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科目因其具有强大的普适性、逻辑性和学科延展性,在小学阶段开始就被列入主要学习和考查科目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典型题目的教学和反思,简要分析和总结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为相关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路径
引言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從事小学教育的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教育并不是经济发展的派生物,将产业化融入教育教学是完全不妥当的。随着国家越来越推进普及素质教育和全民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形式与步伐都在创新中不断加快,呈现出义务教育的先进性和全面性。小学数学之所以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因为数学学科本身鲜明的优越性,还是我国人才战略和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因此,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方法和路径的探索,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小学阶段就构建出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养成数学思维。而且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还能够有效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在《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通过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及技能,从而满足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并且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
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路径
(一)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以及认知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给不同的小组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让成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成员对问题进行回答,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要及时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出现错误的地方也要及时纠正。通过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可以构建出积极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
(二)合理利用周边环境引发学生学习激情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感觉到在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因此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比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时,笔者首先在课前对教学楼的东南西北等几个方位的场景进行了拍摄,然后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根据照片识别场景,当学生提出是教学楼的东南西北等几个方向时,再引入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方向。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其所对应的核心素养就是运算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解基本的计算规则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计算比赛:将学生分成4至6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100道小数计算题,然后小组内部成员各自分工进行计算,最先完成100道计算题的小组获胜,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这种小组合作、奖励刺激的计算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计算活动中也强化和提高了自身的运算能力。
(三)创设问题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营造问题化的情境对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问题化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形成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对于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很有帮助。因此需要教师设计出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兴奋的学习状态中,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教学问题,这类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解法以及算法不是唯一的,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有效地创设出问题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深度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摆脱教材的束缚。
比如,追击问题,涉及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方面的素养。在教学中,完成追击类应用题教学后,教师就可以从这一类问题进行拓展,将原本直线类型的追击问题转化为曲线类的追击问题,或者是将改变追击的形式,进行教学拓展。如甲乙两人都从A城出发前往B城,甲走高速是一条直线,每小时80km,全长120km,乙走国道是一条曲线,全长150km,每小时70km,问谁先达到B城?通过这样的拓展,就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素养。
(四)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不管何种学科,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接受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来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其好奇心,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当然,情境的创设也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比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讲授时,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事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则动画,其内容是关于小兔子和小乌龟的跳远比赛,而且小乌龟要对小兔子跳远的距离进行测量,小乌龟只有一把米尺,但是小兔子的跳远距离大于2米而小于3米,不是一个整数,那么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表示小兔子的跳远距离呢?通过此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一步一步地引出分数的概念,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充分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今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总结
无可厚非的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一个曲折反复的长期过程,还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成果。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上就已然体现自身独特的融合性和延伸性,予以满足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换句话说,新时期人才的要求从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上就已经体现了自身的先进性,这就要求教师贯彻满足性教学的同时大胆使用超越教学和创新教学的模式,并将这些模式运用到课程设计、课堂引导和课后练习测评中,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大面积渗透。
参考文献
[1]李延霞.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好家长,2017(59):131-131.
[2]张羽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学园,2018(5).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路径
引言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從事小学教育的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教育并不是经济发展的派生物,将产业化融入教育教学是完全不妥当的。随着国家越来越推进普及素质教育和全民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形式与步伐都在创新中不断加快,呈现出义务教育的先进性和全面性。小学数学之所以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因为数学学科本身鲜明的优越性,还是我国人才战略和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因此,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方法和路径的探索,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小学阶段就构建出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养成数学思维。而且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还能够有效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在《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通过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及技能,从而满足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并且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
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路径
(一)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以及认知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给不同的小组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让成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成员对问题进行回答,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要及时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出现错误的地方也要及时纠正。通过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可以构建出积极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
(二)合理利用周边环境引发学生学习激情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感觉到在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因此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比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时,笔者首先在课前对教学楼的东南西北等几个方位的场景进行了拍摄,然后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根据照片识别场景,当学生提出是教学楼的东南西北等几个方向时,再引入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方向。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其所对应的核心素养就是运算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解基本的计算规则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计算比赛:将学生分成4至6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100道小数计算题,然后小组内部成员各自分工进行计算,最先完成100道计算题的小组获胜,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这种小组合作、奖励刺激的计算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计算活动中也强化和提高了自身的运算能力。
(三)创设问题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营造问题化的情境对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问题化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形成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对于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很有帮助。因此需要教师设计出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兴奋的学习状态中,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教学问题,这类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解法以及算法不是唯一的,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有效地创设出问题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深度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摆脱教材的束缚。
比如,追击问题,涉及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方面的素养。在教学中,完成追击类应用题教学后,教师就可以从这一类问题进行拓展,将原本直线类型的追击问题转化为曲线类的追击问题,或者是将改变追击的形式,进行教学拓展。如甲乙两人都从A城出发前往B城,甲走高速是一条直线,每小时80km,全长120km,乙走国道是一条曲线,全长150km,每小时70km,问谁先达到B城?通过这样的拓展,就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素养。
(四)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不管何种学科,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接受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来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其好奇心,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当然,情境的创设也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比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讲授时,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事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则动画,其内容是关于小兔子和小乌龟的跳远比赛,而且小乌龟要对小兔子跳远的距离进行测量,小乌龟只有一把米尺,但是小兔子的跳远距离大于2米而小于3米,不是一个整数,那么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表示小兔子的跳远距离呢?通过此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一步一步地引出分数的概念,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充分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今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总结
无可厚非的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一个曲折反复的长期过程,还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成果。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上就已然体现自身独特的融合性和延伸性,予以满足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换句话说,新时期人才的要求从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上就已经体现了自身的先进性,这就要求教师贯彻满足性教学的同时大胆使用超越教学和创新教学的模式,并将这些模式运用到课程设计、课堂引导和课后练习测评中,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大面积渗透。
参考文献
[1]李延霞.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好家长,2017(59):131-131.
[2]张羽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学园,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