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摸别人的石头蹚自己的河
2005年7月,上海普善路290号的中通总部在潮湿闷热的围困下似乎更为逼仄了。位于二楼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办公室,烟雾缭绕,赖梅松董事长边吸烟,边对地图琢磨着。地图上百座城市画有红色标记。画有标记的意味着中通在那已设立了网点,也就是说中通任意网点都可以将快件寄到那里,那里的快件也可以顺着中通的网络抵达其他任何一个有网点的地方。
中通羽翼渐丰,三大区域网络趋于成熟——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由总部掌管;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主战场是华北与东北,由陈加海经营;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主战场是珠三角地区,由吴传龙经营。华东、华南和华北三大区域早已开通网络班车,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可是,三大区域之间不通班车,长线运输主要依靠铁路与航空。
赖梅松思考着:能不能开通省际班车,打通南北壁垒,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这三年来,中通是顺着申通、韵达、圆通蹚出的路走过来的,也就是说“摸着别人的石头,过了自己的河”,这样不仅绕过急流与漩涡,也少走不少的弯路。这样做对刚起步的快递企业是明智的,也是必要的。可是,现在中通已经“过了河”,该跟申通、圆通、韵达学的都已学到手了,该从快递初级班毕业,不能再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要大胆地创新,走一条自己的路。
20世纪90年代,桐庐农民快递的起步阶段,两城间的快件靠铁路运输,即送件员坐着火车送快递,随着快递的发展,业务量增大,包裹越来越多,靠这种办法就不行了。送件员扛三五个包裹还可以,扛八九个,甚至十几个,列车员就有意见了,客运又不是货运,你一个人拿这么多包裹不仅行李架上放不下,还挡住车厢内的通道。
于是,汽运应运而生,开始时是几家快递公司包一辆车,几家快递的包裹之间没有隔板,驾驶员踩几脚刹车就麻烦了,包裹混到一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甲家拿走乙家的包裹,乙家又拿走丙家的……汽运带动快递的发展,规模上来了,速度提高了,业务量上升了,各家快递开通了自己的网络班车。
“开通省际班车?不行,不行,在‘三通一达’,我们中通的业务量最少,我们只有申通的十几分之一,圆通、韵达的几分之一,申通、圆通、韵达还没开通省际班车呢,我们开通?不行,不行。”有人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我们就这么点儿快件还开省际班车?快递费还不够支付过路费和燃油费呢,那不是干赔么?”有人忧心忡忡地说。
“这事可要慎重,省际班车开通了,做不下去停下来,那可让人家耻笑了。可别到时候骑虎难下。”有人告诫说。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三通一达”其他三家之所以没开通省际班车,主要是省际间的业务量不大。那时,电子商务还像春天的天井岭茶树上的嫩芽,淘宝还没广为人知,快件大多是信件。媒体今天报道“黑快递”被查被扣被罚款,明天报道“黑快递”偷件损件扣件,有谁敢把件交给“三通一达”?再说,寄快件的大多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家不差钱,干吗不把件交给EMS?那是官办的,即使把件丢了也有理由。
中通正处在盈亏的平衡點,省际班车开通后,倘若业务上不来,跑的是空车,有可能一下子就跌回亏损的陷阱,再想爬出来就难了。
“你们想过没有,省际班车将会成为我们中通新的增长点。省际班车开通后,我们从上海发往北京、广州的快件就可以不走航空,不走铁路。航运成本太高,一公斤要15元;铁路的运费不高,可是限制太多,省际班车不开通,我们就要受制于人!省际班车不仅可以保障时效,还可以提高速度,从上海到北京,走航空的话,白天收件也要晚上空运,第二天运到,然后从机场运到转运中心,送到客户手里起码要在下午,甚至是晚上。”赖梅松说。
2004年,中通已开通早航班业务,实现江、浙、沪、皖到北京、广州、深圳、东莞、厦门的“次日达”业务。
“开通省际班车,白天收件,晚上发车,第二天上午送到北京或广州等地的转运中心,下午就能送到客户的手里。省际班车还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华东区域内的运费每公斤3元,华东到华南、华北的运费可控制在8元到10元,运费降下来了,快递费也随之下调,这样量就会冲上去。另外,省际班车开通后,过去依靠空运不能运的化妆品就可以接单了,我们中通的竞争力就上去了。”
“三通一达”之所以能在快递市场上立足,能从EMS的铁饭碗里分得到羹,一靠速度,二靠价格。从杭州到上海,EMS要隔日达,“三通一达”是次日达,整整快了一天;EMS收费22元,“三通一达”高则收15元,低则收10元。EMS痛失半壁江山后,为夺回市场份额,他们不仅提高了速度,也降低了价格。这样一来,“三通一达”在速度和价格上越来越没优势,竞争力也随之减弱了。
赖梅松认为,中通开通省际班车的条件已趋于成熟。开通省际班车的条件有二:一是拥有一定的业务量,这点中通还不具备,不过省际班车的开通将会刺激业务量的大幅度上升;二是转运中心要有足够的规模和实力。
转运中心,也叫分拣中心、集散中心和中转站,具有存储、分拣、集散和衔接作用。从快件揽收到送达的整个过程是靠众多的点与点的衔接完成的,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环节就是转运中心,不管快件走航空还是走铁路、公路都要经过转运中心。转运中心是快递公司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有人称之为快递的命脉。
联邦快递进入中国后,2003年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签订了“合作设立亚太快件转运中心框架协议书”,联邦快递总投资额为1.5亿美元,白云机场方面投入近30亿元人民币,这包括滑行道、机坪、转运中心的场所区、征地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建成年吞吐量达60万到80万吨,分拣能力达到每小时2.4万件的转运中心。
美国联邦快递建转运中心,为何中方要投入几十亿?转运中心对拉动当地经济的作用非同小可,联邦快递在亚太地区建的第一家转运中心设在菲律宾苏比克湾,该中心通过亚洲一日达网络连接了18个主要经济与金融中心。1995年,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入驻时,苏比克湾地区的年产值为2000多万美元,到2001年已经增加至10亿美元。转运中心的入驻还带动了40个国家的将近500家企业到苏比克湾落户。 联邦快递在世界各地拥有5万多个收件中心,员工近14万人,飞机638架,运输车4.3万辆,空运航线遍布全球,一天在215个国家和地区运送的快递就高达310多万票,一年即11.2亿票。这时的申通一年只有1亿来票,中通还不到1000万票,而且运送的都是国内件,利润比纸还薄。若说联邦快递是深海巨鲸,“三通一达”也不过是水沟里的小龙虾,还处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窘境,不论白云机场还是黑云机场都不可能给他们投资建转运中心。
2004年,赖梅松已把转运中心列为中通的重点建设项目,他把这一重任交给了何世海。
中通最早的转运中心分别在杭州、南京、无锡、宁波,不过这都不是总部的,有的是加盟商的,有的是总部与加盟商合资的。在20世纪90年代,申通的快件量少,有些困难还能克服,比如有几蛇皮袋快件,让人坐长途汽车送过去,或给司机一点儿小费,让他给捎过去也就罢了;快件的量上来了,十几个蛇皮袋子就装不下了,就得开通网络班车了。
中通一成立就开通上海到杭州,再到宁波的网络班车。杭州与宁波网点承担了分拣和中转作用,可是温州、台州、金华、丽水等地距离杭州上百公里,每天往返取件送件不仅辛苦,成本上也吃不消,这就需要选择合适地点建转运中心了。
何世海在申通建了几处转运中心,这事对他来说驾轻就熟。何世海建的最早的转运中心在嘉兴。申通总部的车把他送到一幢两层的、脏不拉叽的小楼就走了。他独自一人楼上楼下视察一番,楼下那间有点儿空旷,适合做操作间;楼上那间吊着一盏黑不溜秋的小灯泡,灯下有一张破得不能再破的高低床,床上不要说席梦思,连张席子都没有,裸着硬邦邦的木板,这间可以做办公室和宿舍……
天渐渐暗了下来,他晚上要住在这里了。还好,他口袋里有总部下拨的第一笔资金——500元人民币。他在附近找到一家食杂店,买了一盒蚊香、一张席子,还有一只热水瓶和一箱方便面。他将“补给”搬到楼里,打来热水,泡碗面。吃饱了,把席子铺在床上就睡了。
第二天,他就上街找来木工装修操作间和办公室,500元既引进不了装备,也安装不了流水线和传送带,很快就装修完了。他招了几个分拣工和装卸工。想找一位懂电脑的客服,却说什么也找不到,懂电脑的不愿意来,愿意来的又不懂电脑,实在没辙了,何世海就把自己老婆叫来了,既解决了客服,又解决了两地分居、他一人在外没人照顾的问题。
客服有了,没电脑不行。何世海又请示总部,要求投入一笔“巨资”——8000元,买一个大件——电脑。电脑一到,这个转运中心的软硬件就齐全了。何世海把嘉兴各网点的头儿请过来开个会,把总部的意图讲一下,转运中心就运营了。
何世海在嘉兴转运中心没“主政”几个月就被派去建绍兴转运中心,他接着又建了宁波、南京、无锡等地的转运中心……十来个转运中心建了起来,何世海就成了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赖梅松派何世海在金华建转运中心时也是困难重重。何世海跑到金华转了几圈,选择好合适地段,租下一处在一楼有間空荡荡的房间、可以做操作间的房子,然后把附近的“各路诸侯”——加盟商、承包商都请过来。
在家徒四壁的空房子里,七八个“诸侯”每人搬块砖头坐在上面,没有茶杯,没有热水,何世海给他们每人发瓶矿泉水,就畅所欲言地商谈起来。何世海掰着手指头给“诸侯”算了笔账,不建转运中心,你们每天就得往返杭州送件取件,自己没车的要花多少运费,有车的养车成本是多少,油耗是多少,高速公路费是多少,人工费是多少,还有风险呢,邮政在路上围追堵截,你们就得躲就得跑,出一次交通事故,损失是多少,这几年,你们出的车祸还少么?不少。像薛建伟连出几次车祸,扔进去多少银子?
薛建伟是金华的加盟商,筹资建起中通金华网点后,口袋的钱也就花差不多了,连买车的钱都没有了。金华到杭州上百公里,没有运输车哪行?赖梅松雪中送炭,借给他一笔钱,让他把一辆货车开回来。
为降低成本,节省开支,薛建伟是驾驶员、押车员、装卸工一担挑。车跑起来,他就是司机和押车员;车停下来,他就是装卸工,不分严寒酷暑、狂风暴雨,他都按时按点地往返于金华与杭州之间,那份劳顿与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薛建伟的货车不是厢式的,不能把快件装进厢里,门一关,“吧嗒”锁上。快件装车后,他要罩上苫布,以免被雨淋湿,或路上颠簸掉件。
一次,苫布罩好了,他从车上掉下来,把腿骨摔折了。“伤筋动骨一百天”,腿好不容易养好了,没过几天车翻了,他差点丢了性命……
有了转运中心,金华附近的加盟商和承包商就不用天天跑一两百公里到杭州取件送件了,带来的好处是节省时间、降低费用、减少交通运输的风险。何世海说,总部不赚钱是不正常的,网点不赚钱也是不正常的,要平衡公司与网点之间的利益,转运中心的费用总部承担四成,网点承担六成,这样行不行?
何世海这么一说,一切透明了,原来有意见、有想法的加盟商和承包商也都接受了。
自豪吧,赢得共和国总理的点赞
2014年11月19日,“双十一”接近尾声,却像秋老虎似的余威逼人。
傍晚5点多钟,稀薄暮色将中国网店第一村——义乌市青岩刘村尽染,街灯亮了。
中通网点的员工还在紧张地忙碌着,进进出出地搬运着快件。
青岩刘村日用百货批发市场及江东货运市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却有2800家网店,每天从这里流向世界的商品就有三千多万件,年交易额近20个亿。有物流需求就有快递足迹,三十多家快递的网点驻扎在此。
突然呼声响成一片:“总理,李克强总理来了!”
李克强总理穿着深灰色夹克衫,面带亲切的笑容,走进了中通网点。
网点的经理范浩浩激动得心像擂鼓,疾步迎上前,紧紧地握住总理的手。
范浩浩是个“90后”,眼睛不大,身高不矮——1.80米,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平时就面带喜庆的笑容,这会儿笑得更甜了。 总理环视一下网点,80多平方米的店面到处都是快件,却码放得井然有序。
“‘双十一’期间,你们一天的件量是多少?”总理关切地问道。
“‘双十一’我们的件量比去年增加了1倍,‘双十一’这天达到了近2万件。”范浩浩自豪地说。
李克强提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范浩浩惊讶不已,没想到总理对快递行业这么熟悉。
总理又问:西藏能送到吗?
范浩浩干脆地说:能!
范浩浩17岁就做快递,第二年就承包了这个网点。那时,店里只有他和弟弟两个人,两辆自行车,他们一年365天从没有休息过,忙得常常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6年的拼搏,他的网点拥有了8辆车,30多个员工,日业务量达12000多票。
李克强看到义乌团市委发给青海高原小学校的爱心包裹后,说:“今天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部署了帮助贫困地区儿童的工作,你们的爱心快递就是实实在在的帮助,要把爱心真正传递给孩子们。”
上午,范浩浩接到电话:“我们义乌团市委为青海高原的班玛的一所小学捐献一批教学物资和衣物,可不可以通过你们中通免费寄送?”
免费寄送爱心包裹绝对没问题的,这些年来,只要有慈善物资运送,中通全网各站点都积极配合。可是班玛地处青川边缘,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交错,十分偏僻,国内除EMS之外,其他快递都无法通过自己的网络直接将件送达。范浩浩打电话给义乌中通经理,得到的答复是:先把包裹接下来,想方设法送达!
李克强总理说罢,亲自为那些包裹贴上了爱心标志。他又走到客服前台,随手拿起一沓快件底单,见第一张是寄往安徽的,风趣地问道:“你们是不是知道我是安徽人啊?”第二张是寄往辽宁的,“你们是不是知道我在辽宁待过啊?”
李克强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逗笑了。范浩浩刚从外边回来。下午4点多钟,收到并安排好义乌团市委送来的投影仪、教学用具、棉衣等16个包裹后,他就出去派送面单了。幸好没遇到什么事,如果耽误一下,他也就见不到总理了。
“原来你们的业务量这么大啊,不简单,不简单!”李克强看完底单后,有几分惊讶地说。
范浩浩这个网点的确不简单,业务量已超过当地居民户数的十倍。
李克强接着又说,从小处说,你们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也创造了新生活;从大处说,农村的东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东西送到农村来,缩小了城乡差距。物流是现代经济核心之一,快递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虽然很普通,但很關键。你们的工作了不起!开创了一个大的市场空间,服务着实体经济,自己本身也在干着实事,希望你们越来越发达,大家越来越兴旺,每个人生活、工作越来越愉快!
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连续5次为快递点赞,并赞誉快递业是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
这几年来,包括“三通一达”在内的中国民营快递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2012年,中通副总裁王吉雷作为中国民营快递的唯一代表,随同习近平主席访美;201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河南保税物流中心考察时,到中通快递跨境电商出口包裹分拣区,不仅察看了货物配货、封箱、贴单等全过程,还听取了赖梅松的工作汇报。
20分钟后,李克强总理与范浩浩握手告别。范浩浩感到晕乎乎的,有一种醉的感觉。
视察中通网点后,李克强总理掏出钱来,委托义乌团市委代购一批棉鞋,一起寄给青海高原的孩子们。
11月20日,这批爱心包裹随着中通网络班车到了上海,21日空运到兰州。晚上6点,一辆载有爱心包裹的班车驶向青海果洛的班玛。
天像化不开的墨,车像萤火虫行走于崇山峻岭。海拔越来越高,氧气越来越稀薄,呼吸不那么顺畅了。突然,手机信号消失,导航仪也失灵,驾驶员从没去过班玛,请了一个藏族导游,想不到藏族导游也迷路了。车在黑夜中,在山路上转悠来转悠去,摸索着前进。
太阳从东方喷薄欲出,霞光将高原上湛蓝的天空染成一片灿烂。次日早7点多钟,班车终于抵达班玛县,本该七百多公里的路程,却走了九百多公里。爱心包裹的目的地是班玛西北部的马可河乡寄宿制小学。马可河乡在班玛最偏僻的地方,那个乡仅有1000人,99%为藏族。在那所小学的189名孩子中,一半以上家境贫寒,他们的父母赶着牛群羊群,带着藏獒,常年在牧场放牧。这些孩子即便是周末也不能回家。
班车进入校园,穿着厚厚藏袍的孩子呼啦围了过来,他们黝黑的脸上挂着两团可爱的“高原红”,像天使似的笑着。车厢门打开,几个高年级孩子挤过来帮忙搬包裹,低年级孩子像麻雀般叽叽喳喳,用那皴裂的小手抚摸着,也许在猜测里面是什么。义乌团市委捐献给他们的投影仪、教学用具和200件棉衣在前一天已经送达。
孩子们穿上棉衣和棉鞋,唱起歌,那天籁般的歌声在高原回荡……
班车驶离班玛时,2014年的第一场雪飘落下来,转眼间,天地一片洁白。雪封锁了道路,迟一天的话,爱心包裹就难进班玛了。
2005年7月,上海普善路290号的中通总部在潮湿闷热的围困下似乎更为逼仄了。位于二楼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办公室,烟雾缭绕,赖梅松董事长边吸烟,边对地图琢磨着。地图上百座城市画有红色标记。画有标记的意味着中通在那已设立了网点,也就是说中通任意网点都可以将快件寄到那里,那里的快件也可以顺着中通的网络抵达其他任何一个有网点的地方。
中通羽翼渐丰,三大区域网络趋于成熟——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由总部掌管;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主战场是华北与东北,由陈加海经营;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主战场是珠三角地区,由吴传龙经营。华东、华南和华北三大区域早已开通网络班车,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可是,三大区域之间不通班车,长线运输主要依靠铁路与航空。
赖梅松思考着:能不能开通省际班车,打通南北壁垒,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这三年来,中通是顺着申通、韵达、圆通蹚出的路走过来的,也就是说“摸着别人的石头,过了自己的河”,这样不仅绕过急流与漩涡,也少走不少的弯路。这样做对刚起步的快递企业是明智的,也是必要的。可是,现在中通已经“过了河”,该跟申通、圆通、韵达学的都已学到手了,该从快递初级班毕业,不能再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要大胆地创新,走一条自己的路。
20世纪90年代,桐庐农民快递的起步阶段,两城间的快件靠铁路运输,即送件员坐着火车送快递,随着快递的发展,业务量增大,包裹越来越多,靠这种办法就不行了。送件员扛三五个包裹还可以,扛八九个,甚至十几个,列车员就有意见了,客运又不是货运,你一个人拿这么多包裹不仅行李架上放不下,还挡住车厢内的通道。
于是,汽运应运而生,开始时是几家快递公司包一辆车,几家快递的包裹之间没有隔板,驾驶员踩几脚刹车就麻烦了,包裹混到一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甲家拿走乙家的包裹,乙家又拿走丙家的……汽运带动快递的发展,规模上来了,速度提高了,业务量上升了,各家快递开通了自己的网络班车。
“开通省际班车?不行,不行,在‘三通一达’,我们中通的业务量最少,我们只有申通的十几分之一,圆通、韵达的几分之一,申通、圆通、韵达还没开通省际班车呢,我们开通?不行,不行。”有人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我们就这么点儿快件还开省际班车?快递费还不够支付过路费和燃油费呢,那不是干赔么?”有人忧心忡忡地说。
“这事可要慎重,省际班车开通了,做不下去停下来,那可让人家耻笑了。可别到时候骑虎难下。”有人告诫说。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三通一达”其他三家之所以没开通省际班车,主要是省际间的业务量不大。那时,电子商务还像春天的天井岭茶树上的嫩芽,淘宝还没广为人知,快件大多是信件。媒体今天报道“黑快递”被查被扣被罚款,明天报道“黑快递”偷件损件扣件,有谁敢把件交给“三通一达”?再说,寄快件的大多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家不差钱,干吗不把件交给EMS?那是官办的,即使把件丢了也有理由。
中通正处在盈亏的平衡點,省际班车开通后,倘若业务上不来,跑的是空车,有可能一下子就跌回亏损的陷阱,再想爬出来就难了。
“你们想过没有,省际班车将会成为我们中通新的增长点。省际班车开通后,我们从上海发往北京、广州的快件就可以不走航空,不走铁路。航运成本太高,一公斤要15元;铁路的运费不高,可是限制太多,省际班车不开通,我们就要受制于人!省际班车不仅可以保障时效,还可以提高速度,从上海到北京,走航空的话,白天收件也要晚上空运,第二天运到,然后从机场运到转运中心,送到客户手里起码要在下午,甚至是晚上。”赖梅松说。
2004年,中通已开通早航班业务,实现江、浙、沪、皖到北京、广州、深圳、东莞、厦门的“次日达”业务。
“开通省际班车,白天收件,晚上发车,第二天上午送到北京或广州等地的转运中心,下午就能送到客户的手里。省际班车还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华东区域内的运费每公斤3元,华东到华南、华北的运费可控制在8元到10元,运费降下来了,快递费也随之下调,这样量就会冲上去。另外,省际班车开通后,过去依靠空运不能运的化妆品就可以接单了,我们中通的竞争力就上去了。”
“三通一达”之所以能在快递市场上立足,能从EMS的铁饭碗里分得到羹,一靠速度,二靠价格。从杭州到上海,EMS要隔日达,“三通一达”是次日达,整整快了一天;EMS收费22元,“三通一达”高则收15元,低则收10元。EMS痛失半壁江山后,为夺回市场份额,他们不仅提高了速度,也降低了价格。这样一来,“三通一达”在速度和价格上越来越没优势,竞争力也随之减弱了。
赖梅松认为,中通开通省际班车的条件已趋于成熟。开通省际班车的条件有二:一是拥有一定的业务量,这点中通还不具备,不过省际班车的开通将会刺激业务量的大幅度上升;二是转运中心要有足够的规模和实力。
转运中心,也叫分拣中心、集散中心和中转站,具有存储、分拣、集散和衔接作用。从快件揽收到送达的整个过程是靠众多的点与点的衔接完成的,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环节就是转运中心,不管快件走航空还是走铁路、公路都要经过转运中心。转运中心是快递公司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有人称之为快递的命脉。
联邦快递进入中国后,2003年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签订了“合作设立亚太快件转运中心框架协议书”,联邦快递总投资额为1.5亿美元,白云机场方面投入近30亿元人民币,这包括滑行道、机坪、转运中心的场所区、征地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建成年吞吐量达60万到80万吨,分拣能力达到每小时2.4万件的转运中心。
美国联邦快递建转运中心,为何中方要投入几十亿?转运中心对拉动当地经济的作用非同小可,联邦快递在亚太地区建的第一家转运中心设在菲律宾苏比克湾,该中心通过亚洲一日达网络连接了18个主要经济与金融中心。1995年,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入驻时,苏比克湾地区的年产值为2000多万美元,到2001年已经增加至10亿美元。转运中心的入驻还带动了40个国家的将近500家企业到苏比克湾落户。 联邦快递在世界各地拥有5万多个收件中心,员工近14万人,飞机638架,运输车4.3万辆,空运航线遍布全球,一天在215个国家和地区运送的快递就高达310多万票,一年即11.2亿票。这时的申通一年只有1亿来票,中通还不到1000万票,而且运送的都是国内件,利润比纸还薄。若说联邦快递是深海巨鲸,“三通一达”也不过是水沟里的小龙虾,还处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窘境,不论白云机场还是黑云机场都不可能给他们投资建转运中心。
2004年,赖梅松已把转运中心列为中通的重点建设项目,他把这一重任交给了何世海。
中通最早的转运中心分别在杭州、南京、无锡、宁波,不过这都不是总部的,有的是加盟商的,有的是总部与加盟商合资的。在20世纪90年代,申通的快件量少,有些困难还能克服,比如有几蛇皮袋快件,让人坐长途汽车送过去,或给司机一点儿小费,让他给捎过去也就罢了;快件的量上来了,十几个蛇皮袋子就装不下了,就得开通网络班车了。
中通一成立就开通上海到杭州,再到宁波的网络班车。杭州与宁波网点承担了分拣和中转作用,可是温州、台州、金华、丽水等地距离杭州上百公里,每天往返取件送件不仅辛苦,成本上也吃不消,这就需要选择合适地点建转运中心了。
何世海在申通建了几处转运中心,这事对他来说驾轻就熟。何世海建的最早的转运中心在嘉兴。申通总部的车把他送到一幢两层的、脏不拉叽的小楼就走了。他独自一人楼上楼下视察一番,楼下那间有点儿空旷,适合做操作间;楼上那间吊着一盏黑不溜秋的小灯泡,灯下有一张破得不能再破的高低床,床上不要说席梦思,连张席子都没有,裸着硬邦邦的木板,这间可以做办公室和宿舍……
天渐渐暗了下来,他晚上要住在这里了。还好,他口袋里有总部下拨的第一笔资金——500元人民币。他在附近找到一家食杂店,买了一盒蚊香、一张席子,还有一只热水瓶和一箱方便面。他将“补给”搬到楼里,打来热水,泡碗面。吃饱了,把席子铺在床上就睡了。
第二天,他就上街找来木工装修操作间和办公室,500元既引进不了装备,也安装不了流水线和传送带,很快就装修完了。他招了几个分拣工和装卸工。想找一位懂电脑的客服,却说什么也找不到,懂电脑的不愿意来,愿意来的又不懂电脑,实在没辙了,何世海就把自己老婆叫来了,既解决了客服,又解决了两地分居、他一人在外没人照顾的问题。
客服有了,没电脑不行。何世海又请示总部,要求投入一笔“巨资”——8000元,买一个大件——电脑。电脑一到,这个转运中心的软硬件就齐全了。何世海把嘉兴各网点的头儿请过来开个会,把总部的意图讲一下,转运中心就运营了。
何世海在嘉兴转运中心没“主政”几个月就被派去建绍兴转运中心,他接着又建了宁波、南京、无锡等地的转运中心……十来个转运中心建了起来,何世海就成了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赖梅松派何世海在金华建转运中心时也是困难重重。何世海跑到金华转了几圈,选择好合适地段,租下一处在一楼有間空荡荡的房间、可以做操作间的房子,然后把附近的“各路诸侯”——加盟商、承包商都请过来。
在家徒四壁的空房子里,七八个“诸侯”每人搬块砖头坐在上面,没有茶杯,没有热水,何世海给他们每人发瓶矿泉水,就畅所欲言地商谈起来。何世海掰着手指头给“诸侯”算了笔账,不建转运中心,你们每天就得往返杭州送件取件,自己没车的要花多少运费,有车的养车成本是多少,油耗是多少,高速公路费是多少,人工费是多少,还有风险呢,邮政在路上围追堵截,你们就得躲就得跑,出一次交通事故,损失是多少,这几年,你们出的车祸还少么?不少。像薛建伟连出几次车祸,扔进去多少银子?
薛建伟是金华的加盟商,筹资建起中通金华网点后,口袋的钱也就花差不多了,连买车的钱都没有了。金华到杭州上百公里,没有运输车哪行?赖梅松雪中送炭,借给他一笔钱,让他把一辆货车开回来。
为降低成本,节省开支,薛建伟是驾驶员、押车员、装卸工一担挑。车跑起来,他就是司机和押车员;车停下来,他就是装卸工,不分严寒酷暑、狂风暴雨,他都按时按点地往返于金华与杭州之间,那份劳顿与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薛建伟的货车不是厢式的,不能把快件装进厢里,门一关,“吧嗒”锁上。快件装车后,他要罩上苫布,以免被雨淋湿,或路上颠簸掉件。
一次,苫布罩好了,他从车上掉下来,把腿骨摔折了。“伤筋动骨一百天”,腿好不容易养好了,没过几天车翻了,他差点丢了性命……
有了转运中心,金华附近的加盟商和承包商就不用天天跑一两百公里到杭州取件送件了,带来的好处是节省时间、降低费用、减少交通运输的风险。何世海说,总部不赚钱是不正常的,网点不赚钱也是不正常的,要平衡公司与网点之间的利益,转运中心的费用总部承担四成,网点承担六成,这样行不行?
何世海这么一说,一切透明了,原来有意见、有想法的加盟商和承包商也都接受了。
自豪吧,赢得共和国总理的点赞
2014年11月19日,“双十一”接近尾声,却像秋老虎似的余威逼人。
傍晚5点多钟,稀薄暮色将中国网店第一村——义乌市青岩刘村尽染,街灯亮了。
中通网点的员工还在紧张地忙碌着,进进出出地搬运着快件。
青岩刘村日用百货批发市场及江东货运市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却有2800家网店,每天从这里流向世界的商品就有三千多万件,年交易额近20个亿。有物流需求就有快递足迹,三十多家快递的网点驻扎在此。
突然呼声响成一片:“总理,李克强总理来了!”
李克强总理穿着深灰色夹克衫,面带亲切的笑容,走进了中通网点。
网点的经理范浩浩激动得心像擂鼓,疾步迎上前,紧紧地握住总理的手。
范浩浩是个“90后”,眼睛不大,身高不矮——1.80米,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平时就面带喜庆的笑容,这会儿笑得更甜了。 总理环视一下网点,80多平方米的店面到处都是快件,却码放得井然有序。
“‘双十一’期间,你们一天的件量是多少?”总理关切地问道。
“‘双十一’我们的件量比去年增加了1倍,‘双十一’这天达到了近2万件。”范浩浩自豪地说。
李克强提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范浩浩惊讶不已,没想到总理对快递行业这么熟悉。
总理又问:西藏能送到吗?
范浩浩干脆地说:能!
范浩浩17岁就做快递,第二年就承包了这个网点。那时,店里只有他和弟弟两个人,两辆自行车,他们一年365天从没有休息过,忙得常常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6年的拼搏,他的网点拥有了8辆车,30多个员工,日业务量达12000多票。
李克强看到义乌团市委发给青海高原小学校的爱心包裹后,说:“今天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部署了帮助贫困地区儿童的工作,你们的爱心快递就是实实在在的帮助,要把爱心真正传递给孩子们。”
上午,范浩浩接到电话:“我们义乌团市委为青海高原的班玛的一所小学捐献一批教学物资和衣物,可不可以通过你们中通免费寄送?”
免费寄送爱心包裹绝对没问题的,这些年来,只要有慈善物资运送,中通全网各站点都积极配合。可是班玛地处青川边缘,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交错,十分偏僻,国内除EMS之外,其他快递都无法通过自己的网络直接将件送达。范浩浩打电话给义乌中通经理,得到的答复是:先把包裹接下来,想方设法送达!
李克强总理说罢,亲自为那些包裹贴上了爱心标志。他又走到客服前台,随手拿起一沓快件底单,见第一张是寄往安徽的,风趣地问道:“你们是不是知道我是安徽人啊?”第二张是寄往辽宁的,“你们是不是知道我在辽宁待过啊?”
李克强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逗笑了。范浩浩刚从外边回来。下午4点多钟,收到并安排好义乌团市委送来的投影仪、教学用具、棉衣等16个包裹后,他就出去派送面单了。幸好没遇到什么事,如果耽误一下,他也就见不到总理了。
“原来你们的业务量这么大啊,不简单,不简单!”李克强看完底单后,有几分惊讶地说。
范浩浩这个网点的确不简单,业务量已超过当地居民户数的十倍。
李克强接着又说,从小处说,你们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也创造了新生活;从大处说,农村的东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东西送到农村来,缩小了城乡差距。物流是现代经济核心之一,快递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虽然很普通,但很關键。你们的工作了不起!开创了一个大的市场空间,服务着实体经济,自己本身也在干着实事,希望你们越来越发达,大家越来越兴旺,每个人生活、工作越来越愉快!
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连续5次为快递点赞,并赞誉快递业是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
这几年来,包括“三通一达”在内的中国民营快递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2012年,中通副总裁王吉雷作为中国民营快递的唯一代表,随同习近平主席访美;201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河南保税物流中心考察时,到中通快递跨境电商出口包裹分拣区,不仅察看了货物配货、封箱、贴单等全过程,还听取了赖梅松的工作汇报。
20分钟后,李克强总理与范浩浩握手告别。范浩浩感到晕乎乎的,有一种醉的感觉。
视察中通网点后,李克强总理掏出钱来,委托义乌团市委代购一批棉鞋,一起寄给青海高原的孩子们。
11月20日,这批爱心包裹随着中通网络班车到了上海,21日空运到兰州。晚上6点,一辆载有爱心包裹的班车驶向青海果洛的班玛。
天像化不开的墨,车像萤火虫行走于崇山峻岭。海拔越来越高,氧气越来越稀薄,呼吸不那么顺畅了。突然,手机信号消失,导航仪也失灵,驾驶员从没去过班玛,请了一个藏族导游,想不到藏族导游也迷路了。车在黑夜中,在山路上转悠来转悠去,摸索着前进。
太阳从东方喷薄欲出,霞光将高原上湛蓝的天空染成一片灿烂。次日早7点多钟,班车终于抵达班玛县,本该七百多公里的路程,却走了九百多公里。爱心包裹的目的地是班玛西北部的马可河乡寄宿制小学。马可河乡在班玛最偏僻的地方,那个乡仅有1000人,99%为藏族。在那所小学的189名孩子中,一半以上家境贫寒,他们的父母赶着牛群羊群,带着藏獒,常年在牧场放牧。这些孩子即便是周末也不能回家。
班车进入校园,穿着厚厚藏袍的孩子呼啦围了过来,他们黝黑的脸上挂着两团可爱的“高原红”,像天使似的笑着。车厢门打开,几个高年级孩子挤过来帮忙搬包裹,低年级孩子像麻雀般叽叽喳喳,用那皴裂的小手抚摸着,也许在猜测里面是什么。义乌团市委捐献给他们的投影仪、教学用具和200件棉衣在前一天已经送达。
孩子们穿上棉衣和棉鞋,唱起歌,那天籁般的歌声在高原回荡……
班车驶离班玛时,2014年的第一场雪飘落下来,转眼间,天地一片洁白。雪封锁了道路,迟一天的话,爱心包裹就难进班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