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沒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温固知新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141-01
“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课堂中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温固知新的导入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采用这种导入的方法时要避免生硬的复习旧的知识,然后导入新知,而要在复习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引入新的知识,做到无缝连接。如《小数乘小数》一堂课,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是本节课的难点。我是这样导入的: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3.6×28,这其实就是在复习上一堂课学习的知识,在学生正确解答的基础上,我询问如果3.6×2.8那又该如何计算呢?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内容。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采用其它导入的方法就会显得累赘,甚至会失去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儿”。
2 激发兴趣的导入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技能,教师都必须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尽可能地让数学课堂的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六年级数学中常有这样一种题目:已知A× =B×,比较A和B的大小。这种题目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觉得第一次介入是很重要的,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假如有两胖两瘦4个同学一起玩,你们觉得哪两个同学搭配在一起比较合适?学生会说一个胖的和一个瘦的同学组成一伙儿,让一个胖的和一个瘦的坐在一边,另两个同学坐在另一边,这样才能保持跷跷板两边的平衡,如果反过来,让两个胖同学一伙,这样两边就会失去平衡。4个同学玩起来就不方便了。老师乘机说其实在数学中也要运用到游戏中这样的简单道理,看起来复杂的题目就会变得简单起来。此时学生的兴趣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我乘机出示本堂课要讲授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这种导入的效果非常好。
3 创设情境的导入
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老师可以设计优美而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具体可播放一段录象或出示一幅图片。例如,一位数学老师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种教学情境:在一片平静的河面上游着5只鸭子,河岸上长着树,岸上还有3只鸭子在嬉戏,远处还有山和蓝天白云,画面不可谓不美。老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河里和岸上鸭子的数量提出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题,比如河里的鸭子比岸上的鸭子多几分之几?岸上的鸭子比河里的鸭子少几分之几?鸭子比岸上的鸭子多百分之几?岸上的鸭子比河里的鸭子少百分之几?这比教师干吧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里老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技巧,不能问:“你们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呀?”如果这样学生会说出一些无关的话来。当然这种导入的方式容易出现学生随便说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现象,老师要注意及时调空。
4 设置疑问的导入
疑是创新的种子,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样的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新基础教育也明确指出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所以设置疑问的导入是重要的导入方法之一。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以及体验百分数的用途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六1班要选同学进行投篮比赛,甲同学投了10次,中了8次;乙同学投了20次,中了17次;丙同学投了15次,中了13次;选哪两个同学去比赛比较合适呢?这种疑问式的导入,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纷纷地陷入思考当中,很自然的就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
有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因为小学生好奇心强,天生爱听故事。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导入的方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结合所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合理的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依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导入只是课堂的一部分,绝不是课堂的重点,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有的老师为了显示其精彩的导入,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花了大量的时间,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行的。
关键词:温固知新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141-01
“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课堂中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温固知新的导入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采用这种导入的方法时要避免生硬的复习旧的知识,然后导入新知,而要在复习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引入新的知识,做到无缝连接。如《小数乘小数》一堂课,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是本节课的难点。我是这样导入的: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3.6×28,这其实就是在复习上一堂课学习的知识,在学生正确解答的基础上,我询问如果3.6×2.8那又该如何计算呢?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内容。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采用其它导入的方法就会显得累赘,甚至会失去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儿”。
2 激发兴趣的导入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技能,教师都必须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尽可能地让数学课堂的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六年级数学中常有这样一种题目:已知A× =B×,比较A和B的大小。这种题目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觉得第一次介入是很重要的,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假如有两胖两瘦4个同学一起玩,你们觉得哪两个同学搭配在一起比较合适?学生会说一个胖的和一个瘦的同学组成一伙儿,让一个胖的和一个瘦的坐在一边,另两个同学坐在另一边,这样才能保持跷跷板两边的平衡,如果反过来,让两个胖同学一伙,这样两边就会失去平衡。4个同学玩起来就不方便了。老师乘机说其实在数学中也要运用到游戏中这样的简单道理,看起来复杂的题目就会变得简单起来。此时学生的兴趣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我乘机出示本堂课要讲授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这种导入的效果非常好。
3 创设情境的导入
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老师可以设计优美而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具体可播放一段录象或出示一幅图片。例如,一位数学老师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种教学情境:在一片平静的河面上游着5只鸭子,河岸上长着树,岸上还有3只鸭子在嬉戏,远处还有山和蓝天白云,画面不可谓不美。老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河里和岸上鸭子的数量提出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题,比如河里的鸭子比岸上的鸭子多几分之几?岸上的鸭子比河里的鸭子少几分之几?鸭子比岸上的鸭子多百分之几?岸上的鸭子比河里的鸭子少百分之几?这比教师干吧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里老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技巧,不能问:“你们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呀?”如果这样学生会说出一些无关的话来。当然这种导入的方式容易出现学生随便说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现象,老师要注意及时调空。
4 设置疑问的导入
疑是创新的种子,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样的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新基础教育也明确指出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所以设置疑问的导入是重要的导入方法之一。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以及体验百分数的用途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六1班要选同学进行投篮比赛,甲同学投了10次,中了8次;乙同学投了20次,中了17次;丙同学投了15次,中了13次;选哪两个同学去比赛比较合适呢?这种疑问式的导入,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纷纷地陷入思考当中,很自然的就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
有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因为小学生好奇心强,天生爱听故事。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导入的方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结合所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合理的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依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导入只是课堂的一部分,绝不是课堂的重点,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有的老师为了显示其精彩的导入,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花了大量的时间,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