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音乐比赛在中国
“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自2014年落户哈尔滨后,一直通过两年一度的顶级综合弦乐赛事在世界舞台上推广优秀的弦乐艺术,为哈尔滨这座迷人的音乐之城建立在国际层面上的文化交流与合作。2018年夏季,第四届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除了再一次呈献精彩的国际级赛事、大师音乐会、弦乐大师班等活动,还在比赛期间推出了一项特别的高端交流项目——首届勋菲尔德院长及艺术领军人物高峰论坛。这项为期三天的高峰论坛以“国际音乐比赛在中国”作焦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The World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s)、美国勋菲尔德国际音乐协会基金会以及哈尔滨音乐学院的支持下,成功邀请到来国内外顶尖音乐学院院长以及当今最成功的业界精英相聚在哈尔滨,并且一同见证赛事最瞩目的决赛阶段。
精英培训:
弦乐教育的未来
论坛于7月27日早上开始,在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常务秘书长本杰明·伍德罗夫致词后正式展开。论坛首位主讲人是德国科伦贝格学院创办人及艺术总监莱蒙德·特伦克勒(Raimund Trenkler),他也是本届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的大提琴评委。25年前,他在离法兰克福不远处的一个小镇成立了科伦贝格音乐学院,并为具特殊演奏天赋的青年学子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至今该学院已经成为弦乐学习上充满传奇色彩的顶尖学府。
特伦克勒先生在会上分享了科伦贝格学院的发展路上一直坚持的三个办学信念:第一,音乐、艺术、人文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这是对科伦贝格学院有着重大影响和贡献的大提琴家帕布罗·卡萨尔斯(Pablo Casals)所高举的价值;第二,音乐家与“属于音乐的根”相联通,即音乐家所拥有的音乐知识、价值和传统是连结在一起的;第三,在古典音乐中,音乐所需要的远比市场所需要的重要,而所谓“音乐所需要的”便是对传承的重视。为了坚持并秉承这些教育理念,科伦贝格学院的规模非常小,学生人数一直控制在180人左右。另外,学院以师徒制为基础,为每一名学生量身订制课程。这一切都是为了帮助这些音乐天才寻找属于他们的艺术个性,也使科伦贝格音乐学院成为一所独一无二的音乐精英培训机构。特伦克勒以及他创立的科伦贝格音乐学院成功向世人展示出一种跟现今社会强调多产和高速相对立的发展方向和优秀品质,并在过去25年间招聚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天才和顶级艺术家,一起探索在古典音乐中这份代代承传的价值。
音乐比赛:
作为连接的工具
第二位主题演讲的嘉宾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的院长伯纳德·兰斯基(Bernard Lansky),他的演讲题目是“比赛作为连系的工具:音乐学院和社区——新加坡国际小提琴比赛”。成立于2001年的杨秀桃音乐学院是新加坡第一所音乐学院,这所有着国际顶级师资和行政管理团队的新兴学院至今已发展成为在亚太地区一所享有盛誉的音乐院校。作为国家重要的教育和文化投资,学院对促进整个新加坡的音乐教育以及发展社区的艺术活动有着独特的贡献和承担。在这个背景下,学院于2015年创办了三年一度的“新加坡国际小提琴比赛”,成为新加坡重要的国际级音乐大赛,也成为令国民感到自豪以及振兴新加坡古典音乐界的一项重要活动。
兰斯基更特别邀请杨秀桃音乐学院的艺术行政与战略发展高级副主任洪钟琳(Jenny Ang)分享她过去成功经营前两届“新加坡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经验以及当中的反思。洪钟琳指出,因为在音乐学院里拥有专业的场地以及工作人员等配套,举办大型音乐赛事不单十分符合经济效益,而且赛事的成功能够间接提升学院的地位和影响力。但从另一方面看,学院是以教育为主体的,举办这种以音乐作为竞技的赛事是否与其核心使命相违背?正因为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她的营运团队需要不断反思和审视比赛活动的真正目的和价值。二人更分享到,透过“新加坡国际小提琴比赛”杨秀桃音乐学院经历了一些参与社区以及办学定位上的变革性演变,同时亦发现比赛能为该学院的学生所提供更广泛意义和更深刻的教育。兰斯基指出,现今社会所需要的是更多元的音乐人才,学院不应亦不能仅以培养独奏家和乐团演奏员为目的。
合资企业:
茱莉亚中国校区
大会邀请了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艺术总监兼学术院长何为作为高峰论坛的第三位主题演讲嘉宾。何为在演讲中分享该学院的定位以及这项全球注目的跨国合作办学项目将如何为国内的音乐教育带来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作为世界顶尖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的第一所海外分院,筹划多年的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将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而跟茱莉亚纽约本部建筑风格一脉相承而且现代感十足的新校舍也将在2019年底完工,致力成为中国东北部地区艺术教育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在获委任为这所国内首家中美合办的表演艺术学院的院长前,生于成都的小提琴家何為已经在三藩市音乐乐院任教达18年,是一名在室内乐训练范畴内有着斐然成就的教育家。会上他向观众分析到如何在一众国内音乐学院已建立的基础上,为他这所特别音乐学院作准确和有效的定位,从而令国内艺术教育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故此,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其中一个重要的办学特点是补充国内一些未被重视的科目和专业方向:包括室内乐演奏、乐团演奏以及协作钢琴演奏等。除了课程上的设计有着不一样的路线,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也会发展成为一个引进美国优秀教育资源的基地:不单是茱莉亚学院的世界级师资,还有先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及开放的乐谱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等。何为相信,正因为有着跨文化的办学背景和共同愿景,为中国这片土地上带来教育新价值将是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最重要的使命。同时,他希望带领这所学院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教育平台,不仅帮助培养来自各地的音乐学习者在其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也同时要求他们发挥自己在社会上的职责,用音乐为社会服务,成为优秀的国际化公民。 国际赛事:
古典乐界的造星工厂
第四位主题演讲嘉宾是来自英国广播公司(BBC)《古典音乐》杂志的奥利弗·康迪(Oliver Condy)先生,作为这家全球举足轻重的古典音乐媒体长达14年的主编,这位资深的传媒人非常了解世界乐坛的趋势和发展。为回应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他在演讲中仔细地罗列出华人音乐家在当代乐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的支持,交响乐团和表演场地等基础建设日益蓬勃,大众对艺术和古典音乐的热爱都令中国在国际乐坛的影响力大大增加。甚至在室内乐演奏这个被认为是艺术性最艰深的范畴也开始在中国获得重视。而举办音乐赛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职业演奏好手来说都变得愈来愈重要,因为赛事能为优秀的音乐演奏者提供一个提升自信、积累经验以及追求梦想的重要平台,而且在现今这个被网络资讯主导,迷茫和快节奏的社会中,真正的音乐人才变得愈来愈难被音乐厅、唱片公司以及有鉴赏力的观众发现。故此,康迪先生认为我们应该回归到音乐的源头,走进音乐厅去亲身欣赏舞台上音乐家的表演。而音乐比赛鼓励的正是这种直接的交流和艺术感受。康迪指出,现在的中国年轻音乐家们经常在国际上不同的顶尖音乐赛事亮相,并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新势力。但国际比赛作为重要的艺术活动,中国不单要输出好的选手,在本土发展高水平的国际比赛也同样重要,“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正是一个国际知名的优秀例子。
主办方不能单单着眼于提供高额的奖金和出场费,因为具有天赋的青年音乐家来到一座城市参与赛事的原因往往是被其历史底蕴所吸引、对当地高规格的音乐厅产生的向往以及被当地市民大众的支持和鼓励所感动。所以为城市发掘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资产,增进人们对古典音乐和美好事物的认识,为各层面的参与者带来更深层的文化价值和沉浸式艺术体验才是比赛主办者的重点。康迪进而提出,比赛需要发展出自身独特性才会有其存在的价值,并寄希望中国的国际音乐比赛能伴随着国
家在经济和艺术上的投入而发展成长,写下属于自己的
故事。
比赛联盟:
属于全球的盛事,属于全球的利益
在高峰会议的最后一天,会议迎来了第五位主题演讲嘉宾,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秘书长本杰明·伍德诺夫(Bemjamin Woodroffe)。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是一个隶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机构,在推动世界各地超过一百二十个顶级比赛成员的发展上有着重大贡献。直至2018年,中国已经有多个城市的国际音乐比赛被纳入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包括北京、哈尔滨、宁波、深圳以及珠海等城市。这些中国成员逐渐成为联盟未来的建设上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伍德诺夫更透露联盟在较早时间收到来自上海的小提琴比赛,甚至有包括中国戏曲等范畴的国内大型赛事的成员申请意向,但他意识到要长期并稳定地发展一个高水平国际音乐比赛,在中国是有挑战性的。这跟赛事的独特性、艺术理念、发展方向以及政策和财政上所得到支持息息相关。可喜的是,联盟里新时代的中国成员开始从过往依赖单一机构主办的方式逐渐发展成多方协办,甚至跨文化营运的合作模式。他更借此回应何为有关天津茱莉亚的主题分享,认为多元的合作关系会令赛事的理念、资源和艺术内涵更加丰富。像“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这种由哈尔滨市、哈尔滨音乐学院以及美国勋菲尔德音乐基金会合力打造的赛事,不但值得联盟的其他成员借鉴,而且这种新型的双向协作模式会成为全球各地,以至欧洲和北美等大型传统赛事的参考对象,为推动全球古典音乐的发展作出宝贵的探索。
最后,伍德诺夫指出把艺术带进群体是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的使命,并且要把音乐家、媒体、经纪人、职业乐团以及市民大众真正的连接起来。正因为音乐比赛能成为凝聚社会的工具,所以它为一座城市在经济和文化上所带来的正面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時,国际音乐比赛为人们提供见证古典音乐新星诞生的舞台,各地方的音乐家、艺术机构、学院、演出场地也会为此联成一线,共同为古典音乐的未来献上一分力。国际音乐比赛还能引发年青演奏家们在技艺和风格上的交流,从而在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透过这份强大的凝聚力,国际音乐比赛把不同的人和文化招聚在一起,促进相互的了解、尊重和学习。
结语:给国际音乐比赛和古典音乐的
发展一个新的定义
作为此次论坛的组织者,笔者有幸能够得到艺术总监薛苏里先生的信任以及主办方和哈尔滨音乐学院的支持,借着融合比赛以及高峰论坛这两个板块来建立一个分享卓见、借鉴经验和建立联系的难得机会。透过来自三所教学理念各异但定位卓越的音乐学院、顶级的古典音乐的传媒机构、最具权威性的国际音乐比赛组织的领军人物间的分享和思维上的碰撞,不单得到宝贵的记录,而且对国际级比赛为一个城市以及古典音乐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有着更深刻的认识,重新定义了国际音乐比赛的价值,也为各地的参与者日后该如何以国际音乐赛事去推动城市的文化发展带来启发。表演艺术跟体育运动的竞技一样都有着凝聚人心的力量,而音乐更有着提升人民精神生活的力量。相信有关音乐赛事的探索以及其模式上的突破将会继续成为来自不同地方和专业的领袖们的共同话题。
仅将这篇综述献给于今年3月逝世,我们尊敬的赛事创办人爱丽丝·勋菲尔德(Alice Schoenfeld)女士。并期待再次与哈尔滨的各界精英共同努力,把爱丽丝的传承精神继续延续。在2020年夏天“第五届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上继续呈献各类顶级的弦乐赛事,透过不同的交流平台来为古典音乐和中国的艺术发展尽一份力。
陈仰平
“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自2014年落户哈尔滨后,一直通过两年一度的顶级综合弦乐赛事在世界舞台上推广优秀的弦乐艺术,为哈尔滨这座迷人的音乐之城建立在国际层面上的文化交流与合作。2018年夏季,第四届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除了再一次呈献精彩的国际级赛事、大师音乐会、弦乐大师班等活动,还在比赛期间推出了一项特别的高端交流项目——首届勋菲尔德院长及艺术领军人物高峰论坛。这项为期三天的高峰论坛以“国际音乐比赛在中国”作焦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The World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s)、美国勋菲尔德国际音乐协会基金会以及哈尔滨音乐学院的支持下,成功邀请到来国内外顶尖音乐学院院长以及当今最成功的业界精英相聚在哈尔滨,并且一同见证赛事最瞩目的决赛阶段。
精英培训:
弦乐教育的未来
论坛于7月27日早上开始,在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常务秘书长本杰明·伍德罗夫致词后正式展开。论坛首位主讲人是德国科伦贝格学院创办人及艺术总监莱蒙德·特伦克勒(Raimund Trenkler),他也是本届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的大提琴评委。25年前,他在离法兰克福不远处的一个小镇成立了科伦贝格音乐学院,并为具特殊演奏天赋的青年学子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至今该学院已经成为弦乐学习上充满传奇色彩的顶尖学府。
特伦克勒先生在会上分享了科伦贝格学院的发展路上一直坚持的三个办学信念:第一,音乐、艺术、人文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这是对科伦贝格学院有着重大影响和贡献的大提琴家帕布罗·卡萨尔斯(Pablo Casals)所高举的价值;第二,音乐家与“属于音乐的根”相联通,即音乐家所拥有的音乐知识、价值和传统是连结在一起的;第三,在古典音乐中,音乐所需要的远比市场所需要的重要,而所谓“音乐所需要的”便是对传承的重视。为了坚持并秉承这些教育理念,科伦贝格学院的规模非常小,学生人数一直控制在180人左右。另外,学院以师徒制为基础,为每一名学生量身订制课程。这一切都是为了帮助这些音乐天才寻找属于他们的艺术个性,也使科伦贝格音乐学院成为一所独一无二的音乐精英培训机构。特伦克勒以及他创立的科伦贝格音乐学院成功向世人展示出一种跟现今社会强调多产和高速相对立的发展方向和优秀品质,并在过去25年间招聚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天才和顶级艺术家,一起探索在古典音乐中这份代代承传的价值。
音乐比赛:
作为连接的工具
第二位主题演讲的嘉宾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的院长伯纳德·兰斯基(Bernard Lansky),他的演讲题目是“比赛作为连系的工具:音乐学院和社区——新加坡国际小提琴比赛”。成立于2001年的杨秀桃音乐学院是新加坡第一所音乐学院,这所有着国际顶级师资和行政管理团队的新兴学院至今已发展成为在亚太地区一所享有盛誉的音乐院校。作为国家重要的教育和文化投资,学院对促进整个新加坡的音乐教育以及发展社区的艺术活动有着独特的贡献和承担。在这个背景下,学院于2015年创办了三年一度的“新加坡国际小提琴比赛”,成为新加坡重要的国际级音乐大赛,也成为令国民感到自豪以及振兴新加坡古典音乐界的一项重要活动。
兰斯基更特别邀请杨秀桃音乐学院的艺术行政与战略发展高级副主任洪钟琳(Jenny Ang)分享她过去成功经营前两届“新加坡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经验以及当中的反思。洪钟琳指出,因为在音乐学院里拥有专业的场地以及工作人员等配套,举办大型音乐赛事不单十分符合经济效益,而且赛事的成功能够间接提升学院的地位和影响力。但从另一方面看,学院是以教育为主体的,举办这种以音乐作为竞技的赛事是否与其核心使命相违背?正因为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她的营运团队需要不断反思和审视比赛活动的真正目的和价值。二人更分享到,透过“新加坡国际小提琴比赛”杨秀桃音乐学院经历了一些参与社区以及办学定位上的变革性演变,同时亦发现比赛能为该学院的学生所提供更广泛意义和更深刻的教育。兰斯基指出,现今社会所需要的是更多元的音乐人才,学院不应亦不能仅以培养独奏家和乐团演奏员为目的。
合资企业:
茱莉亚中国校区
大会邀请了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艺术总监兼学术院长何为作为高峰论坛的第三位主题演讲嘉宾。何为在演讲中分享该学院的定位以及这项全球注目的跨国合作办学项目将如何为国内的音乐教育带来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作为世界顶尖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的第一所海外分院,筹划多年的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将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而跟茱莉亚纽约本部建筑风格一脉相承而且现代感十足的新校舍也将在2019年底完工,致力成为中国东北部地区艺术教育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在获委任为这所国内首家中美合办的表演艺术学院的院长前,生于成都的小提琴家何為已经在三藩市音乐乐院任教达18年,是一名在室内乐训练范畴内有着斐然成就的教育家。会上他向观众分析到如何在一众国内音乐学院已建立的基础上,为他这所特别音乐学院作准确和有效的定位,从而令国内艺术教育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故此,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其中一个重要的办学特点是补充国内一些未被重视的科目和专业方向:包括室内乐演奏、乐团演奏以及协作钢琴演奏等。除了课程上的设计有着不一样的路线,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也会发展成为一个引进美国优秀教育资源的基地:不单是茱莉亚学院的世界级师资,还有先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及开放的乐谱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等。何为相信,正因为有着跨文化的办学背景和共同愿景,为中国这片土地上带来教育新价值将是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最重要的使命。同时,他希望带领这所学院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教育平台,不仅帮助培养来自各地的音乐学习者在其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也同时要求他们发挥自己在社会上的职责,用音乐为社会服务,成为优秀的国际化公民。 国际赛事:
古典乐界的造星工厂
第四位主题演讲嘉宾是来自英国广播公司(BBC)《古典音乐》杂志的奥利弗·康迪(Oliver Condy)先生,作为这家全球举足轻重的古典音乐媒体长达14年的主编,这位资深的传媒人非常了解世界乐坛的趋势和发展。为回应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他在演讲中仔细地罗列出华人音乐家在当代乐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的支持,交响乐团和表演场地等基础建设日益蓬勃,大众对艺术和古典音乐的热爱都令中国在国际乐坛的影响力大大增加。甚至在室内乐演奏这个被认为是艺术性最艰深的范畴也开始在中国获得重视。而举办音乐赛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职业演奏好手来说都变得愈来愈重要,因为赛事能为优秀的音乐演奏者提供一个提升自信、积累经验以及追求梦想的重要平台,而且在现今这个被网络资讯主导,迷茫和快节奏的社会中,真正的音乐人才变得愈来愈难被音乐厅、唱片公司以及有鉴赏力的观众发现。故此,康迪先生认为我们应该回归到音乐的源头,走进音乐厅去亲身欣赏舞台上音乐家的表演。而音乐比赛鼓励的正是这种直接的交流和艺术感受。康迪指出,现在的中国年轻音乐家们经常在国际上不同的顶尖音乐赛事亮相,并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新势力。但国际比赛作为重要的艺术活动,中国不单要输出好的选手,在本土发展高水平的国际比赛也同样重要,“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正是一个国际知名的优秀例子。
主办方不能单单着眼于提供高额的奖金和出场费,因为具有天赋的青年音乐家来到一座城市参与赛事的原因往往是被其历史底蕴所吸引、对当地高规格的音乐厅产生的向往以及被当地市民大众的支持和鼓励所感动。所以为城市发掘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资产,增进人们对古典音乐和美好事物的认识,为各层面的参与者带来更深层的文化价值和沉浸式艺术体验才是比赛主办者的重点。康迪进而提出,比赛需要发展出自身独特性才会有其存在的价值,并寄希望中国的国际音乐比赛能伴随着国
家在经济和艺术上的投入而发展成长,写下属于自己的
故事。
比赛联盟:
属于全球的盛事,属于全球的利益
在高峰会议的最后一天,会议迎来了第五位主题演讲嘉宾,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秘书长本杰明·伍德诺夫(Bemjamin Woodroffe)。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是一个隶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机构,在推动世界各地超过一百二十个顶级比赛成员的发展上有着重大贡献。直至2018年,中国已经有多个城市的国际音乐比赛被纳入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包括北京、哈尔滨、宁波、深圳以及珠海等城市。这些中国成员逐渐成为联盟未来的建设上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伍德诺夫更透露联盟在较早时间收到来自上海的小提琴比赛,甚至有包括中国戏曲等范畴的国内大型赛事的成员申请意向,但他意识到要长期并稳定地发展一个高水平国际音乐比赛,在中国是有挑战性的。这跟赛事的独特性、艺术理念、发展方向以及政策和财政上所得到支持息息相关。可喜的是,联盟里新时代的中国成员开始从过往依赖单一机构主办的方式逐渐发展成多方协办,甚至跨文化营运的合作模式。他更借此回应何为有关天津茱莉亚的主题分享,认为多元的合作关系会令赛事的理念、资源和艺术内涵更加丰富。像“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这种由哈尔滨市、哈尔滨音乐学院以及美国勋菲尔德音乐基金会合力打造的赛事,不但值得联盟的其他成员借鉴,而且这种新型的双向协作模式会成为全球各地,以至欧洲和北美等大型传统赛事的参考对象,为推动全球古典音乐的发展作出宝贵的探索。
最后,伍德诺夫指出把艺术带进群体是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的使命,并且要把音乐家、媒体、经纪人、职业乐团以及市民大众真正的连接起来。正因为音乐比赛能成为凝聚社会的工具,所以它为一座城市在经济和文化上所带来的正面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時,国际音乐比赛为人们提供见证古典音乐新星诞生的舞台,各地方的音乐家、艺术机构、学院、演出场地也会为此联成一线,共同为古典音乐的未来献上一分力。国际音乐比赛还能引发年青演奏家们在技艺和风格上的交流,从而在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透过这份强大的凝聚力,国际音乐比赛把不同的人和文化招聚在一起,促进相互的了解、尊重和学习。
结语:给国际音乐比赛和古典音乐的
发展一个新的定义
作为此次论坛的组织者,笔者有幸能够得到艺术总监薛苏里先生的信任以及主办方和哈尔滨音乐学院的支持,借着融合比赛以及高峰论坛这两个板块来建立一个分享卓见、借鉴经验和建立联系的难得机会。透过来自三所教学理念各异但定位卓越的音乐学院、顶级的古典音乐的传媒机构、最具权威性的国际音乐比赛组织的领军人物间的分享和思维上的碰撞,不单得到宝贵的记录,而且对国际级比赛为一个城市以及古典音乐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有着更深刻的认识,重新定义了国际音乐比赛的价值,也为各地的参与者日后该如何以国际音乐赛事去推动城市的文化发展带来启发。表演艺术跟体育运动的竞技一样都有着凝聚人心的力量,而音乐更有着提升人民精神生活的力量。相信有关音乐赛事的探索以及其模式上的突破将会继续成为来自不同地方和专业的领袖们的共同话题。
仅将这篇综述献给于今年3月逝世,我们尊敬的赛事创办人爱丽丝·勋菲尔德(Alice Schoenfeld)女士。并期待再次与哈尔滨的各界精英共同努力,把爱丽丝的传承精神继续延续。在2020年夏天“第五届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上继续呈献各类顶级的弦乐赛事,透过不同的交流平台来为古典音乐和中国的艺术发展尽一份力。
陈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