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内容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影响,主要内容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解读,第一部分是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对我国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确立造成的影响,第二部分分析了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造成的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了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交集。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生产关系;自然科学
一、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学性质确立的影响
根据我国传统的理论知识可知,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种,其主要内容在于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将经济学看作是类似于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西方经济学家注重使用边际分析的方式针对不同的经济范畴实施定量分析。但是西方经济学针对经济学的定位认识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其在研究对象、方式和理论上研究的深入性对我国经济学的影响深远,很多中国的青年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没有经济学,虽然其认知存在很大片面性,但是很多国内的研究学者认为我国的经济理论缺少经济学针对性分析的具体框架和理论。
中国的经济学发展情况对比于西方国家还比较落后,针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可知,从80现代中期国内便有学者在经济期刊上发表经济学的文章,对经济学的研究方式和理论分析开始模仿西方经济学者,开始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推导数学公式,促进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标准化和精准化。
经济学最终也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围,其不能像自然学科一样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理论内容进行检验,原因在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在于人们的行为,但由于人们行为和喜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其效用不能通过数字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的方式或者其他形式针对商品价值变化对其的需求变化的影响形势来分析,但是其中需求量的测定可能不会出现具体的百分点。因此,西方经济学大师马歇尔指出,经济学中的规律主要体现了一种形势,根据经济活动的变化来看,不能证明其百分之百就是这样。
就全球经济的发展来看,人们针对经济学的数字化程度分析和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根据有关统计,早在1990年美国的经济杂志中已经有40%的论文主要分析了复杂的数学内容。由于数学的应用要求很严格,因此其需要更弱的假设和更强的证明,拓展其更加广泛的适用范围。基于以上要求,经济学需要注重更大的普遍性和准确性。但是数学和经济学的差异很大,数学原理也无法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經济学的发展需要基础假设的支撑,虽然很多假设需通过经验和逻辑验证。罗纳德·科斯一直十分反对数学应用在经济学中的泛滥现象,其认为数学存在的价值虽然能提升经济学的精密和优美,但是可能会造成经济学成为人们陌生的理论,实用性降低,导致经济分析沦为游戏。
二、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学研究范围的影响
我国经济学界针对经济学学科的范围研究和认识的已经不简单是传统经济学研究中的生产关系,学科研究的内容在不断的拓展,通常情况下,学术界认为经济学可以分成3个主要的组成,即经济理论分析、经济政策分析和经济应用分析,以上3个部分的特征和功能之间差异很大,但是仍然存在内在的关联。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包含纯理论的研究和现实经济研究,前者主要针对国内的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针对原先的经济命题和定理进行深入探讨,由此保证根据命题和定理研究出来的经济理论体系更加的系统和完善;后者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经济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针对相关的经济现象做出理论层面的分析和解释,由此开发建设出新型的理论。分析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可知,其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经济现象做出普遍且十分规律性的分析,在此过程中完成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分析方式的创新,经济政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社会经济秩序实施的,其特点在于利用当前的和经济理论和分析工具制定出具体的政策和方案,主要功能是为了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利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来完善社会经济的运行。经济应用领域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其特点是在经济理论的层面上针对经济分支学科实施规律分析和专业理论的研究。其主要功能在于为研究提供操作性强且 有利于策划的基本数据。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时候,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已经形成三大板块,经济学者也已经基本确定自己的 领域,可见 经济学研究的分类和区域划分和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发展相符,体现了我国经济学发展的现代化特征。
三、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交集
8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一直都处在各自的发展进程和线索上,二者之间的界限十分明确,但从80年代末开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之间开始出现融合的势头,该种现象主要体现研究学者研究内容的融合上,从事研究两个经济学的学者开始共同分析两种经济学体制,很多西方经济学研究人员开始分析中国经济学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也被用于分析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学的基本范围包含商品、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西方经济学基本范围包含需求、供给、效用和利润。两个体系在前提、方式和内容上的差异性很大,达到融合是不可能的,当前中国经济学开始在“资本主义部分”中增加成本收益、均衡价格和垄断竞争等内容,在“社会主义部分”中增加消费函数、市场均衡和乘数原理等内容,因此只要我国的经济学研究将生产关系的演变作为基础,不是将当前的经济行为作为起点,则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我国经济学理论是不可能融合的。因此二者的融合理论只是两个理论在部分范围和概念方式的交叉性,不是完全融合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朱富强.现代经济学的西方化与中国经济学人的边缘化——经济学队伍中地区结构失衡的文化因素探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03:28-37.
[2]刘新庚,肖继军.当代西方经济思想流派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03:65-68.
[3]岳清唐,周建波.民国时期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2014,09:121-125.
[4]黄莹,林金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借鉴——欧美、日本和中国的经验[J].江苏社会科学,2012,06:63-68.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生产关系;自然科学
一、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学性质确立的影响
根据我国传统的理论知识可知,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种,其主要内容在于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将经济学看作是类似于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西方经济学家注重使用边际分析的方式针对不同的经济范畴实施定量分析。但是西方经济学针对经济学的定位认识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其在研究对象、方式和理论上研究的深入性对我国经济学的影响深远,很多中国的青年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没有经济学,虽然其认知存在很大片面性,但是很多国内的研究学者认为我国的经济理论缺少经济学针对性分析的具体框架和理论。
中国的经济学发展情况对比于西方国家还比较落后,针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可知,从80现代中期国内便有学者在经济期刊上发表经济学的文章,对经济学的研究方式和理论分析开始模仿西方经济学者,开始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推导数学公式,促进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标准化和精准化。
经济学最终也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围,其不能像自然学科一样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理论内容进行检验,原因在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在于人们的行为,但由于人们行为和喜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其效用不能通过数字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的方式或者其他形式针对商品价值变化对其的需求变化的影响形势来分析,但是其中需求量的测定可能不会出现具体的百分点。因此,西方经济学大师马歇尔指出,经济学中的规律主要体现了一种形势,根据经济活动的变化来看,不能证明其百分之百就是这样。
就全球经济的发展来看,人们针对经济学的数字化程度分析和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根据有关统计,早在1990年美国的经济杂志中已经有40%的论文主要分析了复杂的数学内容。由于数学的应用要求很严格,因此其需要更弱的假设和更强的证明,拓展其更加广泛的适用范围。基于以上要求,经济学需要注重更大的普遍性和准确性。但是数学和经济学的差异很大,数学原理也无法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經济学的发展需要基础假设的支撑,虽然很多假设需通过经验和逻辑验证。罗纳德·科斯一直十分反对数学应用在经济学中的泛滥现象,其认为数学存在的价值虽然能提升经济学的精密和优美,但是可能会造成经济学成为人们陌生的理论,实用性降低,导致经济分析沦为游戏。
二、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学研究范围的影响
我国经济学界针对经济学学科的范围研究和认识的已经不简单是传统经济学研究中的生产关系,学科研究的内容在不断的拓展,通常情况下,学术界认为经济学可以分成3个主要的组成,即经济理论分析、经济政策分析和经济应用分析,以上3个部分的特征和功能之间差异很大,但是仍然存在内在的关联。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包含纯理论的研究和现实经济研究,前者主要针对国内的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针对原先的经济命题和定理进行深入探讨,由此保证根据命题和定理研究出来的经济理论体系更加的系统和完善;后者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经济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针对相关的经济现象做出理论层面的分析和解释,由此开发建设出新型的理论。分析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可知,其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经济现象做出普遍且十分规律性的分析,在此过程中完成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分析方式的创新,经济政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社会经济秩序实施的,其特点在于利用当前的和经济理论和分析工具制定出具体的政策和方案,主要功能是为了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利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来完善社会经济的运行。经济应用领域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其特点是在经济理论的层面上针对经济分支学科实施规律分析和专业理论的研究。其主要功能在于为研究提供操作性强且 有利于策划的基本数据。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时候,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已经形成三大板块,经济学者也已经基本确定自己的 领域,可见 经济学研究的分类和区域划分和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发展相符,体现了我国经济学发展的现代化特征。
三、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交集
8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一直都处在各自的发展进程和线索上,二者之间的界限十分明确,但从80年代末开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之间开始出现融合的势头,该种现象主要体现研究学者研究内容的融合上,从事研究两个经济学的学者开始共同分析两种经济学体制,很多西方经济学研究人员开始分析中国经济学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也被用于分析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学的基本范围包含商品、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西方经济学基本范围包含需求、供给、效用和利润。两个体系在前提、方式和内容上的差异性很大,达到融合是不可能的,当前中国经济学开始在“资本主义部分”中增加成本收益、均衡价格和垄断竞争等内容,在“社会主义部分”中增加消费函数、市场均衡和乘数原理等内容,因此只要我国的经济学研究将生产关系的演变作为基础,不是将当前的经济行为作为起点,则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我国经济学理论是不可能融合的。因此二者的融合理论只是两个理论在部分范围和概念方式的交叉性,不是完全融合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朱富强.现代经济学的西方化与中国经济学人的边缘化——经济学队伍中地区结构失衡的文化因素探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03:28-37.
[2]刘新庚,肖继军.当代西方经济思想流派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03:65-68.
[3]岳清唐,周建波.民国时期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2014,09:121-125.
[4]黄莹,林金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借鉴——欧美、日本和中国的经验[J].江苏社会科学,2012,06: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