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中学和在学中“读”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课文这种书面语言,必须通过朗读这种声音媒介,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增加活力,跳跃着生命,使学生全面、立体化地感受。“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认真去实施,去贯彻。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对于一个教语文的新教师来讲,我在语文教学中磕磕碰碰,不断寻找语文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有点小发现提出来,希望把这点感受与各位同仁共勉。
  现在我们全市小学中高年级采用的是人教版的修订教材和课标实验教材,有不少课文,文质兼美,如:《钓鱼的启示》,作者还深入地表达了一个做人的哲理;《海上日出》一文创造了深邃悠远的意境,抒发了心灵的感动;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充分反映出了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们为抵抗侵略者英勇牺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但对于小学生来讲,真正领略文章的美,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读就尤为重要。对这些文章,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
  我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北关教委的领导来听了我的课,评课时,详细地就这一课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我的所思 所为进行了点评,其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我和所有新教师一样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读”。《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写得十分精彩,尤其是五位壮士奋勇杀敌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更能突出本文的主题,学生只有不断的反复去读,才能体会当时的场面,才能体会五位英雄的英勇,才能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现在,有很多新教师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课堂上,不等学生读完课文,就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准备好一个个问题,照问题答案设计板书,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发问。学生答对了,教师就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答不对,教师就再让别的同学回答,直到答对为止。问题答完了,黑板上就会呈现一个全文的分析提纲,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赏心悦目。教师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相要的答案,而学生的任务就是说出教师希望他说出的答案。课后,学生找重点内容的答案一背,这就算完成了一篇课文的学习。说实话,在我刚接触语文教学时,有很长时间一直在遵循这一模式。
  这样的教学结果会怎样呢?是使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吗?是使学生读懂了文章吗?都不是,课后检查的结果是有不少同学甚至连这篇文章读都读不顺,又何谈真正的理解呢?
  在前几天,我去胶州市实验小学听课,听的是五年级的《少年闰土》和六年級的《凡卡》这两节观摩课,这两节课都是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读”贯穿始终,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将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读深入、读出美感、读出感情。学生就在不断地“读”中慢慢理解课文,逐步深入课文,最终掌握课文。
  读分很多种,教师要加以合理引导,就默读来讲,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有边读边想象的默读,又深入理解词句篇章的默读;朗读呢,又为了了解主要内容的感知性的朗读,又在老师用语言或画面创设的情境中的体验性的朗读,也有分角色的体验性的朗读……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段特点,引导朗读或默读,并在读中体验。
  朗读是语感培养过程中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有人也说过:“语言不等于言语”,“言语比语言的材料(词汇、语法)丰富得多”。因此对课文这种书面语言,必须通过朗读这种声音媒介,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增加活力,跳跃着生命,使学生全面、立体化地感受。吕淑湘先生也说过:“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教学”。就是'破脚'的、'耳聋'的不及格的语文教学。
  如《刻舟求剑》的教学,主要是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词句的意思,如第三自然段的“有人催他”说的话,第四自然段“那个人不慌不忙‘说的话,要学生反复地朗读,还要读出语气,在读中体会“催”和“不慌不忙”的意思。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再如《圆明园的毁灭》,《再见了,亲人》等课文,情感性浓郁,学生更应该多在朗读中感悟。
  总之,“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认真去实施,去贯彻。
  收稿日期:2008-03-01
其他文献
【摘要】 教师的赞美似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似一座桥,能跨越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似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赞美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调味剂。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关键词】 教师;学生;赞美;教育;案例    1 案例的背景简介  2004年9月我担任二(3)班的班主任,我常有这样一种感觉,班级中总
期刊
【摘要】 人的素质是指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适应各种社会活动的综合能力,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人的思想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的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人的生活素质。  【关键词】 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基础教育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个根本
期刊
【摘要】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景教学是我们课堂中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在景中去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好的情景教学能促使学生产生更强求知欲望和更多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思想品德;情景教学;创新能力    在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犹如一缕清风,向我们迎面吹来。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看,情景教学它一改往昔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
期刊
【摘要】 語文课改之目的,就是要让教学活动不再成为教师完成知识传授而不需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角戏,而是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一个平凡的老师,只有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才能展开富有诗意的课堂图景。可见新课程的理想课堂并非高不可及。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改;意义    古人道:学为中,弃为下,悟为上。── “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孟子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期刊
【摘要】 阅读教学承载着知识、思想、情感等多项教学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学法指导不可能是机械的,独立地灌输,而应是自然地、长期地渗透。使学法指导以理解为基础,以训练为手段,以应用为归宿,就一定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学法观;原则;方法    纵观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中考试卷,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都是选自课外的美文、时文。而且分值占整个卷面的近三
期刊
【摘要】 《诗经·大雅·生民》是反映周人始祖后稷的诞生、生存成长和当时母系社会状况的一首史诗。本诗在叙述中处处充满了神话色彩,奇丽的神话又用写实的手法加以展现。因此,本诗既是史诗又是神话,《生民》中写实和神话色彩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石,后世诗人在此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今天包罗万象的文艺理论。  【关键词】 诗歌;《生民》;技法;史诗;神话    一般认为《诗经》是现实主义写法的发源点,
期刊
【摘要】 生活是写作最丰富的矿藏,阅读是语文永恒的最大的作业。生活是每个学生都在经历着,要让学生有感受,才能爱写作,才会写作文。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和学生感兴趣的,没有一样做不好的,作文也能成为一件很容易做的事。  【关键词】 作文教学;生活;感受;情境;阅读;修改    现在的高考作文与中考作文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学生的胡编乱造,不是作文不能虚构,而是写的都是假的生活,那是学生的通病,没有东西可以写;还
期刊
【摘要】 对学生的作文,要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以激励性的语言来评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初期的习作难免稚嫩,难以尽如人意,只要是真实的,确实是出于自已的情感流露,就要加以鼓励,让学生能培养起写作的自信心,这样才不会一味地去翻看作文书,才会自信地“我手写我心”。能感动自已的文章才能感动别人,而要能感动人,就必须融入真情实感。  【关键词】 学生作文;现状;根源;返璞归真   
期刊
【摘要】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就像一面反映社会的镜子,映照出各个社会的差异。习语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它是语言中某些部分经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各个历史时期给英語习语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英语文化的演变。  【关键词】 习语;方言;语源学;影响    If you look up the
期刊
【摘要】 只有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活跃的心理活动的时候,才是最佳的求知状态。游戏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做课堂主人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注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游戏法教学    素质教育已喊了多年了,但不少语文教师仍不辞辛苦,课堂上重三倒四地讲,唯恐学生听得不清,记得不深。然而,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