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2007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3例(年龄≥70岁)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方式分为前路组(22例)与后路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临床症状主观改善及术后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2.7±0.5)h明显长于后路组(1.9±0.3)h(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90.0±50.4)ml少于后路组(160.7±40.5) ml(P<0.05)。前路组住院时间(10.3±2.5)d少于后路组(15.7±3.6)d(P<0.05)。前路组分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后路组〔(14.7±0.8)、(13.8±1.2)分,(P<0.05)〕,但末次随访JOA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路组:(14.8±1.2)分,后路组:(14.7±1.8)分,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前路手术组的NDI评分均比后路组低。41例影像学随访患者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有16例前路未达到骨性融合,在术后1年随访时均达到骨性融合标准,前路组中有4例出现钛网下沉(<3 mm)。
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颈部功能评估方面前者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排除前路融合手术禁忌的前提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不失为治疗高龄多节段颈椎病的一种良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