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教育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qu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都需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给予重视。本文从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谈起,并就改善对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儿童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45-01
  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为了创造更多的收入,提高家人的生活条件,许多农民进入城市或者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谋求新发展。父母陪伴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导,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和三观的形成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学习成绩也容易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教育主要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大方面。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则关系到留守儿童是否能在学校与教师的教育下,既学有所成,又能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1.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
  据调查,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务工的比例将近50%,父母均外出务工的比例占到近40%,在父母均不在家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主要由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负责。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要么非常严苛,要么放任不管,在近一年中有过被家人打骂经历的占到总数的49.5%。与严苛教育相比,放任不管的方式则体现在委托监护人对孩子的交友、学习不过问,对留守儿童的要求则是一味地满足。与对成绩的关注相比,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和道德教育关注较少,与孩子在交友、生活烦恼等方面的沟通比较少。父母不在家时,委托监护人也多是将注意力放在生活及安全问题上,对于道德的教育意识明显不足。此外,留守儿童的父母将其送入学校后,关注其心理健康发展较少,不少留守儿童在谈到父母时都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
  2.学校教育现状及问题。
  据调查,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其在学校遭到欺负的概率比非留守儿童高出近5个百分点。在对农村学校的访谈和调查中,许多教师表示留守儿童成绩相对非留守儿童普遍差一些,并且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呵护和亲人的引导,留守儿童教育难度比较大。学校在进行教育时,除了课本知识以外,并没有对其他方面的教育进行特别关注,尤其是安全保护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对于不良信息识别能力不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又在缺乏亲情的环境下生活,心理上容易出现缺陷,变得自卑、敏感。留守儿童监护人一般都局限于孩子吃饱穿暖,对于学习方面的督促和指导偏少。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由于迷恋网络、游戏等,厌学逃学。尽管有部分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积极自觉学习,但是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由于代沟所致,这些留守儿童平时很少和监护人谈心,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受到委屈就憋在心里。有的存在自卑心理,性格孤僻、不合群。甚至有些孩子就是为了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而上学,他们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改善对策
  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需要改革,教育内容需要完善,在现有环境下为留守儿童进入社会寻求到有效的教育方式,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环境,是社会各界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1.转变观念,消除偏见。
  转变观念首先需要转变对留守儿童持有的刻板印象。由于留守儿童管教的不足以及部分媒体在报道中对留守儿童负面表现的夸大,导致社会对留守儿童产生了包含偏见的刻板印象,这也让留守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出现心结。因此,为了减小留守儿童社会化进程的阻力,必须转变社会各界对其有失偏颇的认识,多进行正面宣传。其次是对教育方式的转变,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同时加强对监护人的现代观念灌输,以科学的方式育人,以合理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2.加强沟通,增加关爱。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缺失导致其内心较为封闭,对于负面情绪无法正确管理消化。究其原因,家人之间日常交流较为匮乏,亲密程度不足,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因此不愿敞开心扉。针对该问题,在外务工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电话沟通中注重内心交流;学校的教师则可以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定期谈心的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学校方面则可以举办文娱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对精神世界的构建来减少心理上的困难。
  3.注重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开,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自控力、适应能力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存在着差距,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与此同时,缺少父母的亲身管教,留守儿童正确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难度更大。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以及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4.更加关注学校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学校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首先,学校要明确职责,建立教育管理机制,在学校搭建起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运行平台。在日常活动中,做好各项应對留守儿童问题的工作;其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转变对留守儿童的看法,多与之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多渗透亲情、情感教育,开展多项活动来弥补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的问题;再次,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加强道德教育,采用感恩行动、榜样教育进行德育教学;最后,搭建心理健康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束语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现象,其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书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甘肃教育,2019(12):20.
  [2]张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OL].学周刊,2019(18):62[2019-07-19].
  [3]张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学周刊,2019(18):62.
  [4]于万云,王彩霞.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09):31.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小学数学的教学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问题,而是要学会关爱后进生,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对自己要有自信心,本文主要围绕关爱后进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问题上作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关爱 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53-01  从平时的观察调查可以看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目标不再只注重学生的知识素养,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机器,而是认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立足于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基点上再进行教育教学。当我们正确的认识到这一观点之后,就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过程,要对学生进行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关注到学生的各个发展方面,以学生的各项素养的培养为重点进行教育活动。  “以人为本
【摘要】学生的普遍看法是:语文课枯燥,说理重,成绩提高困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第一,要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开场白”;第三,懂得幽默,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得知识与快乐的主阵地。  【关键词】自信心 兴趣 幽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88-02  学习语文并
钯催化的Ullmann反应合成C-N键获得成功,在各种配体参与下廉价的铜催化Ullmann反应形成C—N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摘 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做出重大决定和指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创新内容相结合。为此就需要探寻两者融合之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中小学科学教育首先要求注重创新,其次要重视各地实践经验的积累,遵循正确的原则,然后要讲求教育方法,依靠有效途径,运用好科学课堂教学并尝试其它课堂教学和出版图书的力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