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真的很难。
尽管它已经成了一个烂大街的词汇—如今在一线城市,哪怕吃个饭也会不小心听见旁桌在满嘴跑这个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迎来了研发、人力资本的巨大增长,也有多次以技术创新为目标的资金大潮,但最终可以定论的是,我们并没有获得与投入相匹配的经济增长率。
放眼望去,目前活跃于市场中的种种互联网和App项目,带来的更多是产品的差异化,它们改善了消费者的福利,却无助于经济增长。随着产业的成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合并同类项”,最新的一条莫过于携程合并了去哪儿,之前是易到和优酷。这是所谓的并购经济。
一个事实是,不管互联网+的口号喊得多响,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制造业才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动力。不管是现代农业、运输业还是通信业,在这些非工业及相关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制造业的创新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假如美国没有经历1865年之后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它无法在其后的100多年里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中国是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工厂。然而,在9月开工旺季,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制造业工厂倒闭的新闻,还传出了所谓倒闭潮的说法。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心脏,珠三角怎么了?假如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不行,仅仅依靠活跃的互联网经济能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未来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的三位广东记者做了大量的采访,并带来了本期的封面故事。
如你所读,我们发现事实尽管严峻,却并非外界说的那般糟糕。当全球的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广东东莞的现象就是产能过剩的体现。一些工厂相比过去的快速猛增显得脚步慢了下来。从这一层面来讲,我们无需过多担忧。至于外迁和人口红利减少,我认为也无需过度忧虑。
全球大公司之所以把工厂设在中国,并不完全是因为人工成本低。这一方面与产业配套有关,比如钢铁,一个小国难以承担制造业大国的角色。另一方面则与它们对中国市场的迷恋有关—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崛起。由此看来,印度和墨西哥还要再等几年。
制造业真正的问题可能来自内部。比如,一个让人惊讶的事实是华为的一级供应商福昌是带着大量订单倒闭的。它死于资金周转不灵,或者也可以说是自杀—工厂老板不愿再从事这一低利润的行业。我们在采访中也确实发现,贷不到钱和银行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借贷门槛是一些工厂支撑不下去的罪魁祸首。银行当然要自负盈亏,也需要风险意识,但我们的货币政策在做什么?
一个最新的数据是,中国9月的新增信贷创下了新的纪录,但这些钱没有进入需要造血的活力公司,大多数是像以前一样,进入了一些“僵尸企业”。目前,国企是最大的债务人,银行则成了最大的债权人。
要是说此刻有什么东西比起2009年更危险,恐怕是信贷的增速了—旧的千万亿信贷我们还没消化好,时隔几年,闸门又打开了。债务猛增历来不是好事,它被视做金融危机的前兆。但在中国,情况有些特殊。问题是,我们能一直特殊下去吗?
尽管它已经成了一个烂大街的词汇—如今在一线城市,哪怕吃个饭也会不小心听见旁桌在满嘴跑这个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迎来了研发、人力资本的巨大增长,也有多次以技术创新为目标的资金大潮,但最终可以定论的是,我们并没有获得与投入相匹配的经济增长率。
放眼望去,目前活跃于市场中的种种互联网和App项目,带来的更多是产品的差异化,它们改善了消费者的福利,却无助于经济增长。随着产业的成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合并同类项”,最新的一条莫过于携程合并了去哪儿,之前是易到和优酷。这是所谓的并购经济。
一个事实是,不管互联网+的口号喊得多响,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制造业才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动力。不管是现代农业、运输业还是通信业,在这些非工业及相关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制造业的创新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假如美国没有经历1865年之后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它无法在其后的100多年里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中国是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工厂。然而,在9月开工旺季,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制造业工厂倒闭的新闻,还传出了所谓倒闭潮的说法。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心脏,珠三角怎么了?假如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不行,仅仅依靠活跃的互联网经济能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未来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的三位广东记者做了大量的采访,并带来了本期的封面故事。
如你所读,我们发现事实尽管严峻,却并非外界说的那般糟糕。当全球的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广东东莞的现象就是产能过剩的体现。一些工厂相比过去的快速猛增显得脚步慢了下来。从这一层面来讲,我们无需过多担忧。至于外迁和人口红利减少,我认为也无需过度忧虑。
全球大公司之所以把工厂设在中国,并不完全是因为人工成本低。这一方面与产业配套有关,比如钢铁,一个小国难以承担制造业大国的角色。另一方面则与它们对中国市场的迷恋有关—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崛起。由此看来,印度和墨西哥还要再等几年。
制造业真正的问题可能来自内部。比如,一个让人惊讶的事实是华为的一级供应商福昌是带着大量订单倒闭的。它死于资金周转不灵,或者也可以说是自杀—工厂老板不愿再从事这一低利润的行业。我们在采访中也确实发现,贷不到钱和银行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借贷门槛是一些工厂支撑不下去的罪魁祸首。银行当然要自负盈亏,也需要风险意识,但我们的货币政策在做什么?
一个最新的数据是,中国9月的新增信贷创下了新的纪录,但这些钱没有进入需要造血的活力公司,大多数是像以前一样,进入了一些“僵尸企业”。目前,国企是最大的债务人,银行则成了最大的债权人。
要是说此刻有什么东西比起2009年更危险,恐怕是信贷的增速了—旧的千万亿信贷我们还没消化好,时隔几年,闸门又打开了。债务猛增历来不是好事,它被视做金融危机的前兆。但在中国,情况有些特殊。问题是,我们能一直特殊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