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富二代迅速成长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zhy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德浩:“自投罗网”来当兵
  
  方德浩,1988年生于上海,7岁随父母移居狮城。当时由于英文不好,读书很辛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才慢慢适应这里的学校生活。就在那时,方德浩的父亲却被公司派回上海工作。母亲仍带着他在本地住了3年多,直到他读完小六,才举家搬回上海。那时方德浩已经考完小学会考,以不错的成绩被武吉班让政府中学录取。
  
  喜欢新加坡多一些
  
  方德浩是挥泪离开新加坡的。到上海后他的中文又跟不上,拼命补习了两年半,终于进入上海一所重点高中。他说,新中两国的教育体制确实不一样。在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大,一天14个小时在学校,每周要上6天学,课外活动和体育课少得可怜。相比之下,他更喜欢新加坡。
  方德浩的母亲说:6年的小学生活,让德浩对新加坡情有独钟,也养成不少新加坡人的习惯,比如一吃饭,手边就要有一杯饮料。上海人少有这样的习惯,尤其天冷时,哪有边吃饭边喝冰凉饮料的?而且更别说是大冬天光着脚在地板上走了。
  高三毕业时,方德浩不想在中国读大学。他可以选择去美国和澳洲,可是却选择了新加坡。父母知道他的心思,但服兵役的事总要说清楚,免得将来后悔。方德浩的母亲在网上找来关于国民服役的相关条文,让他明白,他的选择所附带的义务和责任。
  方德浩离开新加坡时还不到13岁,作为移民第二代,只要不回新加坡读书,他是不需要当兵的。可是了解了新加坡国民服役制度后,他认为,既然新加坡所有男孩都得当兵,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他于是“自投罗网”,申请就读新加坡管理大学。
  在管理大学完成预科后,他在2007年7月入伍服役,军训后被分到空军基地当司机,主要任务之一是开班车,平时也开吉普车,载着“打乌专家”在机场四处巡逻,使用特制鸟枪和空弹驱散鸟儿,确保战机飞行安全。虽然不像开装甲车那么威风,但方德浩知道,这也是军队运作不可缺少的一环。
  
  当兵让他更成熟
  
  方德浩的母亲说,儿子到新加坡当兵读书,她不可能一直陪在身边。记得第一次来看他,一踏进在儿子的住处,她吓了一跳:床单从白色变成黑色,桌上地上到处是灰,墙角挂满蜘蛛网一一他竟然半年没有打扫家里,简直是“少爷兵”。在上海家里,方德浩确实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出门有车的“大少爷”。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服役后,母亲看到他的变化。最近一次从上海回来,她发现家里窗明几净,井井有条,又让她大吃一惊,怀疑他是不是请了钟点工?后来才确信是儿子自己打扫的。说到这里,母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兵是有好处的!这两年德浩长得更结实,更强壮了。”
  退伍后,趁开学前他回上海度长假,在上海时他也常到楼下跑步锻炼。这些变化母亲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儿子将来独立生活,她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呢?
  
  新移民家长谈国民服役
  
  一位移民家长王丽萍认为,保家卫国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新移民既然选择在新加坡定居,自然也负有同样的义务与责任。王丽萍在国家文物局工作,对于国家的安危有更深一层的关注:“覆巢之下焉有完卯?这句古话为我们点明了家与国的依存关系。”她说,新加坡的国民服役搞“一刀切”其实有好处。“总理的儿子也要当兵,新加坡的每一个男人都要当兵,这就没有什么好不平衡的了。就像所有的妈妈都要生孩子一样,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另一个移民家庭对国民服役制度也非常认同。父亲王历强说:“虽然儿子在音乐方面很有天分,但我们从没有想让孩子避免服役的念头,因为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也不认为这对孩子有什么负面影响。事实上,辰威在文工团里学到了很多经验,这对他将来的学业和事业都很有帮助。”
  
  当兵的好处:少点奶油味
  
  本身当过兵,家中有两名男丁的钟庭辉律师说:“新加坡的男孩与其他国家的相比,别的不说,至少有一点我很有信心,就是没有那么‘奶油味’,独立性比较强。比如公司要临时派新加坡男雇员出差,很少会听到什么抱怨,通常当晚就能收拾好行李,随时可以出发。这就是当兵带来的好处。”对于有家长认为,让优秀学生服兵役是一种“浪费”,钟庭辉并不赞同。“现在的学生往往缺乏吃苦和独立能力的训练,当兵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其他受访的家长也表示,个别新移民对国民服役有抵触情绪,通常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当新移民成为新公民时,政府一般会安排他们去德光岛参观,了解那里的军训生活,包括参观训练设施,品尝军中食物,参观军人宿舍等,让他们对国民服役有一个感性认识。
  有家长因此建议,这类参观不应该放在入籍成为公民之后,而应该在成为永久居民时就进行。因为PR的孩子也是要当兵的。何况一些PR不愿意成为公民,孩子要服兵役往往是他们的顾虑之一。而参观军营,了解国民服役制度,对于消除他们的顾虑会有帮助。
  
  “香港兵”能编两个营
  
  香港新移民团体九龙会会长钟庭辉律师,本身是移民第二代,中学时他随父母从香港移居新加坡,才来没几年就到了当兵的年龄。1982年,钟庭辉入伍服役。他说:“当时要面对的是双重适应:首先是对新加坡这个新环境的适应,其次是对军旅生活的适应。”
  顺利完成两年半兵役后,钟庭辉已完全融入本地社会。他说,当兵扩大了他的社交圈子。当兵的经历,作为本地男生的共同记忆,很容易拉近彼此的感情。退役后,钟庭辉目前还为武装部队“服务”,经常受邀去军营与新移民士兵分享自己的经验。他所在的九龙会也时常举办这方面的交流,并为新入伍的会员子弟举行欢送会等。钟庭辉自豪地说,这些年来,九龙会欢送的服役人员数以百计,如果把他们集中在一起,“香港兵至少能编成两个营”。
  钟庭辉也观察到,近年来服役的新移民中,永久居民越来越多,国籍也更多样化了。“有时在一批新兵中,会有10多个不同的国籍,包括以前并不常见的‘美国兵’、‘日本兵’等等。”钟庭辉说,如果只看护照不看人,“新加坡武装部队还真像是一支‘联合国军’呢。”
  
  网上议论永久居民与国民服役
  
  新加坡有民众说:有些新移民,妈妈和女儿拿了公民权,父亲和儿子却保留PR,这样好享受新加坡的福利,读完中学在服兵役前让儿子放弃PR,自费或到海外读大学,以后再回新加坡工作。他认为这是法律上的漏洞,政府应杜绝这种情况或予以处罚。这样的观点在新加坡网络论坛上引起关于新移民与国民服役的讨论,参与者包括本土新加坡人和新移民,他们的一些看法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话题。
  是漏洞,还是选择权?
  有新移民网友指出,这种情况不能算是漏洞,而是法律给予新移民一项选择权,是为了避免强制性兵役对吸引外来人才构成障碍。通常经过一段时间后,新移民慢慢融入本地社会,他们多数都能接受新加坡的国民服役制度。为了让孩子免服兵役而放弃PR的情况并不多见。
  有人则认为,类似例子还是有的。就算是法律赋予的权利,第一代移民已不被要求当兵,第二代仍利用法律来逃避兵役,在感情上新加坡人不能接受。我们会问,这些家长是怎么回事?真想离开就罢,明明是要长久居留,为什么要让孩子逃兵役?也有本地网友指出,新加坡男孩也有逃兵役的——从小放弃新加坡公民权,去当小留学生。
  
  让PR保卫国家说不过去?
  
  有新加坡网友认为,让永久居民服强制性兵役,等于让非公民为国家去战斗,这有点说不过去。他认为,应该让第二代移民到一定年龄后做出选择:如果要继续留下就入籍、服役,如果不入籍就取消永久居留权。
  
  如何解除新移民的顾虑?
  
  有网友认为,想让永久居民心甘情愿服兵役,并不是难事。从政策上善待永久居民,他们自然会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国家。可如果在本地长大的永久居民,从读幼稚园开始就要每月多付学费,到服兵役时,家长会不会有别的想法?有人就认为,制定强迫性的政策容易,难的是得到人心。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第三拨以精英为代表的移民高潮已经形成。人才之所以出走,是他们对自己未来的预期出现了问题。现在移民的人群不是为了简单的生存需求而离开,他们要追求安全感,并且是可以预知的安全感。我们必须看到,当社会越来越感觉到不平等化和不稳定时,有能力的人就会往外走。    精英移民与一个国家的成长    在美国媒体近日推出的“失败国家”指标中,  “人才流失”被作为
期刊
我曾在加拿大温哥华开过一个月的车。在那里,你只要有原来国家的驾驶证,什么手续都不用去办,即可开车90天。车子同样是靠右行驶,交通规则也是大同小异,但是感受却完全不一样。  加拿大的路是典型的十字路,每个十字路口都会挂着指示路牌,上面写着“blundell”,就是表示你对面的横街是blundell街。绿灯亮后如果你要转左,一定要等对面的车完全通过才能走,但你可以向前挪一点,以免绿灯变黄灯之后走不了。
期刊
地震第一天    今年2月中旬,我终于有机会回到了阔别六年的基督城。抵达的日子比开学早了一周,所以很悠闲地归整好了生活用品,还接到了一个跟国内经验相关的面试邀请。于是,开学第二天,我上完课,兴冲冲地回到校园对面的宿舍换上正装,准备坐车去市中心面试。  这是个普通的阴天,早晨还下了点毛毛雨。我坐的巴士刚拐出校区,突然,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我差点从座位上晃下去。还没回过神来,车身开始像游乐场里的碰碰车一
期刊
母亲也病倒了    刚送走父亲,我的心情仍然十分伤感。接下来的日子,除了看望岳父母外,我基本在家陪伴母亲。妻儿回汉后,也住在母亲家中。我们陪母亲去逛了SoGo、中大、武汉商场、武汉广场,为母亲买了夏装和新款光能西铁城手表。在逛江汉路步行街时,母亲在我们建议下配了一副新式老花眼镜。我们还一同在“老通城”、“小桃园”等老字号以及“小四川”、“瓦罐汤馆”等处就餐。  假期结束前,我还专门去看了1972年
期刊
背景介绍:  2010年初我接到了南京汤先生打来的电话,自我介绍后汤先生向我说明了情况。汤先生和他的两个朋友一一程先生、陆先生以4:3:3的参股比例共同经营着一个集房地产开发、销售、物业管理及相关事业的大型房产开发集团已近10年。由于近年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兴旺,三位股东的生意也日益扩大,对于公司将来的发展、个人事业及家庭资产等方面的问题,三位也逐渐意识到需要及早做好一个稳健有效的规划。经过多方了解,
期刊
西方的圣诞节来了,在深圳也能处处感受到这个洋节日的喜庆,挂满了小彩灯、小礼物的圣诞树多得不再稀奇;戴着圣诞帽的男男女女在身边晃来晃去;平安夜的天主教堂里,虔诚的信徒和他们的上帝在一起。在凤凰卫视的新闻里得知,美国的CNN新闻网把香港评为世界上庆祝圣诞节最理想的地方。  西方的圣诞节一步步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有些是不明就里的凑热闹,有些是在向居住在中国的西方友人传递友情与温暖。面对迎面走来的外国人,
期刊
到美国去,是一个梦,是一场病。    1    早在1983年,我还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时,就在一本极其微小的英汉辞典的背面,写下了这一计划:我要在1987年去美国。至于为什么去美国,通过什么途径去美国,这些则茫然不知。有时候我喜欢策划一场小小的阴谋和叛乱,对我自己,对我那种早已规定好了的人生旅程。  隔着烟波浩渺的太平洋,是两个遥相对望的庞大国家。无论意识形态还是地理位置,它们都恰恰相反。它们曾经
期刊
导语:最近,加拿大移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2010年11月1日,加拿大政府向国会递交了2011年度的移民计划;12月1日,加拿大投资移民的联邦项目自6月份暂停后,重新向申请人开放。本期节目,我们就结合这些信息,为大家分析加拿大投资移民的新走向?    主持人:我们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国,请问谢总,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都是哪些人?他们移民加拿大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谢炎武:加拿大确实是中国人热衷的
期刊
前言:或许,你正是一个为移民蠢蠢欲动的中国商人;或许,你也在为自己不是很高的学历水平发愁;不过,这些都不要紧,看看成功人士的移民经,没准过不了多久,你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移民梦,加入他们的行列。    客户背景    梁正远(化名)47岁,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作为个体户承包各类小型建筑装修工程,后拄靠国营建筑工程公司,主要承包大型建筑项目。1993年,梁正远和朋友一起合资成立一家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注
期刊
突如其来的噩耗——    自从2000年秋冬以来,父亲病情反反复复,一直住院。因父亲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和咳嗽,导致肺气肿、肺不张,氧气吸入不全,医生建议使用制氧机。父亲电话提及此事后,我四处打听,试图找到一种好机器。美国电器电压为110伏,一般产品在中国不能用,我只得先打听适用于中国电压的机型。寻找制氧机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种手指型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器,装上电池后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我马上订了一个。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