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际上,电影市场的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片决定的——大片们的档期确定下来了,中小片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见缝插针。当前的一些国产大制作也已经有意识地开始这样做,例如《一步之遥》《捉妖记》《盗墓笔记》等近期的华语大片都是早早就预先宣布了其上映的档期范围。
相比之下,好莱坞大片的定档问题显然要更为复杂。
分布&时间点
首先,让我们用定量的方式先来看看近两年市场上的进口片,尤其是分账片的档期分布情况。
2012年2月,“中美电影新政”达成协议,内地的进口分账片配额从每年20部增至34部。之后的2013年是“34部”时代的首个完整年份。从表1、2也可看出:2013年各月份进口片的数量起伏较大;相比之下,2014年1-8月的进口片,尤其是分账片的排档则显得均匀了不少。此外,2013年8月下半月和12月的市场上进口片都开了“天窗”,但在今年的市场上并没有明显的所谓国产片“保护月”。
2014年进口片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一方面应是有意为之,另一方面其中或许也有不得已的成分。实际上,2013年的进口片指标是没能在今年之前用完的。2014年上映的进口片中,年初的《安德的游戏》、《神偷奶爸2》都属于去年的分账片配额,“批片”中手持2013年引进指标的更是有《圣杯神器:骸骨之城》《夺命地铁》《极地大冒险2》《火鸡总动员》《驯龙骑士》《赞鸟历险记》《蜂鸟特功》7部之多。
再看一下更具体的分布情况。今年1月-8月中旬,国内已上映的进口片有40多部,其中分账片21部。目前已确定档期、正在等待上映的分账片还有3部。这24部中再减去使用去年配额的2部,即可得知今年的34部分账配额目前还剩余12部。由此可见,暑期之后的秋季市场上进口片依然会相当密集。
此外,当前的34部分账配额具体又分为20部普通分账片和14部特种格式分账片。表4则显示:2014上半年的配额“消费”集中在前一类——截止目前20部普通分账片配额已用完,今年的特种分账片配额则只用了2部。这意味着暑期后上映的分账大片基本都集中于3D、IMAX市场。
对于当前的进口片来说,关于档期的主要问题倒不在于改档频繁,而在于其定档较晚,尤其是那些对市场有显著影响的好莱坞大制作。根据表4中我们的统计:2014年已上映和已定档的24部分账片中,其档期正式公布的时间点平均也就在上映前的不到40天内,少的只有3周左右。此外还必须要考虑到的一点是:严格意义上,进口片档期的最终确定应以中国电影集团下发各院线的书面通知为准,而很多片方对外发布档期消息的时间实际已经有所提前。
这样的情况也加大了市场内部的变数。例如今夏的超級大片《变形金刚4》早早就锁定了6月27日,这在业内几乎尽人皆知,但一直到5月29日院线方面才收到了该片定档的初步通知,明文通知则等到了6月17日!同样,暑期动画片的头号种子《驯龙高手2》也是早就瞄准了8月14日。笔者在6月时曾接触了一些国内的电影类网站,了解到该片已经预定了不少8月中旬前后的广告位,然而其正式定档却一直要到7月11日。如此级别的大片都没有扎下脚跟,暑期其他的很多中外同类电影同样也只有按兵不动。
此外,国产片流行的“换档”近来似乎也悄悄蔓延到了进口片之中,尤其是运作更灵活的批片。由于今年引进的批片以动画为主,因此在一些热门档期中此类电影也极易“撞车”。例如德国动画片《丛林之王》先是定于7月上映,后来发现该时段已有《变形金刚4》《小时代3》《后会无期》等中外强手;于是挪到了8月14日,然而《驯龙高手2》最后也定在这一天首映;该片随后再次推迟到8月21日,结果又与定于8月22日上映的法国3D动画片《昆虫总动员》撞个正着……
调整的方向
单就规定的流程而言,进口片的定档其实和国产片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前者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只能通过中影旗下的电影进出口分公司。不过,进口片定档实际的沟通、协商和决策过程要复杂得多。正如前文中,中国电影家协会会长饶曙光所说,进口片的引进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不是单方面能决定的。”
不过,既然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整体发展方向是市场化,那么在进口片这样的局部领域,当前似乎也同样需要朝着对市场发展更有利的方向调整。
和国产片一样,进口片的定档机制需要进一步明晰化。应该有所区别的则是:国产片的相关机制应给本地电影,尤其是中小制作留有更多灵活性和机动空间;而对于进口片,未来则需进一步加强其档期安排的计划性。
实际上,好莱坞大片在理论上也完全可以做得更有提前度——毕竟,好莱坞大片厂就那么几家,每年的超级大片也就那么几部,其上映时间往往提前两年就基本确定了。在北美电影业,定档是极为严格的,大片一旦宣布档期一般不会轻易更改。因此,中国这边的引进安排其实也可以做得更有计划性。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有时进口大片的定档几乎和很多国产片一样扑朔迷离。例如7月11日发布了多部进口分账大片定档的消息,相比其中《驯龙高手2》《猩球崛起:黎明之战》《不惧风暴》三片的正式确定,另一部备受期待的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口径却是“传闻定档9月5日”。之后该片又“传言”将会转攻国产新片云集的十一档,这也引起了不少国产片的不安。最近又有消息称该片基本确定将在10月10日上映,不过院线方面人士表示至今仍未收到相关部门正式的确认文件,“仍然只是口头通知”。
实际上,进口片定档的明晰化和提前化,对于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的有效管理也更为有利。这一方面能够减少未来市场的变数。另一方面,既然已经明示于先,日后自然也就不会授人以柄。
此外,进口片定档难题的另一个潜在原因还在于:目前进口片引进的种类还是相对单一,尤其是分账片。今年已上映和定档的24部分账片中,只有3部不算是纯好莱坞商业电影。从表2、3中我们也可看出,虽然今年进口片的排映总体上均匀了许多,但其市场成绩和份额仍然有很大的起伏,这意味即便是在作为主力的分账大片之中,各片当前的实际卖座能力也还有很大差别。
其实说起来,当前分账片的引进、管理思维内部似乎暗含着某种悖论:一边既希望能尽可能发挥其商业影响力以支撑市场大盘的增长,但另一边又力图避免对国产片形成过度冲击。就此而言,真正的对策实际上还是多元化。分账片其实完全可以更大胆地多元化,一方面使其对市场的影响更为可控,另一方面,这回过头来也能够引导中国电影自身未来在多元化方向上的发展。
相比之下,好莱坞大片的定档问题显然要更为复杂。
分布&时间点
首先,让我们用定量的方式先来看看近两年市场上的进口片,尤其是分账片的档期分布情况。
2012年2月,“中美电影新政”达成协议,内地的进口分账片配额从每年20部增至34部。之后的2013年是“34部”时代的首个完整年份。从表1、2也可看出:2013年各月份进口片的数量起伏较大;相比之下,2014年1-8月的进口片,尤其是分账片的排档则显得均匀了不少。此外,2013年8月下半月和12月的市场上进口片都开了“天窗”,但在今年的市场上并没有明显的所谓国产片“保护月”。
2014年进口片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一方面应是有意为之,另一方面其中或许也有不得已的成分。实际上,2013年的进口片指标是没能在今年之前用完的。2014年上映的进口片中,年初的《安德的游戏》、《神偷奶爸2》都属于去年的分账片配额,“批片”中手持2013年引进指标的更是有《圣杯神器:骸骨之城》《夺命地铁》《极地大冒险2》《火鸡总动员》《驯龙骑士》《赞鸟历险记》《蜂鸟特功》7部之多。
再看一下更具体的分布情况。今年1月-8月中旬,国内已上映的进口片有40多部,其中分账片21部。目前已确定档期、正在等待上映的分账片还有3部。这24部中再减去使用去年配额的2部,即可得知今年的34部分账配额目前还剩余12部。由此可见,暑期之后的秋季市场上进口片依然会相当密集。
此外,当前的34部分账配额具体又分为20部普通分账片和14部特种格式分账片。表4则显示:2014上半年的配额“消费”集中在前一类——截止目前20部普通分账片配额已用完,今年的特种分账片配额则只用了2部。这意味着暑期后上映的分账大片基本都集中于3D、IMAX市场。
对于当前的进口片来说,关于档期的主要问题倒不在于改档频繁,而在于其定档较晚,尤其是那些对市场有显著影响的好莱坞大制作。根据表4中我们的统计:2014年已上映和已定档的24部分账片中,其档期正式公布的时间点平均也就在上映前的不到40天内,少的只有3周左右。此外还必须要考虑到的一点是:严格意义上,进口片档期的最终确定应以中国电影集团下发各院线的书面通知为准,而很多片方对外发布档期消息的时间实际已经有所提前。
这样的情况也加大了市场内部的变数。例如今夏的超級大片《变形金刚4》早早就锁定了6月27日,这在业内几乎尽人皆知,但一直到5月29日院线方面才收到了该片定档的初步通知,明文通知则等到了6月17日!同样,暑期动画片的头号种子《驯龙高手2》也是早就瞄准了8月14日。笔者在6月时曾接触了一些国内的电影类网站,了解到该片已经预定了不少8月中旬前后的广告位,然而其正式定档却一直要到7月11日。如此级别的大片都没有扎下脚跟,暑期其他的很多中外同类电影同样也只有按兵不动。
此外,国产片流行的“换档”近来似乎也悄悄蔓延到了进口片之中,尤其是运作更灵活的批片。由于今年引进的批片以动画为主,因此在一些热门档期中此类电影也极易“撞车”。例如德国动画片《丛林之王》先是定于7月上映,后来发现该时段已有《变形金刚4》《小时代3》《后会无期》等中外强手;于是挪到了8月14日,然而《驯龙高手2》最后也定在这一天首映;该片随后再次推迟到8月21日,结果又与定于8月22日上映的法国3D动画片《昆虫总动员》撞个正着……
调整的方向
单就规定的流程而言,进口片的定档其实和国产片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前者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只能通过中影旗下的电影进出口分公司。不过,进口片定档实际的沟通、协商和决策过程要复杂得多。正如前文中,中国电影家协会会长饶曙光所说,进口片的引进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不是单方面能决定的。”
不过,既然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整体发展方向是市场化,那么在进口片这样的局部领域,当前似乎也同样需要朝着对市场发展更有利的方向调整。
和国产片一样,进口片的定档机制需要进一步明晰化。应该有所区别的则是:国产片的相关机制应给本地电影,尤其是中小制作留有更多灵活性和机动空间;而对于进口片,未来则需进一步加强其档期安排的计划性。
实际上,好莱坞大片在理论上也完全可以做得更有提前度——毕竟,好莱坞大片厂就那么几家,每年的超级大片也就那么几部,其上映时间往往提前两年就基本确定了。在北美电影业,定档是极为严格的,大片一旦宣布档期一般不会轻易更改。因此,中国这边的引进安排其实也可以做得更有计划性。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有时进口大片的定档几乎和很多国产片一样扑朔迷离。例如7月11日发布了多部进口分账大片定档的消息,相比其中《驯龙高手2》《猩球崛起:黎明之战》《不惧风暴》三片的正式确定,另一部备受期待的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口径却是“传闻定档9月5日”。之后该片又“传言”将会转攻国产新片云集的十一档,这也引起了不少国产片的不安。最近又有消息称该片基本确定将在10月10日上映,不过院线方面人士表示至今仍未收到相关部门正式的确认文件,“仍然只是口头通知”。
实际上,进口片定档的明晰化和提前化,对于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的有效管理也更为有利。这一方面能够减少未来市场的变数。另一方面,既然已经明示于先,日后自然也就不会授人以柄。
此外,进口片定档难题的另一个潜在原因还在于:目前进口片引进的种类还是相对单一,尤其是分账片。今年已上映和定档的24部分账片中,只有3部不算是纯好莱坞商业电影。从表2、3中我们也可看出,虽然今年进口片的排映总体上均匀了许多,但其市场成绩和份额仍然有很大的起伏,这意味即便是在作为主力的分账大片之中,各片当前的实际卖座能力也还有很大差别。
其实说起来,当前分账片的引进、管理思维内部似乎暗含着某种悖论:一边既希望能尽可能发挥其商业影响力以支撑市场大盘的增长,但另一边又力图避免对国产片形成过度冲击。就此而言,真正的对策实际上还是多元化。分账片其实完全可以更大胆地多元化,一方面使其对市场的影响更为可控,另一方面,这回过头来也能够引导中国电影自身未来在多元化方向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