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无论身在何方,传统文化都深深影响着我们,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注重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优秀传统文化 途径与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生只专注于对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通常认为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成绩,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意义不大,因此不愿学习。但是,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考试中,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力度逐渐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时,应该从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面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而没有对知识进行扩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适当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掌握程度。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学生不仅仅学习课本知识,更要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语文课外知识的掌握,从而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2.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现今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学校也更加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进行了解,从而在学习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教育方式中,学生只是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没有对课外知识进行相应的吸收。学生更加注重对于考试知识点的学习。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语文课堂中加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使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小学语文课本中传统文化的代表主要是古诗词。它往往反映了社会现实,或是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或是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它言简意赅,情感充沛。如果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让学生们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本身的美,学生就不会厌烦对语文的学习,相反还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就能够顺利完成。小学语文中加大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也就加快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5.有利于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学校中,中国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老师,是他们把先人的思想精髓讲授给学生,让學生学习前人的品质,不断完善自身修养。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在学习《三字经》中,语文老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把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传统文化的价值。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习成绩,还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二、促进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1.学校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如今,社会日益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加侧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然而,在小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必不可少的便是学校的相关支持。
  例如,在食堂可以贴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学生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在教室可以贴上“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在洗手间贴上“便后请冲水”以及“请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让学生知道在注意个人卫生的同时,也要节约资源,不浪费每一滴水,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在操场贴上可以贴上“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让学生了解仅注重努力学习是不够的,要做到劳逸结合,注重锻炼身体,才能确保有更加健康的体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设备,让学生看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录片;还可以定期举办关于传统文化书籍的读后感大赛,或者把戏曲引入校园,让学生感受到国粹的魅力。学校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2.老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方法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将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到课本知识,而没有对课外内容进行有效认知。而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促进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例如在学习《长歌行》这篇古诗时,小学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是一味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内容,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理解能力,甚至会在无形中造成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小学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解决小学生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同时,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努力进取、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召开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班会,引导学生和其他学生交流自己学习到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进而在无形中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了学习,而没有对语文课本内容进行扩展,特别是没有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我们应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式、引入新媒体教学等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得抽象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小学生有效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4.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
  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多接触传统文化。要想让学生在合适的场合对语文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就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熟练掌握。这就需要教师从语文知识本身出发,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又要教导学生在合适的场合如何运用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文课本所选文章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学生从文章中学到的知识,如果能够应用在生活中,就做到了对语文知识的熟练掌握。如果学生通过阅读,并没有正确理解课文的关键信息,就说明他还要多加努力。
  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让学生在流利表达的基础上,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触与课本知识结合在一起,活学活用。这样一来,语文课堂效率才会得到提升,同时也显现出了语文本身的魅力,让学生更加具备学习的主动性。这也便于传统文化教育推行推广,让老师重视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在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得小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自身成绩提高的同时,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世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读写算·素质教育坛》2017年第11期。
  [2] 万利利《在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浅谈》,《好家长》2015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兴趣最好的阶段,因此,各科教学都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阅读教学的方法也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为教师带来更大的启发。本文针对科技手段与阅读的结合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阅读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方法探究  DOI:10.1224
世间伟大作品其实不多,而《长恨歌》就是其中一个,无愧且独特。这篇长诗,直面人生两大主题——生死与爱恨,又由二者引申至天人之际,带给我们故事,也带引我们思考。故事里有帝王和美人,有战争和相思,熔铸政治和情爱,触及肉体和灵魂,跨越历史与现实,沟通梦想与仙幻,投射着百年大唐兴衰的回眸,激荡起超越千载轮回的反思,而文字清婉动人,气度从容不迫,声调婀娜哀艳,因而读来一气舒卷,荡气回肠。  《长恨歌》是史,更
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要重视识字的基础,从笔画、含义等方面突破识字教学的重难点;要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识字内容,确保以课堂为基点,鼓励小学生进行广泛识字;要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策略,从多角度、多方面来确保信息技术对识字教学的有效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个性尊重,是对学生个体独特性与多样性的尊重,是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向性,属于应激性的一种,是指在单向的环境刺激下,静止型生物(植物、真菌及水螅型腔肠动物等)的定向运动反应。植物的向性运动其实就是一个适应环境、追求生长的过程。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不同环境下会依据环境的特点,寻求最适合自身特质需求的发展,这即是人的一种向性。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课程教学的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成为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和教学,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实现不断进步,突破原有层次,实现质的提升。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结合高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研究开展分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道德与法治
摘 要:语文课程在聋儿接受教育的聋校教学体系中有着较为重要的教学意义,通过语文教学的开展能够帮助聋儿更好地理解外界的文字信息与他人利用文字所表达出的信息,以及帮助聋儿更好地掌握表达方法,为聋儿在未来社会实践中与他人的交流打下基础。为了实现聋校语文教学的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首先制订出符合聋儿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以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聋校教学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DOI:10.
“仁爱”“诚信”“修身克己”“自强不息”……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所载之“道”。语文学科作为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课程自然离不开现实生活。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综合性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其阅读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一、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相较于广东
摘 要: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之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们良好写字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下很多小学生的写字习惯不够规范,包括写字姿势不正确、写字态度不端正以及写字速度过快导致笔迹潦草等问题。这些不良的写字习惯对于小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对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摘 要:随着课改进程的加快,在语文学科的施教历程中,教师愈发注重教学品质,以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能够实现品德、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成长,从而更加贴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然而,这些都是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的。所以,为了消解学生在建构语文知识时遇到的难题,让语文课堂避免传统教育模式当中的弊端,本文将从“做好示范,彰显师德价值”“变换情境,有效应用媒体”和“多元介入,打造多重评价”
摘 要: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在开阔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困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困境、发展需求来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诗词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高效课堂  古诗词是学生打开传统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情趣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