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问题防范与风险化解机制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防范“校园贷”问题,高校等相关部门需要了解大学生为什么会申请“校园贷”,大学生是否全面了解“校园贷”的具体条款和违约责任,大学生遇到“校园贷”问题如何处理等问题。高校建立健全“校园贷”风险化解机制,可以从事前防范、事中干预、事后解决“校园贷”问题三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校园贷”;问题防范;风险化解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66
  大学生参与“校园贷”,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例如个人信息或者隐私被泄露,被暴力追债,受到恐吓,甚至逼迫从事违法行为。为了解决“校园贷”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校园贷”问题防范与风险化解机制。
  1 大学生申请“校园贷”的原因
  大学生为什么会申请“校园贷”?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其一,很多大学生有消费、创业、学习等需求。有些大学生有购买奢侈品、高端电子产品、化妆品等欲望,但是只凭父母给的生活费是很难购买的这些东西,在没有合理合法的途径来借钱的话,就容易产生申请“校园贷”的想法。有些大学生想创业却没有相关启动经费,同时又不好意思向家长索取,产生申请“校园贷”的念头。有些大学生想提高自身技能,需要报考驾校或者报补习班或者出国留学,需要申请“校园贷”。
  其二,有些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申请“校园贷”,是因为他们认为大学生很难跟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更何况申请“校园贷”很便利,无需提供太多的材料,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审批手续,就能迅速拿到贷款金额。并且,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还清“校园贷”的借款。
  其三,有些大学生遭受蒙骗、欺诈或者家庭变故等,想通过“校园贷”套现,帮助同学、朋友和家人渡过难关,甚至拿钱来赌博等。
  2 大学生处理“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中,很多大学生没有全面了解“校园贷”的具体条款和违约责任。许多大学生不了解“校园贷”中的“滞纳金”“违约金”“服务费”“月息”等隐形费用背后掩饰其高利息的本质。对于“裸贷”条款,大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刻,更不能识破这种“低门槛、无抵押、低利息”骗局和套路。
  大学生碰到“校园贷”问题之所以棘手,是因为很多大学生往往不敢直面它和没有能力处理“校园贷”问题。其原因主要有:首先,他们没有存款去还清贷款。然后,他们没有办法和智慧去解决“校园贷”问题。最后,他们怕贷款的事情被曝光,甚至怕被父母、朋友、同学和学校知道,影响到自身的学业和名誉。
  鉴于此,大学生遇到“校园贷”问题,要及时止损,可以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求助,也可以向贷款机构说明未还款的原因,申请延期还款。在完全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大学生还可以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等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相关出借平台和出借人,并且寻求高校辅导员和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
  3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校园贷”风险化解机制
  建立健全“校园贷”风险化解机制,可以从事前防范、事中干预、事后解决“校园贷”问题三个方面来构建。
  3.1 事前防范“校园贷”问题
  (1)高校需要全面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高校可以组织相关活动,营造一种以勤俭节约为荣,以盲目攀比为耻的校园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文明、理性、科学的消费观,不过度消费、不超前消费、不能有攀比、炫富、消费至上的心态。高校可以向每一名学生发放“校园贷”风险告知书并签字确认,通过学生工作部发布警示案例,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教育学生如何冷静应对“校园贷”问题。
  (2)高校需要定期开展“校园贷”风险防范专项活动。高校通过入学教育、学生日常教育、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宣讲会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校园贷”,学会自行与寻求帮助处理“校园贷”问题。
  (3)高校需要普及相关金融知识。高校面对全校学生开放金融学等选修课程和举办讲座,让大学生提高贷款安全意识、诚信意识、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学习投资理财产品和投资技巧,提升金融理财能力和非法借贷风险识别能力。尽可能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贷款知识,知道哪些贷款产品可以尝试,哪些校园贷不要去碰。
  (4)高校需要普及相关法律知识。高校面对全校学生开放法律选修课程和举办讲座,加强法治教育和警示宣传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相关“高利贷”法律规定,提升大学生的“校园贷”风险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不上传身份证、隐私照片等资料,促使大学生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校园贷”问题,维护好自身权益。
  (5)高校需要建立全面的“校园贷”监管机制。高校可以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一卡通消费情况、走访学生宿舍、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消费行为,及时纠正大学生的错误消费观念,切实帮助大學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和解决“校园贷”问题,并且如实上报相关部门。
  (6)高校需要建立“校园贷”排查整治机制。高校保卫处、学生工作部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校园巡逻排查,发现有宣传“校园贷”的传单、广告等资料,及时销毁,不让“校园贷”的推广消息进入校园。同时,实行不良“校园贷”有奖举报制度,对提供不良“校园贷”线索的大学生或者教职工进行奖励。
  (7)高校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高校需要修订完善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兼职实习、创新创业等资助制度,精准资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好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方面的困难,不能发生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为筹集学费、生活费等费用而打算申请不良“校园贷”的事件。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相关兼职招聘信息,让大学生有机会赚零花钱,补贴生活。可以拓展更多的资助通道,为创新创业的学生创造与项目资金合作商合作的机会,提供一定的款项和有用的帮助,避免大学生因为创新创业的资金不足而卷入不良“校园贷”案件。   (8)高校需要加强家校互助合作。让大学生家长参与相关学生工作,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生活情况和经济状况,督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习惯,与教师共同提升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和法律素养,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3.2 事中干预“校园贷”问题
  高校发现学生参与“校园贷”之后,需要立即启动“协同联动、全员保障”机制。一是成立由学校领导、学院领导、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和法律顧问等成员组成的临时工作小组。二是各成员快速、及时、有效地摸清学生参与“校园贷”的情况,并且告知学生家长,邀请家长加入临时工作小组,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共同协调解决“校园贷”问题。三是严格按照相关预案和法律法规规定,与相关部门依法处置“校园贷”问题。四是高校将涉及的“校园贷”机构如实举报到监管部门,尽可能不让大学生有机会跟这些“校园贷”机构办理“校园贷”业务。
  3.3 事后解决“校园贷”问题
  (1)高校处理完“校园贷”事件之后,需要整理相关材料,形成相关制度和规定。需要及时将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等方面的工作实绩纳入辅导员评价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解决“校园贷”问题的能力。
  (2)高校需要建立不良“校园贷”责任追究机制。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对各个学院开展“校园贷”的警示教育、精准排查、合理处置等工作进行定期跟进和检查,有效落实学生管理主体责任。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相关部门和个人要追究相关责任。对于大学生或者教职工冒用大学生信息办理“校园贷”的,高校要依照校纪校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高校需要对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大学生法律援助。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法学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专业优势,组建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帮助大学生在签约的时候全面了解“校园贷”的具体条款和违约责任,在未能履行债务的时候提供专业意见和法律援助,防止大学生因为“校园贷”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事件。
  参考文献
  [1]黄春霞,孟宪喆,李华臣,等.“校园贷”凸显的大学生信用安全教育缺失及应对策略[J].高校辅导员,2017,(3).
  [2]廖清林.“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校园贷”安全应对[N].海南日报,2017-3-1(B05版).
  [3]邓雁玲,杨亚强.“校园贷”的犯罪风险及防范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7,(5).
  [4]曹辉,潘悦.“校园贷”的违规乱象、规制体系与高校应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S1).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市场中品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就品牌而言,既是商品,又是服务。在公共事业单位当中,随着当前环境的改变,品牌如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此,需要公共事业单位积极打造自身品牌,并加强对品牌的管理,才能让社会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公共事业单位;品牌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24   21世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荆州市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建设任重道远,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的定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品牌形象多且杂、品牌形象定位不精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需要通过强化政府与市场主体等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建设职责;秉承“工匠”精神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形象宣传力度;加强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下游产业链等措施来解决.
养老人才是推动养老机构建设发展的关键要素,亦是养老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对养老人才需求进行准确预测,有利于养老机构在发展路径选择、结构优化、规模设置等方面精准施策,从而推动养老产业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本文基于2015-2020年南京市养老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运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对该地区未来5年养老产业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旨在为养老人才培养和养老机构发展提供参考.
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议问题,在疫情及后疫情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探索。本文从时代发展、国家政策、学生素质、高职学情分析、课堂效果及教学评价、教师技能提升等六个方面论述了线上线下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也分析了当前模式下在学生、教师、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改进探究。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高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
不安全行为在民航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资源保存理论出发,探究伦理型领导对民航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伦理型领导对民航员工不安全行为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伦理型领导正向影响民航员工的心理授权;心理授权在伦理型领导与民航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摘 要:教育是国之大计,高等教育更是其中处于最高层次、带头层次的一个阶段,因此研究高等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两个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话题:高等教育法规和“四有”好老师。高等学校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是因为背后有大量的政策法规对其进行支持,如学校章程安排、学业学位制度、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等制度规定,这些高等教育制度保证了高等教育存在的法制基础。而高等学校的教育实施者则是广大的高校教师群
摘 要:实践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拉近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加快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解决该现状需要从建立认识机制、教师队伍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着手。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
摘 要:大一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新生入学适应的程度对其整个大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以期发现相应的适应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
摘 要:针对研发强度与连续创业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讨论,提出了创业企业、连续创业者、政府视角下相关管理建议,强调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组织策略、重视团队培养、丰富知识储备、吸纳成员观点、匹配先前经验、创新中试平台、打好政策组合拳等,以期为指导连续创业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发强度;连续创业绩效;创业企业;连续创业者;政府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摘 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生活稳定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突发事件的随机性,发展不可控与无法预测性,导致决策者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事件的全部信息。因此如何在不确定信息的环境下迅速做出有效的应急决策是当代社会应急管理的重要需求,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出发,对应急决策的特征进行分析,依据应急管理的目标与原则,辨别出不确定信息下应急决策所面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