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言
内蒙古地区的蒙族预科班学生,其英语水平有限,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严重脱节,英语听说能力亟待提高。有的蒙族预科班学生虽然词汇掌握不少、语法也比较熟练,但还是听不懂简单的课堂英语和日常生活英语,无法进行英语口头交际。因此,研究蒙族预科班学生的英语听说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对预科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系统地培养蒙古族预科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杨国俊等(2008)、顾桂丽(2007)、田涛(2005)均在不同背景下指出,大学本科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任重道远。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分别提出任务型教学(李秋芳,2008;宝建东,2009)、交际型教学(刘誉,2009)、网络教学法(聂淑琴等,2008;孙钦美,2008)以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现阶段针对蒙古族预科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研究文献还比较有限,所以此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基础
根据语言教育中的“迁移理论”、“习得语言浸染理论”,分析蒙族预科班学生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理论特点。
(一)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理论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
根据这一理论Lado提出母语迁移观点。他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同时,他通过对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差异的程度与学习者学习上的困难程度有密切的联系。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主要倡导人克拉申(Krashen)认为,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针对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
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表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设备落后、生源差、师资力量薄弱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推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必须符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习得—学得假设学说”、“语言输入假设学说”和“情感过滤假设学说”。因此,为了通过英语浸染教育计划实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听说学习的正向迁移,有必要通过各种学习激励策略来推行浸染教育。
三、蒙族预科班大学英语听说现状调研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调研分别从蒙族预科班学生对自身英语听说能力评估、英语学习目的、课外英语听说网络建立和英语听说氛围营造四个方面进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希望从教师的教学组织、网络建立和听说氛围营造三个方面得出蒙族预科班学生英语听说培养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全面地分析蒙族预科班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中问卷调查可以把数据量化,访谈对于收集整体信息和定性分析问题具有帮助。
1.問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学生问卷,能够确切而真实地了解学生对预科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体系构建的意见和要求,主要得到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实状况,问卷由笔者自己发放及回收,保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调查问题卷中,笔者设计了几个题目,大部分为选择题,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选项来表达他们听说的基本能力和体系构建的意见、建议。
2.访谈法:问卷只是书面的回答,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考察不能仅局限于此,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缺点,笔者通过对个别学生和整体的学生访谈进一步了解预科英语听说能力的考察,了解蒙族预科学生的真实感受及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的问卷分别从蒙族预科班学生对自身英语听说能力评估、英语学习目的、课外英语听说网络建立和英语听说氛围营造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对问卷结果的分析也从这四个方面展开。
1.学生对自身英语听说能力的评估
首先,问卷询问学生自己的英语水平属于哪个层次,118份问卷中,35份回答是较差,占到近30%的比例,只有2份回答是较高,占到1.7%的比例,69%的比例回答是一般,没有人回答是很高。多数蒙族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水平一般或较差,蒙族预科班学生对自己英语听说能力的评估较为准确。
第2个问题,询问蒙族预科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如何,没有学生认为自己能很好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只有29%的学生认为自己能交流但是存在障碍,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大部分学生(71%)认为自己基本无法交流。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很差,蒙族预科班学生对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估较为准确。
第3个问题,课堂上是否与同学用英语交流,只有2位同学回答全英交流,大部分同学是偶尔使用和几乎不使用,分别占到57%的比例和23%的比例。即使在课堂上,蒙族预科班学生认为使用英语交流也是存在困难和障碍的。
总体来说,以上结论与教师访谈中的认为的蒙族预科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评估差别不大,学生能够准确认清自己的英语水平和班级整体的情况。
2.学习英语的目的调查
问卷对蒙族预科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进行了调查,询问学生英语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选择最多的选项是应付考试,占到58%的比例,步入社会的通行证占到27%的比例,交际的重要手段仅占到12%的比例,还有4位同学选择“炫耀的资本”,占到3%的比例。由此看出,大部分蒙族预科班学生对英语学习持一种错误的看法。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目的仅停留在应付考试或是认为是就业通行证阶段。
3.课外英语听说网络的建立
第4个问题,询问学生每周花多少时间进行英语听说练习,有78%的学生在课外几乎不花时间进行英语听说练习,极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花6-8个小时进行英语听说练习,个别学生花1-2小时在英语听说练习上(12%),仅有10%的学生能每周花3-5小时进行英语听说练习。蒙族预科班学生没有课外练习英语听说的习惯,他们对是英语听说的训练及其不重视。 第5个问题,询问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是否存在焦
虑心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存在或说不清,分别占到73%和18%的比例,只有9%的学生选择不存在。因素,口语交流过程中的紧张、焦虑心理是学生不进行口语表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4.英语听说氛围营造
第6个问题,调查学生认为影响英语听说的自身因素。大多数人认为,汉语思维,甚至是蒙语思维一时难以转换,不知道如何表达或是英语基础差,说不出来是阻碍他们开口说英语的障碍。
最后一个题目是开放型题目,请学生提出提升自身英语听说能力、客观环境营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许多学生不谋而合地提出成立蒙族学生自己的社团,例如英语听说社团是提高自身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據以上对蒙族预科班大学英语听说现状的调研,研究人员从教师、网络建立和客观环境营造三个方面提出预科班学生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四、蒙族预科班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综合教学、网络和氛围,构建“三位一体”的针对蒙族预科班学生的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提出课堂教学、网络建设和环境营造三方面有机融合、相互协调的英语学习体系构建,提出教学实践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
(一)教学组织
针对蒙族预科班学生听力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以每单元的听说资源为主,通过师生、学生交流,教师指导的方式,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室面授、语音计算机室集中训练、校园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开展定期课外辅导答疑,增加师生交流机会。
(二)网络构建
开展蒙族预科班学生大学英语的网络学习,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教师要认真做好充分准备;课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课后还要及时的辅导、检查和答疑。这样才能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听说教学得以充分展现。
(三)氛围营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语言环境对蒙族预科班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同样非常重要。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语言氛围形成成为整个过程的关键。首先,教师坚持用简单英语教学,使学生自然地接受英语熏陶,降低学生畏难情绪。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多次重复使用,必要时借助动作、表情、暗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渐渐地学生就能听懂会说了。
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要遵循“学生为主”的原则。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是教师但主体还是学生,因此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JSC14092
内蒙古地区的蒙族预科班学生,其英语水平有限,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严重脱节,英语听说能力亟待提高。有的蒙族预科班学生虽然词汇掌握不少、语法也比较熟练,但还是听不懂简单的课堂英语和日常生活英语,无法进行英语口头交际。因此,研究蒙族预科班学生的英语听说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对预科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系统地培养蒙古族预科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杨国俊等(2008)、顾桂丽(2007)、田涛(2005)均在不同背景下指出,大学本科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任重道远。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分别提出任务型教学(李秋芳,2008;宝建东,2009)、交际型教学(刘誉,2009)、网络教学法(聂淑琴等,2008;孙钦美,2008)以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现阶段针对蒙古族预科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研究文献还比较有限,所以此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基础
根据语言教育中的“迁移理论”、“习得语言浸染理论”,分析蒙族预科班学生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理论特点。
(一)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理论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
根据这一理论Lado提出母语迁移观点。他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同时,他通过对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差异的程度与学习者学习上的困难程度有密切的联系。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主要倡导人克拉申(Krashen)认为,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针对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
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表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设备落后、生源差、师资力量薄弱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推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必须符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习得—学得假设学说”、“语言输入假设学说”和“情感过滤假设学说”。因此,为了通过英语浸染教育计划实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听说学习的正向迁移,有必要通过各种学习激励策略来推行浸染教育。
三、蒙族预科班大学英语听说现状调研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调研分别从蒙族预科班学生对自身英语听说能力评估、英语学习目的、课外英语听说网络建立和英语听说氛围营造四个方面进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希望从教师的教学组织、网络建立和听说氛围营造三个方面得出蒙族预科班学生英语听说培养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全面地分析蒙族预科班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中问卷调查可以把数据量化,访谈对于收集整体信息和定性分析问题具有帮助。
1.問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学生问卷,能够确切而真实地了解学生对预科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体系构建的意见和要求,主要得到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实状况,问卷由笔者自己发放及回收,保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调查问题卷中,笔者设计了几个题目,大部分为选择题,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选项来表达他们听说的基本能力和体系构建的意见、建议。
2.访谈法:问卷只是书面的回答,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考察不能仅局限于此,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缺点,笔者通过对个别学生和整体的学生访谈进一步了解预科英语听说能力的考察,了解蒙族预科学生的真实感受及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的问卷分别从蒙族预科班学生对自身英语听说能力评估、英语学习目的、课外英语听说网络建立和英语听说氛围营造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对问卷结果的分析也从这四个方面展开。
1.学生对自身英语听说能力的评估
首先,问卷询问学生自己的英语水平属于哪个层次,118份问卷中,35份回答是较差,占到近30%的比例,只有2份回答是较高,占到1.7%的比例,69%的比例回答是一般,没有人回答是很高。多数蒙族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水平一般或较差,蒙族预科班学生对自己英语听说能力的评估较为准确。
第2个问题,询问蒙族预科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如何,没有学生认为自己能很好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只有29%的学生认为自己能交流但是存在障碍,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大部分学生(71%)认为自己基本无法交流。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很差,蒙族预科班学生对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估较为准确。
第3个问题,课堂上是否与同学用英语交流,只有2位同学回答全英交流,大部分同学是偶尔使用和几乎不使用,分别占到57%的比例和23%的比例。即使在课堂上,蒙族预科班学生认为使用英语交流也是存在困难和障碍的。
总体来说,以上结论与教师访谈中的认为的蒙族预科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评估差别不大,学生能够准确认清自己的英语水平和班级整体的情况。
2.学习英语的目的调查
问卷对蒙族预科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进行了调查,询问学生英语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选择最多的选项是应付考试,占到58%的比例,步入社会的通行证占到27%的比例,交际的重要手段仅占到12%的比例,还有4位同学选择“炫耀的资本”,占到3%的比例。由此看出,大部分蒙族预科班学生对英语学习持一种错误的看法。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目的仅停留在应付考试或是认为是就业通行证阶段。
3.课外英语听说网络的建立
第4个问题,询问学生每周花多少时间进行英语听说练习,有78%的学生在课外几乎不花时间进行英语听说练习,极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花6-8个小时进行英语听说练习,个别学生花1-2小时在英语听说练习上(12%),仅有10%的学生能每周花3-5小时进行英语听说练习。蒙族预科班学生没有课外练习英语听说的习惯,他们对是英语听说的训练及其不重视。 第5个问题,询问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是否存在焦
虑心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存在或说不清,分别占到73%和18%的比例,只有9%的学生选择不存在。因素,口语交流过程中的紧张、焦虑心理是学生不进行口语表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4.英语听说氛围营造
第6个问题,调查学生认为影响英语听说的自身因素。大多数人认为,汉语思维,甚至是蒙语思维一时难以转换,不知道如何表达或是英语基础差,说不出来是阻碍他们开口说英语的障碍。
最后一个题目是开放型题目,请学生提出提升自身英语听说能力、客观环境营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许多学生不谋而合地提出成立蒙族学生自己的社团,例如英语听说社团是提高自身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據以上对蒙族预科班大学英语听说现状的调研,研究人员从教师、网络建立和客观环境营造三个方面提出预科班学生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四、蒙族预科班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综合教学、网络和氛围,构建“三位一体”的针对蒙族预科班学生的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提出课堂教学、网络建设和环境营造三方面有机融合、相互协调的英语学习体系构建,提出教学实践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
(一)教学组织
针对蒙族预科班学生听力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以每单元的听说资源为主,通过师生、学生交流,教师指导的方式,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室面授、语音计算机室集中训练、校园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开展定期课外辅导答疑,增加师生交流机会。
(二)网络构建
开展蒙族预科班学生大学英语的网络学习,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教师要认真做好充分准备;课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课后还要及时的辅导、检查和答疑。这样才能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听说教学得以充分展现。
(三)氛围营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语言环境对蒙族预科班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同样非常重要。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语言氛围形成成为整个过程的关键。首先,教师坚持用简单英语教学,使学生自然地接受英语熏陶,降低学生畏难情绪。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多次重复使用,必要时借助动作、表情、暗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渐渐地学生就能听懂会说了。
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要遵循“学生为主”的原则。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是教师但主体还是学生,因此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JSC14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