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在建筑工程中是应用范围也不断地扩大。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楼板裂缝的问题,不仅破坏了建筑的美观与完整,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居住与生活。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
随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上使用的预应力空心板楼面已让位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现浇楼面解决了预应力空心板拼缝纵向的质量裂缝,加强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但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较多,已成为居民住宅质量投诉的常见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难题
1、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1设计因素产生的裂缝
1.1.1设计中对多跨连续板边跨的板边往往简化处理为简支,由此而产生的误差在构造上予以配置构造钢筋补强,但所配置的构造钢筋有的往往存在直径过细,间距过大。
1.1.2楼板配筋设计中,仅在楼板轴线承重梁处配置了负弯筋,这些钢筋在楼板挠度应变产生负弯矩时起抗力作用,刚性较大;而在楼板中间的配筋设计仅计算支撑平板的正压力负荷,数量较少,所以就显得相对薄弱,容易出现裂缝。
1.1.3楼板内设计的水电管线有不少采用PVC塑料管,PVC塑料管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很容易沿水电管线方向出现裂缝。
1.2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比较常见,它主要分为混凝土凝固阶段的收缩和混凝土后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在混凝土凝固阶段发生的收缩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在初凝阶段,由于此时水泥的水化反应较为强烈,混凝土中的水分消失的很快,同时混凝土的可塑性失去而发生收缩,当遇到钢筋的约束时产生裂缝;这种现象在水灰比大的混凝土中尤其明显。二是在初凝后随着混凝土表面的干燥,表层的混凝土体积缩小,而内部混凝土失水较慢,体积变化小,使得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便产生裂缝。在混凝土后期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的水化反应和混凝土的徐变,体积会缩小产生裂缝,这种现象在由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中尤为明显。
1.3材料原因产生的裂缝
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粗、细骨料级配不良,造成骨料间的孔隙率大,混凝土中游离水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粗骨料相对于楼板直径过大,过量使用粉砂或砂子中的含泥量过大都会引起楼板的开裂。外加劑的选择不当;在施工中搅拌水控制不准确都有会引起楼板的开裂。
1.4施工方面
模板支撑设置不合理。造成支撑刚度不够.使混凝土在浇捣过程及成型后局部变形.导致裂缝产生。底模拆模时间过早.拆模后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导致挠曲增大。引起裂缝;混凝土浇捣完后未及时进行表面覆盖和浇水养护或养护时间不足,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由收缩产生拉应力。造成表面裂缝。裂缝的预控重点在设计,关键在施工,而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也是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环节。
2、裂缝防治措施
2.1原材料方面
2.1.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混凝土使用的水泥质量优劣、骨料级配及含泥量大小、外掺料用量多少都必须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
2.1.2严格控制混凝上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质量检验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砂率及水灰比,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以减少混凝土空隙率和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1.3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时,严禁在泵送过程中掺水。因为中途加入的水为游离状态,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不参与水化反应,而且会影响已设计好的混凝土配合比,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折性。
2.2设计方面
2.2.1建议设计多跨连续板边跨边支座配筋时按固端考虑边支点,对该跨跨中及内支座配筋时,边支座仍可按简支考虑,并适当增大板边的构造配筋率。
2.2.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部钢筋大于10-12mm时,最好采用变形钢筋或冷扎带筋钢筋,提高钢筋混凝土板的极限抗拉钱力。
2.2.3外墙转角处房间内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可通过适当增加板厚、提高板的配筋率、有针对性地增配放射钢筋等措施,以提高楼板含钢率,增大钢筋混凝土板的极限抗拉能力。提高部分外墙的保温隔热标准,使温差对楼板变形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2.3施工操作方面
2.3.1设计楼板底模与支架时,应充分考虑能够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需要。合理掌握拆模时间,特别是楼板顶撑模板,达不到拆模强度,不准随意拆模。
2.3.2严格按图施工。施工中对钢筋的排列绑扎和保护层尺寸控制必须符合施工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并采取措施,严禁人为践踏,尤其是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
2.3.3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楼板厚度,振捣必须密实,严禁过振和漏振;对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必须设法排除或吸干,严禁撒干水泥抹干或任由泌水溢面。
3、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处理方法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修补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应根据楼板裂缝的性质、处理目的等综合分析,选择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3.1表面封闭法
利用混凝上表层微细独立裂缝(裂缝宽度ω≤0.2mm)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低粘度且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
3.2注射法
以一定的压力将低粘度、高强度的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腔内;此方法适用于0.1mm≤ω≤1.5mm静止的独立裂缝、贯穿性裂缝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补强和封闭。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
随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上使用的预应力空心板楼面已让位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现浇楼面解决了预应力空心板拼缝纵向的质量裂缝,加强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但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较多,已成为居民住宅质量投诉的常见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难题
1、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1设计因素产生的裂缝
1.1.1设计中对多跨连续板边跨的板边往往简化处理为简支,由此而产生的误差在构造上予以配置构造钢筋补强,但所配置的构造钢筋有的往往存在直径过细,间距过大。
1.1.2楼板配筋设计中,仅在楼板轴线承重梁处配置了负弯筋,这些钢筋在楼板挠度应变产生负弯矩时起抗力作用,刚性较大;而在楼板中间的配筋设计仅计算支撑平板的正压力负荷,数量较少,所以就显得相对薄弱,容易出现裂缝。
1.1.3楼板内设计的水电管线有不少采用PVC塑料管,PVC塑料管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很容易沿水电管线方向出现裂缝。
1.2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比较常见,它主要分为混凝土凝固阶段的收缩和混凝土后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在混凝土凝固阶段发生的收缩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在初凝阶段,由于此时水泥的水化反应较为强烈,混凝土中的水分消失的很快,同时混凝土的可塑性失去而发生收缩,当遇到钢筋的约束时产生裂缝;这种现象在水灰比大的混凝土中尤其明显。二是在初凝后随着混凝土表面的干燥,表层的混凝土体积缩小,而内部混凝土失水较慢,体积变化小,使得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便产生裂缝。在混凝土后期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的水化反应和混凝土的徐变,体积会缩小产生裂缝,这种现象在由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中尤为明显。
1.3材料原因产生的裂缝
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粗、细骨料级配不良,造成骨料间的孔隙率大,混凝土中游离水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粗骨料相对于楼板直径过大,过量使用粉砂或砂子中的含泥量过大都会引起楼板的开裂。外加劑的选择不当;在施工中搅拌水控制不准确都有会引起楼板的开裂。
1.4施工方面
模板支撑设置不合理。造成支撑刚度不够.使混凝土在浇捣过程及成型后局部变形.导致裂缝产生。底模拆模时间过早.拆模后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导致挠曲增大。引起裂缝;混凝土浇捣完后未及时进行表面覆盖和浇水养护或养护时间不足,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由收缩产生拉应力。造成表面裂缝。裂缝的预控重点在设计,关键在施工,而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也是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环节。
2、裂缝防治措施
2.1原材料方面
2.1.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混凝土使用的水泥质量优劣、骨料级配及含泥量大小、外掺料用量多少都必须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
2.1.2严格控制混凝上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质量检验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砂率及水灰比,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以减少混凝土空隙率和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1.3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时,严禁在泵送过程中掺水。因为中途加入的水为游离状态,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不参与水化反应,而且会影响已设计好的混凝土配合比,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折性。
2.2设计方面
2.2.1建议设计多跨连续板边跨边支座配筋时按固端考虑边支点,对该跨跨中及内支座配筋时,边支座仍可按简支考虑,并适当增大板边的构造配筋率。
2.2.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部钢筋大于10-12mm时,最好采用变形钢筋或冷扎带筋钢筋,提高钢筋混凝土板的极限抗拉钱力。
2.2.3外墙转角处房间内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可通过适当增加板厚、提高板的配筋率、有针对性地增配放射钢筋等措施,以提高楼板含钢率,增大钢筋混凝土板的极限抗拉能力。提高部分外墙的保温隔热标准,使温差对楼板变形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2.3施工操作方面
2.3.1设计楼板底模与支架时,应充分考虑能够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需要。合理掌握拆模时间,特别是楼板顶撑模板,达不到拆模强度,不准随意拆模。
2.3.2严格按图施工。施工中对钢筋的排列绑扎和保护层尺寸控制必须符合施工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并采取措施,严禁人为践踏,尤其是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
2.3.3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楼板厚度,振捣必须密实,严禁过振和漏振;对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必须设法排除或吸干,严禁撒干水泥抹干或任由泌水溢面。
3、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处理方法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修补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应根据楼板裂缝的性质、处理目的等综合分析,选择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3.1表面封闭法
利用混凝上表层微细独立裂缝(裂缝宽度ω≤0.2mm)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低粘度且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
3.2注射法
以一定的压力将低粘度、高强度的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腔内;此方法适用于0.1mm≤ω≤1.5mm静止的独立裂缝、贯穿性裂缝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补强和封闭。