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开学的一年级教室里经常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咬衣角、玩笔头;而有的孩子显得特别紧张,只敢盯着老师不敢乱动。有的孩子很难找到老师讲的内容;而有的孩子根本不去找而只管去欣赏那些彩色图画。下课时老师一边忙着清查孩子丢失的铅笔,一边还得听取孩子们的小报告。老师简直被这帮猴孩子折腾得够呛而苦恼不已。但我们也不能怪他们呀?两个月前还是躲在阿姨怀里撒着娇的乖宝宝,现在却要背着与自己身体极不协调的书包坐在陌生的环境里读书、写字、学知识。看到那一张张偶尔还是“小花猫”的稚嫩的小脸,就心疼不已。对于他们来说,面对小学生活好像面对一张白纸,但只要我们老师细心的引导和点拨,孩子们一定会描绘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美丽图画。一个个孩子本身更像一本本不同的书,都有各自精彩的故事,在老师的呵护和关爱下,能让他们的故事更加奇妙而极富意义。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时期,在孩子一生的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班主任的作用尤其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班主任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挥者,对学生起着导理、导情、导行、导向的作用。孩子们刚进小学,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会凸显与生俱来的性格,如:“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想去接触的欲望又有所惧怕;天性贪玩好动,但可塑性大;爱撒娇,自尊心强”等,从而会延续幼儿期的一些习惯。所以班主任就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消除孩子对小学学习生活的陌生感和惧怕感。让孩子们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转化幼儿园小朋友的角色,定位小学生的角色。
首先,老师应发自内心地去爱每一个孩子。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阳光,可以照耀孩子的心灵。爱是雨露,可以滋润孩子的心田。爱不需要太大的行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表扬、一次交流,足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暖暖爱意,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呵护,感受到小学生活的幸福与甜蜜。
其次,老师应精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团结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尽快融入班集体,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第一周的班队课搞成一个小型的人学欢迎会,祝贺并欢迎孩子们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会前将教室妆扮一新,让孩子们围坐在教室中央,感受节日般的喜悦气氛。有条件的话,可以邀请本班所有任课教师及几个二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让孩子们在亲密而有趣的联欢活动中尽快与老师、同学们熟识起来,体会班集体里大家庭似的温馨及伙伴间的友情。
2.教室里布置上精美的黑板报、成长树、成果屋等栏目。让孩子感受到美无处不在,并喜欢上新的学习环境。成果屋可以先张贴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得意之作。让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并让这种自豪感伴随他们的小学生活。让孩子们更有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把课前两分钟让给孩子,把讲台变成孩子展现美丽风采的舞台。每节课请一个孩子上台,可以是自我介绍、朗诵儿歌、讲故事等形式。这样能让师生间能尽快互相沟通了解,更主要的是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
4.在活动中培养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首先应给孩子宣传解读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制度,让孩子能找到约束自己行为的依据,知道作为一位合格的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定时检查、督促、评比学生的行为。每周可以评比一次 “文明之星”、“整洁之星”。 每学月可以开展一次“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等技能比赛。让孩子从比赛活动中不仅体验快乐,而且还在不经意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明显得多。除此之外,老师平时还應该经常发现并表扬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如:比比谁的脸蛋最干净,让老师亲一亲;谁的小手最干净,让老师握一握;谁的书本最整洁,让大家看一看。
5.充分利用好班队活动课。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和学校大队部的学月活动要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活动环节,让班队课真正成为一堂少先队的活动课。
再次,教师应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从语言、肢体动作、教具到整个课堂环节、板书都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年龄特征。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评价与激励机制满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孩子喜欢老师了,才会喜欢学习,才会喜欢小学生活。
最后,耐心指导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班级建设的坚强后盾。开学第一周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及班上师生的基本情况等。让家长了解学校,掌握学校的作息时间、校规校纪和班规的具体情况等。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并向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教孩子准备学习用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等。平时还应经常跟家长沟通交流,随时了解并督促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让家长和老师共同谱写统一和谐的教育乐章,让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
帮助刚入小学的孩子定位小学生角色,肯定会让老师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就特别需要老师的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辛苦的付出终有回报,当看到孩子们每天都露出灿烂的笑容,每天都在小学校园里快乐幸福地生活着,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我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我们老师、家长的引导护航,孩子们一定会坚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时期,在孩子一生的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班主任的作用尤其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班主任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挥者,对学生起着导理、导情、导行、导向的作用。孩子们刚进小学,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会凸显与生俱来的性格,如:“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想去接触的欲望又有所惧怕;天性贪玩好动,但可塑性大;爱撒娇,自尊心强”等,从而会延续幼儿期的一些习惯。所以班主任就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消除孩子对小学学习生活的陌生感和惧怕感。让孩子们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转化幼儿园小朋友的角色,定位小学生的角色。
首先,老师应发自内心地去爱每一个孩子。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阳光,可以照耀孩子的心灵。爱是雨露,可以滋润孩子的心田。爱不需要太大的行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表扬、一次交流,足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暖暖爱意,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呵护,感受到小学生活的幸福与甜蜜。
其次,老师应精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团结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尽快融入班集体,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第一周的班队课搞成一个小型的人学欢迎会,祝贺并欢迎孩子们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会前将教室妆扮一新,让孩子们围坐在教室中央,感受节日般的喜悦气氛。有条件的话,可以邀请本班所有任课教师及几个二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让孩子们在亲密而有趣的联欢活动中尽快与老师、同学们熟识起来,体会班集体里大家庭似的温馨及伙伴间的友情。
2.教室里布置上精美的黑板报、成长树、成果屋等栏目。让孩子感受到美无处不在,并喜欢上新的学习环境。成果屋可以先张贴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得意之作。让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并让这种自豪感伴随他们的小学生活。让孩子们更有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把课前两分钟让给孩子,把讲台变成孩子展现美丽风采的舞台。每节课请一个孩子上台,可以是自我介绍、朗诵儿歌、讲故事等形式。这样能让师生间能尽快互相沟通了解,更主要的是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
4.在活动中培养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首先应给孩子宣传解读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制度,让孩子能找到约束自己行为的依据,知道作为一位合格的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定时检查、督促、评比学生的行为。每周可以评比一次 “文明之星”、“整洁之星”。 每学月可以开展一次“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等技能比赛。让孩子从比赛活动中不仅体验快乐,而且还在不经意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明显得多。除此之外,老师平时还應该经常发现并表扬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如:比比谁的脸蛋最干净,让老师亲一亲;谁的小手最干净,让老师握一握;谁的书本最整洁,让大家看一看。
5.充分利用好班队活动课。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和学校大队部的学月活动要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活动环节,让班队课真正成为一堂少先队的活动课。
再次,教师应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从语言、肢体动作、教具到整个课堂环节、板书都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年龄特征。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评价与激励机制满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孩子喜欢老师了,才会喜欢学习,才会喜欢小学生活。
最后,耐心指导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班级建设的坚强后盾。开学第一周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及班上师生的基本情况等。让家长了解学校,掌握学校的作息时间、校规校纪和班规的具体情况等。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并向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教孩子准备学习用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等。平时还应经常跟家长沟通交流,随时了解并督促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让家长和老师共同谱写统一和谐的教育乐章,让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
帮助刚入小学的孩子定位小学生角色,肯定会让老师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就特别需要老师的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辛苦的付出终有回报,当看到孩子们每天都露出灿烂的笑容,每天都在小学校园里快乐幸福地生活着,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我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我们老师、家长的引导护航,孩子们一定会坚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