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21世纪初,世界各国开始研究核心素养,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标志着我国从“素质教育”迈向“核心素养”新时代。本文依据真实教学案例,立足教材,放眼社会,探讨小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习作教学 策略建议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我们知道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它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全面发展?怎样把语文素养的理念落实到习作教学中?这些都值得我们探索。
一、抠教材,练习作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钻研教材,汲取营养。
(一)以阅读教学为抓手,落实核心素养
教材中的每一篇阅读课文都是经过反复筛选后的精品,同时它也是学生写好习作的范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悟作者表达方式的奥秘,在课内外阅读中验证、积累,并有意识地在习作中运用,习得写作方法。
《火烧云》这一课中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重点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由此我引导学生们总结在描述场景时,也可以使用这种写作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写作思维能力。很多同学在小练笔时介绍了刚刚开放的市民中心广场音乐喷泉,学生按照音乐喷泉开启前,灯光秀和关闭后的顺序介绍,同时抓住音乐喷泉声音、颜色与形状的变化凸显音乐喷泉的美。小练笔中学生们还能将本课刚拓展学习的并列式半紫半红、半青半蓝和比喻式柠檬黄、西瓜红、葡萄紫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巧妙运用其中。阅读教学的课后小练笔不仅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身边的美,更能按顺序有侧重地表达美,综合提升学生的审美、思维素养。
(二)巧借综合性学习,落实核心素养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必由之路。学生们通过查书籍、问家长、搜网络等方式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搜集之后根据小组确定的节日主题整理信息,这就锻炼了孩子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传统节日的确定、成员分工的布置、汇报方式的选择等都需要孩子们在小组内商量后确定,这就锻炼了每位同学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结合线上教学情况,我建议学生小组成果通过美篇展示,这拓宽了学生的写作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同时在节日背景图和相关主题歌曲的烘托下,活动成果展示得就更加有滋有味了。我们的小练笔也紧扣主题,如以嫦娥的口吻介绍中秋节,让孩子们换个角度认识节日。最后,孩子们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进行个人成果展示。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民风民俗的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相信在本次活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种在每位同学的心中,孩子们的核心素养也在活动中悄然落地生根!
二、放眼社会,做有责任有担当之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时代的好少年应该把视野从书本转向社会,关注生活,心存善行,关爱他人,做有家国情怀的好学生。
(一)关注社会,与祖国共呼吸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很多医务工作者却在危险中逆行,在一线与病毒作斗争。孩子们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中,他們能不能用笔把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时,我们每位同学又能做些什么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在班级群中发布了号召,请同学们书写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孩子们在写完之后,陆续将作文拍照上传至班级群。我时刻关注班级群中动态,对学生上传的作文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可不能小瞧了孩子们,他们妙语连珠,令人刮目相看。秦淞洋同学详细地告诉了大家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要点,这是他用心搜集资料的成果。侯俊浩同学引导大家关注大自然,劝告人类:不能再肆意破坏大自然。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要敬畏自然,做倡导文明的好学生。我们不仅要读手中的圣贤书,更要关注社会,关心生活。
(二)融入生活,寻找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有写作素材,我们得用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学习蔡伦造纸时学生们了解运用一系列动词介绍手工活动的方法。我请同学们观看剪纸的视频,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描述剪纸的过程,在评价环节着重关注学生能否做到步骤清楚、动词准确、语言连贯。当时正值“学雷锋活动月”,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为家人做一份炒鸡蛋,并试着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把炒鸡蛋的一系列动作串联起来写一写。此举不仅培养学生习作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也为引导孩子们传承雷锋叔叔尊老爱幼的品质,践行“雷锋”精神,做力所能及之事为家人分忧,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落实核心素养策略建议
(一)教师应树立核心素养的理念
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语文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广泛阅读教育类书籍,积极参加线上网络培训,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教师不但要树立核心素养的理念,更应该把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都应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习作课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能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解决现有的或创设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
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养成的。因此,基于问题解决的学科活动设计,是学科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真实环境中挖掘教学资源。在疫情时期网上教学期间,我结合学校通知发放《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读本》,请同学们设计写《通知》。在钉钉直播内大家通过讨论,明确要想领到书就得确定领书的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所以编写《通知》的过程就是知识发现的过程。在明确《通知》格式后,我将师生共同编写的《通知》发布到班级群。同学们在通知的时间地点很快领完了书籍,这就是应用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式教學。
(三)一课一得,落实教学
教学中准确把握每节课的课时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扎实进行语言训练,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从读中学写。切实落实单元习作在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做到一课一得。在学习《鹿角和鹿腿》中,学生通过学习带有神态、动作的提示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人物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阅读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法感受提示语表达的奥妙。接着我创设生活情境:哥哥误会“我”新买的练习本是他刚丢的。请同学们给人物对话添加神态和动作,表现他们当时的心情。在改完之后,我们再把前后两个练习拿出来比较,同学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修改后的对话中哥哥的愤怒和“我”的委屈。学生在创设的活动情境中轻松掌握习作要点。
(四)夯实基础,构建语言体系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思维的发展、审美的鉴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的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如果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注意课内知识的延伸,构建丰富的语言体系,那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学习拟声词后开辟一页“采蜜本”,专门积累拟声词,学习有新鲜感的句子后,在课外读物上看到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也要归类积累。分门别类地积累后还需要反复朗读,并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词语,仿写优美的句式,慢慢地这些语言材料就成了语言系统的一部分。长此以往,写作时也能意到笔随,水到渠成。
核心素养下的习作教学,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紧扣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拥有一双慧眼,独具一颗慧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解决现有的或创设的问题,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杨通知,田海洋.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特征与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5658.
[4]梁慧,胡建好.浅谈如何让核心素养在习作教学中落地生根[J].教育管理,2017(10):636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习作教学 策略建议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我们知道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它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全面发展?怎样把语文素养的理念落实到习作教学中?这些都值得我们探索。
一、抠教材,练习作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钻研教材,汲取营养。
(一)以阅读教学为抓手,落实核心素养
教材中的每一篇阅读课文都是经过反复筛选后的精品,同时它也是学生写好习作的范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悟作者表达方式的奥秘,在课内外阅读中验证、积累,并有意识地在习作中运用,习得写作方法。
《火烧云》这一课中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重点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由此我引导学生们总结在描述场景时,也可以使用这种写作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写作思维能力。很多同学在小练笔时介绍了刚刚开放的市民中心广场音乐喷泉,学生按照音乐喷泉开启前,灯光秀和关闭后的顺序介绍,同时抓住音乐喷泉声音、颜色与形状的变化凸显音乐喷泉的美。小练笔中学生们还能将本课刚拓展学习的并列式半紫半红、半青半蓝和比喻式柠檬黄、西瓜红、葡萄紫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巧妙运用其中。阅读教学的课后小练笔不仅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身边的美,更能按顺序有侧重地表达美,综合提升学生的审美、思维素养。
(二)巧借综合性学习,落实核心素养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必由之路。学生们通过查书籍、问家长、搜网络等方式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搜集之后根据小组确定的节日主题整理信息,这就锻炼了孩子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传统节日的确定、成员分工的布置、汇报方式的选择等都需要孩子们在小组内商量后确定,这就锻炼了每位同学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结合线上教学情况,我建议学生小组成果通过美篇展示,这拓宽了学生的写作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同时在节日背景图和相关主题歌曲的烘托下,活动成果展示得就更加有滋有味了。我们的小练笔也紧扣主题,如以嫦娥的口吻介绍中秋节,让孩子们换个角度认识节日。最后,孩子们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进行个人成果展示。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民风民俗的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相信在本次活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种在每位同学的心中,孩子们的核心素养也在活动中悄然落地生根!
二、放眼社会,做有责任有担当之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时代的好少年应该把视野从书本转向社会,关注生活,心存善行,关爱他人,做有家国情怀的好学生。
(一)关注社会,与祖国共呼吸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很多医务工作者却在危险中逆行,在一线与病毒作斗争。孩子们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中,他們能不能用笔把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时,我们每位同学又能做些什么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在班级群中发布了号召,请同学们书写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孩子们在写完之后,陆续将作文拍照上传至班级群。我时刻关注班级群中动态,对学生上传的作文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可不能小瞧了孩子们,他们妙语连珠,令人刮目相看。秦淞洋同学详细地告诉了大家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要点,这是他用心搜集资料的成果。侯俊浩同学引导大家关注大自然,劝告人类:不能再肆意破坏大自然。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要敬畏自然,做倡导文明的好学生。我们不仅要读手中的圣贤书,更要关注社会,关心生活。
(二)融入生活,寻找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有写作素材,我们得用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学习蔡伦造纸时学生们了解运用一系列动词介绍手工活动的方法。我请同学们观看剪纸的视频,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描述剪纸的过程,在评价环节着重关注学生能否做到步骤清楚、动词准确、语言连贯。当时正值“学雷锋活动月”,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为家人做一份炒鸡蛋,并试着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把炒鸡蛋的一系列动作串联起来写一写。此举不仅培养学生习作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也为引导孩子们传承雷锋叔叔尊老爱幼的品质,践行“雷锋”精神,做力所能及之事为家人分忧,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落实核心素养策略建议
(一)教师应树立核心素养的理念
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语文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广泛阅读教育类书籍,积极参加线上网络培训,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教师不但要树立核心素养的理念,更应该把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都应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习作课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能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解决现有的或创设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
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养成的。因此,基于问题解决的学科活动设计,是学科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真实环境中挖掘教学资源。在疫情时期网上教学期间,我结合学校通知发放《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读本》,请同学们设计写《通知》。在钉钉直播内大家通过讨论,明确要想领到书就得确定领书的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所以编写《通知》的过程就是知识发现的过程。在明确《通知》格式后,我将师生共同编写的《通知》发布到班级群。同学们在通知的时间地点很快领完了书籍,这就是应用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式教學。
(三)一课一得,落实教学
教学中准确把握每节课的课时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扎实进行语言训练,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从读中学写。切实落实单元习作在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做到一课一得。在学习《鹿角和鹿腿》中,学生通过学习带有神态、动作的提示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人物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阅读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法感受提示语表达的奥妙。接着我创设生活情境:哥哥误会“我”新买的练习本是他刚丢的。请同学们给人物对话添加神态和动作,表现他们当时的心情。在改完之后,我们再把前后两个练习拿出来比较,同学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修改后的对话中哥哥的愤怒和“我”的委屈。学生在创设的活动情境中轻松掌握习作要点。
(四)夯实基础,构建语言体系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思维的发展、审美的鉴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的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如果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注意课内知识的延伸,构建丰富的语言体系,那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学习拟声词后开辟一页“采蜜本”,专门积累拟声词,学习有新鲜感的句子后,在课外读物上看到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也要归类积累。分门别类地积累后还需要反复朗读,并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词语,仿写优美的句式,慢慢地这些语言材料就成了语言系统的一部分。长此以往,写作时也能意到笔随,水到渠成。
核心素养下的习作教学,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紧扣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拥有一双慧眼,独具一颗慧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解决现有的或创设的问题,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杨通知,田海洋.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特征与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5658.
[4]梁慧,胡建好.浅谈如何让核心素养在习作教学中落地生根[J].教育管理,2017(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