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自信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前沿分析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加强文化自信热点主题和前沿分析,对我国文化自信相关研究及实践有重要意义。通过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绘制出2000至2020年CSSCI期刊中文化自信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网络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過研究发现,文化自信领域研究热点集中在文化强国、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传承、文化事业改革等。文化自信的研究前沿集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对于文化自信研究的未来,提出以下反思:加强跨学科、跨机构、跨领域合作,多做深入的持续性研究,增强文化自信研究主题研究的自我把控。
   [关键词]文化自信;热点前沿;可视化分析
   [作者简介]杜 欣(1992—),男,江西服装学院时尚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江西南昌 330201)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导入对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证研究”(20YB231);2019年度江西服装学院校级课题“抚州地区“板凳龙”的文化传承”(JF-LX-201903)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怎样确保文化自信成为一个复兴中国家前进的有力动力,是保证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屹立不倒的坚实后盾。以国内文化自信研究文献为样本,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处理,绘制文化自信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梳理文化自信研究的历程以及展现研究热点和主题的转变,这对未来文化自信研究趋势把握有重要意义,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及文化强国战略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一、文献来源和研究工具
   关于国内文化自信研究的可视化研究,张军生选取了1990年至2016年中国知网(CNKI)八个子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将26年该领域的研究分成三个阶段。但是2016年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之前发生了大幅增长,尤其是CSSCI期刊文献呈井喷态势,在多个学科领域中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将加入2016年至今的文献数据进行研究。并且,为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本研究数据仅选取自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的CSSCI期刊文献。利用高级检索功能,设定检索条件为期刊检索,主题为文化自信,数据来源为CSSCI期刊,检索条件为精确,共检索文献2435篇(检索时间为2020年7月11日)。在剔除重复文献、会议通知、新闻报道等非研究文献后,共获得2297篇。因2000年以前该领域无CSSCI期刊文献,故研究的年份节点为2000年至2020年。
   本研究将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进行分析。citespace中文可译为“引文空间”,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分析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得到的可视化图形,即“科学知识图谱”,可以识别并展现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研究进展和前沿方向,以此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1]。本文将利用中国知网检索收集到的有效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主要包括年度发文统计、核心作者及研究机构分析和热点前沿分析等,科学展示文化自信主题研究的宏观结构及其发展脉络,探寻文化自信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演进。
   二、文化自信研究的时空知识图谱
   (一)文化自信研究的时间分布图谱
   文献的发文量是衡量主题研究热度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张军生对26年国内文化自信主题的4831篇研究文献进行了信息可视化分析,指出该领域文献在2010年之后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与图1中CSSCI文献量在2010年后出现的增长趋势相符[2]。与张军生的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的数据来源选取自CSSCI期刊,在总体趋势相符的情况下,将更加贴近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根据图1,2016年及后几年的文献量呈大爆发态势,因此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将更科学地透视文化自信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根据知网所得数据,在CSSCI期刊中,文化自信主题研究文献最早发文于2000年。如图1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每年论文发表量变化不大,且总量较少。2010之后,发文量开始增多,尤其是2016年至2018年,发文量以倍数增长,并在2018年达到近二十年来的峰值(926篇)。随后2019年发文量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757篇。到2020年,知网根据大数据预测,该主题发文量将会到达852篇。
   (二)文化自信研究空间分布图谱
   1.作者分布
   数据导入citespace中,将Node types设定为作者Author,时间跨度为2000—2020,时间切片为1年,运行Cite Space,得到了节点数为346,连线数为53,密度为0.0009的作者共现知识图谱。由图谱密度可知该研究领域作者合作较少,且从图2作者共现图谱中可知,各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少,多为单独节点,说明大部分的作者为独立研究。同时,通过citespce统计得出,总样本2297篇文献涉及的346位作者中有37名学者发文量超过了2篇(表1)。其中,李元旭(12篇)、仲呈祥(8篇)、范玉刚(6篇)排名前三。
   2.机构分布
   在citespace中进行机构分析,得到节点数为343个,连线数为85,密度为0.014的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图3)。在机构合作方面,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同样不够密切,除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国际书法家学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书法研究院等几家研究机构有抱团合作外,其他机构的合作形式多为两者之间的小规模合作,没有形成明显的聚类。大部分的科研机构还是进行独立研究,研究人员和机构的较少合作行为导致资源与成果的共享与流动性不强。    从发文机构来看(表2),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文量为19篇,为发文量最高的研究机构。各机构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等思想政治类研究部门共71家展开了文化自信主题研究,占343家科研机构的较大比例。而在发文量排名前十位的研究机构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占了七位。这表明思想政治类研究部门是现阶段文化自信研究领域的主力,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
   三、文化自信研究热点主题
   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内在联系的论文共同探讨的问题将会组成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通过文章关键词的聚类,能有效提炼核心内容,判断文章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从文章中提取出来的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也可以确定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citespace进行关键词的聚类生成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图4)。为保证图谱的科学性,选择top30的阈值条件控制网络节点数量,得出Q值为0.8741(>0.3),S值为0.785(>0.5)的聚类图谱,说明此次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这些聚类反映了我国文化自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前十个聚类标签分别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力”、“西方人”、“民族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文化需求”、“传统文化”、“走出去”。在此基础上,通过软件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表3)。
   通过图4和表3的关键词聚类的分析,将现阶段文化自信领域的研究内容大致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共现标志词为:中华民族、文化担当、文化自强、民族复兴、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国家的文化自信, 不仅来自于历史的辉煌,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的蓬勃生机, 来自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解决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和重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和强大精神支撑[4]。因此,各学者纷纷将文化自信提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文化自信承担着助推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任务。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治理研究。共现标志词为:乡村教育、教育公平、乡村精神、精神危机、廉洁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新人等。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精神成人,要保证其价值观的健康成长。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基石,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对其价值观自信的培育具有先导作用[5]。对教育问题的追问,还延伸到教育权利的保障与机会的平等、教育文化视野的拓展、社會思想教育的践行等方面。文化自信不仅能助力学校教育,还在精神治理、环境净化、人格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自信不仅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还成为各项社会问题治理的关键节点。
   (三)文化立场研究。共现标志词为:辩证取舍、理论逻辑、文化虚无主义等,包括中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人文文化问题研究、中华文化立场论研究等问题。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当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碰撞,尤其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文化建设要坚持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就成了文化领域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论”这一观点被正式提出,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在理论上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实践上推动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自信植根于中华民族肥沃的文化土壤[6]。因此,关于中国的文化立场问题,各界一直以来都将其与文化自信研究结合连接起来进行探讨。
   (四)传统文化研究。共现标志词为: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华夏文化、中华文化、道之以德、宗教信仰、文化传承创新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7]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合理继承、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历史血脉的延续,其需要我们探寻出一条将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交融共生的实践之路,以时代的内涵激发传统的活力[8]。传统文化既是基础,也是内核,一直以来都是文化自信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比较文化研究。共现标志词为:“美国梦”、弱势文化、第三极文化、外来文化等。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在其独特性、影响力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上,足以成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第三极文化”要在重塑文化自信和振奋民族精神的基础上, 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包括欧洲文化、美国文化在内的一切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 进一步丰富、发展和繁荣中国文化[9]。对我国文化自信的研究,不仅要立足本土,还要站在世界的视角。将自身放在世界文化的大版图之上,这既有利于自身的文化定位,还能助推文化的与时俱进与创新发展。
   (六)文化事业研究。共现标志词为:文艺工作者、文艺科学、电视连续剧、转企改制、经营性文化等。对普通民众而言,文化自信的树立与文化事业离不开。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党中央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思想,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民族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保证[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关于文化事业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成为培育民众文化自信的重要研究方向。
   四、文化自信研究主题与前沿问题
   (一)关键主题路径
   citespace可将时间因素加入图谱绘制中,形成时区图,又叫主题路径图。在图5中,可以观察到文化自信研究关键词主题出现的年份及使用的频次,发现2009年至2017年出现的关键词使用频次较高,如“文化自觉”、“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等。而在2009年以前出现的关键词中,仅有”传统文化”等几个关键词有一定使用频率,2017年之后出现的关键词也是通过与之前的关键词共同使用的方式呈现在文化自信研究中。虽然2017年之后的研究量较大,但研究主题更多还是从以往研究中延伸及发散得来。文化自信研究大部分的研究主题出现的时间集中在2009年至2017年内,这一时区内的研究联接了前后时区的关键主题。    (二)文化自信前沿研究
   在 Cite Space 软件中,某个聚类所包含的突发节点越多,那么该领域就越活跃或是研究的新兴趋势[11]。因此,要在分析突现文献和突现词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12]。利用citespace对样本数据进行运行,获得22个节点突现词(图6),得出文化自信研究的演进趋势和前沿问题。
   1.早期研究前沿
   早期研究前沿突现的时间为2000年至2010年,该阶段文化自信相关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文化自信的“形成”、“内涵意义”及“逻辑”等方面。这一时期的研究文献较少,只有30篇,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基本内涵等问题的研究。这一时期,我国学界对文化自信研究从初探到起步,研究主题从较为分散到相对集中, 从尚未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研究体系到开始思考文化自信主题研究的内涵与外延。党的十六大以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受到重视,2005年之后,学界开始加强文化建设研究,文化自信研究成果也开始逐渐增多,研究主题也更加丰富,并尝试放入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或对一些文化自信实践活动进行验证[13]。
   2.中期研究前沿
   中期研究前沿突现的时间为2011年至2017年,该时期文化自信研究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2011年至2014年和2014年至2017年。從中期研究开始,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实力渐强的反应,文化自信课题的大量立项和文化自信研究著作的陆续出版,引起了各界对文化自信问题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诸多学者对文化自信的内涵及相关范畴,文化自信的背景与价值,文化自信要如何践行进行了诸多多层次、多维度的探讨[14]。
   第一阶段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文化自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文化强国”等方面。在这一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文化自强、文化自信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战略意义,这一系列政策导向极大地鼓舞了学者们对文化自信问题的研究热情,自此国内文化自信研究进入高潮阶段,原有研究主题得到进一步得到深化,新的研究主题应运而生[15]。其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根本的体现,是文化自信的凝练与升华。文化自信植根于中华民族肥沃的文化土壤,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综合国力的物质支撑,文化自觉的心理基础[16]。
   第二阶段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中国民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结合文献特征发现,该阶段文化自信研究的CSSCI期刊论文数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原因在于国家大政方针的大力支持拓展了文化自信研究的外延,深化了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和价值研究意义,并尝试将文化自信融进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建设中。此外,学者们还通过国家层面的自信研究,重新考量了文化自信的具体内涵。尽管从不同维度考察文化自信, 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看法,但对核心内容的理解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文化自信应包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革命文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关涉历史、现实、未来三个向度”。[17]
   3.近期研究前沿
   近期研究前沿突现的时间为2017年至2020年,该阶段文化自信相关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最近几年的文化自信研究大致可分成了三个方向。首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仍然是文化自信研究的热点,很多研究在讨论如传统文化的追根溯源、现代改良、困境等问题。同时,学校教育与社会治理仍然是文化自信研究的最佳实践,包括文化自信培育研究,价值认同与精神文化建设研究等。还值得关注的是,诸多学者认识到文化自信研究的重点不仅仅是文化内容,更包含了价值理念与意识形态的建构,开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包括其科学内涵、时代价值、理论逻辑、实践指向等。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重新组合,提出了“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2017年之后,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也紧紧围绕新时代这个大背景与“四个自信”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进行了讨论研究。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其“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8]这一时期的文化自信研究不仅仅讨论传统文化精神的发扬与创新,而更加正视现实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需要将当代的文化自信问题放置在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新文化运动以来100余年、鸦片战争以来180年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脉络中去理解[19]。
   五、讨论与反思
   本研究通过文化自信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形成知识图谱,直观形象地对文化自信领域地热点话题以及研究前沿就行分析。总结发现:文化自信领域已经公开发表较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尤其是2015年之后,数量剧增。但是,领域内的核心作者群以及研究机构的分散都较为零散,作者间与机构间的合作行为较少。大部分作者只是发表了1-2篇文章,没有对该领域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地持续研究。研究成果发表机构集中在思政类研究部门,导致领域内文献学科属性较为单一,理论探讨性文章较多,缺少实证性研究。对文化自信关键主题的研究有延续性,近几年的研究主题呈多样化趋势。研究前沿与政策紧密结合,虽然在前沿推进的过程中也正在逐步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但领域内研究走向受政策影响较大,自主性较弱。
   结合本文的结论以及国内文化自信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反思:    首先,文化自信研究可树立多学科视角,加强跨机构、跨领域的合作研究。文化自信领域绝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学科才能有所作为,其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共同参与。比如,在人类学与艺术学方面,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解读与传承,新闻传播学方面则更关注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研究,心理学与社会学方面要关注文化自信对个人及对社会的影响等。而研究机构与学者间也要加强合作,并补足实证性研究较弱的短板,将文化做实,打破理论与实践的隔绝状态。
   其次,文化自信研究要有计划地进行,多做深入的持续性研究,将研究主题做扎实。文化自信有其生成逻辑,其以国人普遍的文化自卑为起点,经过理性的文化反思,实现了文化自觉的发展,从而在高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20]。因此,对文化自信的研究要遵循其内在生成逻辑,持续性的深入研究是将研究主题逐步做扎实的基础,研究成果的指导意义才能更加深远。只为响应政策而做的横断式研究对该领域的长效健康发展不利。
   最后,及时做好研究成果的整理归纳,增强文化自信研究主题研究的自我把控。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文化自信研究的前沿一直与国家政策联系密切,导致虽然研究成果的数量较多,但分散性太大,最终影响力大打折扣。对文化自信的研究,需要研究者自身掌控好研究风向标,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自主设定领域研究的走向与趋势,最终得出的研究成果也将更集中,对现实的指导效果会更好。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要达到文化自信的愿景,需要国家层面的引导与支持,也需要机构与学者层面的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实践。认真分析文化自信研究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对文化自信的重大课题进行系统建构,科学设计文化自信的目标与效果、路径与策略,这能够激发文化自信研究自生内在生命力,助推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复兴。
  [参考文献]
   [1]李杰,陈超美.citespace: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2]张军生.国内文化自信研究的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6,(8).
   [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4]薛秀军,代清霞.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J].东南学术,2016,(9).
   [5]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
   [6]李元旭.中华文化立场论的多维度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2020,(6).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8]孫燕青.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视野下的传统文化定位[J].哲学动态,2012,(8).
   [9]高永亮.“第三极文化”的命题、内涵及目标[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
   [10]吴九占.提高党的文化执政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自觉与自信[J].湖北社会科学,2013,(4).
   [11]李杰,陈超美.citespace: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12]李欢,汪甜甜.国际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基于SSCI和SCI期刊文献的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8,(5).
   [13]张军生.国内文化自信研究的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6,(8).
   [14]朱宗友.近年来学界关于文化自信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8).
   [15]张军生.国内文化自信研究的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6,(8).
   [16]石文卓.文化自信:基本内涵、依据来源与提升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7,(5).
   [17]邵芳强,魏晓文.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
   [18]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9]张建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及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19,(4).
   [20]陈永胜,曹雅琴.试论文化自信的内容谱系、生成逻辑与建构方略[J].科学社会主义,2018,(5).
  [责任编辑:熊文瑾]
其他文献
从企业机关办公室,到农村田间地头。一转眼,中船九江公司消防事业部黄必成同志担任驻村干部已满3年。三年前,40岁的黄必成受组织委派,接过前两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担任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的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从那时起,他默默在心中立下志愿:“一定要把心中的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在1998年,九江船校毕业那年,黄必成很想回到自己家乡发展休闲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业,但被父亲阻止了,“一个读工科
期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于5月15日-8月31日在中国干部网络学院浦东分院举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网上专题班”。  专题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宏观政策層面细致解读,也有收官之年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的深入阐述。政策性、实践性、权威性很强,有助于扶贫
期刊
[提 要]非国有博物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相比较而言,江西省内的非国有博物馆与国内发达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社会公众和文博专业学生两部分人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包括文博专业学生在内的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江西省内非国有博物馆的熟悉度均较低,停留在“听过”的阶段,较少前往参观。只是由于专业的原因,文博专业学生的熟悉程度稍高,但均出现混淆国有与非国有博物馆的现象;被调查者参观博物
期刊
[提 要]基于服装产业的人才需求和江西服装学院实际情况,分析现有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发现现有模式存在合作动力不足、学校适应企业需求能力较弱以及开发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现状,提出增加校企双方的协同性、建立双方共赢的共同目标、健全配套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保障等持续改进等措施,以适应新常态下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产业需求;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服装设计   [作者简介]刘 琼
期刊
范家村,坐落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西北部的锦江镇,全村617户、2530人,耕地2325亩,林地450亩,信江河穿流而过,206国道沿村而行,是余江区第二大自然村。但就是这样一座农田水利与交通区位条件俱佳的村子,曾是鹰潭市体量最大的省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74人,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村庄环境脏乱,“两委”班子涣散,村集体经济为零。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省纪委、省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团
期刊
各地持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挂牌督战有序推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已超过去年,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基本复工复产,消费扶贫行动开局良好,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基本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氛围浓厚。截至5月31日的具体情况是:  一、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25个省份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750.7万人,占
期刊
告别大山,拥抱新生活!井冈儿女用1500个日日夜夜交出了一份易地扶贫搬迁的“出色答卷”。  绿荫遍地、环境整洁,中小学校、商贸市场、社区中心、敬老食堂等“民生福利”一应俱全,行走其间,居民们的脸上洋溢着温暖舒心的笑容。  这里就是吉安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遂川县梦想安居家园社区。19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告别深山,在此安下心、扎下根,自籌不到1万元就入住宽敞明亮的新房,生产生活实现了“一步跨百
期刊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如是说。  什么是小康?从汉代《礼记·礼运》以来,丰衣足食的“小康”就是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描绘,是中国老百姓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这个“决战决胜”年份增添了许多压力。中国是否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又将如何继续发力民生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
期刊
[提 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深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与服务是农业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城乡融合发展则是夯实这一基础的保障。清茶小镇的案例表明,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在主体分利秩序、城乡要素流动、文化价值实现等方面仍显不足。要以城乡融合发展思维构建农业特色小镇的治理体系:以城乡融合发展思维,形成更为健全的城乡要素流动机制;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重构小
期刊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必须如期实现。  今年还有200多天,贫困人口还有551万。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节奏、大决战状态,立足已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释放出坚决夺取全面胜利的鲜明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