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世界新起点

来源 :电器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2010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动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说一下到底是什么使我产生了评测Hi-MD的想法。
  这一切,可以归咎于一位好友的举动,他在第一时间里买下了这部MZ-NH1。作为曾经的索尼Fans,他后来转变为一个“反”索尼的人,但是这一次他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MZ-NH1。至于原因,只有一句话:“这是索尼近年来唯一用心在做的一样东西。”
  于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成为了我向他借机子的唯一理由。
  
  多极世界中的Hi-MD
  
  在众多媒体关于Hi-MD的介绍中都有提到整个MD的历史,我不想在这里重复这样的话语。唯一想说的是,这是索尼坚持的结果。如果没有最初苦心经营的那6年,就不会有今天的Hi-MD。以目前的竞争态势来说,它远未到苦尽甘来的地步,毕竟随身听市场上并非只有当年那个比它还弱不禁风的DCC了。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个多极的世界了。
  到目前为止,国内上市的Hi-MD机一共有3款,包括MZ-NH1、MZ-NH900以及低端机型MZ-NH700。后者使用5号电池,机身厚度有所增加,不过售价相对便宜一些。
  
  自R909后最出色的设计
  
  拿来评测的MZ-NH1,官方公布定价为2699元。不过,当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在网上查到的最低价格差不多才2300元。虽然它比我们预期的售价要便宜不少,但在这个价位确实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随身听可供选择,比如使用小型硬盘的iPod……
  打开它的纸盒包装,可以见到主机、充电支座、电源线、MiniJack光纤线、口香糖锂电池、布套、安装光盘以及说明书等等。我很喜欢那个原配的灰色布套,质地柔和,将主机放在其中随身携带时的感觉似乎也格外安全些。
  在我看来,MZ-NH1的外形是自R909之后设计最为出色的。它的机身分为银色和金色两种,表面材料为坚固而又轻型的铝镁合金,整个外形非常大气。面板上的操作精简到了极点,就连LCD的显示屏都是那么小小一条,周围还以镜面来镶嵌。单凭这一点,个人认为就比另外的两款机型更值得购买。机身的边缘部分以弧形线条来过渡,居中的五维方向键和口香糖电池的安装位置都集中在机身最左侧,因此也是唯一以黑色来特别标注的地方,格外显眼。不过,在我个人的使用过程中,很少用到这一侧的按键,道理很简单,相比之下亚洲人应该更喜欢使用线控。
  
  强调易用性的线控
  


  我们来看看它如纺锤般的线控。索尼强调它所拥有的3行汉字字符显示功能,我则比较看重那些常用的功能按键。它们位于线控下方:播放/暂停、快进、快退和音量调整,因此每回我都把线控反向别在身上,以便于操作。可笑的是,直到我将机子还掉后才发现,原来只要将那个别扣反转180°就不用那么辛苦!
  线控上的“NAVI/MENU/ENTER转点钮”是个很实用的功能。按一下之后就进入到曲目的选择中,通过旋转转点钮即可选曲。若是多张专辑存放在一张MD上,它会先显示专辑的名称,然后在确认下进入到其中的子菜单中选取需要的某一首歌,找到那首歌之后直接按下即可。显示屏采用一种幽雅的淡蓝色背光,看上去很舒服。
  原配耳机为MDR-E838,该型号被广泛运用在索尼中高档的随身听中,目前的市场售价大约在100~150元。就其音质而言,整体的音域比较平衡,低频充足、高频也不似低端型号那样会存在毛刺感,动态反应也很快,只是声音上略嫌单薄一些。如果能巧妙运用随身听上的音调调整,可以适当改善听感,尤其是低频力度。个人认为,若是在声音上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这副耳机已经能满足基本需要。整个评测过程中我都使用这副耳机,并且将它的音调处理予以关闭。当然,在日常使用中,MZ-NH1的音调处理还是值得尝试的。
  
  “酷酷”的充电支座
  
  MZ-NH1有个外形相当酷的专用充电支座,这也是它不同于MZ-NH900和MZ-NH700的明显之处。使用时,将机身本体嵌入到支座上即可,电源线插到支座大头的那侧,然后机身本体上的CHG红色指示灯会常亮,液晶屏开始显示所需的充电时间。头1个小时里大约能完成80%的充电,一般情况下就可以使用了,完全充电则还需要2个小时。
  完全充电后电池的续航时间如表1:
  
  软件安装
  
  MZ-NH1提供了两个安装软件:MD Simple Buner和SonicStage Ver2.1。将安装光盘放入光驱后自动会有对话框弹出,然后根据中文提示进行安装。最快一次的安装我从确认安装协议到重新启动才耗费4分多钟。以我PIII/667MHz、256M内存、XP操作系统的电脑来说,还是比较快的。
  MD信号的读写方式比较特殊:因为激光束要先将碟片上的某一点加热到居里点,然后用磁头来进行磁化记录数据,这样的过程需要有非常精密的配合,因此可以想象它的机械结构会很复杂,这也注定了它的复制速度非常之慢,无法与光驱相媲美。我也总算搞懂,它为什么会选用USB 1.1的规格,因为即便传输速度再快,它也用不上。不过就数据的安全性来说,Hi-MD还是有保障的,它毕竟不同于同为磁记录的软磁盘,其反复写入次数可以达到惊人的1000万次。
  


  MZ-NH1的底部用来连接充电支座的接口同时还用于电脑连接。专用的线缆插入后会有卡口将它夹住,松开时需要留意一下。一旦连上后,MZ-NH1就自动启动,然后在电脑的资源管理器中就能看到被默认为移动硬盘的Hi-MD机。点击它的属性,可以看到有接近1GB的容量,经过重新格式化后的普通74分钟MD碟片也可以达到305M。MD-DATA功能的开放使它可以作为移动硬盘来使用。不过,一旦开启了索尼的那两个软件,就无法在资源管理器里打开它了。
  
  无须进入软件页面的CD复制
  
  每次启动电脑后,MD Simple Buner软件的快捷方式会以灰色图标出现在任务栏的右侧,在连接了Hi-MD之后就可以激活它(显示为红色)。即便不打开这个软件也可以完成部分操作,比如向Hi-MD复制整张CD或第一首曲目,再或者是通过CDDB自动到网络上下载CD的各项信息——演唱者姓名、曲目名称等等。
  如果想从CD上复制音乐到MZ-NH1上也极为方便。启动MD Simple Buner软件后可以看到如图10的界面:左边是CD的曲目,右边是Hi-MD中现有的曲目。选择需要复制的CD曲目(打√即可),并且在红色的REC之下选好所需的格式——PCM、Hi-SP、Hi-LP或48kbps,按下REC即可。
  我以图片中所示的XRCD《Here’s To Ben》来测试,54′58″秒的CD转换成这4种格式所需的时间如表2。
  很抱歉,我忘记将转换成48kbps规格所需的时间记录下来了,在此速率下理论上的复制速度应该为100倍,也是其中最快的一种。Hi-SP所需的传输时间最长,因为它是所有压缩格式中数据量最大的。虽然PCM的数据量更大,但胜在无须进行数据压缩。“剩余时间”是指每次复制完成后该张MD碟片在该格式下还可录制的时间,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格式对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同样的存储空间,48kbps规格的记录时间大约是PCM规格的30倍。
  在Hi-MD中,未经压缩的线性PCM格式(也就是CD格式)与高音质的ATRAC 3plus(Hi-SP,256kbps)压缩格式是首次被引入其中的。Hi-LP格式实际上是64kbps的ATRAC 3plus,它与48kbps的ATRAC 3plus都在索尼的网络随身听中出现过。索尼非常看重速率上低于292kbps标准SP编码的Hi-SP格式,从它所公布的资料上表明这种256kbps的压缩格式并不逊色于CD的效果。至于到底如何,之后的主观听音评测时会有提到。
  


  方便使用的SonicStage软件
  
  MD Simple Buner可以直接在光驱和Hi-MD之间传输数据,SonicStage则可以将CD中的曲目或由网络下载的音乐复制到个人电脑中“我的曲库”,也可以从“我的曲库”再复制到Hi-MD上,当然反向传输也是可以的,只是有时会受到版权保护的限制。
  在电脑中找到以PCM方式由CD复制到“我的曲库”中的曲目,会发现是以.oma作后缀的。这时您可以通过SonicStage软件将它传输到Hi-MD中,但再反向传回电脑时就会遇到麻烦,因为oma文件只能上传到电脑一次。关于这个问题,据我所知已经找到了破解的方法,此外,索尼的网站上也有了更新版本的SonicStage软件可供下载。
  
  音质评价
  
  主观听音的评测选用了两张CD:XRCD的《Here’s To Ben》和《林忆莲.精选15首》。后者是许多年前华纳超极品音色系列中的一张,由天龙以20bit Mastersonic技术和24K镀金在日本压片。我先以PCM、Hi-SP、Hi-LP或48kbps 4种方式分别录制了其中的“Georgia On My Mind”和“只要我活过哭过”,利用上下班期间反复试听。
  如果从盲听角度来说,PCM和Hi-SP之间能够被辨别出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相对来说后两种格式更容易被听出破绽来,尤其是48kbps,很明显能感受到音乐的干涩,声音会有一点点“破”。
  此后,我还将这两张CD以PCM和Hi-SP格式录制后聆听了很长一段时间,整体的感觉除了先前曾提到的耳机声音稍微单薄一些以及先天上的定位集中在后脑勺之外,这确实是我所知的音质最为让人满意的随身听。
  不过,个人认为不该把所有的功劳都给予索尼现在所提倡的Hi-SP格式,相信MZ-NH1的电路处理,尤其是模拟电路和功放部分都花费了不少工夫,还有就是耳机的选择了。我发现,无论是歌声的抑扬顿挫、空间上的层次感,又或者是细节的刻画能力上,它都能够表现得恰如其分。
  
  总结
  


  我还是那句话,这样的价位,可供选择的产品不仅仅是Hi-MD。因为在这样一个多极化的世界里,值得我们考虑的因素有许多:容量、电池续航时间、播放文件类型……
  如果以音质为第一考量,我会选择Hi-MD,选择MZ-NH1。
  
  规格
  
  频率响应:20Hz~20kHz(±3dB)
  麦克风输入:0.25mV(最小)
  线路输入:49mV(最小)
  线路输出:194mV(10kΩ)
  耳机输出:5mV×2(16Ω,最大)
  尺寸:W81.7×H76.1×D14.8mm
  重量:107g(含电池)
  参考价格:¥2699
  
  结论
  
  优点:1G大容量、最长45小时录播,支持PCM和ATRAC 3plus(Hi-SP/256kbps)录播,可作为移动硬盘使用
  缺点:PCM格式下仅有94分钟的录音时间
其他文献
价格:19999元    分辨率:  1366×768    对比度  800:1    亮度  1000 cd/m2    规格:  对角线尺寸 37英寸  可视角度170°(H)/170°(V)  功耗180W  待机功耗3W   尺寸1096×683×315mm  重量31kg    L37V6-A8K是海尔最新推出的具备动态3A高清技术的37英寸大屏幕液晶电视,获得《2004年中国工业设计
期刊
价格:3580元    液晶屏  2.5英寸    刻录盘片  DVD+R/RW    万利达新推出的可视光盘录像机DVD-R25设计十分独特,它在前面板内置了一块2.5英寸的液晶屏,可以对节目录制进行可视化监测,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功能,是国内第一款可视光盘录像机。在接口方面DVD-R25配备了色差输入、USB、火线(1394)等多种输入接口,可谓相当丰富。它可以轻松转录DV、DC等多种设备的
期刊
经历了2004年数码相机市场的全面热潮,2005年是否会出现更令人激动的技术和产品呢?答案是肯定的,数码相机如今已经非常普及,它也必将会和手机一样进入每个人的生活中,而2005年,则是数码相机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本文旨在对2005年数码相机领域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做出一个预测,文中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CCD    一般人购买数码相机,最关心的就是像素。如今入门级的数码相机已经达
期刊
参考价格:5000元    微波炉已经日益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烹饪工具,时至今日,微波炉已经可以做到煎、煮、烤、烘、焖、炖、蒸、烩等多种烹饪方式,做出各种营养美味的食物。与其他烹饪工具相比,微波炉具有热效率高、耗电量少、烹调速度快等优点,合乎经济原则,也比传统式烹饪节省时间。由于独特的加热原理,它可以有效保持食物原有的色、香、味与营养成份,它还可以迅速解冻食物,保持食物的水分与鲜嫩。而
期刊
等离子电视机具有超薄、重量轻、视角广、屏幕尺寸大、动态视频图像清晰的巨大优势,是当今平板电视的主要高端产品。诸多厂家都纷纷推出不同档次的等离子电视机,由于技术进步很快,价格差异和变化很大,比如42英寸等离子电视机便宜的在15000元以下,贵的在40000元以上。如何选购等离子电视机,除了观看图像实际效果、功能和比较价格外,还要了解该产品采用什么公司的等离子屏,等离子屏不仅占整机成本的1/3以上,而
期刊
价格:2280元    数码相机  130万像素    铃声:  40和弦    话簿容量   1000     机身内存  32MB     3月初,联想移动正式对外发布了首款关联应用手机P928。这款手机基于闪联(IGRS)标准,可以与关联设备间实现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如无线遥控电脑进行CD、PPT、Media Player播放等;也可以作为电脑的无线摄像头,进行网络视频会议或者视频
期刊
在消费者的印象里,背投电视一直都是外形巨大、画面亮度有限的CRT显像管背投的形象,近一两年来,外形轻薄很多,亮度也高得多的两种新型背投电视逐渐在市场上崛起,它们就是LCD液晶背投和DLP光显背投,由于两者的显像核心LCD板和DMD芯片都如芯片一般小型化,相对使用CRT显像管作为显示核心的背投而言,它们被统称为芯片式背投。两种背投电视的工作原理我们在以前的杂志里都分别作过介绍,它们比起CRT显像管背
期刊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经长,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日俱增,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同时,我国的数字高清碟机标准已经颁布,数字电视标准也呼之欲出。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在家中欣赏大画面、高清晰度图像的现实需求。曾几何时,三枪CRT投影机是发烧友的梦中情人,但其高昂的价格、笨重的体态和繁琐的调试使得大多数人望而却步。此消彼长,LCD和DLP投影近年得到迅猛的发展,性
期刊
4月初,中国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商长虹高调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募“感观评判师”。此举在行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4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南方周末》等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均在显眼版面登载了长虹招募“感观评判师”的广告;另据悉,长虹巨资买断了中央8套电视剧频道所有时段的广告;4月18日,长虹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5大影响力城市,同时启动了为期两天
期刊
在消费者的印象里,背投电视一直都是外形巨大、画面亮度有限的CRT显像管背投的形象。近一两年来,外形轻薄很多,亮度也高得多的两种新型背投电视逐渐在市场上崛起,它们就是LCD液晶背投和DLP光显背投。由于两者的显像核心LCD板和DMD芯片都如芯片一般小型化,相对于使用CRT显像管作为显示核心的背投而言,它们被统称为芯片式背投。两种背投电视的工作原理我们在以前的杂志里都分别作过介绍,它们比起CRT显像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