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素调控miRNA-329和miRNA-1236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淫羊藿素调控miRNA-329(miR-329)、miRNA-1236(miR-1236)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2.5、5.0、10.0、20.0、40.0 μmol/L淫羊藿素处理肝癌细胞株HepG2,对照组仅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培养36 h后采用CCK-8法检测淫羊藿素对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细胞增殖率。使用400 μg/L甲胎蛋白(AFP)处理HepG2细胞0、12、24、36、48、60 h后,CCK-8法检测AFP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AFP-3'UTR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mirGLO-AFP-3'UTR质粒,将pmirGLO空白载体质粒、pmirGLO-AFP-3'UTR质粒及miR-329或miR-1236的模拟物或抑制剂、相应的模拟物的对照质粒(NC)、相应的抑制剂的对照质粒(INC)分别共转染HepG2细胞,培养24 h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29和miR-1236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别检测淫羊藿素对HepG2细胞AFP、miR-329和miR-1236表达的影响。使用miR-329、miR-1236的模拟物和抑制剂分别转染HepG2细胞,检测miR-329、miR-1236对AFP水平的影响。

结果

2.5、5.0、10.0、20.0、40.0 μmol/L淫羊藿素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0.4±2.3)%、(73.2±1.6)%、(51.7±3.3)%、(38.2±4.6)%、(29.5±4.3)%和(94.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65,P

其他文献
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在结直肠癌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很多疾病特征与晚发性结直肠癌不同,患者诊断时分期较晚,病理表现为不良预后类型。目前对早发性结直肠癌的诊治和筛查缺乏共识和指南,充分了解早发性结直肠癌的疾病特征有助于了解其发病机制、指导筛查和治疗,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文章就早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病理机制、诊治及预后进行综述,为阐明其病因学及制订科学、规范的筛查策略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LMS1-I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HT-29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cm)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ALMS1-IT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中位相对表达量者为ALMS1-IT1高表达,分析ALMS1-IT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结肠腺癌中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GEPIA2分析工具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GTEx数据库中结肠腺癌CTHRC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ULACAN分析工具分析TCGA数据库中CTHRC1基因在结肠腺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采用cBioportal网络分析工具分析CTHRC1基因突变。采用TIMER分析工具分析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浸润以及功能性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采用STRIN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CXCR4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省中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40例、癌旁(距肿瘤边缘5cm)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10例。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肝转移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c-MET、CXCR4蛋白及CD34标记的MVD情况,分析三者与肝转移间及三者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蛋白阳性率[72.5%(29/40)比30.0%(3/10)]、CXCR4蛋白阳性率[47.5%(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00例初治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癌组织中PD-L1表达,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TNM分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患者总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PD-L1阳性表达率为24%(48/200)。淋巴结转移及高NLR(≥3.5)患者PD-L1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恶性胆道狭窄(MBS)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置入引流的疗效及总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因MBS行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的3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疗效、并发症以及影响总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均P
目的探讨根治性放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1年3月到2017年1月35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指数、Karnofsky评分、病变部位、病变长度、肿瘤长径、TNM分期、是否同步放化疗、NLR等,按患者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找到最佳截断值,分成低NLR组和高NLR组,分析两组患者OS,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患者OS的因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24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同期在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行常规体检的462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MetS发生情况及MetS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的关系。结果245例胃癌患者中MetS的发生率为21.6%(53/245),对照组为13.6%(63/4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4,P=0.008)。胃癌患者中,MetS组与非MetS组术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27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其中58例患者行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组),69例患者仅行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肿瘤相关指标。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辅助化疗、肿瘤复发及转移、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99±4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免疫细胞浸润模式,分析免疫细胞浸润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总生存(OS)的相关性。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615例结直肠癌RNA测序数据,数据更新于2019年7月19日。包括结直肠癌肿瘤组织571例、癌旁组织44例,其中具有临床资料552例,包括生存时间、生存状态、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分级、肿瘤部位等信息。采用CIBERSORT工具反卷积算法,基于标准化的基因表达数据计算出22种免疫细胞的相对含量。根据CIBERSORT算法的结果验证,选取反卷积结果准确性高的样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