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创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ald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采用新手段、新方式进行教学已经势在必行。将微电影这一崭新的知识载体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微电影 大学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 综合能力 教学运用
  一、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培养阅读与写作技能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当前英语教学的需要,造成教学内容知识化、抽象化,语言学习与语言实际应用脱节。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以应试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重知识,轻实践;强调个人能力,忽视沟通交流;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学手段落后,课堂信息量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相匹配;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输入和输出不成比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反而束缚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英语教学脱离了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大学生年轻而且具有活力,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强烈的展示自我的愿望。张民选指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后,高等教育必然会在规模巨大的基础上朝着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包括高等学校层次特色的多样化、高等院校人才要求的多样化、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高校课程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趋势将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相吻合,也将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自由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张民选,2014)多样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在逻辑使然。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势在必行。
  二、微电影的特点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崔兆倩,2012)。
  微电影具有时间短,情节简单,内容主题单一,创作成本低等特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和3G电信技术、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微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更加便捷、高效,一经推出就呈井喷式发展,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生力军和喜闻乐见的知识载体。中国首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暨高峰论坛于2012年10月成功举办,有100多所大学、50多家电视台和40多家影视公司参加,涉及全国所有的省份,并且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和亚洲国家的大学生作品。微电影在大学校园中方兴未艾。
  三、以微电影为载体的教学设计
  将微电影这一新的知识载体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语言的输入为基础,针对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进行语言的综合输出。
  1.语言输入。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经典的英文电影或微电影,阅读剧本,朗诵电影对白,了解电影剧本和台词的写作规范。这一过程是学生训练听力和阅读,进行语言输入的过程,同时为下一步撰写剧本打好基础。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以4-5人为一小组进行团队协作。可由学生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指定分组,但需考虑学生的性别、专业、英语水平、兴趣爱好、计算机操作等因素,尽量保证各小组的综合水平一致。
  2.创作剧本。先由每个学生独立撰写剧本的故事梗概,小组讨论后共同确定一个最佳故事梗概;再由每个学生在最佳故事梗概的基础上独立撰写英文剧本,小组讨论后共同确定一个最佳剧本;再由每个学生轮流修改一遍剧本,最终确定微电影拍摄的脚本。独立创作和团队协作相结合,这个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延长和缩短。剧本创作是集思广益和训练学生写作的语言输出的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每个环节中。教师应当给予英文写作规范的指导,并对最终的剧本进行语法审核。
  3.表演排练。学生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剧本的朗读、背诵、分角色扮演。在学生对剧本的角色、语言等所有内容充分熟悉之前不再进行角色分配,而是让学生轮流尝试不同的角色扮演,并且了解微电影制作的所有环节。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才华的角色。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而且展示了自我解放天性。
  4.拍摄及后期制作。学生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有效地交流沟通,及时地解决问题和矛盾。这个过程是输出效果的工具性保障,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基本的拍摄技巧,后期制作软件的使用和互联网应用。后期制作时要为微电影增加中英文字幕,需要学生把英文对白翻译成汉语。
  四、微电影运用于教学的意义
  1.实现英语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互利共赢。将微电影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微电影赏析 微电影制作”教学模式,教学目标随之重新定位,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提高语言技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学生先从视、听两个方面学习影视作品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切身体会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情景和语言;再阅读英文剧本,从写的角度深入掌握单词、句法、语篇的知识和技能,确保语言输入的持续、高效、全面、立体化;英语微电影作品的最后呈现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对白(说)、英文字幕(写)、汉语字幕(译)等技能,与前期准备阶段的资料查找(读)、观看原版电影(听)有效补充,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互利共赢,形成互为促进的动力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王守仁指出:“个性化教学应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以学生不同的需要为导向,提出有差异化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达到设定的目标。”(王守仁,2015)比起传统教学内容,微电影的题材和风格更具多样性,有的学生喜欢采用轻松幽默、诙谐恶搞的话题,有的学生在创作时呈现对人文现象的深刻思考;微电影的创作环境自由,表达机会更多,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输入的内容,在语言输出时有更大的灵活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也鼓励了口语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性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没有统一的杠杠,没有固定的评分标准,极大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电影的“微”特征在于投入低、周期短、传播快、互动性强、娱乐性强,这些特点打破了曲高和寡的传统艺术格局,造就了“全民皆秀”的“草根秀”时代。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将自己制作的微电影作品发布到互联网进行分享,获得点击量和粉丝,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人的创造力主要靠求异思维,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全班学生的思维纳入一个模式。微电影项目完成的过程是独立思考、存同求异的过程。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卓有新意,这要求学生必须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把自己的独特视角、创新思维呈现在最后的作品当中。
  4.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一种理想和愿景。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启动是微电影教学的前提,教师给予学习目标和方法的导入;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自学是基础,组内讨论是关键,组际交流是检测。学生要独立完成从剧本撰写到后期制作的全部任务,通过完成以微电影制作为核心的项目任务,不仅可以提高英语的技能,还可以通过英语学习,学会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学会后期制作软件的使用和互联网应用。学习小组的成立更打破了专业间的藩篱,使得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兼具文科的感性思维和理科的严谨精神,提高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价值观和参与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共同为微电影的完成负责。这要求他们必须合理地分工协作、有效地交流沟通、及时地解决问题和矛盾。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合作能力得以提高。
  五、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本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以微电影为载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既是教学阶段的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微电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载体,然而,目前对这一新兴事物的研究大多是传播学角度,还没有和大学英语教学充分结合,这一领域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在国内外尚属空白。借鉴项目教学法的模式,进行大学英语微电影课程教研实践,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02下半月):41-42.
  [2]潘婷婷.微视频教学资源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微电影”公选课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01):105-109.
  [3]王守仁.当代中国语境下个性化英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08):1-4.
  [4]张民选.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迈向高等教育强国[N].文汇报,2014-09-20.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度青年教师教改项目“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微电影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13Y41)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实行“双元制”、“三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进行“双元制 三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指出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所处环境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人才,共同开发在线网络课堂,加强在线网络课堂的建设,提高在线学习的体验,从而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  关键词: 双元制 三课堂 校企合作 在线网络课堂  “双元制”是德国在100多年来传统的学
8月3日至6日,应青海省政府的邀请,中国国际商会组织会员赴青海考察并举办青海省投资环境说明会。青海省副省长王令浚首先向会员企业介绍了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他指出,近年来,青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将读书划分为三层境界:可浅尝、可吞食、可咀嚼,英汉翻译也可同等分为这三层境界,"咬文嚼字"就是最后一层"咀嚼"的境界,对于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
设计一种沿着厚度方向分为“上中下”3层结构的密度梯度变化预制体,并采用该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了C/C 复合材料.采用恒温氧化实验研究了该预制体结构对C/C复合材料的
摘 要: 闻一多先生曾说翻译就像戴着脚镣跳舞,形象地诠释了翻译这门艺术需要遵循一定法则的真谛,这些法则里必有一条是由文化划定的。从颜色语的汉英互译对比,可以清晰地理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 颜色语 英汉互译 文化取向  1.文化、语言及翻译的关系  社会各界一直在谈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到校园文化,可是到底什么是文化?梁启超先生在《什么是文化》中给出如下定义,“文化者,人类心
摘 要: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一直是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为了优化和解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中的问题,本文以湖南工学院为研究个案,结合最新的艺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成果,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对策及建议,旨在使公共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教育 课程体系 优化策略  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匙鸠两山相对鸣。"这便是被海内外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民居古村落群的江西婺源。
北京荣宝第65期艺术品拍卖会于8月23日晚在亚洲大酒店圆满落幕。本次拍卖推出中国书画及古董珍玩三个专场,成交总额共计4928.74万元,成交率为74.43%。其中,中国书画部分成交额为40
编辑/刘海星    中新两国距离相近,文化相似。传统友好。双方都有进一步加强互利合作的强烈愿望,而且政局稳定。根据经济学人情报机构(EIU)展开的全球性调查新加坡在未来5年会继续保持亚洲最佳经商国家(经济体)的地位。这项调查使用的基准是政治和制度环境、宏观经济稳定、对私营企业的政策、外资政策以及金融和基础建设。新加坡一直都被誉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和全球最佳经商之地。新加坡在亚洲经济体中,排名最高。紧
摘 要: 近两年来,MOOC以其自身优点为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自助机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分析MOOC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与要求,指出教师应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及知识管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反思评价能力、锐意进取、积极创新能力。要有效发挥MOOC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鼓励教师利用MOOC进行自主学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