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分析當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基础上,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四个主体为切入点,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四项主体互动统一的新机制,并论述了其相互关系,以达到最终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 就业 大学生 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上升, 据相关数据统计, 2008年为559万,2009年为611万,2010年为635万, 而2011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660万。 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逐渐饱和,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选择。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 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现在大学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自从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 “创业教育”概念, 各国就已经意识到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而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直到2002年我国才开始把创业教育明确纳入发展职业教育总体目标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创业教育。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年)中提到高等教育要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使之能更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此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全面切实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 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 是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 也是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当前创业教育的类型
当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对创业教育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实施方式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1、以课程教育为主导的创业教育模式。如中国人民大学,它为学生开设了《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 等课程,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
2、以实体化的组织机构为载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如温州大学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园占地1400多平方米,能容纳40多个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根据学生创业内容,主要分为IT信息服务、艺术设计和综合服务3大部分。入园学生创业团队只需支付很低的租金,就可以在园内开店做生意。这种“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校创业园”三位一体的创业实践平台,使学生创业实践具有低成本、低风险、高成功的先发优势。
3、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化创业教育模式。如清华大学,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 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以社会活动为依托, 以竞赛活动为载体, 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 比如实施 创业计划大赛,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还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中心,对学生的创业 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咨询和评价。
4、以育人为中心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即在校生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毕业生创业指导、创业团队、创业过程扶植的培养模式。
5、以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如黑龙江大学, 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 比如利用高校的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演示高精尖设备,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同时接纳一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课题研究; 另一方面,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比如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让学生进入现场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才干;鼓励研究生挂职锻炼,既拓宽了研究生培养途径,又提高他们的创业综合素质。
以上五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均是以学科教育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尚少,因此,本文拟于此出发,提出以就业为目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四个切入点。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四个切入点
以就业为目的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可充分结合大学生创业的几个行为主体,通过企业、政府、学生、高校四个切入点进行研究,四者之间关系紧密,通过互动促进知识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主要表现为:
1、发挥企业的优势作用。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利用市场的力量配置科技资源,促进知识共享,以企业为主体和纽带,带动帮助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实现创业大学生的有效开发,企业通过加强与创业大学生、政府、高校的知识信息共享与合作, 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场。
2、履行政府的服务智能。政府在以就业为目的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中主要是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如基础设施等), 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创业面临融资难、场地贵、技能弱和服务散等方面, 整合资源,完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项服务,开通更多绿色通道,工商、税务、人事等多个部门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服务尽量精简环节、缩短时限。
3、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养。创业者的能力和修养直接关系到创业效果,关系到创业实践活动的成败,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能力, 但相对于未来的创业实践活动的要求,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刻不容缓,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治学能力和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
4、形成高校的创业理论。总体上看,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无法从理论的高度解释创业活动的各种问题,探索创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或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创业经验,这种创业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且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同企业的联系很不够, 使得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性和有效性,与国外成熟而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目前的创业环境仅属于中下水平,缺乏全国范围内对创业企业的一揽子支持体系, 也缺乏一个专门的政府部门帮助和扶持 这是未来高校面对和将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在以就业为目的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四个要素中,政府的作用不再是传统的直接帮扶者,不是将大学生创业放到保温箱里,而是要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多方面的,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最终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 就业 大学生 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上升, 据相关数据统计, 2008年为559万,2009年为611万,2010年为635万, 而2011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660万。 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逐渐饱和,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选择。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 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现在大学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自从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 “创业教育”概念, 各国就已经意识到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而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直到2002年我国才开始把创业教育明确纳入发展职业教育总体目标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创业教育。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年)中提到高等教育要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使之能更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此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全面切实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 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 是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 也是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当前创业教育的类型
当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对创业教育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实施方式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1、以课程教育为主导的创业教育模式。如中国人民大学,它为学生开设了《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 等课程,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
2、以实体化的组织机构为载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如温州大学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园占地1400多平方米,能容纳40多个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根据学生创业内容,主要分为IT信息服务、艺术设计和综合服务3大部分。入园学生创业团队只需支付很低的租金,就可以在园内开店做生意。这种“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校创业园”三位一体的创业实践平台,使学生创业实践具有低成本、低风险、高成功的先发优势。
3、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化创业教育模式。如清华大学,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 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以社会活动为依托, 以竞赛活动为载体, 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 比如实施 创业计划大赛,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还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中心,对学生的创业 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咨询和评价。
4、以育人为中心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即在校生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毕业生创业指导、创业团队、创业过程扶植的培养模式。
5、以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如黑龙江大学, 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 比如利用高校的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演示高精尖设备,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同时接纳一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课题研究; 另一方面,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比如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让学生进入现场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才干;鼓励研究生挂职锻炼,既拓宽了研究生培养途径,又提高他们的创业综合素质。
以上五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均是以学科教育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尚少,因此,本文拟于此出发,提出以就业为目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四个切入点。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四个切入点
以就业为目的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可充分结合大学生创业的几个行为主体,通过企业、政府、学生、高校四个切入点进行研究,四者之间关系紧密,通过互动促进知识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主要表现为:
1、发挥企业的优势作用。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利用市场的力量配置科技资源,促进知识共享,以企业为主体和纽带,带动帮助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实现创业大学生的有效开发,企业通过加强与创业大学生、政府、高校的知识信息共享与合作, 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场。
2、履行政府的服务智能。政府在以就业为目的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中主要是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如基础设施等), 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创业面临融资难、场地贵、技能弱和服务散等方面, 整合资源,完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项服务,开通更多绿色通道,工商、税务、人事等多个部门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服务尽量精简环节、缩短时限。
3、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养。创业者的能力和修养直接关系到创业效果,关系到创业实践活动的成败,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能力, 但相对于未来的创业实践活动的要求,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刻不容缓,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治学能力和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
4、形成高校的创业理论。总体上看,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无法从理论的高度解释创业活动的各种问题,探索创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或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创业经验,这种创业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且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同企业的联系很不够, 使得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性和有效性,与国外成熟而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目前的创业环境仅属于中下水平,缺乏全国范围内对创业企业的一揽子支持体系, 也缺乏一个专门的政府部门帮助和扶持 这是未来高校面对和将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在以就业为目的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四个要素中,政府的作用不再是传统的直接帮扶者,不是将大学生创业放到保温箱里,而是要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多方面的,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最终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