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关键词:可操作性;模糊评价;提高素质
当前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主要思想有三个:一是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全部素质,二是要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三是在评价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目前取得的成绩
随着意见的深入推广,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推进了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以日常评价和标志性成果评价为主,经过多级、各层面的宣传和推广,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每年组织大型活动,学习也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有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而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也成为广大教师、研究人员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这无疑是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取得的一个重大进步。
(2)推进了新课程目标的深入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这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家庭氛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成为中高考招生录取门槛,使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目光不仅仅聚焦在学科考试分数上,而开始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与交流、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各领域的发展状况。
二、尚存在的问题
素质评价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更多实际操作层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1)教师缺乏有效的素质评价培训,且负担过重。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非常专业、严谨的系统工程,要有效地推行评价,就必须对参与评价的教师进行科学培训,保证评价的顺利进行。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市教育局组织了一些培训活动,但是没有真正的将培训结果转化为显示。同时,还存在培训教师参差不齐,对于同一个理论,他们的认识存在很大差距。
(2)评价标准较主观,评价方案缺乏可操作性。由于评价方案的繁琐,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很难驾驭,而且条条框框容易割裂学生的整体性。学生首先作为一个具有独立特质的完整的人,怎样能抓住展示其内在特性的关键性表现才是重要的问题,教师缺乏正确把握、驾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知识,现在学校班额大、教师任务繁重,繁琐的方案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不易操作,只能是形式主义的运用,我们极其渴望可操作性强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3)诚信文化尚不完善,评价指标易变为不良导向。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旦与升学挂钩,就成了高利害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几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从而导致学生和家长会非常关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他们关注的焦点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而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因此,他们努力想方设法提高评价成绩。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同时,还会片面追求综合素质的高评价。比如在道德品质这个维度上,学生为了获得高评价,做好事后不能默默无闻,而必须想办法让老师知道。
三、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创设良好的评价改革的制度环境;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工作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逐步建立综合评价诚信等级制度,由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学教师组成诚信等级核定委员会,在一定期限依据相应的标准对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度进行评价,并向社会公布,建立一个相对公正的环境。
(2)提高评价方案的可操作性;要综合提高评价方案的可操作性。在评价方式上应突出过程性评价,实施每日记载、每周小结、每月评比、学期总评的逐渐递进评价。这样不但减少了对评价结果的争议,也较好地实现了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计分应奖罚分明,简化计分过程,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应该奖罚分明。
(3)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虽然学生和家长也参加评价,但最终决定评价结果的是教师。因此,能否客观公正的实施综合评价,教师的素质是关键的一环。也说明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是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4)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技术;综合素质评价时要非常慎重,一定要作综合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将日常片段的记录经过累加和计算直接得出结论。要从多个渠道获得评价信息,并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判断。将平时收集的资料、综合评价算法、成绩体现等在集成的信息化平台中呈现,并可以利用目前正在发展的的大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多维度分析和展现,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潜力挖掘。
参考文献:
[1]《情感教学心理学》.卢家楣上海教育出版社
[2]《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余林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现代教育评价基础(修订版)》.吴钢学林出版社
关键词:可操作性;模糊评价;提高素质
当前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主要思想有三个:一是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全部素质,二是要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三是在评价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目前取得的成绩
随着意见的深入推广,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推进了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以日常评价和标志性成果评价为主,经过多级、各层面的宣传和推广,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每年组织大型活动,学习也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有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而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也成为广大教师、研究人员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这无疑是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取得的一个重大进步。
(2)推进了新课程目标的深入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这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家庭氛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成为中高考招生录取门槛,使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目光不仅仅聚焦在学科考试分数上,而开始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与交流、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各领域的发展状况。
二、尚存在的问题
素质评价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更多实际操作层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1)教师缺乏有效的素质评价培训,且负担过重。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非常专业、严谨的系统工程,要有效地推行评价,就必须对参与评价的教师进行科学培训,保证评价的顺利进行。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市教育局组织了一些培训活动,但是没有真正的将培训结果转化为显示。同时,还存在培训教师参差不齐,对于同一个理论,他们的认识存在很大差距。
(2)评价标准较主观,评价方案缺乏可操作性。由于评价方案的繁琐,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很难驾驭,而且条条框框容易割裂学生的整体性。学生首先作为一个具有独立特质的完整的人,怎样能抓住展示其内在特性的关键性表现才是重要的问题,教师缺乏正确把握、驾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知识,现在学校班额大、教师任务繁重,繁琐的方案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不易操作,只能是形式主义的运用,我们极其渴望可操作性强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3)诚信文化尚不完善,评价指标易变为不良导向。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旦与升学挂钩,就成了高利害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几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从而导致学生和家长会非常关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他们关注的焦点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而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因此,他们努力想方设法提高评价成绩。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同时,还会片面追求综合素质的高评价。比如在道德品质这个维度上,学生为了获得高评价,做好事后不能默默无闻,而必须想办法让老师知道。
三、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创设良好的评价改革的制度环境;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工作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逐步建立综合评价诚信等级制度,由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学教师组成诚信等级核定委员会,在一定期限依据相应的标准对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度进行评价,并向社会公布,建立一个相对公正的环境。
(2)提高评价方案的可操作性;要综合提高评价方案的可操作性。在评价方式上应突出过程性评价,实施每日记载、每周小结、每月评比、学期总评的逐渐递进评价。这样不但减少了对评价结果的争议,也较好地实现了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计分应奖罚分明,简化计分过程,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应该奖罚分明。
(3)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虽然学生和家长也参加评价,但最终决定评价结果的是教师。因此,能否客观公正的实施综合评价,教师的素质是关键的一环。也说明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是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4)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技术;综合素质评价时要非常慎重,一定要作综合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将日常片段的记录经过累加和计算直接得出结论。要从多个渠道获得评价信息,并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判断。将平时收集的资料、综合评价算法、成绩体现等在集成的信息化平台中呈现,并可以利用目前正在发展的的大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多维度分析和展现,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潜力挖掘。
参考文献:
[1]《情感教学心理学》.卢家楣上海教育出版社
[2]《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余林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现代教育评价基础(修订版)》.吴钢学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