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年龄80岁及以上患者餐后血压下降与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分布的关系。
方法选取年龄80岁及以上餐后低血压(PPH)患者25例(PPH组)和非餐后低血压者27例(对照组)。监测两组空腹和餐后2 h血压、SMA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PPH组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和糖耐量降低)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92.0%(23例)比40.7%(11例),P<0.05〕。两组餐后各时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空腹下降,PPH组餐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最大降幅较对照组增加〔分别为(31.3±14.8) mmHg(1 mmHg=0.133 kPa)比(6.9±16.5)mmHg,(13.1±6.6)mmHg比(9.0±3.9)mmHg,P<0.05〕。PPH组和对照组餐后各时段的SMA血流量均较空腹增加,但PPH组餐后SMA血流量的最大增幅较对照组升高〔(550.5±149.5)ml/min比(312.8±241.4)ml/min,P<0.05〕。餐后收缩压最大下降幅度与餐后SMA血流量最大增加幅度呈正相关(r=0.352,P=0.025)。
结论餐后血压的下降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的增加有关,餐后内脏血流灌注异常增多是餐后低血压形成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