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70载:东南亚伙伴见证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的70年光辉岁月,既有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飞跃,也有新中国从“走进”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砥砺前行。从中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坐标变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代代中国外交人筚路蓝缕、审时度势、敢于担当的勇气与胸怀,更是一个民族自力更生、坚持发展所追求的大国复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选择关注地位日益凸显的周边外交,并聚焦中国与东盟及成员国的双、多边关系,以期在今天书就昨日的经典,用智慧指引美好的明天。
  62小时,从印尼雅加达到万隆,为一个会议、一场纪念。2015年4月22~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的邀请,赴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4月的万隆,繁花似锦,迎着和煦的阳光,习近平主席与亚非国家首脑从萨沃尔—霍曼饭店,沿着亚非大街,步行前往万隆会议旧址——独立大厦。习近平夫妇与佐科总统夫妇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微笑着向道路两旁热情的人群挥手致意。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时,与会的亚非国家领导人就是从萨沃尔—霍曼饭店步行到独立大厦参加会议的。
  光阴荏苒,一走60余年,今日的亚非国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新中国也早已从这儿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外交之路。
  世界舞台有了中国声音
  如果说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那么1955年4月的亚非会议,则让世界听到了更有力的中国声音。应时任印尼总理卡斯特罗·阿米佐约的邀请,周恩来总理亲自率团出席了在万隆举行的这次会议。
  在美国记者鲍大可的笔下,64年前的万隆会议并不平静。在中国代表团即将发言的那个午后,他这样写道:下午会议开始前半小时,自开会以来一直明净如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片刻间就来了一场倾盆大雨,雷声隆鸣、电光闪闪、惊心动魄。会议厅屋顶有一处漏雨,水流下来掉在中国代表团座位旁边的桌子上,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不祥的先兆……
  电闪雷鸣的天气又何尝不像当时新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呢。万隆会议召开之时,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围堵,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相关势力不仅在会前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暗杀事件,还试图通过亲美的亚非国家在会期影响会议。而当时与会的29个国家中,只有6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大会第一天,伊拉克代表就发表了无端指责中国的言论,整个会场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下午4点,轮到周恩来总理发言,会场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各国代表都想看看这个新诞生的大国的总理会说些什么。“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总理用那段著名的演讲,一下子驱散了会场上隆起的乌云,将会议一步一步引向了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精神的胜利。
  鲍大可笔下的恶兆终究没有“灵验”,万隆会议最终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倡导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得以深入人心。对于新中国而言,这一外交举动有效赢得了亚非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打破了新中国所处的外交僵局。
  自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各国的关系,周恩来总理对亚非国家进行了三次访问。在周边,中国奉行睦邻政策,通过友好协商,先后与缅甸、尼泊尔、蒙古、阿富汗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印尼解决了华侨双重国籍的问题。
  而面对20世纪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美苏两国态势及国际环境变化,中国积极灵活地调整相应的外交策略,不断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到1969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50个。在睦邻政策的争取下,东南亚国家中的越南、印尼、缅甸、柬埔寨和老挝陆续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联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更多極的世界 更开放的中国
  走在中国外交历史的长廊,推开20世纪70年代这扇厚重的大门,诸多重要的历史画面铺展开来。从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到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再到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个10年在中国外交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
  不平凡的10年,成就了中国第三次建交高潮。中国不仅同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东南亚国家中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也在这一时期与中国建交。
  当世界迎来一个更开放的中国,中国也在面对一个更多极化的世界。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正在形成。而1991年前苏联解体之后,“冷战”的结束无疑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尽管世界仍不安宁,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进一步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将服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外交工作的核心,不断加强经济外交,开拓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其中,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展也绽放出新的光彩。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保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说建国初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主要是国别之间的双边关系,那么随着1999年“大东盟”的形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就呈现出双边与多边,国别与地区组织齐头并进的特点。
  自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双方关系一路拾阶而上,从“全面对话伙伴国”升格到“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到2003年,中国成为东南亚地区以外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大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以良好的政治互信为基础,中国—东盟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也逐渐打开了局面。2002年,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迈开建设的实质性步伐,“早期收获计划”让各国看到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强大能量。这一过程中,于2004年诞生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11国共办的重要盛会,成为了中国—东盟开展政治、经济、人文及多领域合作的闪亮舞台。   在2013年举办的第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自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年”,并呼吁双方创造新的“钻石十年”。
  中国—东盟合作的“黄金十年”,其实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良好发展的10年。国别与区域合作相互促进、总体稳定,这一方面离不开中共十六大提出的“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政策指引,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中国—东盟共谋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的共同心愿。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黄金十年”,不仅是中国践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方针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日益重视周边外交的一种真实写照。
  构建命运共同体,从区域走向世界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是中国国内各方面发生的新变化,也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今天的中国,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无论是提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都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与支持。
  今天的中国,从未如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从设立丝路基金,到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国方案”无不彰显着负责任大国的实力与能力。
  “中国的发展壮大,为今天国家开展周边外交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杨保筠教授说。而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周边外交已被置于中国外交的优先议程。2013年,中央政治局史无前例地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七位常委悉数出席,在这个会上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为什么“周边”对于中国越来越重要?在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李开盛看来,这归根到底是中国在走向开放与成长。在封闭状态下,无所谓远近,边界之外都是不了解、不交流的异域。从大国成长的角度看,中国也花了较长时间来弄明白:一国要成长为全球性大国,首先必须得成长为地区大国,要拥抱全球化,首先必须得搞好地区化。同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于周边,也离不开周边。
  在此背景下,比邻而居的中国—东盟正迎来双方关系的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对东盟的基本政策可以概括为‘一个优先,两个更加,三个支持’,即,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致力于与东盟方一道,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驻东盟使团大使黄溪连这样阐释道。
  而無论是从地缘文化、政治安全、经济贸易,还是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来看,把握好中国—东盟关系对于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都尤为重要。
  2019年上半年,东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了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经贸方面,东盟是中国捍卫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重要伙伴。”黄溪连大使表示,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浪潮涌动的当下,中国—东盟推动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成果尽早落地,争取早日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都将对外发出双方共同致力于维护经济全球化、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强烈信号。
  而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东盟是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所有东盟国家都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普遍都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各自发展战略的对接合作。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一批基础设施旗舰项目已在东盟国家成功落地。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良好合作无疑将起到正向的示范作用。
  “中国—东盟合作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在2018年“两会”期间,中国外交部部长兼国务委员王毅这样评价道。从建国之初的友善建交,到改革开放后的真诚对话,再到今天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区域合作典范,中国与东盟以及成员国的双多边关系可谓历久弥坚。在新时代下,中国—东盟关系也必将在中国外交史册上熠熠生辉。
  峥嵘70载,奋斗新时代。当我们回首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激荡岁月,壮丽的外交史诗注定是波澜壮阔的中国华章中举足轻重的一篇。从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老一辈外交人的艰苦卓绝,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的魄力与胆识,更能读到的是一个日益强大,正阔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中国!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环绕在雄壮深沉的低吼长吟中,置身于流光溢彩舞台上的孙塞贴农目光炯炯、动作凌厉,右手持刀、左手举着盾牌的他,一招一式间流露出高棉武士的英气。今年29岁的柬埔寨小伙孙塞贴农身兼两职,白天是一名三轮出租车司机,所得营收供以温饱,晚上他则是《吴哥王朝》的舞蹈演员,用掌声哺育表演梦。  孙塞贴农的圆梦得益于中柬公司文旅合作项目——《吴哥王朝》。大型史诗情景剧《吴哥王朝》以柬埔寨吴哥时期文化为背景展开,自首演
期刊
金秋9月,对于关注中国—东盟合作的人来说,是期盼已久的一年一度“东博盛会时间”。  时间的指针拨到9月21日上午,地理的指针指向中国的南方绿城南宁,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大会盛大启幕。今年东博会以“共建‘一带一路’,共绘合作愿景”为主题,精雕细琢,共拓未来,构建共赢格局,铺展“中国—东盟2030年愿景”宏伟蓝图。  主题国与特邀合作伙伴 精彩交相辉映  伴着动听的音
期刊
有没有想过,你不仅仅只能在电影院获得Imax观影体验?有这么一天,你在手机或电视上,看到一只美丽的青花瓷瓶,你可以从左侧看它,也可以从右侧看它,只要你高兴,你还能给它掉个个儿。你可以和《黑客帝国》的Neo一起感受仰身躲子弹的刺激,就在你家里,就在你选择的任何地方。  这样的观影体验,也许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将来。2019年9月20日,在中国南宁,一群来自中国及东盟各国的媒体行业领军人物,分享了国内外的
期刊
Laos as the only landlocked country on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a friendly neighbor bordered by China on the north, always boasts its unique and mysterious charm. At presen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
期刊
金秋9月,丹桂飘香,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美丽的绿城南宁。2019年9月21~24日,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中国南宁举办。  2019年是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以下简称《2030年愿景》)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本届盛会以“共建‘一带一路’,共绘合作愿景”为主题,通过开幕大会演讲、领导人会见等高层友好交流活动,凝聚合作共识,传递出中
期刊
16载携手同心、砥砺前行,9月朱瑾花开之际,东博盛会如约而至,大幕拉起,世人领略到了这个国际化大平台的无限活力,合上帷幕,它又开启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重大门。  8场年会活动、9场专题活动、33个论坛、1700余个国外展位、3.4万平方米国外展览面积,首次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全球发布”活动,首次编印东博会蓝皮书……2019年的东博会招商洽谈亮点频现,各种政策咨询会、贸易洽谈会丰富多彩,交流合
期刊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继续推进人文交流,媒体交流、“魅力之城”、高层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推动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达到了新热度。  媒体交流 讲好友好合作故事  2019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2月20日,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开幕式的贺信中指出,“举办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是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
期刊
条条电线编织出井然有序的电网,如同血管一般为城市的脉动输送最关键的能量,在悄无声息中带动了国之重器的运作,也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窗台。如同电能发出耀眼的光亮,电力合作也成为了中国—东盟合作建设中的明星领域。  2019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就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区域能源互联、中国和东盟能源国际合作机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一带一路”助发展,清洁能源前景优  近几年来,
期刊
犹记得,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推举汉语运动春风化雨;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力援中国灾区的情真意切;泰国诗琳通公主用文字记录中国,妙笔生花;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多次访华以寻求共赢……新中国走过70年岁月,在成长之路上收获了众多来自东盟国家的挚友。这些友好人士推进双方友好发展不遗余力,与中国建立了深厚情谊,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多年来,这棵友谊之树不仅未随着时间流逝而衰老,反而在中国—东盟日益交融的往来
期刊
在文化与旅游日趋融合的今天,中国—东盟在文旅方面的交流与探讨也愈发活跃。对于建交45年的中马两国而言,双方在文旅合作方面既有良好的民意基础,又有市场的不断驱动。在中马两国合作中,文旅合作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中马两国在文化交流上又有哪些渊源?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在第14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期间对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秘书长拿督依斯汉·依萨(DATUK ISHAM ISHAK)进行了独家专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