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7-0187-04
0 前言
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钢铁行业在生产加工过程涉及煤气、硫酸、氢氧化钠、苯、焦油及洗油等大量危险化学品 [1-3]的使用和运输,发生了多起危险化学品泄漏、大量含酸、含碱及重金属废水泄漏、煤气泄漏、火灾爆炸等突发环境事件 [4-5],例如2010年普阳钢铁公司南平炼钢厂转炉煤气泄漏中毒事件(21人死亡,9人受伤)、2011年广西贵港钢铁公司轧钢厂煤气泄漏事件(97人中毒)等,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对钢铁行业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的关注和要求也日益提升。
目前,已有研究 [6-10]针对国内外突发环境事件特征及部分省、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仍需进一步细化对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讨论和分析。本文针对南方某钢铁企业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种类多、数量大、风险高、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在系统梳理该企业当前环境风险物质、风险单元、风险受体、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为钢铁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1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等技术文件,可将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分为5个步骤:一是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二是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三是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四是制订和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五是划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开展应符合相关规定,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价关键点分析路线图如图1所示。
2 南方某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关键点分析
以南方某钢铁企业为例,系统梳理该企业当前的环境风险识别、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其后果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等环节,研究和讨论大型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关键点。
2.1 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分为对企业周边环境受体进行识别和对该钢铁企业生产过程涉及的风险物质、风险设施的识别。
2.1.1 钢铁企业周边环境受体识别
环境风险受体识别内容分为项目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项目水环境风险受体两个部分。
(1)企业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企业产区周边主要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学校14所、医院2间、政府机关6处、居民区45个,企业周边区域半径5 km内的居民区与居民配套设施、学校、政府机关、医院等大气环境风险受体。
(2)企业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企业废水处理中心、某轧钢生产线均位于附近河流区域,排口下游10 km均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
2.1.2 钢铁企业风险物质识别
该钢铁企业环境化学品种类和存量较多,除了生产线涉及的润滑油、液压油等油类物资,还涉及酸碱溶液、苯、煤气、水处理药剂等化学品。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中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基于各类原辅材料的危险性和毒性分析,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主要风险物质为油类物质、苯、煤气等。经调查,现存的各类环境风险物质中无风险物质超过临界储量。
对该企业各分厂的风险单元、风险物质、储存/使用区域、毒性、可能影响范围等逐一识别,其生产过程中主要风险物质识别见表1。
根据国家标准中有关规定,开展南方某钢铁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某焦炉配套危险化学品库为四级重大危险源;某焦炉配套危险化学品库为三级重大危险源;某焦炉配套危险化学品库为三级重大危险源;煤气三柜区为四级重大危险源,该企业重大危险源分级具体情况见表2。
2.1.3 南方某钢铁企业风险设施识别
根据相关技术规范与管理要求,该企业主要工段现设有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一级防控为围堰。围堰有效容积需大于罐组内最大储罐的容量,防止事故废水外流造成区域污染。二级防控为事故应急池。事故应急池在正常情况下不使用,只保留较低水位以防池底干裂,事故应急池需配套进出阀门,防止事故废水外流造成外环境污染。三级防控为排口阀门,主要为污水出水总阀与雨水出水总阀。当发生极端突发环境事件并导致前两级防控不足以容纳所有的事故废水时,需要开启第三级防控措施,使突发环境事件能够控制在厂区范围以内。
2.2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其后果分析
2.2.1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环境事件
(1)钢铁行业突发环境事件概况。杨涛、尹景燕等人分析研究了钢铁企业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分别通过物的不完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钢铁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以我国2001—2012年钢铁行业安全生产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诱因与事故等级的相关性及对事故的影响程度,研究我国钢铁企业生产事故的致因要素。通过查询应急管理部事故系统,收集了我国2001—2012年钢铁企业发生的各类致人死亡的事故共94起,其中有67起事故为发生在钢铁企业内部生产线较大以上等级事故。由表3可以看出,12年间发生的67起事故共造成332人死亡,导致钢铁企业较大事故的直接原因有11种,事故百分比分别如下:锅炉爆炸为3%,高处坠落为6%,中毒和窒息为40%、火灾为1%、灼伤为25%、触电为1%、坍塌为2%、容器爆炸为12%,机械伤害为1%、物体打击为1%。在所有事故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中毒和窒息(占总事故的45%)、灼傷(15%)、容器爆炸(13%)等3件。 综上所述,钢铁企业生产过程需要使用煤气、易燃易爆化学品、酸碱类等腐蚀性等化学物质,造成人员中毒窒息、人员灼伤及火灾爆炸等事故频繁发生。
(2)南方某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历史案例分析。南方某钢铁企业近几年先后发生了几起突发环境事件,大多为废水泄漏排放、废气泄漏排放、火灾及灭火产生的消防废水泄漏等事故,主要列举两起典型的突发环境事件案例。
(3)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概况小结。结合近年来国内钢铁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南方某钢铁企业现场调研可知,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危险化学品泄漏、煤气泄漏、废水泄漏、废气泄漏、固废泄漏、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环境污染、火灾爆炸及次生环境污染等类型。
2.2.2 突发环境事件后果分析
综上,大型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主要为危险化学品泄漏、煤气泄漏、废水泄漏、废气泄漏、固废泄漏、火灾爆炸及次生环境、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环境污染7类,初步分析如下。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泄漏的油类通过雨水管网流出场外,甚至污染周边土壤及水体;范围内人员可能出现中毒症状。煤气泄漏事件:可能造成中毒头晕,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废气(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泄漏事件:大气环境与周围人民群众的健康。废水泄露事件:周边土壤及水体。固废泄露事件:周边土壤环境,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火灾及次生事故:污染空气,消防废水污染周边河流与土壤,甚至威胁下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交通事件及次生事故:对土壤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
2.3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
2.3.1 现有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该企业各分厂均制定并实施各自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各分厂内部设有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确定了环境监测、污染防治、隐患排查、环境保护设施、环境事故及环境保护培训的管理办法,明确了检查与考核制度。
2.3.2 环境风险防控工程措施
(1)围堰。该企业部分分厂的风险物质放置点未设置围堰,当发生风险物质泄漏时无法将突发环境事件控制在放置点的局部范围内,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风险物质将通过雨水管网扩散。对各分厂缺失围堰的风险物质、危险化学品放置点情况進行分析,部分车间的油类物质放置点周边不具备完全隔绝泄漏条件,在泄漏情境下易造成局部污染并可能经由雨水管网扩散甚至排入外环境。建议企业对以上油类物质的放置点设置围堰,并配套做好围堰的防腐和防渗工作。
(2)事故应急池。该企业位设置专门的事故应急池,事故状态下可将全厂废水处理中心现有调节池(容积为10 000 m3)作为事故应急池暂存事故废水。差距分析与建议:当进入全厂废水处理中心的污染物浓度过高,废水处理设施长时间失效时,仍有一定溢流风险。建议日常尽可能地降低作为应急事故池的调节池水位,定期巡视检查事故应急池,一旦事故应急池内水位过高,及时将贮存的废水导入废水处理中心处理。加强日常进出水监测预警,降低事故风险。
(3)阀门。各分厂的雨水经由露天的排水渠收集后,汇入分厂厂界外已有的雨水排水管,汇合其他区域的雨水,流入全厂的排水系统排出厂外。现各分厂均未设置雨水排放口,也未设置排放闸阀,统一汇入全厂的总雨水排放口处,最终排入纳污水体。各分厂生产废水经由生产废水排水管道排入全厂生产废水管网,交由全厂污水处理总站处理达标后排入纳污水体,目前全厂废水处理中心已设置污水排放闸门。差距分析与建议:公司目前的状况是雨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合流,所有排水进入全厂废水处理中心,导致废水处理中心超负荷运转。应制订详细计划,逐步落实公司雨污分流措施。通过加强日常巡检、维护,防止生产废水、有毒有害化学品、危险废物及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产生的消防废水溢流进入周边水体。
2.3.3 日常管理
南方某钢铁企业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应急监控措施、火灾爆炸防控措施、煤气柜风险防控措施、“三废”泄漏防控措施,其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具体见表4。
2.3.4 应急救援能力
(1)应急物资与装备。根据已有资料的收集及现场调研可知,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各分厂均配置了分厂内应急救援所需的部分应急物资。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各部门可以第一时间调用该钢铁企业各个分厂应急物资进行抢险救援。
(2)应急救援队伍。内部应急救援队为该企业各分厂均依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型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包括事故处置组、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及后勤保障组等,配备有相关应急救援装备,并明确了各专业救援队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各分厂的应急演练基本为一年一次。外部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企业应急指挥总部、环保局、消防局、医院、安监局、派出所等,当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必须及时上报区环保局、市环保局等外部应急救援队伍请求救援。
2.4 关键点分析
结合南方某钢铁企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实施计划,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关键点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在环境风险识别方面,要做到全面性、准确性地掌握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对钢铁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识别,包括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及其相关处理设施的环境风险识别工作,理清全厂环境风险物质和单元,做到对全企业环境风险情况有把握、知底细,按要求做好环境风险评估及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从源头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2)在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方面,要做到日常性、定期性地开展的环境应急培训和模拟演练。认真梳理国内外钢铁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及其经验教训,从人到己,做好经验总结和教育培训。对企业内已经发生的事件要做好整治,未发生的事件引以为戒。
(3)在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方面,要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现与区域、周边企业、全厂的应急衔接性。做好环境风险识别台账,加强各分厂风险物质存放点、危险化学品储罐及配套设施(管道、阀门等)的检查和维护,落实各项巡视检查制度,杜绝跑、冒、滴、漏及乱堆放现象。完善全厂风险设施配套,对目前未按规定配套围堰、事故应急池、阀门的环节尽快补充,进一步加强对各个风险环节的监督管理,强化“三废”排放的预警监测能力,降低全厂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风评配套预案备案后,新、改、扩建相关建设项目建设应充分考虑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并对原有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综上所述,大型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关键点可归纳如下:①环境风险识别:是否定时更新环境风险识别台账,是否按要求配套风险设施;②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是否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做好总结,对未发生的风险事件做好预防,是否真正做到并做好全厂人员三级风险教育培训;③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是否对已检出存在风险的环节做好及时整治,是否及时更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3 结论
钢铁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同时,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钢铁制造体系中多种形式的排放过程和大量的废弃物都对环境造成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影响,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汞、镉、磷、铅等污染因子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往往对企业周边地区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造成隐患。因此,坚持以预防为主,对环境风险进行梳理和识别、开展风险环节的排查并及时消除各类环境风险隐患尤为重要。本文以南方某钢铁企业为例,通过对该企业环境风险识别、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3个方面对大型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提出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关键点,有助于钢铁企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综合应急预案,完善风险设施建设和应急管理,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与响应机制,提高环境风险防范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提升企业内部环境应急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环境风险。未来,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也应反馈到政策指导,进一步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参 考 文 献
[1]张应雨.鋼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8,147(2):89-90.
[2]程新.钢铁联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研究[J].冶金动力,2018,220(6):4-7.
[3]张应雨.钢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要点[J].环境与发展,2017(9):56-57.
[4]牟宝喜.钢铁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5.
[5]刘坤坤,郝毅仁,孟超.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研究[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9(1):19-23.
[6]罗楠,陈刚,李玲玲,等.日本环境应急管理经验及启示[J].环境保护,2020,693(22):73-76.
[7]武攀峰,刘媛媛,陆炜.国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2):18-21.
[8]范小杉,罗宏.中国突发环境事件时间序列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12(4):11-16.
[9]李旭,吕佳佩,裴莹莹,等.国内突发环境事件特征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1,11(2):401-408.
[10]赵志刚,华娟,焦涛,等.江苏省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污染防治技术,2018,140(1):88-90.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7-0187-04
0 前言
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钢铁行业在生产加工过程涉及煤气、硫酸、氢氧化钠、苯、焦油及洗油等大量危险化学品 [1-3]的使用和运输,发生了多起危险化学品泄漏、大量含酸、含碱及重金属废水泄漏、煤气泄漏、火灾爆炸等突发环境事件 [4-5],例如2010年普阳钢铁公司南平炼钢厂转炉煤气泄漏中毒事件(21人死亡,9人受伤)、2011年广西贵港钢铁公司轧钢厂煤气泄漏事件(97人中毒)等,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对钢铁行业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的关注和要求也日益提升。
目前,已有研究 [6-10]针对国内外突发环境事件特征及部分省、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仍需进一步细化对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讨论和分析。本文针对南方某钢铁企业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种类多、数量大、风险高、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在系统梳理该企业当前环境风险物质、风险单元、风险受体、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为钢铁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1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等技术文件,可将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分为5个步骤:一是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二是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三是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四是制订和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五是划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开展应符合相关规定,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价关键点分析路线图如图1所示。
2 南方某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关键点分析
以南方某钢铁企业为例,系统梳理该企业当前的环境风险识别、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其后果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等环节,研究和讨论大型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关键点。
2.1 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分为对企业周边环境受体进行识别和对该钢铁企业生产过程涉及的风险物质、风险设施的识别。
2.1.1 钢铁企业周边环境受体识别
环境风险受体识别内容分为项目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项目水环境风险受体两个部分。
(1)企业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企业产区周边主要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学校14所、医院2间、政府机关6处、居民区45个,企业周边区域半径5 km内的居民区与居民配套设施、学校、政府机关、医院等大气环境风险受体。
(2)企业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企业废水处理中心、某轧钢生产线均位于附近河流区域,排口下游10 km均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
2.1.2 钢铁企业风险物质识别
该钢铁企业环境化学品种类和存量较多,除了生产线涉及的润滑油、液压油等油类物资,还涉及酸碱溶液、苯、煤气、水处理药剂等化学品。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中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基于各类原辅材料的危险性和毒性分析,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主要风险物质为油类物质、苯、煤气等。经调查,现存的各类环境风险物质中无风险物质超过临界储量。
对该企业各分厂的风险单元、风险物质、储存/使用区域、毒性、可能影响范围等逐一识别,其生产过程中主要风险物质识别见表1。
根据国家标准中有关规定,开展南方某钢铁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某焦炉配套危险化学品库为四级重大危险源;某焦炉配套危险化学品库为三级重大危险源;某焦炉配套危险化学品库为三级重大危险源;煤气三柜区为四级重大危险源,该企业重大危险源分级具体情况见表2。
2.1.3 南方某钢铁企业风险设施识别
根据相关技术规范与管理要求,该企业主要工段现设有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一级防控为围堰。围堰有效容积需大于罐组内最大储罐的容量,防止事故废水外流造成区域污染。二级防控为事故应急池。事故应急池在正常情况下不使用,只保留较低水位以防池底干裂,事故应急池需配套进出阀门,防止事故废水外流造成外环境污染。三级防控为排口阀门,主要为污水出水总阀与雨水出水总阀。当发生极端突发环境事件并导致前两级防控不足以容纳所有的事故废水时,需要开启第三级防控措施,使突发环境事件能够控制在厂区范围以内。
2.2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其后果分析
2.2.1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环境事件
(1)钢铁行业突发环境事件概况。杨涛、尹景燕等人分析研究了钢铁企业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分别通过物的不完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钢铁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以我国2001—2012年钢铁行业安全生产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诱因与事故等级的相关性及对事故的影响程度,研究我国钢铁企业生产事故的致因要素。通过查询应急管理部事故系统,收集了我国2001—2012年钢铁企业发生的各类致人死亡的事故共94起,其中有67起事故为发生在钢铁企业内部生产线较大以上等级事故。由表3可以看出,12年间发生的67起事故共造成332人死亡,导致钢铁企业较大事故的直接原因有11种,事故百分比分别如下:锅炉爆炸为3%,高处坠落为6%,中毒和窒息为40%、火灾为1%、灼伤为25%、触电为1%、坍塌为2%、容器爆炸为12%,机械伤害为1%、物体打击为1%。在所有事故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中毒和窒息(占总事故的45%)、灼傷(15%)、容器爆炸(13%)等3件。 综上所述,钢铁企业生产过程需要使用煤气、易燃易爆化学品、酸碱类等腐蚀性等化学物质,造成人员中毒窒息、人员灼伤及火灾爆炸等事故频繁发生。
(2)南方某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历史案例分析。南方某钢铁企业近几年先后发生了几起突发环境事件,大多为废水泄漏排放、废气泄漏排放、火灾及灭火产生的消防废水泄漏等事故,主要列举两起典型的突发环境事件案例。
(3)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概况小结。结合近年来国内钢铁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南方某钢铁企业现场调研可知,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危险化学品泄漏、煤气泄漏、废水泄漏、废气泄漏、固废泄漏、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环境污染、火灾爆炸及次生环境污染等类型。
2.2.2 突发环境事件后果分析
综上,大型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主要为危险化学品泄漏、煤气泄漏、废水泄漏、废气泄漏、固废泄漏、火灾爆炸及次生环境、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环境污染7类,初步分析如下。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泄漏的油类通过雨水管网流出场外,甚至污染周边土壤及水体;范围内人员可能出现中毒症状。煤气泄漏事件:可能造成中毒头晕,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废气(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泄漏事件:大气环境与周围人民群众的健康。废水泄露事件:周边土壤及水体。固废泄露事件:周边土壤环境,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火灾及次生事故:污染空气,消防废水污染周边河流与土壤,甚至威胁下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交通事件及次生事故:对土壤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
2.3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
2.3.1 现有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该企业各分厂均制定并实施各自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各分厂内部设有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确定了环境监测、污染防治、隐患排查、环境保护设施、环境事故及环境保护培训的管理办法,明确了检查与考核制度。
2.3.2 环境风险防控工程措施
(1)围堰。该企业部分分厂的风险物质放置点未设置围堰,当发生风险物质泄漏时无法将突发环境事件控制在放置点的局部范围内,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风险物质将通过雨水管网扩散。对各分厂缺失围堰的风险物质、危险化学品放置点情况進行分析,部分车间的油类物质放置点周边不具备完全隔绝泄漏条件,在泄漏情境下易造成局部污染并可能经由雨水管网扩散甚至排入外环境。建议企业对以上油类物质的放置点设置围堰,并配套做好围堰的防腐和防渗工作。
(2)事故应急池。该企业位设置专门的事故应急池,事故状态下可将全厂废水处理中心现有调节池(容积为10 000 m3)作为事故应急池暂存事故废水。差距分析与建议:当进入全厂废水处理中心的污染物浓度过高,废水处理设施长时间失效时,仍有一定溢流风险。建议日常尽可能地降低作为应急事故池的调节池水位,定期巡视检查事故应急池,一旦事故应急池内水位过高,及时将贮存的废水导入废水处理中心处理。加强日常进出水监测预警,降低事故风险。
(3)阀门。各分厂的雨水经由露天的排水渠收集后,汇入分厂厂界外已有的雨水排水管,汇合其他区域的雨水,流入全厂的排水系统排出厂外。现各分厂均未设置雨水排放口,也未设置排放闸阀,统一汇入全厂的总雨水排放口处,最终排入纳污水体。各分厂生产废水经由生产废水排水管道排入全厂生产废水管网,交由全厂污水处理总站处理达标后排入纳污水体,目前全厂废水处理中心已设置污水排放闸门。差距分析与建议:公司目前的状况是雨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合流,所有排水进入全厂废水处理中心,导致废水处理中心超负荷运转。应制订详细计划,逐步落实公司雨污分流措施。通过加强日常巡检、维护,防止生产废水、有毒有害化学品、危险废物及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产生的消防废水溢流进入周边水体。
2.3.3 日常管理
南方某钢铁企业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应急监控措施、火灾爆炸防控措施、煤气柜风险防控措施、“三废”泄漏防控措施,其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具体见表4。
2.3.4 应急救援能力
(1)应急物资与装备。根据已有资料的收集及现场调研可知,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各分厂均配置了分厂内应急救援所需的部分应急物资。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各部门可以第一时间调用该钢铁企业各个分厂应急物资进行抢险救援。
(2)应急救援队伍。内部应急救援队为该企业各分厂均依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型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包括事故处置组、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及后勤保障组等,配备有相关应急救援装备,并明确了各专业救援队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各分厂的应急演练基本为一年一次。外部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企业应急指挥总部、环保局、消防局、医院、安监局、派出所等,当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必须及时上报区环保局、市环保局等外部应急救援队伍请求救援。
2.4 关键点分析
结合南方某钢铁企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实施计划,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关键点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在环境风险识别方面,要做到全面性、准确性地掌握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对钢铁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识别,包括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及其相关处理设施的环境风险识别工作,理清全厂环境风险物质和单元,做到对全企业环境风险情况有把握、知底细,按要求做好环境风险评估及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从源头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2)在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方面,要做到日常性、定期性地开展的环境应急培训和模拟演练。认真梳理国内外钢铁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及其经验教训,从人到己,做好经验总结和教育培训。对企业内已经发生的事件要做好整治,未发生的事件引以为戒。
(3)在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方面,要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现与区域、周边企业、全厂的应急衔接性。做好环境风险识别台账,加强各分厂风险物质存放点、危险化学品储罐及配套设施(管道、阀门等)的检查和维护,落实各项巡视检查制度,杜绝跑、冒、滴、漏及乱堆放现象。完善全厂风险设施配套,对目前未按规定配套围堰、事故应急池、阀门的环节尽快补充,进一步加强对各个风险环节的监督管理,强化“三废”排放的预警监测能力,降低全厂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风评配套预案备案后,新、改、扩建相关建设项目建设应充分考虑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并对原有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综上所述,大型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关键点可归纳如下:①环境风险识别:是否定时更新环境风险识别台账,是否按要求配套风险设施;②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是否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做好总结,对未发生的风险事件做好预防,是否真正做到并做好全厂人员三级风险教育培训;③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是否对已检出存在风险的环节做好及时整治,是否及时更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3 结论
钢铁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同时,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钢铁制造体系中多种形式的排放过程和大量的废弃物都对环境造成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影响,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汞、镉、磷、铅等污染因子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往往对企业周边地区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造成隐患。因此,坚持以预防为主,对环境风险进行梳理和识别、开展风险环节的排查并及时消除各类环境风险隐患尤为重要。本文以南方某钢铁企业为例,通过对该企业环境风险识别、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3个方面对大型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提出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关键点,有助于钢铁企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综合应急预案,完善风险设施建设和应急管理,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与响应机制,提高环境风险防范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提升企业内部环境应急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环境风险。未来,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也应反馈到政策指导,进一步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参 考 文 献
[1]张应雨.鋼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8,147(2):89-90.
[2]程新.钢铁联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研究[J].冶金动力,2018,220(6):4-7.
[3]张应雨.钢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要点[J].环境与发展,2017(9):56-57.
[4]牟宝喜.钢铁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5.
[5]刘坤坤,郝毅仁,孟超.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研究[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9(1):19-23.
[6]罗楠,陈刚,李玲玲,等.日本环境应急管理经验及启示[J].环境保护,2020,693(22):73-76.
[7]武攀峰,刘媛媛,陆炜.国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2):18-21.
[8]范小杉,罗宏.中国突发环境事件时间序列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12(4):11-16.
[9]李旭,吕佳佩,裴莹莹,等.国内突发环境事件特征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1,11(2):401-408.
[10]赵志刚,华娟,焦涛,等.江苏省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污染防治技术,2018,140(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