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网瘾类学困生发展性教育防控策略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ba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无所事事”作为造成高校学生网络成瘾进而成为学困生的主要诱因这一事实,根据过程重于结果、预防好于救治、疏导优于堵塞等发展性教育防控原则,以“有所事事”为切入点与着力点,引导广大学生特别是网瘾类学困生去做想做之事、能做之事、可做之事与必做之事,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防控成效。
  关键词:学困生;网络成瘾;发展性教育
  作者简介:毛广(1976-),男,江苏沭阳人,宿迁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徐频(1965-),女,江苏涟水人,宿迁学院后勤处处长,经济师。(江苏 宿迁 2238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学困生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011SJB8801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42-02
  网络成瘾是指每当上网时,网瘾者就产生愉悦的心理快感,因此反复追求上网,上网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渴求这种身心愉悦的感觉。[1]根据宿迁学院对学困生,即一学期内有两门以上功课不及格的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其中有85%的学困生是由于网络成瘾造成的。因此,教育防控学生特别是网瘾类学困生便成了当前高校有效加强学困生教育转化的极其重要与紧迫的任务。
  一、无所事事——造成高校网瘾类学困生的主要诱因
  本文以匿名问卷的形式对宿迁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网瘾方面的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 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0份,其中选择自己属于网络成瘾的问卷186份,约占10.6%。从调查数据来看,网瘾类学生在按时完成作业、借阅图书、做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与人交往、爱好体育运动等方面均很不理想,网络成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仔细分析下来,“无所事事”无疑是其主要诱因。通过调查与观察,网络成瘾学生大多属于“四无”学生:无官职、无特长、无组织、无人脉。“无官职”导致他们既无努力表现的动力,也无干不好会丢官的压力,可谓是无官一身轻;“无特长”使他们无法成为台上受人追捧的演员,只能在台下做个安分守己的观众,以致于基本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无组织”促使他们慢慢沦为迷途的羔羊,只有孤独感,没有归属感;“无人脉”导致他们成为墙角孤芳自赏的花,不太喜欢或者不太善于与不同的人交往,结果交往空间逐渐变小。
  这种状况无疑是他们不想要但又不容易改变的,会使他们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无力感、无助感与孤独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三项固有的心理需要,即自我决定(或自治)需要、能力(或效能)需要、社会联系(或加盟、附属)需要。也就是说,人们需要感到自己是出自自己的愿望去采取行动,因此对一项行动是否是自己决定的有天生的敏感性;人们需要感到在社会环境中自己是有能力的,因此对一项行动是否说明自己的某种能力有天生的敏感性;人们还需要与社会环境中的其他人产生联系,从而觉得自己属于这个社会,是这个社会群体的一员,因此对一项行动是否体现自己与其他人的联系有天生的敏感性。[2]这三种需要的敏感性说明,任何人在内心深处都有天生的固有的被认可、被尊重、被重视的需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最差的一类人,哪怕实际上就是最差的一类人。
  二、标本兼治——高校转化网瘾类学困生发展性教育防控的有效原则
  1.过程重于结果
  高校网瘾类学困生的防控教育关键要有发展性教育防控的理念。发展性教育防控策略得益于“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所谓发展性教育评价,是指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现代教育评价理念为指导,对教育实践中的各个要素及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3]这一理念不仅强调评价的目的性和结论性,更强调它的促进性和发展性。将这一理念运用到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就是强调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激励去发扬、进步,能避开或者走出误区,走向更大的成功。
  2.预防好于救治
  《黄帝内经》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即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当一个人病入膏肓时再来求医问药,等到口渴才想到挖井,打仗了才忙于制造武器,这均已为时晚矣。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网络成瘾防控。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防微杜渐,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所以,学工人员特别是辅导员要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从新生一入学时就应该加强网络宣传引导与警示教育,使学生对网络能有正确的思想认知与可控的行为表现。
  3.疏导优于堵塞
  “疏”优于“堵”的宝贵经验不仅是防汛工作的制胜法宝,同时也是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一剂良方。现在是网络时代,事物的两面性在网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人说,如果爱一个人,你就让他接近网络吧;如果你恨一个人,你也让他接近网络吧。由此可知,网络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所以,对于网络问题,一味采取“堵”的办法是不明智的,最终必将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因人施教,对所有学生进行正确及时的网络指导与引导,对有网瘾倾向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导与疏导,才能使他们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是网络的奴隶。
  三、有所事事——高校网瘾类学困生发展性教育防控的有效策略
  既然“无所事事”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而成为学困生的主要诱因,那么,让他们“有所事事”无疑就成了教育防控大学生特别是有网瘾类学困生的关键所在。此法笔者称之为发展性防控教育策略,指的是教育者在学生网络成瘾等坏习惯尚未形成之前,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患于未然”的教育与防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要等各种个人成长的需求引导学生步入大学生涯的“正轨”。实践证明,发展性防控教育策略要比滞后性教育转化策略效果好。
  1.以兴趣爱好为引擎,引导大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
  大一新生刚从高考中解放出来,具有强烈的自我成长渴望。此时,用兴趣爱好作为动力引擎引导大学生发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避免把时间与精力花在网络游戏等消遣娱乐上,还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所以,从学校来讲,首先要重视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倡导每个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参加一个社团组织。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特别是体育运动。从实践经验来看,凡是网络成瘾者多无体育运动爱好,而有体育运动爱好的学生中也很少见网络成瘾者。[4]从班级来讲,首先要确立以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目标,坚持走个性与特色相结合的班集体建设之路。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自主策划、自主组织各种各样的班级竞赛活动。这不仅可以使很多人有“露一手”的机会,还可以使班级成为一个“熟人社会”,从而避免出现“自投罗网”的离群“孤雁”。   2.以自我管理为目标,引导大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地方,理应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高自身能力创造条件。这不仅可以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转变。从学校层面来看,首先应重视学生自治组织的建设,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来。其次应加大培养与指导力度,让学生尽快成为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从班级层面来看,首先要牢固树立“分权”与“分层”的班级管理理念,着力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事机制,努力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使班级每个同学都有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现实中之所以会出现“能者多劳以致于累得怨声载道,闲者无事以致于闲得指手划脚”的怪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班级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权治理与分层管理,部分“无所事事”的学生就会乘机添乱,惹是生非,严重的便会出现沉溺网络、自毁前程的现象。
  3.以志愿服务为主线,引导大学生做自己可做的事
  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与奉献精神。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具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以及“为社会之进步而奉献”的满腔热血,他们渴望“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大学氛围与人生境界。所以,高校应将当代大学的育人要求与大学生奉献社会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为所有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锻炼自己能力搭建平台。首先,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甚至还可以投网络成瘾学生所好,根据他们的电脑特长专门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志愿服务项目。其次,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志愿服务典型,努力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评奖评优、组织发展以及先进集体评选的指标体系当中,从制度上为导与激励广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组织与活动。
  4.以健康安全为保障,引导大学生做自己必做的事
  现实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是只有把自己不想做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又必须做的事情做好方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应在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的基础上,还必须从行为规范的层面来推进他们做好必做之事。一是学习行为规范,要求他们必须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对于不能按时上课与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教育、跟踪管理。二是卫生行为规范。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学习生活场所的清洁卫生保持,将宿舍卫生检查结果纳入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与系部学生工作考核与班级工作考核。三是安全行为规范,是指严禁禁用电器与夜不归宿,特别是严禁夜不归宿,必须作为大学生不可逾越的“铁律”。四是体育锻炼行为规范,坚持并强化早起习惯与体育锻炼等养成教育,重点关注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的早锻炼情况,有利于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结合起来,从而为切实有效地防控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健康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何秋敏.高校如何拯救“网瘾”大学生[J].求索,2006,(17):271.
  [2]李治德.自我决定理论模式:青少年网瘾行为的解读[J].探索,2005,
  (5):132.
  [3]郝美田,胡增顺.论“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及其体系的构建[J].职业与教育,2012,(15):171.
  [4]马元.体育运动戒除学生网瘾的可行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
  (9):44.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以下简称“三化”)是关系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工程。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价值观的树立有赖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引导。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必须构筑包括理念、内容、手段、制度、队伍和环境在内的六大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三化”;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苏盾(1966-),男,安徽黄山人,广东商学院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力是大学生所具有的各种有益于就业的能力总和。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就业力已然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分析辅导员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实施路径,对有效提高高校就业率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就业力;路径分析  作者简介:李环宇(1984-),女,黑龙江伊春
期刊
摘要:团队毕业设计通过团队形式完成大型设计任务,为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协同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供了高效平台。通过工科团队毕业设计教学的实践探索,将团队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团队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指导内容进行了总结;对团队的选题、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建设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团队毕业设计;工科;教学模式;团队合作  作者简介:张熠(1970-
期刊
摘要:市场营销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具备较强的营销实践能力。除了专门的实践教学安排,课堂教学也应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在开展过程中应注意一些相关问题。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耿波(1977-),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讲师。(江苏 徐州 
期刊
摘要: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我国机械工业和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我国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造成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思路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应用型;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李学艺(1972-),男,湖北巴东人,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钟佩
期刊
摘要:根据计算机及信息类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审视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专业方向,阐述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思路,探讨改革理论及实践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多方面、多途径培养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的学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磊(1976-),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黄同成(1964-
期刊
摘要:“三实”教学体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也成为应用型大型专业改革的重点。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就金融专业综合改革过程中的探索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应用型大学金融专业“三实”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及具体做法。  关键词:金融;应用型;“三实”体系  作者简介:刘美玲(1978-),女,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系,讲师;陈健(1964-),男,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就斐然。但一直维持在专科、本科的办学层次。近期部分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培养资格,是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民办高校在培养研究生的道路上,国家应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引导与支持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民办高校本身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化,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坚持应用性定位,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和提升自我的办学方向。  关键词:民办高校;研
期刊
摘要:在介绍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SSE)的基础上,重点以2011年“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的调查结果为例,对美国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实情进行了深入解读,为我国高校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学习投入;教育质量;NSSE  作者简介:邓玮烨(1987-),女,湖南衡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汉邦(1955-),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和“质量工程”的全面实施,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有别于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更加强调能够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探讨了一种“以项目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整个培养环节紧扣以项目为导向,从初期的指导教师设定项目到后期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