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新闻现场, 他代表的是所在媒体的形象, 发出的是所在媒体的声音。受众通过出镜记者这座桥梁到达新闻现场,感受新闻真实,出镜记者作为新闻现场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他能够向受众传达最前方的信息。可以说,只要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看到出镜记者,我们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观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现场的期待。
三、电视的媒介特性给予出镜记者更为广阔的空间
1、电视传播亟待受众参与的特性使记者出镜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把电视归入“冷媒介”之列,在麦氏的理论中,冷媒介是需要观众或使用者去完成大量东西以丰富自己对信息的理解的。而电视媒介由于热衷于表现过程和复杂内容,因而它是“冷”的程度比较高的媒介,它会尽量要求受众有行动上的反应。这样的参与是包括视觉、听觉、感觉甚至嗅觉、触觉(比如厨艺节目)在内的全方位总动员,而且各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受众对电视节目的接受与理解。
而突发事件现场的出镜记者就充当了观众的眼睛、耳朵、鼻子、手,有时候甚至是心灵,所以出镜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俨然成为受众接受电视媒介信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接受程度和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出镜记者满足了受众想要亲临新闻现场的心理需求,出镜记者代表观众去感受真实,这一传播效果的实现与电视声画合一的媒介特性是分不开的。
2、电视媒体的前台性特征让出镜记者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受众接收新闻不会过多考虑传者因素,但是电视新闻的受众则有可能对传者因素引起特别关注,例如出镜记者或新闻主播在电视新闻中的表现,往往会引起受众的不同感受。因而在电视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者已经成为新闻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就应该受到重视,因为他很有可能影响到新闻本身的传播效果,而且这种影响是相互联系并非孤立的。所以,高素质的出镜记者会为电视新闻的报道增色不少,而为了增强传播效果,电视媒体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出镜记者的新闻素养。
另一方面,电视记者现场出镜打破了单纯现场画面配画外音的形式,给新闻报道增加了活力。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最能够体现电视特点,发挥电视传播的现场感和面对面传播的优势。这里的出镜记者俨然成为了发挥电视媒介特性的一个有机体,电视的声音图像因为他的出现变得灵动鲜活,新闻现场的展现也因为出镜记者变得直接而富有人情味。
综上所述,传播者要深刻意识到出镜记者在事件现场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出镜记者这一利器做好事件现场报道,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的媒介特性赢得更多的受众,争取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参考文献
①据四川广播电视集团总编辑程朝阳2009年7月16日在暨南大学第二期传媒领袖讲习班上发表的“汶川地震电视新闻报道的实践与经验”报告录音整理
②李播、朱祯云,《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新闻传播》,2009:1,52
③王小蓓,《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中的现场控制》,《视听界》,2009:2,103
④戴丽岩,《浅谈出镜记者在电视现场报道中的作用》,《新闻界》,2008:5,112
⑤黄匡宇:《电视新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12
⑥王小蓓,《出镜记者,电视新闻的“眼”》,《现代传播,》2008:6,154
⑦[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93
⑧牛新权,《电视媒体的前台性与出镜记者的角色扮演》,《新闻记者》,2009:2,83
⑨牛新权,《试析电视媒体出镜记者的角色扮演与角色类型转换》,《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2,12
⑩李金霞,《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出境记者》,《黑河学刊》,2008:1,49
(作者单位:芜湖县广播电视台)
实习编辑:王雨燕
责编:程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