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自从取了这“饭牛”笔名后,不断听到有人为我解释:“他是吃饭的牛”。但老实人就老实地问我:“饭牛是什么意思?” 我只好取出清代沈德潜选的《古诗源》,翻到第九页上的《饭牛歌》给他看。出处在《淮南子》。 我这人是天生的劳碌命。为何?我出世时在丁丑年正月初五,巧在牛年牛日生。何况幼时又为地主放牛,因此取此笔名,以志不忘。 当然,不知“饭牛”出处和含义者是有;但知“饭牛”出处和含义者也不鲜。汪曾祺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自从取了这“饭牛”笔名后,不断听到有人为我解释:“他是吃饭的牛”。但老实人就老实地问我:“饭牛是什么意思?”
我只好取出清代沈德潜选的《古诗源》,翻到第九页上的《饭牛歌》给他看。出处在《淮南子》。
我这人是天生的劳碌命。为何?我出世时在丁丑年正月初五,巧在牛年牛日生。何况幼时又为地主放牛,因此取此笔名,以志不忘。
当然,不知“饭牛”出处和含义者是有;但知“饭牛”出处和含义者也不鲜
。汪曾祺他就知道。赠我对联一副:“才名不枉称三绝,扣角何妨到五更”。上
款:“饭牛道兄方家正之”。下款:“一九九二年八月汪曾祺”。上联当是吹捧
,姑且不谈。下联指宁戚饭牛,击牛角而歌。《饭牛歌》中有“从昏饭牛薄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敝布单衣裁至,清朝饭牛至夜半”句,“饭牛”者,
饲牛也。亦即给牛喂食也。现今谓之“放牛的”,也是“牧者”。郑板桥有句:
“记得西江罗饭牛”,罗饭牛名牧,善画竹,出处同此。
余属牛,又是牛日出世,又放过牛,终身和牛已结不解之缘矣。因之取了不
少和牛有关的笔名,曰:“阿牛”、“鲁牛”、“牛布衣”、“牛道人”、“牛
倌”、“老牛”、“鲁子牛”、“笨牛”、“牧野亭长”、“饭牛”、“牛后”
、“牛耳”等。还有闲章:“牛蹄痕”、“牛不闲”、“泥牛自得”、“天生牛
命”、“牛山不秃”、“牛年牛日生”、“乙丑初五问世申浦”、“当年放牛娃
”等。
因之,也收藏各种类型的艺术品——牛。有汉陶牛、唐三彩牛、宋瓷牛、明
青花牛、青铜牛。还有民间的:铁牛、泥牛、纸牛、布牛、陶牛、瓷牛、紫砂牛
、玉石牛、根雕牛、漆器牛、竹牛、藤编牛、木牛、牛头、牛领带、牛挂件、牛
印章、牛砚台、牛水注、牛水盂、牛面具等。产品地点:有山东、陕西、浙江、
江苏、广东等,也有些是国外的,如日本、加拿大、西班牙、墨西哥、美国、印
度等。
反正,每到一地,见到牛形的艺术品,都得收集。至今,已收集大大小小、
各种类形、各种质地、公牛母牛、黄牛水牛、老牛小牛,已有一百多件,还开过
几次展览。时日总在牛年。七十二岁,时值丁丑,开过一次。再过一轮,年八十
四矣,时属己丑,再开一次,件数、品种,或许还有增加。如遇有识之士,建一
“牛棚”展馆,我当全数捐出陈列,我任该馆馆长,面对众牛,真是一个名符其
实的“老牛倌”哉。“牛棚展馆”,当属笑谈。华君武曾为我题:“饭牛草堂”
,或可能用。
其他文献
灵魂的孤零使鲁迅在汉语生存语境中独一无二。 鲁迅的生命中没有上帝,没有源于上帝的土壤、清泉和亮光。仰望夜空,他看不见永恒救赎者爱的天窗敞开,他不能由此蒙恩惠、得怜恤、得随时的帮助。他敞开自己的灵魂向一个漫漫长夜,孤苦零丁。有饥渴,他无处得饱足;有盼望,他无处得回应;有软弱,他无处得坚固;有过犯,他无处得清洗;有试探,他无处得抵挡;有求告,他无处得垂听;有痛苦,他无处得安慰;有疑惑,他无处得启明。
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的贡献及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文学史已有公论。然而仅凭这些,诗人是无法获得超越历史时空的关注的。历史启示我们,愈是复杂的人物愈有魅力。当并不轰轰烈烈且短暂的一生成为一种象征,为世人留下了恒久的思念与争议的时候,诗人得以永恒。诗人传奇般的情感历程与天纵之才交相辉映,织成一片炫目而神秘的光影,吸引了诗人生前身后的无数世人。在逝去的七八十年岁月里,无数笔触热切而又似乎徒劳地试图解构徐志摩、
朋友被害,闻笛思旧,曾把友谊高歌入云一番(四益先生说他的《闻笛赋》写得也吞吞吐吐,介绍此画时干脆用了一个《向秀的转向》的题目)。 其注《庄子》,未竟而卒,云郭象据之成书,毛(泽东)氏判其“郭象无行”,抑指此侵占著作权欤?然日子长了,寂寞难挨,还是去见司马昭,甘受其面辱:“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这当然难不倒真读过书的向秀,回答说:“巢许狷介之志,未达尧舜之心,岂足多慕。”总算讨到“只要承认错误
自从有了衙门,就有了吃衙门饭的人。一代一代,越吃越有滋味。 皇上设置了各级衙门,派官员主管。官员不管能干的还是不能干的,哪怕你三头六臂,也不能单枪匹马,包打天下。因此,必须有人替他掌管各项事务,钱谷、刑名,文书、河工;还要有人替他跑腿,催粮、催款,抓贼、拿人。这些办事的,跑腿的,就是“吏”。如果说“官”还有一半是吃的皇家饭,“吏”,便是吃定了衙门饭的人群。 别看官员或因世袭、或以科举、或靠捐纳
三年困难时期,我作为江苏省委工作组人员,派往苏州吴县湘城、东桥等地整社。 因“大跃进”带来的“浮夸风”蔽及全国,弄得饿莩遍地,民不聊生。彭德怀亲见此情,呈“万言书”与毛泽东,毛不信,可能未亲眼目睹。可是我确是见到了。到县委我已聆听到“湘城事件”,因谎报产量,上缴过多,百姓已家无口粮。我抵湘城农村,时值凉秋,只见老弱翁媪,坐在门口愁眉苦脸地晒太阳。脸浮肿锃亮,连眼皮也睁不开。我上前问候:“老大爷,
一 李南央的《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一文,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发表于《书屋》杂志后,经过好些报刊的转载,在广大读者中引发了一阵“冲击波”。据我所知,大多数人对此文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人不大赞成写这样的文章,或怀疑此文的真实性。一篇世间少有的非难自己母亲的文章,在各种各样的读者中,引发各种各样的评论,这自是必然的现象,不过有些问题确也需要解释清楚。针对读者的看法,李南央又写了一篇《答读者问》,发表于二○
很久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是与非来理解、评价各种事物。但当今的社会五彩缤纷,不确定性和愈来愈趋向于多元化成为显著的特征。恰如后现代主义所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比如说,人类的生存状态因不同的社会、文化、地域、习俗等原因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究竟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已难以用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评判标准来衡量。近来风靡全球的畅销书——法国女作家玛丽·达里厄塞克的《母猪女郎》,又向我们展示了当代法国
李南央的文章《我有这样一个母亲》具有一种震撼力,这是因为她如实地生动地描述了一个过去了的时代的某种典型。这种典型曾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过,最早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中的谢惠敏,后来是谌容的《人到中年》中的那位“马列主义老太太”;当然还有其他。不过只有这一次(政治人物的传记除外)才作为真人真事出现在李南央的文章中,而且有了淋漓尽致的刻画。范元甄的性格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表明左的思想斗争的方法可以把人性压
运 斤 ■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时,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 “从前有个郢地人,在自己的鼻尖上涂一小点白粉,薄得像苍蝇的翼翅,让一个姓石的师傅来把它弄掉。石师傅抡起一柄大斧,呼呼生风,放势一斫,白粉全削掉了,鼻子却一点没伤,那郢地人站在原地纹丝不动,面不改色。” “宋元公听说,要人找来石师傅,叫他:‘给我再斫一次。’石师傅道:‘我的确能斫,不过,我的对手现在已经死掉了。’我也一样,自从惠夫
山公主吏部,也就是中组部。是位对别人只勾食指头的角色,别人只有趋奉不迭了。也有一回不灵——他遇着了嵇康,嵇先生回他一封《绝交书》,说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与他划清界线倒还罢了,又引《庄子·秋水》篇骂山涛“己嗜臭腐,养鸳以死鼠”,一撑竿把当官的一船人打死。这种朋友互救的特例,在后来历次政治运动中都绝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