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下,自由贸易协定(FTAs)对于每个国家来说也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都已签订或计划与其贸易伙伴签订。文章试图用建立一个三国模式的古诺模型来探讨二者关系——全球兴起的垂直专业化贸易是怎样影响各国与其贸易伙伴对于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决策。在研究方法上,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利益集团贸易政策制定中的贸易利得变化与其政府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 自由贸易协定 古诺模型 政治经济学分析 保护待售
中圖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0-016-02
一、引言
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第二次全球化高潮,以国际垂直专业化贸易为主要特征,使国际贸易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呈现出急剧的非线性化增长的态势。Yi认为这是由于垂直专业化生产中的中间产品进出口多次跨越国境而形成的多次贸易额计算。垂直专业化最初由Balassa提出,是指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割为不同的生产阶段,散布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并以跨国界的垂直贸易链相互链接。它区别于传统的“全能工厂”生产,是全球资源按比较优势的进一步深化,意味着国际分工由产品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与此相适应,建立在这种垂直专业化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自由贸易协定也成为国际经济中一种重要的趋势。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许多国家都已签订或计划与其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关注于在缔结双边或多边的FTAs时怎样选择(潜在)贸易伙伴国。本文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背景出发,应用相关理论模型分析签订FTAs各国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变动情况,以及政府间如何选择(潜在)贸易伙伴国签订FTAs,在此基础上提出结论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外学者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较突出的有Hummels、Rappoport和Yi对垂直专业化提出了代表性的定义。垂直专业化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最终产品在多个阶段连续生产;(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3)在生产过程中,至少某一生产阶段必须跨越国界。之后,Hummels、Ishii和Yi建立了VSs(vertical specialization share)指标,其含义为出口产品中所含的进口中间投入价值与总价值之比,以此来度量垂直专业化贸易的发展程度。他们用VSs利用投入产出表估算了10个OECD国家及爱尔兰、韩国的VSs指标。而Grossman和Helpman认为垂直专业化之所以会发生,就在于其背后快速增长的中间投入品、零部件和专业化生产服务的中间产品贸易。Deardorff、Jones和Kierzkowski等指出,垂直专业化仍然建立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有利于发挥各国在特定产品不同工序的比较优势,并充分实现各生产环节的规模经济,有利于生产成本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Jabbour和Mucchielli证实了垂直专业化可以成为技术扩散的途径,而这种技术扩散有利于技术接受过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国内近一两年来也出现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卢峰对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趋势及其决定因素的分析,平新乔分别对中国总出口和美国总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度量,胡昭玲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理论综述、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分析等。目前关于加入自由贸易协定时的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研究还不多。西方学者进行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而国内还没有出现。Krishna和Pravin建立了一个一般贸易商品的FTAs下的分析模型框架,而Baier和Bergstrand由实证研究得出了影响加入自由贸易协定的一些经济要素,包括物理距离、通道、国家大小以及资源禀赋。他们发现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的国家更倾向于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可通过专业化的生产分工发掘更深层次的比较优势,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Grossman和Helpman建立了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模型——保护待售(protection for sale),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认为,在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有组织的利益集团提供政治捐献,并通过游说(lobby)将其捐献水平与政府选择的贸易政策联系起来;而政府制定关税政策时,追求社会总福利与总捐献的加权和最大化。同时,在给定其他游说集团捐献水平的情况下,每个游说集团的捐献将达到最优,其动机受到预期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对于其他模型而言,他们从贸易政策的需求方(利益集团)和供给方(政府)分析了贸易政策的形成过程。
三、分析框架
本文在Krishna和Pravin提出的一般贸易商品模型基础上,把垂直专业化作为要素引入影响国家引入FTAs的模型中,即根据加工深度与所处产业链的频谱差别引入中间产品,建立一个三国简单模式的古诺模型与一个简单的线性需求模型。以此为基础,在Grossman和Helpman建立的保护待售政治经济学模型下,来考察垂直专业化下各国各类厂商(产业利益集团)的贸易利得的变化,以及对政府间建立双边或地区贸易安排的可能性的决策过程。
假定贸易商品的制造过程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生产阶段,根据加工深度的差别,其产出即是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两种。在模型中,世界被划分为3国:本国、潜在贸易伙伴和其他国家。商品包括制成品、中间产品和标准商品3种类型,并假定最终制成品的差别度在[0,1]上连续。每一国的总效用函数为二次准线性形式: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通过分析在双边寡头的市场结构中,各个利益集团(企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贸易的背景下实施FTAs的利得变化,探讨了垂直专业化背景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政治可行性。按照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观点,任何一项贸易政策的实施是利益集团的需求和政府的供给的均衡。这个机制中存在从贸易协定中获益的企业对于政府的游说,而其中所获净贸易利得更高的企业将会在游说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利益集团作为选举投票者、信息传播者和政治现金者,试图影响贸易政策制定的过程和结果,以增加成员的利益。而内生贸易政策(endogenous trade policy)理论也认为,贸易政策制定过程是内生的,源于利益集团与政策制定者(政府)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它区别于传统贸易理论——把政治过程视为“黑箱”(black box)——它强调了政治家的存在,他们对捐献和总福利进行评价,代表产业利益的利益集团对其贸易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
如果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某些产业利益集团获益便提供支持,而受损的利益集团反对,还有些利益集团贸易利得变化不确定。最后实现的均衡是,当且仅当总福利和所有产业利益集团(包括支持的和反对的)的福利加权和在自由贸易协定下高于现状时,政策制定者站在施加压力方的立场上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即只有潜在双方的当前贸易足以平衡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才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Kohler,Wilhelm.Aspects of Intemational Fragmentation, Economics Working Papers2002-08,Department of Economics, Johannes Kepler University Linz,Austria,2002
2.Balassa,Bela,Trade Liberalization among Industrial Countries,New York:McGraw Hill,1967
3.M.AYHAN KOSE and Kei-Mu Y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usiness Cycles:Is Vertical Specilization the Missing Link,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May 2001
4.mmels,David,Dana Rapoport and Kei2Mu Yi.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Nature of World Trade.Federal Reserve Bank ofNew York Economic Policy Review,1998,4(2): 79-99
5.rossman,GeneM.and Elhanan Helpman.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3):237-262
6.eardorff Alan,Fragmentation in Simple TradeModels mimeo,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8.
7.nes,Ronald W and Henryk Kierzkowski.Horizontal Aspects of Vertical Fragmentation,in Leonard K.Cheng and Henryk Kierzkowski,Global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East Asia.Boston, MA: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2001(a):33-51
8.盧峰.产品内分工:一个分析框架.No.C2004005,2004(5)
9.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垂直专门化、产业内贸易与中美贸易关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世界经济,2006(5)
10.盛洪.分工与交易:一个一般及其对中国非专业化问题的应用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启示.经济经纬,2006(5)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3)
(责编:吕尚)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 自由贸易协定 古诺模型 政治经济学分析 保护待售
中圖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0-016-02
一、引言
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第二次全球化高潮,以国际垂直专业化贸易为主要特征,使国际贸易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呈现出急剧的非线性化增长的态势。Yi认为这是由于垂直专业化生产中的中间产品进出口多次跨越国境而形成的多次贸易额计算。垂直专业化最初由Balassa提出,是指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割为不同的生产阶段,散布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并以跨国界的垂直贸易链相互链接。它区别于传统的“全能工厂”生产,是全球资源按比较优势的进一步深化,意味着国际分工由产品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与此相适应,建立在这种垂直专业化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自由贸易协定也成为国际经济中一种重要的趋势。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许多国家都已签订或计划与其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关注于在缔结双边或多边的FTAs时怎样选择(潜在)贸易伙伴国。本文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背景出发,应用相关理论模型分析签订FTAs各国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变动情况,以及政府间如何选择(潜在)贸易伙伴国签订FTAs,在此基础上提出结论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外学者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较突出的有Hummels、Rappoport和Yi对垂直专业化提出了代表性的定义。垂直专业化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最终产品在多个阶段连续生产;(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3)在生产过程中,至少某一生产阶段必须跨越国界。之后,Hummels、Ishii和Yi建立了VSs(vertical specialization share)指标,其含义为出口产品中所含的进口中间投入价值与总价值之比,以此来度量垂直专业化贸易的发展程度。他们用VSs利用投入产出表估算了10个OECD国家及爱尔兰、韩国的VSs指标。而Grossman和Helpman认为垂直专业化之所以会发生,就在于其背后快速增长的中间投入品、零部件和专业化生产服务的中间产品贸易。Deardorff、Jones和Kierzkowski等指出,垂直专业化仍然建立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有利于发挥各国在特定产品不同工序的比较优势,并充分实现各生产环节的规模经济,有利于生产成本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Jabbour和Mucchielli证实了垂直专业化可以成为技术扩散的途径,而这种技术扩散有利于技术接受过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国内近一两年来也出现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卢峰对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趋势及其决定因素的分析,平新乔分别对中国总出口和美国总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度量,胡昭玲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理论综述、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分析等。目前关于加入自由贸易协定时的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研究还不多。西方学者进行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而国内还没有出现。Krishna和Pravin建立了一个一般贸易商品的FTAs下的分析模型框架,而Baier和Bergstrand由实证研究得出了影响加入自由贸易协定的一些经济要素,包括物理距离、通道、国家大小以及资源禀赋。他们发现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的国家更倾向于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可通过专业化的生产分工发掘更深层次的比较优势,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Grossman和Helpman建立了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模型——保护待售(protection for sale),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认为,在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有组织的利益集团提供政治捐献,并通过游说(lobby)将其捐献水平与政府选择的贸易政策联系起来;而政府制定关税政策时,追求社会总福利与总捐献的加权和最大化。同时,在给定其他游说集团捐献水平的情况下,每个游说集团的捐献将达到最优,其动机受到预期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对于其他模型而言,他们从贸易政策的需求方(利益集团)和供给方(政府)分析了贸易政策的形成过程。
三、分析框架
本文在Krishna和Pravin提出的一般贸易商品模型基础上,把垂直专业化作为要素引入影响国家引入FTAs的模型中,即根据加工深度与所处产业链的频谱差别引入中间产品,建立一个三国简单模式的古诺模型与一个简单的线性需求模型。以此为基础,在Grossman和Helpman建立的保护待售政治经济学模型下,来考察垂直专业化下各国各类厂商(产业利益集团)的贸易利得的变化,以及对政府间建立双边或地区贸易安排的可能性的决策过程。
假定贸易商品的制造过程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生产阶段,根据加工深度的差别,其产出即是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两种。在模型中,世界被划分为3国:本国、潜在贸易伙伴和其他国家。商品包括制成品、中间产品和标准商品3种类型,并假定最终制成品的差别度在[0,1]上连续。每一国的总效用函数为二次准线性形式: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通过分析在双边寡头的市场结构中,各个利益集团(企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贸易的背景下实施FTAs的利得变化,探讨了垂直专业化背景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政治可行性。按照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观点,任何一项贸易政策的实施是利益集团的需求和政府的供给的均衡。这个机制中存在从贸易协定中获益的企业对于政府的游说,而其中所获净贸易利得更高的企业将会在游说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利益集团作为选举投票者、信息传播者和政治现金者,试图影响贸易政策制定的过程和结果,以增加成员的利益。而内生贸易政策(endogenous trade policy)理论也认为,贸易政策制定过程是内生的,源于利益集团与政策制定者(政府)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它区别于传统贸易理论——把政治过程视为“黑箱”(black box)——它强调了政治家的存在,他们对捐献和总福利进行评价,代表产业利益的利益集团对其贸易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
如果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某些产业利益集团获益便提供支持,而受损的利益集团反对,还有些利益集团贸易利得变化不确定。最后实现的均衡是,当且仅当总福利和所有产业利益集团(包括支持的和反对的)的福利加权和在自由贸易协定下高于现状时,政策制定者站在施加压力方的立场上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即只有潜在双方的当前贸易足以平衡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才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Kohler,Wilhelm.Aspects of Intemational Fragmentation, Economics Working Papers2002-08,Department of Economics, Johannes Kepler University Linz,Austria,2002
2.Balassa,Bela,Trade Liberalization among Industrial Countries,New York:McGraw Hill,1967
3.M.AYHAN KOSE and Kei-Mu Y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usiness Cycles:Is Vertical Specilization the Missing Link,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May 2001
4.mmels,David,Dana Rapoport and Kei2Mu Yi.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Nature of World Trade.Federal Reserve Bank ofNew York Economic Policy Review,1998,4(2): 79-99
5.rossman,GeneM.and Elhanan Helpman.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3):237-262
6.eardorff Alan,Fragmentation in Simple TradeModels mimeo,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8.
7.nes,Ronald W and Henryk Kierzkowski.Horizontal Aspects of Vertical Fragmentation,in Leonard K.Cheng and Henryk Kierzkowski,Global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East Asia.Boston, MA: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2001(a):33-51
8.盧峰.产品内分工:一个分析框架.No.C2004005,2004(5)
9.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垂直专门化、产业内贸易与中美贸易关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世界经济,2006(5)
10.盛洪.分工与交易:一个一般及其对中国非专业化问题的应用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启示.经济经纬,2006(5)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3)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