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东粤东、粤西、山区地区1998-200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和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广东欠发达地区的总体经济增长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其中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和工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显著的正效应,建筑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负效应。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省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45472.83亿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第一。然而广东的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中部珠三角地区以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达;而广东的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还是停留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经济相对落后。
  面对区域发展的困境,广东省委提出了双转移战略,以此形成广东不同区域的双向交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广东的科学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广东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就业选择的困境:在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和在本地参与珠三角产业转移两者之间徘徊。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流动或转移必然受经济规律支配的。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增加会拉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促进投资增加,投资增加又会引致对劳动力需求增加,这就是所谓要素投入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机制。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劳动力就业与转移之间的情形是否如此呢?本文以广东粤东、粤西、山区地区1998-200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和作用。
  二、文献回顾
  1.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
  Lewis(1954)在总结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经济增长过程和劳动力转移过程,从产业结构角度建立了著名的的二元经济模型。该模型将农村—城市人口迁移视为一种平衡机制,劳动力由剩余部门向短缺部门流动,从而使得两部门的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达到平衡。因此Lewis认为,国家经济增长,即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Simon Kuznets(1968)在其人口再分布理论中认为,富有生气的冒险者在经济激励下,脱离传统环境,迁往那些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经济机会的中心地区。Todaro(1969)同样指出,工业化初期,城镇工业部门的发展使其就业增长率大多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城乡间存在收入差距和城市存在较高的就业机会,迁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力激增。Stard和Taylor(1991)进一步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迁移不仅取决于城乡间的预期收入差异,还取决于迁移者在家乡所感受到的相对经济地位变化,以及迁移后按照迁入地的期望生活标准感受到的相对经济地位变化。王小鲁(2000)在研究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时指出城市经济扩张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能够把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陈塑(2006)也提到,经济增长时剩余劳动力的推进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要靠经济增长。他根据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近几年的数据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名义GDP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中外学者无论从国家发展历史、人口再分布还是从地区经验数据分析都认为地区经济增长带动了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产业结构与劳动力转移
  学者的研究基本肯定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这为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政策依据。而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Todaro(1969)在研究发展国家劳动力转移困境时,提出了农村--城市人口的迁移率由迁移者对未来的预期收入决定。Todaro做出了与Lewis不同的模型假设,即农民边际收入为正数,而城市存在着失业。一方面对城市城乡收入差距预期变大,另一方面城市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业,Todaro认为滞留在城市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将流向非正规部门。因此,Todaro模型实际上是一个三部门模型:农业、城市正规部门以及城市非正规部门。中国学者朱农(2004)在研究中国劳动力流动时发展了Torado的理论。他建立logit模型应用于四部门的中国省际迁移数据,发现中国工业化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作用不大,城市非正规行业和农村非农产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武治国(2005)研究中国1978年-2002年中国劳动力转移数据时进一步发现建筑业对劳动力转移作用为负,服务业则影响显著。而程名望等(2007)利用中国1978-2004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时,认为不仅我国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建筑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正相关。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学者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还存在分歧。三次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贡献基于不同地区的经验数据会出现差异。所以针对特定区域的实证研究变得更加有意义。
  三、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变量及模型说明
  根据1999年到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各市劳动力市场”、“各市地区生产总值统计”、“各市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各市年末人口总数”可以得到广东粤东、粤西、山区等12个城市1998年-2004年外出劳动力总数、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建筑业生产总值、服务业生产总值等84个样本观测值。
  借鉴Greenwood(1969)的省际人口迁移模型中的变量设计,本文用劳动力从各地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总迁移率作为衡量广东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总迁移率为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分别除以各地年末人口总数。由于本人掌握的数据有限,无法从统计年鉴获取各地劳动力转移数据,所以本文用各地外出劳动力变量代替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各地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代替变量。产业结构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三次产业划分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
  出于分析的目的和稳妥性,我们选取多元对数模型作为结构形式。对数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反映了解释变量的变动与被解释变量变动的关系,所要估计的结构系数恰好是变量之间的弹性系数,而且它反映了被解释变量增长与解释变量的增长间的关系,适合分析长期面板数据。本部分的目的就是分析经济转轨中的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及其各产业经济增长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计量模型如下:
  估计结果显示,1998-2004年,经济发展对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效应为负,即从总体上看,地区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吸引0.821733个百分点的劳动力留在本地。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总体经济增长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这个结果印证了已有学术文献对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作用的研究结论。
  由表2可以看出,在各个地区的固定效应模型中,第一产业、工业对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两个产业在10%的水平内通过检验,其吸引效应的弹性分别为1.676295、0.890005,即第一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吸引1.676295个百分点的当地劳动力留在本地就业,工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吸引0.890005个百分点的当地劳动力留在本地就业。建筑业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显著为正向效应,它在5%的水平内通过检验,其吸引效应的弹性为0.316191。第三产业对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则是不显著的,其t检验值在80%水平上仍无法通过检验,所以在本模型中认定为不显著变量。可以看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与武治国、程名望等人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这些地区农业、工业发展促进了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非武治国所认为工业的发展并不能吸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些差异的原因存在于广东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毗邻的独特区位优势。这些优势使得这些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路径不同于全国的情况。
  四、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的速度发展,第一产业和工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吸引当地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力量。农民在本地越来越繁荣经济的吸引下,更愿意的选择留在当地就业。但是三农问题仍旧困扰欠发达地区赶追珠江三角洲的步伐。要实现广东地区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绿色经济。广东大部分欠发达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生态体系,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建设绿色农产品产业园,以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当地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广东欠发达地区具有区位比较优势,可以利用机会建设产业转移园,承接起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3.改善建筑行业生存环境,改革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变建筑行业的盈利能力,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福利水平,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LEWI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4,(3)
  [2]朱农: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林毅夫等:中国的地区不平等与劳动力转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程名望等: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学家.2007(5)
  [5]武治国:转轨中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向晓梅:广东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7]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管理世界2005
  [8]陈塑:经济增长速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南开经济研究.2005(5)
  [9]吴安:中国产业及劳动力逆向流动分析_以重庆与北京_广东的比较为例.中国工业经济. 2004(12)
  [10]孙自铎:农民异地就业对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影响的研究与思考.管理世界.2005(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深圳XX家具有限公司物流采购方面存在的4个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其一采购应采取供应链的管理策略,进行协同管理;其二应加强采购部门的管理,防止暗箱操作,其三要加强采购绩效评估,提高采购效率;最后须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最后总结全文。提出深圳XX家具有限公司要想不断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彻底解决物流采购方面的问题,采用供应链的管理策略,与供应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关系,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操作层面出发,提出了一个包括直接经济维度和社会网络维度的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模型。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地阐明了整个评价模型的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模型建立以及数据分析一整个流程的操作。  [关键词] 电信客户价值 客户价值评价 BP神经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电信运营商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分分合合之后,目前正逐渐
期刊
[摘 要] 在不考虑区域以外的情况下,结合经济预测和物流系统规划的相关原理,运用指数平滑预测法、平均增长系数法以及L-OD法对四川省泸州市的2015年至2020年的物流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并绘制物流期望线图,分析变化趋势。  [关键词] 地区间物流 需求预测 指数平滑预测法 平均增长系数法 L-OD矩阵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地区与地区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现代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
期刊
业务流程外包业已经使中国和印度达到最佳的就业水平,并对增加其国内外投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还使两国的许多部门如基础设施等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过去的五年中,得益于其独特的优势,墨西哥已经成为业务流程外包的中心,但是其取得的成绩却不尽人意。例如墨西哥赞助商的投资项目功亏一篑,而中国和印度的公司却趁虚而入,受益匪浅。因此,这种新环境引发的新问题也引起了企业领导和投资者的注意,并被提上议程。本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国企改制中的管理层收购问题为切入点,引用某电器国企改制的经典案例,对国企改制中管理层收购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关键词]国企改制 管理层收购 问题 腐败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管理层收购(简称MBO)问题一直是当前政治学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管理层收购,即由公司的管理者收购本公司股权,全面实现管理者向股东身份的转变,并取得本公司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并购行为。MBO起源于美国,在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类期货1月、5月和9月合约的价格,发现它们的盘面压榨利润在长期有向下调整的趋势,并且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根据协整分析的结果,文章构建了两种套利方法,经检验两种方法都能产生明显的利润。这一套利结果表明,豆一、豆油、豆粕期货市场存在一定的无效性。  [关键词] 豆类期货 压榨利润 协整    一、引言  大豆、豆油、豆粕期货是国内期货市场上市的产业链
期刊
[摘 要]本文应用DEA,Malmquist指数与CCR模型对2004-2009年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四省的工业循环经济效率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四省工业循环经济整体技术与规模效率水平都比较高,同时也存在差异,不同省份的工业循环经济技术与规模效率有所不同, 没有全部达到有效水平。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都领先于全国经济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新经济时代,市场变化迅速、竞争激烈,企业不断提升业务竞争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企业的业务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本人以A企业为例,阐述了A企业基于提升企业业务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提升企业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    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焦点已由成本转向产品性能、质量乃至新产品开发速度上。企业要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创造并保持核心竞争力,需要形成独特的高价值业务优势。而
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摘 要]本文用“一分为三”的新视角对我国教育投资比例合理性进行重新和有效的整合,提出教育投资比例“中部比例合理性”这个概念,进而对我国教育投资比例合理性进行判评。  [关键词]教育投资 一分为三 合理性    一 、我国教育投资比例发展现状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 。国际上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或政府教育支出)占国民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兰州滨河景观分析为例,从更深的层次研究和探讨当地的黄河与黄土文化的景观形态,以及分析当地地域性、传统性文化因素对黄河兰州滨河景观的影响,此外借助于空间序列的概念研究黄河滨河景观的序列形式。进一步增强大家对西北地域厚重文化积淀的了解,促进大家对滨河景观设计的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 地域形态 景观序列 滨河景观    一、兰州滨河景观概况  1.兰州地域形态特点  兰州城市名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