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终点内容。计算的速度与准确性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计算不仅与基础知识有着密切的聯系,同时还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之间关系。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应从小学开始高度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奠定夯实的数学基础,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151-01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等因素影响,许多学生在进行计算学习时普遍会存在轻视的态度,进而导致许多计算错误都是因为粗心大意造成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小学阶段计算频繁出错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计算出错的形式多种多样,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会经常遇到此类问题。首先主要是因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导致的,缺乏对数字的感觉;其次是因为“粗心大意”所导致的,如抄错、看错等,经过教师提醒后就可以立马改正,但是缺乏计算检查意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分析,将学生所常出现的计算问题及成因分析如下:
(1)审题不清,着急下笔
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较弱,不够具体,未能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与联系。因此在计算抄写数字时往往未看清楚就着急下笔,抄写数字经常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如将“36”写为“63”,将“+”看成了“X”,这些一旦写错就会直接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2)易于被题目所迷惑
有些基本运算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小学生还经常会被题目中的假象所迷惑,以为一些计算可以通过更加简便的方法进行,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在进行小数简算时:“22.65-(6.9+2.65)”时,可以将括号中的数字分别进行减去,相似的“22.65-(6.9-2.65)”时,则无法使用简算方式,但是许多学生却易于被此所迷惑,进而导致计算错误。
(3)过度依赖计算器
部分小学生为了快速完成计算作业,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答题,这样很容易产生依赖现象,进而实际的计算能力却无法通过计算作业来提高。这类学生一旦遇到考试或者进行课堂练习时,他们的弱点就会被暴露出来,进而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
2.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分析
(1)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计算趣味性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他们对于课堂学习的需求基本依赖兴趣作为内驱力,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注意力,全面提高小学计算教学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可以将一些基础的口算训练以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教师课前将口算训练制作成为一个个“小邮件”,之后引导学生担任“邮递员”来进行传达,可以设计以组为单位来进行,看看那组同学邮件传递快。这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得到激发,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口算能力。其次在笔算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提高趣味性,如教师可以通过“抢答”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笔算学习,速度最快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计算运用能力
小学阶段许多学生会认为计算学习没有任何意义,仅仅只是几个数字而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计算情境,这样既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在情境中去进行计算学习。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相关计算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购买售价为6.8元/千克的梨子,共买了1.1千克,但是商家却非常迅速的计算出了应付的钱数,请问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引出课堂教学目标。学生会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的正确率需要学生具备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首先是计算的审题习惯,要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计算题目的数字与符号,并认真观察他们所具有的特点与联系,弄清楚运算的顺序,明确先算哪些,后算哪些,根据特点是否可以简算;其次需要养成仔细计算与规范书写的好习惯,格式需要规范,不能乱涂乱改,抄题后进行检查,计算后需要进行验算。
综上所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教师需要保持耐心,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世杰.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4(2):109-109
[2]宋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成才之路,2014(21):25-2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151-01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等因素影响,许多学生在进行计算学习时普遍会存在轻视的态度,进而导致许多计算错误都是因为粗心大意造成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小学阶段计算频繁出错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计算出错的形式多种多样,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会经常遇到此类问题。首先主要是因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导致的,缺乏对数字的感觉;其次是因为“粗心大意”所导致的,如抄错、看错等,经过教师提醒后就可以立马改正,但是缺乏计算检查意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分析,将学生所常出现的计算问题及成因分析如下:
(1)审题不清,着急下笔
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较弱,不够具体,未能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与联系。因此在计算抄写数字时往往未看清楚就着急下笔,抄写数字经常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如将“36”写为“63”,将“+”看成了“X”,这些一旦写错就会直接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2)易于被题目所迷惑
有些基本运算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小学生还经常会被题目中的假象所迷惑,以为一些计算可以通过更加简便的方法进行,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在进行小数简算时:“22.65-(6.9+2.65)”时,可以将括号中的数字分别进行减去,相似的“22.65-(6.9-2.65)”时,则无法使用简算方式,但是许多学生却易于被此所迷惑,进而导致计算错误。
(3)过度依赖计算器
部分小学生为了快速完成计算作业,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答题,这样很容易产生依赖现象,进而实际的计算能力却无法通过计算作业来提高。这类学生一旦遇到考试或者进行课堂练习时,他们的弱点就会被暴露出来,进而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
2.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分析
(1)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计算趣味性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他们对于课堂学习的需求基本依赖兴趣作为内驱力,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注意力,全面提高小学计算教学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可以将一些基础的口算训练以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教师课前将口算训练制作成为一个个“小邮件”,之后引导学生担任“邮递员”来进行传达,可以设计以组为单位来进行,看看那组同学邮件传递快。这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得到激发,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口算能力。其次在笔算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提高趣味性,如教师可以通过“抢答”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笔算学习,速度最快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计算运用能力
小学阶段许多学生会认为计算学习没有任何意义,仅仅只是几个数字而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计算情境,这样既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在情境中去进行计算学习。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相关计算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购买售价为6.8元/千克的梨子,共买了1.1千克,但是商家却非常迅速的计算出了应付的钱数,请问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引出课堂教学目标。学生会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的正确率需要学生具备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首先是计算的审题习惯,要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计算题目的数字与符号,并认真观察他们所具有的特点与联系,弄清楚运算的顺序,明确先算哪些,后算哪些,根据特点是否可以简算;其次需要养成仔细计算与规范书写的好习惯,格式需要规范,不能乱涂乱改,抄题后进行检查,计算后需要进行验算。
综上所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教师需要保持耐心,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世杰.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4(2):109-109
[2]宋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成才之路,2014(21):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