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文化的正统与多元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7924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中,我以为,以春秋战国为最盛。
  或日,春秋战国乱悠悠,何盛之有?所说盛,乃是思想与文化之盛。
  春秋战国,虽时局动荡,但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此起彼伏,各种思想文化交融撞击。正是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才催生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大抵都能在这一时期找到根源。
  然而,至天下一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正统文化无疑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对其他文化却是灾难,原本多元的文化被迫紧缄其口。正统文化取得绝对统治地位,便是文化走向衰微的开始。
  对立统一是万物都应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万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百家争鸣,才会带来百花齐放。可是,自儒学成为正统后,法家便沉沦下去,道家偏安一隅,杂家销声匿迹,墨家寂然凝虑,农家悄然逝去,兵家沉沙折戟,纵横家不再纵横,阴阳家也不再从阴阳轮回中迈出生之门。没有了争鸣,儒学便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渐渐演变成“三纲五常”,沦为封建统治的工具。没有了文化的对手,儒学安心做封建统治的附庸,因而不能发展到其应有的高度,甚至背离了孔老夫子的初衷。被奉为正统文化的儒学,抑制了其他多元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使自己发展的脚步被牢牢地束缚住。封建统治给予儒家文化的正统尊严与诸多荣誉,恰恰成为其重重的枷锁。
  百灵放歌,画眉鸣唱,鹦鹉学舌,百鸟争鸣方显森林的盎然生机。可是,非要弄出凤凰涅檠来,尊其为正统,让百鸟黯然失色。
  遗憾的是,这种正统思想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我们的文化土壤之中。当前,中国文坛出现一种奇怪的“潮流文”现象。某一文章兴起,同类文学便纷纷挤占各大排行榜榜首,而其余各文寂然,颇有“倚天一出,谁与争锋”的味道。究其原因,大抵也跑不了市场在作怪。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家多以市场价格评估自己的文章,一旦发现市场某一需求点便一哄而上,隐去自己的特色追求潮流。郭敬明写剧赢了大满贯,随即便有张嘉佳、落落等新锐写手扬言进军编剧界。而我们决不能任“潮流文”成为文化的正统,因为它们只不过是写手们对于“钱帝”的献媚。
  “一花独放不是春”“领军文学”固然重要,但其他各具特色的文学亦不可荒废。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谍战剧第一人”的麦家,创作了《听风者》《暗算》《风声》等诸多优秀谍战剧,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创作了《解密》《风语》《两位富阳姑娘》《人生中途》等小说和随笔。
  多元的文化在发展中总会有一元成为主流,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并未自我标榜为“正统”而排斥文化的多元发展,因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恰是其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文化盛宴。在人们的精神渴求日益丰富的今天。作家所亟需做的是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于民众,创作出更多反映生活、脍炙人口的作品,歌颂光明、抒发理想,鞭挞丑恶、抵制低俗,给民众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其他文献
从小超市里提着一袋火腿肠回家,身后的你一如往常,慢悠悠地跟着,眼睛牢牢盯住那一团摇晃的红雾,不肯挪开,只是你没有跳起来扑腾着爪子挠抓我的腿,千方百计向我撒娇,夕阳的余晖将你不再如雪的软毛染成金色,你布满血丝的眸子里,那曾经闪烁的光点也已黯淡,只是透着疲倦的期待。  你老了。  想来你已经和我度过了十二个春秋。十二年前,朋友将只有巴掌大的你捧在手心,笑着对我说要好好照顾你,我略有勉强地将你接过——从
闫宏斐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教育学硕士。黑龙江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哈尔滨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辛勤耕耘,桃李芬芳。所教学生在高考中获得省文、理科状元,高考作文满分。主编《名校佳作》《中华古诗文阅读教程》《轻松高考古诗文》等书。  臣闻吏议逐客1,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2,东得百里奚于宛3,迎蹇叔于宋4,求丕豹、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