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安
魏安 1963年生于陕西西安。2007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国家二级美术师,西安国画院画家。1999年作品《厚望》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5年作品《进城务工》《怀念老师》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八届新人新作展,2007年作品《山道》获“齐白石奖”中国画展优秀奖。出版有《魏安水墨人物画集》。
创作感言
我的研究方向是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我为能从事主题性人物画创作而自豪。
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中国画用西方的素描、结构、解剖等科学方法造型以消解古典的主观意向造型,造型手段上保留了传统的材料,继承了以线为绘画主要语言的传统。从此,中国人物画的写实的含义开始了有别于西方传统写实又迥异于中国唐宋写实的全新阶段。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即是强调艺术关注现实的人生、社会和自然,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真实地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实践,总是艺术家基于社会良知的自觉行为,要求画家个人具有历史的责任感与民族的大感情,它使画家人生积极向上,排除个人至上、无病呻吟、人格扭曲甚至变态的矫情;它要求画家脚踏实地漫长积累,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守得住中国绘画传统。
安萍萍
安萍萍 1976年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2006年作品《碧水依黄》入选第三届江苏省山水画展览并获优秀奖,2007年作品《闲》入选2007江苏省中国画(人物画)展览并获银奖,2007年作品《春眠》入选2007江苏省花鸟画展览。
创作感言
我是一个迟钝的人,每每创作必有感方能有所发。有人说只有把真情实感融入创作,以真情实感去表现对象,才能产生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并打动读者,我也深以为然并以此自勉。
我最喜爱的是水墨画,喜欢它的灵动与变幻,着迷于宣纸的敏锐和水墨的铺张,在方寸水墨间自由放纵心性和志趣,更深深被水墨艺术的东方美学哲理所吸引。然而落笔之处,每每忐忑犹豫,未竟之作往往颇多遗憾。由色彩斑斓的生活升华为简淡的水墨意境,欠缺的总是自己的功力。
常常,我会被擦肩而过的孕妇的幸福、从容、淡定所感动。当自己将为人母之际,领悟了孕育的喜悦和对生命的期盼,便萌生了创作这幅作品的想法。着墨之间,虽稍有得之之意,却难以畅快淋漓,终是才疏学浅,冀日后努力。
魏福波
魏福波 1979年生于山东临朐。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出版《魏福波速写集》。
创作感言
对西藏居民生活的考察是我向往已久的心愿。奇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活方式,对我而言都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具有无限的吸引力。适逢毕业考察我来到了这里,西藏同胞勤劳质朴的民风,热情豪放的性格,对宗教和自我的虔诚……这些都深深打动了我,使长期生活于都市中的我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这里找不到都市喧嚣的痕迹,每个人都平静地生活、劳作,老人们陆续离去,新的生命不断降临,生生不息,在平静中他们是那样地坚韧和美丽。与其说他们是在守望家园,不如说是守望那一片本来就平静的心灵。
胡 晶
胡晶 1983年生于浙江省余姚市,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硕士研究生。
创作感言
“桑多丽”在傣家语的意思里是美丽的姑娘,而“曼永”则是西双版纳村落的别称。“月光下面的凤尾竹,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歌声甜润像果子露……”带着对美妙歌声所描绘的仙境之憧憬,经过一番游历,我对西双版纳感受颇多。在傣家看来:“水诞生,地形成。”“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源泉。“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临近江河溪流,有水,就有傣族人。傣家人赋予了水以人的灵性,水孕育了傣家人如水的性格。于是,创作就撷取了三个与水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以水作为在画面上贯穿的纽带。这既是真实生活环境的反映,又具有象征意义——表现了傣家女娉婷娴静,像水;傣家村寨清幽而典雅,像水;傣家人勤劳而聪慧,像水……在绘画语言的处理上作者也根据形式的需要尽量将笔墨处理得清新隽雅。虽然在笔墨上还显得稚嫩,却是表达了我这次西双版纳之行的真实感受。
魏安 1963年生于陕西西安。2007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国家二级美术师,西安国画院画家。1999年作品《厚望》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5年作品《进城务工》《怀念老师》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八届新人新作展,2007年作品《山道》获“齐白石奖”中国画展优秀奖。出版有《魏安水墨人物画集》。
创作感言
我的研究方向是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我为能从事主题性人物画创作而自豪。
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中国画用西方的素描、结构、解剖等科学方法造型以消解古典的主观意向造型,造型手段上保留了传统的材料,继承了以线为绘画主要语言的传统。从此,中国人物画的写实的含义开始了有别于西方传统写实又迥异于中国唐宋写实的全新阶段。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即是强调艺术关注现实的人生、社会和自然,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真实地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实践,总是艺术家基于社会良知的自觉行为,要求画家个人具有历史的责任感与民族的大感情,它使画家人生积极向上,排除个人至上、无病呻吟、人格扭曲甚至变态的矫情;它要求画家脚踏实地漫长积累,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守得住中国绘画传统。
安萍萍
安萍萍 1976年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2006年作品《碧水依黄》入选第三届江苏省山水画展览并获优秀奖,2007年作品《闲》入选2007江苏省中国画(人物画)展览并获银奖,2007年作品《春眠》入选2007江苏省花鸟画展览。
创作感言
我是一个迟钝的人,每每创作必有感方能有所发。有人说只有把真情实感融入创作,以真情实感去表现对象,才能产生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并打动读者,我也深以为然并以此自勉。
我最喜爱的是水墨画,喜欢它的灵动与变幻,着迷于宣纸的敏锐和水墨的铺张,在方寸水墨间自由放纵心性和志趣,更深深被水墨艺术的东方美学哲理所吸引。然而落笔之处,每每忐忑犹豫,未竟之作往往颇多遗憾。由色彩斑斓的生活升华为简淡的水墨意境,欠缺的总是自己的功力。
常常,我会被擦肩而过的孕妇的幸福、从容、淡定所感动。当自己将为人母之际,领悟了孕育的喜悦和对生命的期盼,便萌生了创作这幅作品的想法。着墨之间,虽稍有得之之意,却难以畅快淋漓,终是才疏学浅,冀日后努力。
魏福波
魏福波 1979年生于山东临朐。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出版《魏福波速写集》。
创作感言
对西藏居民生活的考察是我向往已久的心愿。奇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活方式,对我而言都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具有无限的吸引力。适逢毕业考察我来到了这里,西藏同胞勤劳质朴的民风,热情豪放的性格,对宗教和自我的虔诚……这些都深深打动了我,使长期生活于都市中的我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这里找不到都市喧嚣的痕迹,每个人都平静地生活、劳作,老人们陆续离去,新的生命不断降临,生生不息,在平静中他们是那样地坚韧和美丽。与其说他们是在守望家园,不如说是守望那一片本来就平静的心灵。
胡 晶
胡晶 1983年生于浙江省余姚市,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硕士研究生。
创作感言
“桑多丽”在傣家语的意思里是美丽的姑娘,而“曼永”则是西双版纳村落的别称。“月光下面的凤尾竹,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歌声甜润像果子露……”带着对美妙歌声所描绘的仙境之憧憬,经过一番游历,我对西双版纳感受颇多。在傣家看来:“水诞生,地形成。”“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源泉。“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临近江河溪流,有水,就有傣族人。傣家人赋予了水以人的灵性,水孕育了傣家人如水的性格。于是,创作就撷取了三个与水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以水作为在画面上贯穿的纽带。这既是真实生活环境的反映,又具有象征意义——表现了傣家女娉婷娴静,像水;傣家村寨清幽而典雅,像水;傣家人勤劳而聪慧,像水……在绘画语言的处理上作者也根据形式的需要尽量将笔墨处理得清新隽雅。虽然在笔墨上还显得稚嫩,却是表达了我这次西双版纳之行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