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年的创业路,王建军在每一次选择中收获了更多。
人物档案
王建军,河北固安人,高级工程师。第四届廊坊市政协常委、第五届廊坊市人大常委、十一届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省乒乓球协会副会长、廊坊市工商联副会长、廊坊宏泰集团董事长、廊坊市盛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房地产开发、工业地产开发、高新技术园区开发与运营、湿地公园保护、殡葬服务、酒店经营管理……王建军试水多个行业而且干得还都不错。教育局公务员、团委副书记、记者、企业家,王建军的每一次转身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本土“海归派”
1993年春天,千里之外的海南可谓投资者的试验田,企业家的加工厂。背上行囊、带着多年积攒的2万块钱,王建军只身下海闯海南。
海南从商的经历不是很长,但王建军却完成了人生前30年经验和魄力的重新积累,让自己向企业家的目标更加迈近。
当时的海南正处于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热潮,王建军敏锐地感觉到国内不久就会迎来全国性的大规模土地开发建设热潮。“这符合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发展,也符合人们对于生活标准追求的愿望。”
然而,初到海南的王建军面对的是生存问题,怀揣创业梦想的他始终没有方向。带来的2万块钱也在打工与当老板的思想徘徊中耗费殆尽。最终,王建军坚定了进军房地产业的信心。他开始学习建筑知识,同时还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那时,很多建筑工人都会因为一个白白净净戴着眼镜的小伙子加入他们的群体而感到好奇。
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般人少有的勤奋,王建军掌握了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的奥秘,弄懂弄通了小区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等业务。在工人们的好奇中,王建军却一步步走上了企业高管的职位。
每次,王建军给家里打电话都承诺抽时间回去看看,但是,老父亲一直说“忙就不用回来”,这反而让王建军对家乡的思念日益浓厚起来。“在外闯荡两年多,心里时刻想念着家乡。学了很多东西,也挣了点钱,但这些东西有没有用,不仅表现在自己身上,还可以反映在家乡的变化上。钱存着不用,也没什么用,不如用来做点实事,而为家乡做实事就是最大的事。”就这样,王建军成为较早的一批“海归派”。
1995年,王建军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北归,真正走上自主经商、自我发展的民营企业家的创业之路,从商人变成一名真正的企业家。
“瞎折腾”的名声
留着平头的王建军,出生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受纯朴的乡风、清苦的生活和豪爽的性格熏陶,王建军给人一种稳重而不失幽默,精明而不失诚实、干练而不失洒脱的深刻印象。
正因为从小吃过苦,王建军炼就了一副硬朗的身板,同时也锤炼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性格。岁月的洗礼让他懂得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才能找到人生价值的坐标和归宿,带着“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人生信条,他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了人生的三次转折后,终于在家乡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1984年,王建军从一名教育局的年轻干部奋斗成长为团市委副书记,年轻有为,仕途可谓平步青云。虽然在朋友眼中,王建军是“一路坐着直升飞机上来”的,但在大家关注和敬佩之时,他毅然选择到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打拼。
从1985年算起,王建军在《河北工人报》当记者、作站长一干就是8年,进车间、下厂矿,跟工人兄弟促膝而谈。王建军广泛采集素材,精心撰写稿件,成为活跃在一线的积极分子和工人的朋友。当然,他的采访对象中不乏成功的企业家。
“做记者很光荣,但跟企业家打交道越多,就越感觉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不断刷新,一个新的舞台正向自己招手。”1993年,王建军再次打破“铁饭碗”。这个举动让人感到一头雾水:在起落间谁也无法猜到王建军的想法,不知道这家伙想干什么。王建军获得了一个“瞎折腾”的名声。“不知不觉的积累中,知识面宽了,头脑灵活了,胆识增长了,企业家们的位置我能不能坐?”
王建军把思考变成一种行动。怀着这样的理想和抱负,借着邓小平同志“南巡”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春风,他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来到了寄托自己梦想的海南。王建军也完成了从工人到高管的转变。
1995年3月,32岁的王建军创办了廊坊市城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当时,廊坊市区原有住宅以平房为主,且新建住宅楼外形单调,均为“火柴盒式”建筑。在本地几家房地产公司“抛砖引玉”式的开发后,廊坊房地产业蠢蠢欲动,市场化和商品化成为大势所趋。
“预热”后的房地产市场终于沸腾起来。廊坊最早的一批房地产公司已经完成了第一次跑马圈地,王建军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打拼、立足?这是十分艰辛的挑战。“挑战的引申含义是机遇。”虽然廊坊还是“半农半城”,但王建军清醒地看到了廊坊处于京津腹地的区域优势,坚信廊坊房地产的美好前景一定会实现。
回到家乡的王建军相继开发建设了全省首家采用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结构的住宅小区——宏泰花园小区,廊坊市第一个低容积率、低密度的高档园林社区——蓝水湾小区,首创全市唯一市级公墓——万桐墓园,收购廊坊市最早的四星级度假酒店——北京外企联谊中心……一个个大手笔彰显了王建军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蕴含了前瞻性的思维,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最大的财富是希望
如果说前十年的“瞎折腾”还比较保守的话,那么投身龙河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就是一种理性化的“战略转型”。继房地产开发、工业地产开发、殡葬服务、酒店经营管理、湿地公园保护等产业后,王建军将目光投向了高新技术园区开发与运营。
2005年8月5日,王建军与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了《廊坊龙河工业园区框架性合作协议》。王建军说,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的产物,在开发建设上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赋予了产业区更多创造力和创新力,同时这也为拓展新的领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本地民营企业家,王建军经常讲,在专心做企业的同时,心里也始终揣着“造福乡梓,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投资园区开发建设,为的是在龙河这片热土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他出资成立的廊坊市盛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龙河高新区“政企合作”运作模式的市场化主体,身为董事长的王建军几年来通过企业化运作,在龙河高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可谓倾注心血最多、投入资金最大、寄予希望最重。去年,他毅然让出龙河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的职务给高端专业人才,希望通过全面专业化管理激活高新区机制体制创新潜能。
“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家,最大的财富就是希望,耕耘希望、创造财富是我们做企业的源动力。”这是王建军在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廊坊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
王建军还把这种希望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壮大发展,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企业家,王建军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捐赠资金达400多万元。
对于家乡,王建军付出了更多的情感。“如果总是满足于现状,当初就不会去耕种,也不会有收获。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在廊坊本地扎根、成长起来的民企,这种情感更是难以言表。就像树木,假如你不让它长叶、开花、结果,它就会枯死。我对廊坊、对龙河的这种爱也一样,假如你不让我爱,我就会呛死在自己的血液里。”
人物档案
王建军,河北固安人,高级工程师。第四届廊坊市政协常委、第五届廊坊市人大常委、十一届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省乒乓球协会副会长、廊坊市工商联副会长、廊坊宏泰集团董事长、廊坊市盛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房地产开发、工业地产开发、高新技术园区开发与运营、湿地公园保护、殡葬服务、酒店经营管理……王建军试水多个行业而且干得还都不错。教育局公务员、团委副书记、记者、企业家,王建军的每一次转身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本土“海归派”
1993年春天,千里之外的海南可谓投资者的试验田,企业家的加工厂。背上行囊、带着多年积攒的2万块钱,王建军只身下海闯海南。
海南从商的经历不是很长,但王建军却完成了人生前30年经验和魄力的重新积累,让自己向企业家的目标更加迈近。
当时的海南正处于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热潮,王建军敏锐地感觉到国内不久就会迎来全国性的大规模土地开发建设热潮。“这符合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发展,也符合人们对于生活标准追求的愿望。”
然而,初到海南的王建军面对的是生存问题,怀揣创业梦想的他始终没有方向。带来的2万块钱也在打工与当老板的思想徘徊中耗费殆尽。最终,王建军坚定了进军房地产业的信心。他开始学习建筑知识,同时还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那时,很多建筑工人都会因为一个白白净净戴着眼镜的小伙子加入他们的群体而感到好奇。
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般人少有的勤奋,王建军掌握了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的奥秘,弄懂弄通了小区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等业务。在工人们的好奇中,王建军却一步步走上了企业高管的职位。
每次,王建军给家里打电话都承诺抽时间回去看看,但是,老父亲一直说“忙就不用回来”,这反而让王建军对家乡的思念日益浓厚起来。“在外闯荡两年多,心里时刻想念着家乡。学了很多东西,也挣了点钱,但这些东西有没有用,不仅表现在自己身上,还可以反映在家乡的变化上。钱存着不用,也没什么用,不如用来做点实事,而为家乡做实事就是最大的事。”就这样,王建军成为较早的一批“海归派”。
1995年,王建军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北归,真正走上自主经商、自我发展的民营企业家的创业之路,从商人变成一名真正的企业家。
“瞎折腾”的名声
留着平头的王建军,出生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受纯朴的乡风、清苦的生活和豪爽的性格熏陶,王建军给人一种稳重而不失幽默,精明而不失诚实、干练而不失洒脱的深刻印象。
正因为从小吃过苦,王建军炼就了一副硬朗的身板,同时也锤炼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性格。岁月的洗礼让他懂得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才能找到人生价值的坐标和归宿,带着“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人生信条,他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了人生的三次转折后,终于在家乡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1984年,王建军从一名教育局的年轻干部奋斗成长为团市委副书记,年轻有为,仕途可谓平步青云。虽然在朋友眼中,王建军是“一路坐着直升飞机上来”的,但在大家关注和敬佩之时,他毅然选择到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打拼。
从1985年算起,王建军在《河北工人报》当记者、作站长一干就是8年,进车间、下厂矿,跟工人兄弟促膝而谈。王建军广泛采集素材,精心撰写稿件,成为活跃在一线的积极分子和工人的朋友。当然,他的采访对象中不乏成功的企业家。
“做记者很光荣,但跟企业家打交道越多,就越感觉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不断刷新,一个新的舞台正向自己招手。”1993年,王建军再次打破“铁饭碗”。这个举动让人感到一头雾水:在起落间谁也无法猜到王建军的想法,不知道这家伙想干什么。王建军获得了一个“瞎折腾”的名声。“不知不觉的积累中,知识面宽了,头脑灵活了,胆识增长了,企业家们的位置我能不能坐?”
王建军把思考变成一种行动。怀着这样的理想和抱负,借着邓小平同志“南巡”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春风,他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来到了寄托自己梦想的海南。王建军也完成了从工人到高管的转变。
1995年3月,32岁的王建军创办了廊坊市城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当时,廊坊市区原有住宅以平房为主,且新建住宅楼外形单调,均为“火柴盒式”建筑。在本地几家房地产公司“抛砖引玉”式的开发后,廊坊房地产业蠢蠢欲动,市场化和商品化成为大势所趋。
“预热”后的房地产市场终于沸腾起来。廊坊最早的一批房地产公司已经完成了第一次跑马圈地,王建军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打拼、立足?这是十分艰辛的挑战。“挑战的引申含义是机遇。”虽然廊坊还是“半农半城”,但王建军清醒地看到了廊坊处于京津腹地的区域优势,坚信廊坊房地产的美好前景一定会实现。
回到家乡的王建军相继开发建设了全省首家采用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结构的住宅小区——宏泰花园小区,廊坊市第一个低容积率、低密度的高档园林社区——蓝水湾小区,首创全市唯一市级公墓——万桐墓园,收购廊坊市最早的四星级度假酒店——北京外企联谊中心……一个个大手笔彰显了王建军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蕴含了前瞻性的思维,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最大的财富是希望
如果说前十年的“瞎折腾”还比较保守的话,那么投身龙河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就是一种理性化的“战略转型”。继房地产开发、工业地产开发、殡葬服务、酒店经营管理、湿地公园保护等产业后,王建军将目光投向了高新技术园区开发与运营。
2005年8月5日,王建军与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了《廊坊龙河工业园区框架性合作协议》。王建军说,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的产物,在开发建设上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赋予了产业区更多创造力和创新力,同时这也为拓展新的领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本地民营企业家,王建军经常讲,在专心做企业的同时,心里也始终揣着“造福乡梓,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投资园区开发建设,为的是在龙河这片热土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他出资成立的廊坊市盛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龙河高新区“政企合作”运作模式的市场化主体,身为董事长的王建军几年来通过企业化运作,在龙河高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可谓倾注心血最多、投入资金最大、寄予希望最重。去年,他毅然让出龙河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的职务给高端专业人才,希望通过全面专业化管理激活高新区机制体制创新潜能。
“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家,最大的财富就是希望,耕耘希望、创造财富是我们做企业的源动力。”这是王建军在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廊坊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
王建军还把这种希望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壮大发展,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企业家,王建军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捐赠资金达400多万元。
对于家乡,王建军付出了更多的情感。“如果总是满足于现状,当初就不会去耕种,也不会有收获。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在廊坊本地扎根、成长起来的民企,这种情感更是难以言表。就像树木,假如你不让它长叶、开花、结果,它就会枯死。我对廊坊、对龙河的这种爱也一样,假如你不让我爱,我就会呛死在自己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