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业对接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的具体表现,是产业价值链及其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与整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已经如期运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抓住更多的机遇与东盟各国进行合作。本文用SWOT模型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分析产业对接的风险防范。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 产业对接;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4-76-0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也十分必要。产业对接,就是从各个具体的产业领域,根据互动对象与本身的市场和资源的客观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贸易与投资行动,在实际效果上包括扩大出口贸易、扩大利用外资、发展跨国经营三种类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服务广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应该构筑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依托区位优势,整合区域产业,培育广西区域产业群和产业体系。加快广西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协同整合城市产业优势,培育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城市产业群以及合理分工与梯度互补的城市产业体系。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关键就是产业对接,也就是怎样利用北部湾经济区的优势资源与东盟产业对接,调整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的现状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经贸现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是要打造商贸基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商品贸易各具特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外贸实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2007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外贸进出口首超40亿美元,达41.3亿美元,增长50.6%,超过同期广西外贸增幅11.4个百分点,占同期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4.5%,进出口增幅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4市分别进出口13.3亿美元、5亿美元、8.4亿美元和14.6亿美元,分别增长35.7%、71.1%、91.1%和41.7%。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进出口增长依然强劲,进出口总值60.6亿美元,增长48.4%,增速比上年减缓2.2个百分点,占同期广西进出口总值的45.6%,所占比重略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0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增幅高于全区水平,进出口总额66.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增幅高于全区水平2.3个百分点。而东盟仍然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利用外资方面,东盟是广西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北部湾经济区批准成立第一年的利用外资情况,08年南宁市利用外资2.26亿美元,比07年增长82.85%;北海市08年利用外资8894万美元,较07年增长24.01%;钦州市08年利用外资1.8亿美元比07年增长22.2%;防城港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投资满意度达88%,08年利用外资5095万美元。
(二)企业的投资互动
投资互动战略的核心在于根据广西与东盟双方的产业状况开展国际产业转移,分为两方面。一是加大接纳东盟国家向广西进行国际转移的部分产业的力度。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东南亚国家,已经在选择自己的优势产业、放弃劣势产业,例如,新加坡已经放弃了对硬盘驱动器组装等劳动密集产业,突出自身在资本密集产业和物流产业上的优势;泰国则在发挥其汽车产业方面的优势,并促进零部件工业的发展;马来西亚继续提高其电子及其元器件的附加价值,向技术产业升级换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敏锐意识到依托劳动力优势的产业已经逐渐失去了其竞争力,产业升级和换代已迫在眉睫。因此东盟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以求复兴。而我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基础设施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有利于相关产业向外转移。二是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熟的优势产业向东盟的转移步伐。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略低的东盟国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意识到有不少产业与这些国家比较而言所具有的人才、技术及资金等方面优势。为有效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升级,并释放出市场空间及资源以接纳新的产业转移,淘汰转移成熟产业可促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部分企业走出去。向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略低的国家转移。充分利用所在国相对丰裕及便宜的资源来壮大我们的企业实力,还可以绕过或多或少存在的贸易壁垒更深入到广阔的东盟国家市场,并带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相关配套产业的产品出口。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有相互合作的的SOW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它的战略地位已经多次被提及: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区、市)协作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是中国沿海与东盟国家进行陆上交往的枢纽,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由于地处华南,北部湾经济区易于对整个华南地区的经济“上引下联”,“左右逢源”,起到辐射和沟通的作用。
2、政策优势。2008 年,中国正式批准实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商务部将南宁、钦州市列入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可享受国家政策性贷款和贴息等一系列优惠待遇。同时北部湾企业还可享受沿海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明确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是打造三个基地一个中心。随着西部大开发再次被提上日程,2010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广西的如干意见》。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向东盟出口的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深加工低的产品占据较大份额;技术含量、附加值与档次都不高,主要有冶金产品、化纤服装、农用物资、玻璃、陶瓷、中成药。这样的格局很容易使出口竞争生命周期过短,后劲不强。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区缺乏结构完善的产业群体和配套的产业链,难与东盟各国企业形成有机的产业分工、配套协作关系, 难以形成上、中、下游产业分工协作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水平较低,不利于产业内分工的产业对接的展开。从企业数量上大企业的比重小,重工业偏多,难以形成工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竞争力不强。显示支柱工业产品结构水平和工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高附加值、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产值含量较低,分层次、多样化的工业体系也尚未形成。
3、开放合作水平不高。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合作有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08年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贸易额20亿美元,仅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1%,仅为广东与东盟贸易额的3.5%。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6.2%,比全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低50多个百分点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西部大开发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战略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给广西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的倾斜。
2、每年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投资峰会,还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合作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各国的合作。
3、区域经济合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个国际性的合作区,还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建设。这些区域性合作规划可以起到充分整合区域的已有资源和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区域整体发展。
(四)威胁分析(threat)
1、周边发达经济地区的威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跟相邻的广东等省的经济发展相差太远。国内周边地区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这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产生不利的影响。东盟的产业对接与投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面临来自珠三角的竞争。
2、来自投资环境的挑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投资环境,不管软环境还是硬环境都远远滞后于相邻的广东,突出表现为交通设施严重滞后,小型港口只能满足短途海运的需要,徒增物流运输成本, 弱化投资环境吸引力,现有中心城市产业集聚与辐射能力很差,缺乏形成产业聚集的良好环境,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基础薄弱,中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配套能力差,缺乏良好的配套产品服务和本地化技术人才等,难以吸引到高层次、高技术大企业、大项目进入。北部湾的区位优势难以发挥。在软环境方面,政府只能转变和服务效率有待提高。产业对接机制亟待加强,涉及东盟各国法规执行乏力。
3、地区分割与行政藩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前还没形成合理的、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的协同发展态势。各城市之间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相互比拼和挤压,城市分割和条块分割现象突出,各自为政,以我为主,以地级市辖区为单元而规划设计,形成多元化“组团式”发展模式,强化了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同质性和无序性,导致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和城市的功能分工面临困境,给产业对接带来障碍。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准确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定位,整合资源布局产业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布局的统筹应从各地方的资源实情出发,适宜发展什么产业就布局什么产业,港口优势明显,就定位港口经济,旅游资源丰富,就安排旅游项目,各得其所,保护和突出城市特色。如南宁市将大力加强信息产业发展的区域合作。政府和各类协会组织要为软件和系统集成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提供政策便利,培育形成南宁信息化服务外包的集群优势;北海重点发展旅游、高新技术、农副水产品加工产业,钦州大力发展石化、林浆纸一体化等临海工业,防城港则以物流、钢铁等产业为骨干。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一个跨国、跨省区的经济合作区域,应该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统筹、协调,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二)掌控产业对接的容量控制,保护环境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断升温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态势,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项目在北部湾沿海上马,不可忽视其对环境的影响。在跟东盟产业对接过程,我们引进项目要考虑经济区的环境容量,如果不加节制或无序对接重污染项目,将造成水质等环境质量下降,使环境陷入难以恢复的恶化状况中。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与东盟产业对接中,应把测定海湾环境容量作为重中之重,以协调发展作为进行容量分配的原则,慎重考虑选择对接的产业项目。避免能耗越大、排污越多的地方分配容量越多,以环境容量统筹项目布局,考虑到本地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防止实现“产业对接”的同时,损害本地实体经济的利益与发展。
(三)巩固自我的优势和特色,采取正确的策略和规划
应该大力培育自身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增强自身吸引力,增强高位资源对本地区的依赖,从而将合作对象锁定为忠实伙伴。在实现产业对接的过程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合作应尽快在一些优先领域和项目取得突破,要按照先易后难、重点先行的原则,积极推进一批与东盟合作的基础设施、产业合作、资源开发、旅游服务等方面的项目。
(四)优化政府服务环境,营造产业对接优势
产业对接,环境和服务至关重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投资环境不仅要注重硬环境的建设,比如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等,而且也要重视完善软环境的建设,尤其是加强政府的服务功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努力提供完善的服务和环境;大力建设阳光政府,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公开政务;大力建设信息政府,提高政府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水平,充分发挥信息载体的作用。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本地经济也会得到快速发展,更有利于吸引相关产业和企业前来合作,要打破行政格局,促进要素流动,资源共享,不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业对接要实现的是本地区快速、持续的发展,生态效益、综合效益要提高到突出地位。应彻底摒弃唯GDP论高低、唯外资利用额论业绩的思想。
(五)深入解读研究东盟各国投资外贸政策,防范政策性风险
区域经济特别是跨国区域经济投资的政策性风险在当前主要是指一国针对外商的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限制范围确定的稳定性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一般而言,政府的稳定性越强,政策的连续性就越强,而如果政策的连续性不强,就会增加投资者投资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当部分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外商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政策限制范围确定的稳定性相对来说并不是十分完备,这就给双方投资者带来政策性风险。中方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东盟各国投资法有关规定,同时把握东盟各国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外资企业优惠税收政策等,在对东盟各国进行投资时,应该综合考察东盟各国政策的连续性和政策限制范围确定的稳定性,防范因政策带来的政策性风险,减损政策性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信虎强,李建.落后地区产业对接中面临的锁定效应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7.34.
[2] 程倩.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前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08.
[3] 杨克斯,李梅,陶振华,胡静,刘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广西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4] 丁文.产业转移成广西东盟最佳对接点[N].国际商报,2008-12-16,(第006 版).
[5] 李杰义.东部与中部产业对接机理及其政策建议——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J].求是,2009,(08).
作者简介:
辛慧祎,女,广西桂平人,讲师,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贸易经济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莫晨宇,女,广西横县人,副教授,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贸易经济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梁妍妍,女,广西南宁市人,讲师,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贸易经济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 产业对接;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4-76-0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也十分必要。产业对接,就是从各个具体的产业领域,根据互动对象与本身的市场和资源的客观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贸易与投资行动,在实际效果上包括扩大出口贸易、扩大利用外资、发展跨国经营三种类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服务广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应该构筑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依托区位优势,整合区域产业,培育广西区域产业群和产业体系。加快广西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协同整合城市产业优势,培育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城市产业群以及合理分工与梯度互补的城市产业体系。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关键就是产业对接,也就是怎样利用北部湾经济区的优势资源与东盟产业对接,调整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的现状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经贸现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是要打造商贸基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商品贸易各具特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外贸实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2007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外贸进出口首超40亿美元,达41.3亿美元,增长50.6%,超过同期广西外贸增幅11.4个百分点,占同期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4.5%,进出口增幅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4市分别进出口13.3亿美元、5亿美元、8.4亿美元和14.6亿美元,分别增长35.7%、71.1%、91.1%和41.7%。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进出口增长依然强劲,进出口总值60.6亿美元,增长48.4%,增速比上年减缓2.2个百分点,占同期广西进出口总值的45.6%,所占比重略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0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增幅高于全区水平,进出口总额66.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增幅高于全区水平2.3个百分点。而东盟仍然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利用外资方面,东盟是广西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北部湾经济区批准成立第一年的利用外资情况,08年南宁市利用外资2.26亿美元,比07年增长82.85%;北海市08年利用外资8894万美元,较07年增长24.01%;钦州市08年利用外资1.8亿美元比07年增长22.2%;防城港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投资满意度达88%,08年利用外资5095万美元。
(二)企业的投资互动
投资互动战略的核心在于根据广西与东盟双方的产业状况开展国际产业转移,分为两方面。一是加大接纳东盟国家向广西进行国际转移的部分产业的力度。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东南亚国家,已经在选择自己的优势产业、放弃劣势产业,例如,新加坡已经放弃了对硬盘驱动器组装等劳动密集产业,突出自身在资本密集产业和物流产业上的优势;泰国则在发挥其汽车产业方面的优势,并促进零部件工业的发展;马来西亚继续提高其电子及其元器件的附加价值,向技术产业升级换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敏锐意识到依托劳动力优势的产业已经逐渐失去了其竞争力,产业升级和换代已迫在眉睫。因此东盟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以求复兴。而我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基础设施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有利于相关产业向外转移。二是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熟的优势产业向东盟的转移步伐。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略低的东盟国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意识到有不少产业与这些国家比较而言所具有的人才、技术及资金等方面优势。为有效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升级,并释放出市场空间及资源以接纳新的产业转移,淘汰转移成熟产业可促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部分企业走出去。向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略低的国家转移。充分利用所在国相对丰裕及便宜的资源来壮大我们的企业实力,还可以绕过或多或少存在的贸易壁垒更深入到广阔的东盟国家市场,并带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相关配套产业的产品出口。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有相互合作的的SOW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它的战略地位已经多次被提及: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区、市)协作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是中国沿海与东盟国家进行陆上交往的枢纽,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由于地处华南,北部湾经济区易于对整个华南地区的经济“上引下联”,“左右逢源”,起到辐射和沟通的作用。
2、政策优势。2008 年,中国正式批准实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商务部将南宁、钦州市列入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可享受国家政策性贷款和贴息等一系列优惠待遇。同时北部湾企业还可享受沿海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明确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是打造三个基地一个中心。随着西部大开发再次被提上日程,2010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广西的如干意见》。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向东盟出口的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深加工低的产品占据较大份额;技术含量、附加值与档次都不高,主要有冶金产品、化纤服装、农用物资、玻璃、陶瓷、中成药。这样的格局很容易使出口竞争生命周期过短,后劲不强。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区缺乏结构完善的产业群体和配套的产业链,难与东盟各国企业形成有机的产业分工、配套协作关系, 难以形成上、中、下游产业分工协作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水平较低,不利于产业内分工的产业对接的展开。从企业数量上大企业的比重小,重工业偏多,难以形成工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竞争力不强。显示支柱工业产品结构水平和工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高附加值、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产值含量较低,分层次、多样化的工业体系也尚未形成。
3、开放合作水平不高。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合作有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08年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贸易额20亿美元,仅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1%,仅为广东与东盟贸易额的3.5%。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6.2%,比全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低50多个百分点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西部大开发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战略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给广西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的倾斜。
2、每年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投资峰会,还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合作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各国的合作。
3、区域经济合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个国际性的合作区,还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建设。这些区域性合作规划可以起到充分整合区域的已有资源和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区域整体发展。
(四)威胁分析(threat)
1、周边发达经济地区的威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跟相邻的广东等省的经济发展相差太远。国内周边地区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这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产生不利的影响。东盟的产业对接与投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面临来自珠三角的竞争。
2、来自投资环境的挑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投资环境,不管软环境还是硬环境都远远滞后于相邻的广东,突出表现为交通设施严重滞后,小型港口只能满足短途海运的需要,徒增物流运输成本, 弱化投资环境吸引力,现有中心城市产业集聚与辐射能力很差,缺乏形成产业聚集的良好环境,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基础薄弱,中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配套能力差,缺乏良好的配套产品服务和本地化技术人才等,难以吸引到高层次、高技术大企业、大项目进入。北部湾的区位优势难以发挥。在软环境方面,政府只能转变和服务效率有待提高。产业对接机制亟待加强,涉及东盟各国法规执行乏力。
3、地区分割与行政藩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前还没形成合理的、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的协同发展态势。各城市之间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相互比拼和挤压,城市分割和条块分割现象突出,各自为政,以我为主,以地级市辖区为单元而规划设计,形成多元化“组团式”发展模式,强化了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同质性和无序性,导致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和城市的功能分工面临困境,给产业对接带来障碍。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准确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定位,整合资源布局产业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布局的统筹应从各地方的资源实情出发,适宜发展什么产业就布局什么产业,港口优势明显,就定位港口经济,旅游资源丰富,就安排旅游项目,各得其所,保护和突出城市特色。如南宁市将大力加强信息产业发展的区域合作。政府和各类协会组织要为软件和系统集成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提供政策便利,培育形成南宁信息化服务外包的集群优势;北海重点发展旅游、高新技术、农副水产品加工产业,钦州大力发展石化、林浆纸一体化等临海工业,防城港则以物流、钢铁等产业为骨干。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一个跨国、跨省区的经济合作区域,应该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统筹、协调,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二)掌控产业对接的容量控制,保护环境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断升温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态势,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项目在北部湾沿海上马,不可忽视其对环境的影响。在跟东盟产业对接过程,我们引进项目要考虑经济区的环境容量,如果不加节制或无序对接重污染项目,将造成水质等环境质量下降,使环境陷入难以恢复的恶化状况中。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与东盟产业对接中,应把测定海湾环境容量作为重中之重,以协调发展作为进行容量分配的原则,慎重考虑选择对接的产业项目。避免能耗越大、排污越多的地方分配容量越多,以环境容量统筹项目布局,考虑到本地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防止实现“产业对接”的同时,损害本地实体经济的利益与发展。
(三)巩固自我的优势和特色,采取正确的策略和规划
应该大力培育自身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增强自身吸引力,增强高位资源对本地区的依赖,从而将合作对象锁定为忠实伙伴。在实现产业对接的过程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合作应尽快在一些优先领域和项目取得突破,要按照先易后难、重点先行的原则,积极推进一批与东盟合作的基础设施、产业合作、资源开发、旅游服务等方面的项目。
(四)优化政府服务环境,营造产业对接优势
产业对接,环境和服务至关重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投资环境不仅要注重硬环境的建设,比如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等,而且也要重视完善软环境的建设,尤其是加强政府的服务功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努力提供完善的服务和环境;大力建设阳光政府,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公开政务;大力建设信息政府,提高政府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水平,充分发挥信息载体的作用。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本地经济也会得到快速发展,更有利于吸引相关产业和企业前来合作,要打破行政格局,促进要素流动,资源共享,不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业对接要实现的是本地区快速、持续的发展,生态效益、综合效益要提高到突出地位。应彻底摒弃唯GDP论高低、唯外资利用额论业绩的思想。
(五)深入解读研究东盟各国投资外贸政策,防范政策性风险
区域经济特别是跨国区域经济投资的政策性风险在当前主要是指一国针对外商的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限制范围确定的稳定性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一般而言,政府的稳定性越强,政策的连续性就越强,而如果政策的连续性不强,就会增加投资者投资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当部分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外商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政策限制范围确定的稳定性相对来说并不是十分完备,这就给双方投资者带来政策性风险。中方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东盟各国投资法有关规定,同时把握东盟各国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外资企业优惠税收政策等,在对东盟各国进行投资时,应该综合考察东盟各国政策的连续性和政策限制范围确定的稳定性,防范因政策带来的政策性风险,减损政策性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信虎强,李建.落后地区产业对接中面临的锁定效应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7.34.
[2] 程倩.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前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08.
[3] 杨克斯,李梅,陶振华,胡静,刘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广西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4] 丁文.产业转移成广西东盟最佳对接点[N].国际商报,2008-12-16,(第006 版).
[5] 李杰义.东部与中部产业对接机理及其政策建议——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J].求是,2009,(08).
作者简介:
辛慧祎,女,广西桂平人,讲师,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贸易经济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莫晨宇,女,广西横县人,副教授,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贸易经济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梁妍妍,女,广西南宁市人,讲师,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贸易经济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