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并阐述了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班级管理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途径进行了探索,并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班级管理;重要性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普遍规律不仅适用于日常教学工作、学科建设,同时对班级管理也同样适用。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舞台。好的班级管理会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利于正能量的传播,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素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得德育教育,对构建德育教育体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学校(包括课内和课外)管理学生、引导学生的过程。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以班主任为核心,也是由班主任为主导来设置开展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从而达到班级内部的有效管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班主任的权威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过去这种以班主任为权威体系的管理工作已经受到了极大质疑和挑战,当今教育理念认为其体系严重制约管理效益,导致管理封闭,加剧师生冲突。素质教育更倾向于淡化老师的权威性,教师树立行为规范,以身作则,形成道德规范标准,成为榜样和表率以此引导学生,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德育水平,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我国已明确规定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素质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并充分强调了德育思想的重要性。所谓“以德育人”的本质就是要达到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目的。德育教育围绕德育内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德育为中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德育教育可以说是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标教学体系的要求下,班级管理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协作,把德育素养置于了管理控制的核心。德育教育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以学生素质为主体,充分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新课标教学体系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重视和强调。教师在新的理念下开展班级管理,调整自我角色界定,可以真正对学生实施素质培养,不仅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并且还能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的凝聚力。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尊崇人性化教育理念,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人文关怀,对于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律的习惯有极大帮助。
三、构建班级管理德育教育体系的途径
(一)明确教育目标 确定管理方向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班级管理工作实施前,要先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依照管理目标来设置管理内容,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目标是工作实施的前提,也是形成正确管理方向的依据。班级管理的目标构建,既要把握德育,又要把握管理。德育教育的实施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而管理是调控学生的行为规范,两者结合统一。无论是在德育教育还是在管理调控上,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协作,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化的气氛和环境。
要达到德育教育目标,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班主任必须重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 尊重、理解及真诚和学生交心交流上,用德育教育的情感感化学生,这一点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和有效性。
(二)开展特色班级教育活动,深入德育教育实质
要实施小学教育德育工作,教师必须不断地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必每个老师都能收到好的成效,很多老师未得其法,在德育工作中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渗透教学理念已经成为老师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会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造成学生对德育教学的误解,阻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开展特色教学活动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不防选择一些有思想教育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英雄故事,让学生在这种氛围里受到感染和熏陶。课堂内,教师还可以选择思想品德的某个话题,让学生自己选择阐述的角度,进行备稿和演讲,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鼓舞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真正深入德育教育的实质,提升德育素质,完善人格,提升道德情操。
(三)建设班干队伍 凝聚班级力量
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为了强化优化班级管理,需要建设管理队伍来辅佐自己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选择班干部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也是普遍采取的办法。但是为了保证班干部队伍的质量和素质,应严格按照德育教育的建设内容和标准对班干部进行筛选。同时充分考核班级备选人员的管理行为和管理能力,考核结果达不到德育教育要求的,不能允许其参与班级管理的工作。在班干部的推举制度上,教师要避免“专制独裁” ,应该启用民主制度,充分考虑和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来对班干部的任用进行甄别。筛选后,还要充分考核班干部的特长和能力,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工,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作用和优势,根据他们的能力划分班级管理的项目,形成民主化管理结构,让其他学生监督,创造班级的民主氛围,最终达到凝聚班级力量的目的。
结语:
班级管理是教师贯穿在教育和教学始终的一个重要职能。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平台,班级管理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一点,积极发挥班级管理这项职能。把握德育教育工作的本质,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施,把德育教育至始至终地渗透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以身作则、以身为范地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德育素质发展。在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建立系统化的教育管理体系,实现班级管理的效益,让小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遵守,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王颖.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3):141-142.
[2]左娟.小学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87-188.
[3]王元元.小學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186-187.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班级管理;重要性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普遍规律不仅适用于日常教学工作、学科建设,同时对班级管理也同样适用。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舞台。好的班级管理会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利于正能量的传播,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素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得德育教育,对构建德育教育体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学校(包括课内和课外)管理学生、引导学生的过程。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以班主任为核心,也是由班主任为主导来设置开展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从而达到班级内部的有效管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班主任的权威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过去这种以班主任为权威体系的管理工作已经受到了极大质疑和挑战,当今教育理念认为其体系严重制约管理效益,导致管理封闭,加剧师生冲突。素质教育更倾向于淡化老师的权威性,教师树立行为规范,以身作则,形成道德规范标准,成为榜样和表率以此引导学生,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德育水平,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我国已明确规定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素质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并充分强调了德育思想的重要性。所谓“以德育人”的本质就是要达到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目的。德育教育围绕德育内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德育为中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德育教育可以说是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标教学体系的要求下,班级管理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协作,把德育素养置于了管理控制的核心。德育教育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以学生素质为主体,充分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新课标教学体系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重视和强调。教师在新的理念下开展班级管理,调整自我角色界定,可以真正对学生实施素质培养,不仅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并且还能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的凝聚力。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尊崇人性化教育理念,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人文关怀,对于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律的习惯有极大帮助。
三、构建班级管理德育教育体系的途径
(一)明确教育目标 确定管理方向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班级管理工作实施前,要先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依照管理目标来设置管理内容,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目标是工作实施的前提,也是形成正确管理方向的依据。班级管理的目标构建,既要把握德育,又要把握管理。德育教育的实施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而管理是调控学生的行为规范,两者结合统一。无论是在德育教育还是在管理调控上,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协作,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化的气氛和环境。
要达到德育教育目标,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班主任必须重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 尊重、理解及真诚和学生交心交流上,用德育教育的情感感化学生,这一点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和有效性。
(二)开展特色班级教育活动,深入德育教育实质
要实施小学教育德育工作,教师必须不断地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必每个老师都能收到好的成效,很多老师未得其法,在德育工作中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渗透教学理念已经成为老师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会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造成学生对德育教学的误解,阻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开展特色教学活动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不防选择一些有思想教育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英雄故事,让学生在这种氛围里受到感染和熏陶。课堂内,教师还可以选择思想品德的某个话题,让学生自己选择阐述的角度,进行备稿和演讲,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鼓舞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真正深入德育教育的实质,提升德育素质,完善人格,提升道德情操。
(三)建设班干队伍 凝聚班级力量
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为了强化优化班级管理,需要建设管理队伍来辅佐自己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选择班干部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也是普遍采取的办法。但是为了保证班干部队伍的质量和素质,应严格按照德育教育的建设内容和标准对班干部进行筛选。同时充分考核班级备选人员的管理行为和管理能力,考核结果达不到德育教育要求的,不能允许其参与班级管理的工作。在班干部的推举制度上,教师要避免“专制独裁” ,应该启用民主制度,充分考虑和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来对班干部的任用进行甄别。筛选后,还要充分考核班干部的特长和能力,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工,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作用和优势,根据他们的能力划分班级管理的项目,形成民主化管理结构,让其他学生监督,创造班级的民主氛围,最终达到凝聚班级力量的目的。
结语:
班级管理是教师贯穿在教育和教学始终的一个重要职能。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平台,班级管理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一点,积极发挥班级管理这项职能。把握德育教育工作的本质,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施,把德育教育至始至终地渗透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以身作则、以身为范地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德育素质发展。在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建立系统化的教育管理体系,实现班级管理的效益,让小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遵守,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王颖.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3):141-142.
[2]左娟.小学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87-188.
[3]王元元.小學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