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市民,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的环境空间。居住区绿地在生态、美学、心理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明显作用。居住区绿化空间可以多样化,如居住区中心公园、居住区组团绿地和道路绿化等,绿化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垂直绿化、屋顶花园、阳台和棚架绿化、停车场绿化、架空空间绿化等。另外还分析了现今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绿地空间形式,可以创造出更宜人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空间形式绿化形式营造方法
一、居住区绿化空间形式
﹙一﹚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又称居住区级公园或居住区小游园,是为居住区居民就近服务的居住区公共绿地,在用地性质上属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公共绿地。一般要求面积在4000m2以上,布局在居住人口10000人左右的居住区中心地带。
居住区公园是与其周边居住区环境紧密联系的自由开放式的居住区公共绿地,无明确的功能分区,内部安排的园林设施和园林建筑比居住区公园简单。一般有游憩锻炼活动场、结合养护管理用房的公共厕所、儿童游戏场及其简单的设施,并布置花坛、水池、廊、亭、榭等园林小品和小型园林建筑及园路铺地、园凳、园椅、趣味景墙、入口标志景墙、宣传廊等等。
居住区公园内平面布局形式不拘一格。但总的来说,应采用简洁明了、内部空间开敞明亮的格局。由于处于现代居住区环境中和具有为居民日常服务的功能要求,不宜完全按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形式和造景艺术手法来进行规划布局和设计。
﹙二﹚ 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是直接联系住宅的公共绿地,结合居住建筑组团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特别是就近为组团位老人和儿童提供户外活动的场所,服务半径小,使用效率高,形成居住建筑组群的共享空间。
组团绿地主要依靠园林树木围合绿地空间。在具体的绿地配置中,应避免在靠近住宅建筑处种树过密。否则会影响低层住宅市内的采光与通风,但又应通过绿化配置尽量减少活动场地与住宅建筑间的相互干扰,组团绿地内必须有一处开敞明亮的园林空间,在绿化布置中,应避免乔木充塞整个组团绿地空间。
一个居住区往往有多个组团绿地,规划设计应使这些组团在内部布局形式、景物设置及植物配置上既相互呼应协调,又各有特色。
组团绿地的面积较小,是居住区中与居住建筑环境关系最密切的公共绿地,居住组团中建筑组群的组合形式和布局,直接决定或影响组团绿地的位置、平面形状和空间环境。常见的组团绿地形式及其相应的布局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庭院式组团绿地、山墙间组团绿地、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
1.庭院式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位于建筑组群围合成的庭院式的组团中间,平面多呈规则几何形,绿地的一边或两边与组团道路相邻,这种形式的组团绿地不易受行人、车辆的影响,环境安静,由于被住宅建筑围合,空间有较强的庭院感。
2. 林荫道式组团绿地
在组团的建筑组群布局时,结合组团道路或居住区主干道,扩大某一处住宅建筑间距,形成沿居住区主干道(或组团道路)较狭长的组团绿地。这种组团绿地的平面形状改变了行列式布局的多层住宅间的室外空间狭长单调的格局,又较为节约用地。
内部布局上大多采用规则式,沿组团绿地平面的長轴构成一定的景观序列,根据绿地长度和宽度布置数个各有特点、风格协调的活动场地,活动场地中配备画家、廊、花坛、宣传廊等。
3.山墙间组团绿地
点式或行列式住宅布局中,扩大部分东西相对或错位的住宅建筑间距离,在建筑山墙之间布局组团绿地,组团绿地至少有一侧毗邻居住区主干道或组团道路。这种绿地的布局形式有效的改变了行列式布局的住宅建筑群山墙间仅有道路空间所形成的狭长的胡同状的空间布局,而且组团绿地又与宅旁宅间绿地互相渗透,扩大了组团绿地的空间范围。
这种组团绿地的空间环境的组织可结合其周围的道路绿化和宅旁宅间绿地的绿化布置,利用乔木树丛疏导夏季气流,阻挡冬季北来寒风。
4.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
居住区内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院落和场地,如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社区中心、商场、居住区(或居住区)出入口周围的绿地,除了按所属建筑、设施的功能要求和环境特点进行绿化布置外,还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的绿化相联系,通过绿化来协调居住区内不同整体环境的绿化相联系,通过绿化来协调居住区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区域之间的景观及空间关系。
在主入口和中心地带等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部位,往往布局有标志性的喷泉或环境艺术小品的景观集散广场。常采用缀花草坪、铺地广场边的装饰花钵和模纹花坛,园林花木的布置宜简洁明快,多为规则式布局,植物材料以草坪、常绿灌木带和树形端庄的乔木为主。
﹙三﹚ 居住区道路绿化
居住区内一般由居住区主干道、居住区干道、组团道路和宅间道路等四级道路构成交通网络,联系住宅建筑、居住区各功能区、居住区出入口至城市街道,是居民日常生活和散步休息的必经通道。道路空间又是居住区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部分,在构成居住区空间景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路绿化结合道路网络,将居住区各处各类绿地连成一个整体,增加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发挥改善道路小气候、减少交通噪声、保护路面和组织交通等方面的作用。
居住区道路网络中,主干道路幅较宽,可以规划布置沿道路的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及小型交通岛,居住区干道有时设行道树绿带,组团、宅间道路一般不规划道路绿带。因此,大部分居住区道路绿化都必须结合在道路两侧的其他居住区绿地中,或者说道路两侧的其他居住区绿地同时又起居住区道路绿化带的作用。这样,居住区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其他绿地类型的绿化布置,必须与居住区道路绿化结合,甚至首先根据道路绿化的要求确定绿化布局的形式。
在居住区干道、组团道路两侧以及宅前道路靠近建筑一侧的绿地中进行绿化布置中,常采用绿篱、花灌木来强调道路空间,减少交通对住宅建筑和绿地环境的影响。一般居住区干道和组团道路两侧均配置行道树,宅前道路两侧可不配植行道树或仅在一侧配行道树。
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和种植形式,应配合上述几种道路类型的空间尺度,在形成适当的遮阳效果的同时,具有不同于城市街道绿化的景观效果,能体现居住区绿化活泼多样、富于生活气息的特点。居住区绿地的绿化植物的要求不如城市道路严格。故一般不采用种树形高大、树冠开张、生长势和适应性强,但景观效果一般的行道树,如南方城市街道中的主要行道树香樟、悬铃木、榕树等,常选用树形适中的树木,如南方城市中采用无患子、广玉兰、白兰、香椿、合欢、梧桐等,这些树种大多有优美的自然树形,有春花秋色的季相,又有较好的夏季庇荫效果。在种植形式方面根据道路绿地的具体环境灵活布置,以形成居住区内道路空间活泼有序的变化,加强居住区开放空间的互相联系,有利于居住区环境的通风,形成连续开敞的开放空间布局等。
二、居住区绿化形式及营造方式
居住区的绿化系统是由近宅绿地、道路绿化、各个层级的公共绿地组成的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结合的原则,以“点、线、面结合”的手法,形成绿地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其中,邻里生活院落公共绿地和组团绿地是“点”,沿住区内主要道路的绿化是“线”,小区中心绿地(小区小游园)是“面”。点是基础,面是中心,线是纽带,让居民随时随地生活活动在绿化环境之中,时刻感受到丰富的绿化空间层次,为居民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并且实用的绿化方式:
﹙一﹚ 垂直绿化
建筑的立面绿化有利于生态环境,植物的生长过程明显地改善着小气候。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降低夏季室内温度,提高小环境的空气湿度,增加含氧量。墙面绿化植物可以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热的70%左右,太阳光使植物的水分蒸发,在灼热的阳光下,植物消耗掉大量的太阳能。空气中水蒸汽增多,气温就会下降,植物有吸附空气悬浮尘粒子的作用灰尘也就少,
进行墙面绿化的方法是简便易行的,且占地极少,可以合理利用居住区有限的空间。垂直绿化在植物选择上,要从攀缘能力和需要的辅助措施及绿化效果上加以考虑,对于墙面和围墙,可选用爬山虎和常春藤等自力攀缘植物,对于栅栏、篱笆,可选用丝瓜、葫芦等爬蔓缠绕型植物。﹙二﹚ 屋顶花园
屋顶的绿化不但可以增加一部分植物种植面积,而且还可以使屋顶雨水的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雨水形成蓄存在屋顶上,屋顶密封层中的温度只会缓慢地上升到25度左右,而在严寒的冬季,温度也不会降至零下。由于温差较小,整个屋顶的热荷载明显的小于绿化的砂石平屋顶的热荷载。
﹙三﹚ 阳台和棚架绿化
阳台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的选择亦很广泛。棚架绿化的优点更是自不待言,植物选择除了紫藤、常春藤等攀缘植物外,还有葡萄等经济植物,不但能增加绿色浓度,创造经济效益,还能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 停车场绿化
小区内一般都有停车场, 停车场面积一般都比较大,如果都是平整的地面,硬质景观太多,看起来非常单调。要避免此种情况,就应该见缝插绿,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间绿化。各停车场要建成停车场,地面采用植草砖,每排车位用灌木绿化带相隔,每两排车位用乔木绿化带,树种可采用高大的松树,每两松树之间可布置灌木。
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见下
表)
五﹚架空层绿化
架空层作为居住者在户外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
住宅地层架空广泛适用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的住宅,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方便居住者遮阳避雨,并起到绿化景观的相互渗透作用。架空层内宜种植耐荫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
三、居住区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住宅小區消极空间的难以处理
邻里生活院落空间中的一些用地的边角地带、空间与空间的连接与过渡地带,如山墙间距、小路交叉口、住宅背对背的间距,住宅与围墙的间距等空间,因为多在居民日常活动视线的监视范围以外,易成为居住环境中的消极空间,应在规划设计中给予重视。在进行邻里生活院落规划设计时,对这类空间应进行改善和利用,化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如可进行绿化,形成绿地空间。
﹙二﹚自觉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
宣传执法力度不够,管理办法落实不够。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和车辆碾压绿地等行为,查处工作薄弱,无形中助长了侵占、蚕食、破坏绿地的行为,致使一些人和个别单位的领导绿化意识淡薄,法制观念极差。这就急需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三﹚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 一些开发商在报规划时, 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但具体到施工时, 一些配套设施就发生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待到投入使用时, 问题接踵而至。例如停车场问题、商业配套设施问题等。为了缓解矛盾, 开发商不得不考虑补扩建, 而补扩建的唯一办法就是挤占绿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健全法制法规。﹙四﹚管理体制不顺, 经费明显不足 建成区的居住区绿化, 有时因为产权和管理范围交接不明晰, 责任不清而造成管理不到位。依照法规规定, 小区绿化建设和养护经费应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但由于目前实行房改, 房屋产权多样化, 至今养护经费不能落实。如果此类问题得不到解决, 包袱越背越重, 势必会造成将来承受不了而被迫弃管。另外, 有一些市政工程, 在居住区或重点大街施工, 毁坏树木、占用绿地不缴纳绿化损失费, 无形中为绿化养护雪上加霜,影响了整体绿化水平的提高。这一问题也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四结束语
通过详细地分析说明居住区各类绿化空间形式,可以使人们更明确居住区的绿化范围和形式。由而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去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参考文献
[1]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352~376页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55~62页
[3] 梁永基、王莲清《机关单位园林绿地设计》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80~85页
[4] 王仲谷、李锡然《居住区详细规划》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8~56页
[5] 张纵《园林与庭院设计》,沈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1,23~26页
[6] 惠颉、张倩、王芳《城市规划设计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33~62页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空间形式绿化形式营造方法
一、居住区绿化空间形式
﹙一﹚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又称居住区级公园或居住区小游园,是为居住区居民就近服务的居住区公共绿地,在用地性质上属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公共绿地。一般要求面积在4000m2以上,布局在居住人口10000人左右的居住区中心地带。
居住区公园是与其周边居住区环境紧密联系的自由开放式的居住区公共绿地,无明确的功能分区,内部安排的园林设施和园林建筑比居住区公园简单。一般有游憩锻炼活动场、结合养护管理用房的公共厕所、儿童游戏场及其简单的设施,并布置花坛、水池、廊、亭、榭等园林小品和小型园林建筑及园路铺地、园凳、园椅、趣味景墙、入口标志景墙、宣传廊等等。
居住区公园内平面布局形式不拘一格。但总的来说,应采用简洁明了、内部空间开敞明亮的格局。由于处于现代居住区环境中和具有为居民日常服务的功能要求,不宜完全按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形式和造景艺术手法来进行规划布局和设计。
﹙二﹚ 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是直接联系住宅的公共绿地,结合居住建筑组团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特别是就近为组团位老人和儿童提供户外活动的场所,服务半径小,使用效率高,形成居住建筑组群的共享空间。
组团绿地主要依靠园林树木围合绿地空间。在具体的绿地配置中,应避免在靠近住宅建筑处种树过密。否则会影响低层住宅市内的采光与通风,但又应通过绿化配置尽量减少活动场地与住宅建筑间的相互干扰,组团绿地内必须有一处开敞明亮的园林空间,在绿化布置中,应避免乔木充塞整个组团绿地空间。
一个居住区往往有多个组团绿地,规划设计应使这些组团在内部布局形式、景物设置及植物配置上既相互呼应协调,又各有特色。
组团绿地的面积较小,是居住区中与居住建筑环境关系最密切的公共绿地,居住组团中建筑组群的组合形式和布局,直接决定或影响组团绿地的位置、平面形状和空间环境。常见的组团绿地形式及其相应的布局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庭院式组团绿地、山墙间组团绿地、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
1.庭院式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位于建筑组群围合成的庭院式的组团中间,平面多呈规则几何形,绿地的一边或两边与组团道路相邻,这种形式的组团绿地不易受行人、车辆的影响,环境安静,由于被住宅建筑围合,空间有较强的庭院感。
2. 林荫道式组团绿地
在组团的建筑组群布局时,结合组团道路或居住区主干道,扩大某一处住宅建筑间距,形成沿居住区主干道(或组团道路)较狭长的组团绿地。这种组团绿地的平面形状改变了行列式布局的多层住宅间的室外空间狭长单调的格局,又较为节约用地。
内部布局上大多采用规则式,沿组团绿地平面的長轴构成一定的景观序列,根据绿地长度和宽度布置数个各有特点、风格协调的活动场地,活动场地中配备画家、廊、花坛、宣传廊等。
3.山墙间组团绿地
点式或行列式住宅布局中,扩大部分东西相对或错位的住宅建筑间距离,在建筑山墙之间布局组团绿地,组团绿地至少有一侧毗邻居住区主干道或组团道路。这种绿地的布局形式有效的改变了行列式布局的住宅建筑群山墙间仅有道路空间所形成的狭长的胡同状的空间布局,而且组团绿地又与宅旁宅间绿地互相渗透,扩大了组团绿地的空间范围。
这种组团绿地的空间环境的组织可结合其周围的道路绿化和宅旁宅间绿地的绿化布置,利用乔木树丛疏导夏季气流,阻挡冬季北来寒风。
4.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
居住区内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院落和场地,如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社区中心、商场、居住区(或居住区)出入口周围的绿地,除了按所属建筑、设施的功能要求和环境特点进行绿化布置外,还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的绿化相联系,通过绿化来协调居住区内不同整体环境的绿化相联系,通过绿化来协调居住区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区域之间的景观及空间关系。
在主入口和中心地带等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部位,往往布局有标志性的喷泉或环境艺术小品的景观集散广场。常采用缀花草坪、铺地广场边的装饰花钵和模纹花坛,园林花木的布置宜简洁明快,多为规则式布局,植物材料以草坪、常绿灌木带和树形端庄的乔木为主。
﹙三﹚ 居住区道路绿化
居住区内一般由居住区主干道、居住区干道、组团道路和宅间道路等四级道路构成交通网络,联系住宅建筑、居住区各功能区、居住区出入口至城市街道,是居民日常生活和散步休息的必经通道。道路空间又是居住区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部分,在构成居住区空间景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路绿化结合道路网络,将居住区各处各类绿地连成一个整体,增加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发挥改善道路小气候、减少交通噪声、保护路面和组织交通等方面的作用。
居住区道路网络中,主干道路幅较宽,可以规划布置沿道路的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及小型交通岛,居住区干道有时设行道树绿带,组团、宅间道路一般不规划道路绿带。因此,大部分居住区道路绿化都必须结合在道路两侧的其他居住区绿地中,或者说道路两侧的其他居住区绿地同时又起居住区道路绿化带的作用。这样,居住区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其他绿地类型的绿化布置,必须与居住区道路绿化结合,甚至首先根据道路绿化的要求确定绿化布局的形式。
在居住区干道、组团道路两侧以及宅前道路靠近建筑一侧的绿地中进行绿化布置中,常采用绿篱、花灌木来强调道路空间,减少交通对住宅建筑和绿地环境的影响。一般居住区干道和组团道路两侧均配置行道树,宅前道路两侧可不配植行道树或仅在一侧配行道树。
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和种植形式,应配合上述几种道路类型的空间尺度,在形成适当的遮阳效果的同时,具有不同于城市街道绿化的景观效果,能体现居住区绿化活泼多样、富于生活气息的特点。居住区绿地的绿化植物的要求不如城市道路严格。故一般不采用种树形高大、树冠开张、生长势和适应性强,但景观效果一般的行道树,如南方城市街道中的主要行道树香樟、悬铃木、榕树等,常选用树形适中的树木,如南方城市中采用无患子、广玉兰、白兰、香椿、合欢、梧桐等,这些树种大多有优美的自然树形,有春花秋色的季相,又有较好的夏季庇荫效果。在种植形式方面根据道路绿地的具体环境灵活布置,以形成居住区内道路空间活泼有序的变化,加强居住区开放空间的互相联系,有利于居住区环境的通风,形成连续开敞的开放空间布局等。
二、居住区绿化形式及营造方式
居住区的绿化系统是由近宅绿地、道路绿化、各个层级的公共绿地组成的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结合的原则,以“点、线、面结合”的手法,形成绿地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其中,邻里生活院落公共绿地和组团绿地是“点”,沿住区内主要道路的绿化是“线”,小区中心绿地(小区小游园)是“面”。点是基础,面是中心,线是纽带,让居民随时随地生活活动在绿化环境之中,时刻感受到丰富的绿化空间层次,为居民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并且实用的绿化方式:
﹙一﹚ 垂直绿化
建筑的立面绿化有利于生态环境,植物的生长过程明显地改善着小气候。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降低夏季室内温度,提高小环境的空气湿度,增加含氧量。墙面绿化植物可以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热的70%左右,太阳光使植物的水分蒸发,在灼热的阳光下,植物消耗掉大量的太阳能。空气中水蒸汽增多,气温就会下降,植物有吸附空气悬浮尘粒子的作用灰尘也就少,
进行墙面绿化的方法是简便易行的,且占地极少,可以合理利用居住区有限的空间。垂直绿化在植物选择上,要从攀缘能力和需要的辅助措施及绿化效果上加以考虑,对于墙面和围墙,可选用爬山虎和常春藤等自力攀缘植物,对于栅栏、篱笆,可选用丝瓜、葫芦等爬蔓缠绕型植物。﹙二﹚ 屋顶花园
屋顶的绿化不但可以增加一部分植物种植面积,而且还可以使屋顶雨水的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雨水形成蓄存在屋顶上,屋顶密封层中的温度只会缓慢地上升到25度左右,而在严寒的冬季,温度也不会降至零下。由于温差较小,整个屋顶的热荷载明显的小于绿化的砂石平屋顶的热荷载。
﹙三﹚ 阳台和棚架绿化
阳台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的选择亦很广泛。棚架绿化的优点更是自不待言,植物选择除了紫藤、常春藤等攀缘植物外,还有葡萄等经济植物,不但能增加绿色浓度,创造经济效益,还能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 停车场绿化
小区内一般都有停车场, 停车场面积一般都比较大,如果都是平整的地面,硬质景观太多,看起来非常单调。要避免此种情况,就应该见缝插绿,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间绿化。各停车场要建成停车场,地面采用植草砖,每排车位用灌木绿化带相隔,每两排车位用乔木绿化带,树种可采用高大的松树,每两松树之间可布置灌木。
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见下
表)
五﹚架空层绿化
架空层作为居住者在户外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
住宅地层架空广泛适用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的住宅,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方便居住者遮阳避雨,并起到绿化景观的相互渗透作用。架空层内宜种植耐荫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
三、居住区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住宅小區消极空间的难以处理
邻里生活院落空间中的一些用地的边角地带、空间与空间的连接与过渡地带,如山墙间距、小路交叉口、住宅背对背的间距,住宅与围墙的间距等空间,因为多在居民日常活动视线的监视范围以外,易成为居住环境中的消极空间,应在规划设计中给予重视。在进行邻里生活院落规划设计时,对这类空间应进行改善和利用,化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如可进行绿化,形成绿地空间。
﹙二﹚自觉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
宣传执法力度不够,管理办法落实不够。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和车辆碾压绿地等行为,查处工作薄弱,无形中助长了侵占、蚕食、破坏绿地的行为,致使一些人和个别单位的领导绿化意识淡薄,法制观念极差。这就急需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三﹚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 一些开发商在报规划时, 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但具体到施工时, 一些配套设施就发生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待到投入使用时, 问题接踵而至。例如停车场问题、商业配套设施问题等。为了缓解矛盾, 开发商不得不考虑补扩建, 而补扩建的唯一办法就是挤占绿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健全法制法规。﹙四﹚管理体制不顺, 经费明显不足 建成区的居住区绿化, 有时因为产权和管理范围交接不明晰, 责任不清而造成管理不到位。依照法规规定, 小区绿化建设和养护经费应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但由于目前实行房改, 房屋产权多样化, 至今养护经费不能落实。如果此类问题得不到解决, 包袱越背越重, 势必会造成将来承受不了而被迫弃管。另外, 有一些市政工程, 在居住区或重点大街施工, 毁坏树木、占用绿地不缴纳绿化损失费, 无形中为绿化养护雪上加霜,影响了整体绿化水平的提高。这一问题也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四结束语
通过详细地分析说明居住区各类绿化空间形式,可以使人们更明确居住区的绿化范围和形式。由而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去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参考文献
[1]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352~376页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55~62页
[3] 梁永基、王莲清《机关单位园林绿地设计》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80~85页
[4] 王仲谷、李锡然《居住区详细规划》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8~56页
[5] 张纵《园林与庭院设计》,沈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1,23~26页
[6] 惠颉、张倩、王芳《城市规划设计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33~62页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