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in19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创设情境,启迪思维火花;调动已有经验,激发内心矛盾;探寻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和谐氛围,让课堂充满民主这四个方面分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学探究;兴趣激发;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81-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热爱,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兴趣做舟,教师应探索和实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变成“乐之者”。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火花
  “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良好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一致,若在某种情境下出现与原有观点或信念不一致,人们就会出现认知冲突,产生问题意识,人们就要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以达到认知协调。
  在科学教学中,通过营造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正式讲授新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问题,揭示矛盾,导入新题。也可在学完基本内容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知识得到扩展和延伸。也可提出与下次新课有关的问题,不作解答,造成悬念,吸引学生课后去思考、争论,产生预习新课的兴趣。问题的引入可按照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用设问的方式引入、从演示实验中提出、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导入以及从新旧教材的联系引入等。
  关注学生个体生命自由成长的教学,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个体生命的发展不在抽象的科学世界,而在富有韧性的完整生活世界里。课堂教学不应只是将死板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与生活联系的知识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更不能真正理解掌握。因此,创设生活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越要融于情景之中,才能显示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景的价值。”
  二、调动已有经验,激发内心矛盾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直接经验基础,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努力寻求活动内容与儿童心理欲求的契合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或具体直观的教具和实物创设新颖、独特的活动情景,激趣生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因势利导,共同确定探究的新问题,使学生明确活动目标。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有自己的观点,当他们的世界观与实验事实不相符时,心里便产生了矛盾,并且对问题产生了兴趣,进而有探索究竟的强烈愿望。在《种子变成了幼苗》一课中,当教师问到: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是从哪里获得的?很多学生回答:人们给它们施肥。追问:我们知道,庄稼属于植物,花卉属于植物,蔬菜属于植物,他们就像植物界的宠儿,有人类为它们提供营养,帮助它们快速生长。但自然界中大多数植物是没有这种“福气”的,那么,它们生长需要的营养又来自哪里呢?你猜猜看?答案很丰富:来自土壤,来自水,来自阳光,来自空气等等。教师进而播放海尔蒙的小柳树视频,进一步让学生从实验中找到证据,来探索问题的答案。
  三、探寻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对自然界的秘密渴望了解。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好奇心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淀粉和碘》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魔术”:向一张课前用淀粉溶液写有“变”字的白纸上,喷洒一种黄色的溶液,这张无字天书就立刻变出一个蓝紫色的大字——“变”,瞬间教室里瞬间议论纷纷,学生的好奇心被完全调动起来,带着强烈的疑问进行后续的探究。
  四、创设和谐氛围,让课堂充满民主
  罗杰斯认为“心理自由”或者“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那么他会心情舒畅,不怕别人的非难,始终能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创新,甚至积极勇于探索。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灵活的组织方式和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提出质疑时,教师要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民主地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不但能使学生自主参与,而且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潜能往往会受到极大的激发,从而探索出各种各样的创新方法。这是催发学生高效学习的有力保障,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助推器。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从新课标要求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别从有效整合教材资源、有效拓展信息资源、有效创造实践资源、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新课堂”精彩绽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资源;思想品德;有效开发;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23-2一、“活”用教材——有效整
摘 要: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就要有一颗爱心,要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亮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关键词: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90-1  秀丽是个弱小的女孩,稚气的脸上
摘要: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强调:“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诚信品德必须从小培养,诚信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要认真抓紧抓好”。这表明,我国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教育,其作用和地位不能替代。本文着重探讨了农村初中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初中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平等、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团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
摘 要:基于个人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自己对初三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究,从课堂教学时“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引导和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6-078-1  一、生成围绕预设,落实“三维”目标全面化  1.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可·波罗在中国元朝的生活、工作经历与《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定位、特点及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提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模式和途径,为技工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技工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24-2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走新型工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历史应有的科学理性与教育意义,尽力还原真实的历史,教给学生科学的评价方法、理性谨慎的治学态度和客观公正与独立的原则,弘扬历史教学的理性精神。  关键词:历史理性教学;价值观导向;历史人物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71-1  一、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多元价值观冲击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
摘 要:作者在对“后进生”学习心理障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相应对策,旨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新途径,使“后进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都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障碍分析;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22-1  一、深入了解分析后进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及困难  1.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
摘要:寓言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富于变化,如能巧妙运用于课堂中,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听说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寓言故事;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87-1  寓言故事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针对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可以有如下几种
摘 要:语文教学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让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展开思想的翅膀,用自己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补白”,去演绎,去创思,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留白艺术;主动探究;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